示範:
歌曲誕生於1954年仲夏夜。
《綠島小夜曲》作詞者潘英傑和作曲者周藍萍兩人一起到臺灣,進入「中廣」電臺工作,當年創作《綠島小夜曲》的緣由很簡單。1954年盛夏某夜,他們在單身宿舍聊天,談到外國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小夜曲,但華人尚缺。喜愛文學的潘英傑建議以「抒情優美取勝」的小夜曲來創作一首流行歌,得到周藍萍的和聲。
潘英傑趁著靈感,以一個晚上的時間,綜合了他對臺灣的印象以及對愛情的感受,寫出歌詞。潘英傑說,他當年一到臺北,看到高大的椰子樹,覺得很新鮮。此外,他覺得臺灣是個綠油油的島嶼,因此歌詞中的「綠島」指的就是臺灣,並不是指「火燒島」。
第二天潘英傑就把交給周藍萍,正處熱戀的周藍萍看了相當滿意,有深獲我意之感,在愛情甜如蜜的企盼下,立刻譜成《綠島小夜曲》。這是一首以「綠意盎然」的臺灣景觀為背景,描寫戀愛中男女的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心情,並交由紫薇(本名胡以衡)在中廣錄音室灌錄。歌曲首先在「中廣」白茜如主持的綜合節目中由紫薇主唱,一唱而紅,至今流行不衰。
伴奏: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紫薇灌錄的《綠島小夜曲》,詞曲創作都註明潘英傑、周藍萍。在全球華人社會中,流行將近50年的名歌《綠島小夜曲》,最近在臺灣掀起風波。
臺灣鬧出的《綠島小夜曲》風波,是由於臺灣名作家柏楊,在綠島的一席談話,由於柏楊曾是臺灣重要的政治犯,在綠島待過很長一段時間。柏楊說《綠島小夜曲》是監獄人犯為情所寫的詞。
「臺灣音樂博物館」籌備處執行長李坤城說,柏楊的說法有不少錯誤,說歌詞是犯人為情所寫的詞,其實是陳年謠言。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紫薇灌錄的《綠島小夜曲》,詞曲創作都註明潘英傑、周藍萍。
最近兩名當年被關綠島的政治犯高鈺鐺與王博文,又被指稱是「作詞者」和「作曲者」,李坤城強調,當年綠島管理森嚴,假設是高鈺鐺等人創作,但這些詞曲如何流傳出去?而且馬上能在1954年發行唱片?令人難以想像,何況解禁多年,高鈺鐺等人為何不出面平反?這些都很不合情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