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0日,電影《起風了》在日本上映。同年9月,該電影導演——日本傳奇動畫導演宮崎駿以「年齡不饒人」為由,宣布隱退,此電影也因而受到諸多熱議。《起風了》改編自日本著名小說家堀辰雄根據親身經歷寫就的同名中篇小說。對一部愛情小說進行再改編,宮崎駿自然別有一番深意。對電影愛情主題的渲染,宮崎駿打破常規地採用了深入剖析男女主人公生存背景的電影創作方式,使他鏡頭下的愛情完全跳脫了偶像影視作品般「流於表面」的塑造模式,而生發出一種令人拍手叫絕,又發人深省的動人情感。電影《起風了》中,宮崎駿將男主人公設定為日本昭和時期開發了零式艦載戰鬥機等多架二戰期間著名的機種的知名航空工程師堀越二郎,女主角則取名自堀辰雄生平最後一部中篇小說《菜穗子》。電影圍繞二人浪漫而悽美的愛情以及堀越二郎執著的飛機設計夢想展開,將一個關於青年人忠於夢想、不懈進取且敢於面對生活現實的故事和盤託出,充滿了極為深刻的藝術之美。
《起風了》的故事背景設計,使其成為一部實實在在的寫實電影,是宮崎駿執導過的11部電影中唯一擺脫奇幻想像而極盡寫實的電影作品,無論是時代特徵,還是建築設計,抑或人物群像,都十分妥帖地還原了20世紀日本昭和時代的日本景象。電影也因此被定義為一部戰爭電影。不過不同於其他戰爭電影用炮火與哀鳴勾畫的戰爭世界,宮崎駿似乎刻意迴避了戰爭的慘烈,而採用色彩飽和度極高的畫面、清奇的畫風與優美的配樂將一場關於人性、戰爭的宏大主題消解於一個遠離世俗的美好世界,安靜地傳遞出一種反戰信息,完成了一場與歷史的完美邂逅,其美學內涵十分豐富。
一、夢想之美
《起風了》的故事背景設置於日本近代史最為動蕩的1912年至1945年間。這期間,日本政治紊亂、經濟蕭條,且遭受著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傷害,日本國內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更為糟糕的是,日本為迅速躋身資本主義列強行列,走上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導致日本家庭的每一位年輕男子都要時刻準備著奔赴九死一生的沙場,這使普通的日本家庭蒙上了恐懼的陰影。這樣的時代背景恰好映襯了電影的主題——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但是,在動蕩不安的時代,生存下去尚且困難,更何談追逐夢想,不過堀越二郎卻做到了。
堀越二郎不僅親歷時代的艱難,更要接受摯愛之人即將辭世的殘酷現實,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未曾停下追夢的腳步。在裡見菜穗子的父親電報通知他菜穗子病情加重出現咯血時,他奮不顧身地奔向愛人。不過,在路上,即使含著悲痛的淚水,他仍然堅持設計的筆觸,一點一點地織就夢想,並在見過菜穗子一訴思念之情後便趕回自己的工作崗位。可見,電影如此刻畫是在刻意表現堀越二郎於艱苦的環境當中仍舊勇敢地抓住夢想的火花的可貴品質。即使生活中滿目瘡痍,充滿痛苦與絕望,堀越二郎始終不懈追逐夢想,才終於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使自己的夢想閃耀美麗的光芒。電影意在通過此情此景告誡人們,決定個體所見風景的,是觀看世界的方式。
宮崎駿在電影中營造夢想之美時,以削弱時代底色的沉重的同時,加強夢想的重量的方式,突出了堀越二郎追夢的不易以及夢想終成現實的美好。這是一貫的「宮崎式美學」——以構建純潔唯美的理想世界來渲染個體所期的美學色彩,從而使電影呈現出高尚的審美特徵。
二、愛情之美
出生於1941年的宮崎駿先生,親身經歷了日本戰後最艱難的時期,並同很多同時代的日本人一道,為日本經濟再度崛起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宮崎駿所認可的真愛代表著這一代人的心中所向——歷盡磨難的惺惺相惜才是愛情的最終歸宿。
電影中,堀越二郎在對夢想的執著中呈現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樣貌,他常常沉迷於設計無可自拔,專心致志到甚至連主任和課長說話都聽不見。不過,雖然他外表冷峻,卻擁有一顆博愛之心。他會在深夜的街頭將剛剛買來的西伯利亞蛋糕送給挨餓的孩子,也會在慘烈的關東大地震後給予落難的人以幫助。他正是因此而結識了女主角裡見菜穗子,雖然事後雙方並未互換姓名,卻都在彼此的內心悄悄種下了愛情的種子。爾後,堀越二郎在自己設計的飛機試飛墜毀後備受打擊,便前往療養勝地輕井澤休養,恰好與承受著肺結核困擾的菜穗子相遇。兩次遭難的情景下,二人心中燃起愛的聖火,便是宮崎駿意在表現的源自心靈深處的真情流露。導演此舉寄託著他期待日本民族跳脫昏暗,獲得真愛光明的真誠期待。在後續劇情中,在宮崎駿的深情刻畫下,二人真摯愛戀的凸顯更令人感動不已。
堀越二郎向菜穗子的父親表達他對菜穗子的心意時,菜穗子出現並忠實內心地表露愛意,不過她毫無掩飾地將自己的病情訴說於對方。堀越二郎聽後除了疼惜,毫無悔退之意,毫不猶豫地擁吻菜穗子。在愛情的支撐下,堀越二郎繼續回到工作崗位攻克飛機設計的難題,菜穗子也堅強地同病魔抗爭。不過遺憾的是,在20世紀40年代的日本,由於經濟欠發達以及醫療水平不夠先進等原因,肺結核重創全國,幾乎無法治癒。菜穗子也未能倖免,即便勇敢地到偏僻的高原醫院治療,仍舊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最終,堅毅果敢的她選擇投奔二郎,期冀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支撐二郎完成夢想。二郎也十分珍惜菜穗子的真情,在見面的當晚,二人便舉行了一場只有證婚人在場的簡單婚禮,將一生交付彼此。
無論是在小說《起風了》中,還是另一部同名電影中,都利用女主角身患重病不治而亡的情節將故事推至高潮,以博取讀者乃至觀者的同情。不過,宮崎駿卻選擇刻畫男女主人公面對艱難仍信守愛情的悽美來表現愛情的可貴,誠如堀越二郎在面對妹妹加代指摘他沒有好好照顧菜穗子時的回答:「我和菜穗子現在都十分珍惜能夠待在一起的每天每夜……」這簡單一語,卻道出了愛情最美的真諦——愛是守護,是珍惜,是相依,是不棄。
宮崎駿用時代的動蕩、疾病的困擾以及堅守夢想的艱難,營造了一個令人窒息的客觀環境,並以男女主人公面對絕境仍舊堅定向前的決絕態度表明了自己關於愛情乃至關於人生的態度——於時代洪流中仍舊努力追尋,才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三、反戰之美
在宮崎駿先生的創作維度中,他從未在任何電影中高呼「反戰」,卻將和平、博愛和生態思想寄予每一個坦率真誠的人物形象、每一段發人深省的情節乃至每一幀設計精美的畫幅中。他構築的世界唯美誠懇,將為了一己私慾不惜肆意破壞環境的人類行為和戰爭的殘酷血腥反襯得醜陋無比,也將生命的可貴之美和人性的高貴之美傳達給觀眾,為觀者提供全新的審美視角的同時,發出自己對遭受破壞的環境的憤恨和對戰爭的譴責。
電影《起風了》由於題材的敏感性一度被日本右翼民眾視為完全的左翼主義電影,加之電影的公映時值日本對外交政策實施「鷹派立場」的敏感時期,宮崎駿更發布了日本應就曾經的罪行道歉等言論,更加激起了日本右翼保守派的憤怒,甚至給宮崎駿打上了「叛國」「反日」的標籤。
不過,縱觀劇情,可以看到的是,宮崎駿傳達的是一種安靜的反戰信息。電影的男主人公的原型雖然是設計了二戰時期著名的零式艦載戰鬥機的堀越二郎,不過這架飛機並非當時這位忠於理想的年輕人基於戰爭而設計,他只是單純地執著於飛機設計的夢想。
二戰時期,堀越二郎設計的零式艦載戰鬥機由於其出色的機動性能和續航能力被日本軍方用作戰爭武器,日本軍隊以此橫掃太平洋上空,並加快了對外侵略的步伐。對此,堀越二郎也十分痛心,他雖然是一位卓越的飛機設計師,但也是一位在軍方面前毫無話語權的普通人。他是痛恨戰爭的,如果沒有戰爭,他的夢想就不會實現得那麼艱難,他也不會失去摯愛之人。
不過,宮崎駿並未著意刻畫人物形象對戰爭的仇視以及戰爭陰影下生活的憤懣,而是通過構築一個青年人勇敢追逐夢想並抓住愛情的充滿希望的世界表達了其內心的反戰意識。在悲劇和希望、殘忍與美好的對比中,宮崎駿構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藝術視角,並意圖以此激起個體對充滿和平與自由的美好世界的深切嚮往,以鞭策人們即使身處未知,也一定要尊重且熱愛生命,全心全意地擁抱夢想與愛情。
四、聲畫之美
眾所周知,宮崎駿鏡頭下的動畫世界溫暖且美好,他慣於利用鮮明的筆觸,為人們刻畫一個繽紛豔麗的理想世界。在《起風了》中,仍是如此。
電影《起風了》中,在宮崎駿成熟老練的畫風下,無論是城市街道還是鄉間庭院,無論是飛機還是試飛場,都被勾畫得美輪美奐,令人神往。加之日本優秀作曲家久石讓的配樂加持,電影整體都呈現出一種優美質感。
電影設置的客觀環境充滿戰爭、災害、疾病和飢餓的沉重底色,為了表現人們所處時代的水深火熱,似乎一些昏暗的顏色更為寫實。不過,《起風了》中,從始而終,映入眼帘的都是大面積明亮飽和的色彩——人物豔麗的著裝、蔚藍的天空、翠綠的草地等。如此可見宮崎駿的匠心獨運,他利用對比度鮮明的色調,構建了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令觀者忽略了故事時代背景的慘烈,從而更加專注於體會堀越二郎的追夢之美,以及他和菜穗子之間的愛情之美。
另外,《起風了》的配樂以及視聽環境也是十分有特點的。在當今的電影時代,杜比環繞聲系統等高音質環境被普遍採用,而宮崎駿此次卻另闢蹊徑地選擇了比較傳統的非立體聲視聽環境,如此一來,大大加強了電影的寫實風格。在配樂方面,久石讓創作的《旅路》貫穿電影始終,且為了配合劇情的發展,運用了變奏、延展等手段進行表現,以賦予情節特殊的意義。除此之外,電影也選用了《流浪者之歌》《冬之旅》《僅此一回》三首配樂,不僅將電影情緒渲染得恰到好處,更生發出一種令人眼前一亮之感。
五、結語
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執導生涯中,對於他第一次也將是唯一一次的寫實創作,眾人褒貶不一。有人稱讚其一如往昔的視覺審美,有人詬病其寫實創作手法的平庸,亦有人為其投射進這部電影的真情實感而讚嘆!不過,不能否認的是,作為宮崎駿長篇動畫電影的收官之作,《起風了》不僅承續了其以往作品在聲畫創作方面之精美,更創造了一個超越以往任何作品的精神世界。電影雖然以二戰為背景,卻著力為觀眾描畫了一個日本青年人於逆境中仍舊不怠惰、不鬆懈地追尋夢想,並歷經生死考驗收穫真愛的故事。這並非粉飾日本發動戰爭的事實的刻意為之,而是他基於對藝術之美和生命之美的追求,發出的其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本民族的告誡,其審美內涵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