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軍隊由於火力不足恐懼症的影響,竭力發展陸軍自身的火力支援武器。加上不能得到類似美軍那種隨時隨地的空軍對地支援,要想打擊遠距離目標,就需要依靠自己本級的炮兵火力,因此在遠程精確打擊火力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精力。遠程火箭炮作為所有陸軍支援火炮中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裝備,自然得到了優先的發展。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世界火箭炮排行榜前三名都是中國製造的火箭炮。
世界遠程火箭炮排行榜的第一名,是我軍最新裝備的PHL-191遠程箱式火箭炮,具備碾壓當今世界各國所有同級裝備的能力。PHL-191遠程箱式火箭炮第一次公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在去年的建國70周年國慶閱兵,8輛發射車一同出現在我國的天安門廣場上。如此重要的場合出現的武器,其性能自然是我軍武器中優秀甚至頂尖的代表。從PHL-191的誕生時間線來看,這款火箭炮從2013年開始立項,到2019年才完成所有研製工作,並正式裝備部隊,距今才一年多時間,是我軍乃至世界各國最新式的火箭炮。由於出現時間晚,擁有足夠的後發優勢,其各種技戰術指標都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
底盤方面,PHL-191採用新一代8X8輪式高機動越野底盤,與外貿版AR-3遠程火箭炮的底盤相似,全車戰鬥全重為45噸,最大公路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小時,具有極強的機動性能。這款火箭炮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箱式模塊化彈藥。火箭彈全部預先封裝於獨立的多用途模塊化發射箱中,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類型的火箭彈,甚至混裝不同口徑和射程的火箭彈。目前,我軍為PHL-191配備有兩種口徑的火箭彈,一種是370毫米口徑的標準彈藥,另一種為750毫米口徑的遠程火(導)箭(彈)彈,根據不同需要可以混搭使用。
我軍之所以放棄300毫米火箭彈,轉而研製370毫米火箭彈,一是為了安裝威力更大的戰鬥部,二是為了追求更遠的射程。制導火箭彈的口徑必將進一步提高,但口徑的提升會有一個上限,這主要是為了照顧火箭彈的野戰特性,目前中國軍工認為370毫米的火箭彈,在口徑、彈重、威力和精度上取得了較好的平衡。這將是未來數十年中國的標準遠程火箭彈。
在使用370毫米口徑火箭彈時,一輛發射車上可以安裝兩組4聯裝,也就是總計8枚火箭彈。370毫米火箭彈都是精確制導的,採用慣性制導和北鬥衛星制導結合的複合制導模式,在近300公裡的理論最大射程時,最小誤差僅有30米左右。要想讓遠程火箭炮既要造價低廉,又要精度好,那麼就必須使用精確制導技術。由於微機電陀螺儀的出現和普及,大大降低了慣性元件的成本,其精度可以滿足在短程武器上使用的需要,這為廉價精確制飛彈藥走上戰場掃清了道路。利用微機電陀螺儀或光纖陀螺儀實現慣性導航,再加上北鬥衛星定位來校正積累誤差,就可以製造出相當精確而又廉價的衛星+慣性制導火箭炮了。
更誇張的是,如果目標附近有我軍人員或者無人機以及其他傳感器,來提供雷射末制導修正,那麼最終的打擊精度可提高至1米!這意味著370毫米火箭彈可以實現300公裡外的精確狙殺,甚至直接打擊重要目標建築的窗口,破門而入。這種口徑的火箭炮,結合恐怖的精度,足以令任何地面目標膽寒。應該說,這樣的精度和射程已經達到世界最頂尖的水平,沒有他國火箭炮可以媲美。
PHL-191箱式遠火還可以配備一種750毫米口徑的超遠程火箭彈,打擊距離進一步提升至500公裡左右,這和美國為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配備陸軍通用飛彈發射模塊類似,能夠進一步擴大射程,同時提高毀傷威力和精度。美國陸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簡寫為ATACMS,由M142海馬斯輪式高機動火箭炮系統發射,備彈一枚,射程300公裡。除了攜帶傳統的子母彈戰鬥部(950個M74反步兵/反坦克子彈藥),以及末敏彈戰鬥部。還配備了一種精確制導的220公斤單一高爆彈頭,直接採用了魚叉反艦飛彈的半穿甲戰鬥部,安裝智能的侵徹/空爆引信,用於打擊硬目標。
儘管PHL-191箱式遠火配備的370毫米標準火箭彈的精度也能達到30米,但它還不能稱為飛彈,因為其末端精度是通過北鬥衛星制導系統來完成的,其彈道飛行段的控制還是很短暫的簡易制導,並不是像飛彈那樣全時全程控制。但750毫米火箭彈就已經帶有地對地飛彈的特徵,因為這種超遠程火箭彈採用了全程制導技術,具有更高的精確度。
雖然750毫米超遠程火箭彈的具體性能還沒對外公布,但我們早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就發現了類似的武器。那就是出口外貿型號為M20的戰術彈道飛彈,該飛彈的射程為280公裡,採用雙錐體頭部設計,具備大氣高層再次拉起的「波浪型」彈道,全射程大氣層飛行的低伸彈道,以及反末端攔截的機動彈道,CEP精度小於30米,是一種非常有威懾力的武器,連愛國者3也對其無能為力。
M20飛彈開發的比較早,在上世紀末就開始研製,本來準備配備於當時的軍區陸軍飛彈旅(也就是俗稱的小二炮),型號為東風-12,技術性能不亞於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但遺憾的是,軍隊是否正式服役某種武器,還涉及很多非技術因素,譬如裝備體制和戰術需求。由於陸軍的彈道飛彈旅長期無法解決人員訓練和裝備保障問題,後來被裁撤,併入二炮部。
而相對於東風15和東風16等飛彈,性能並不突出的東風-12也就沒了下文,最後以M20的外貿型號推向國際市場。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兵器工業展示的AR-3遠程火箭炮的彈藥裡,就有一枚與M20飛彈很相似的火龍480遠程火箭彈。
此外,由於採用模塊化的發射器,PHL-191裝填一車8枚370毫米火箭彈只需兩個模塊化發射箱,只需要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完成,而俄軍龍捲風火箭炮再裝填時間高達30-40分鐘,這和美軍海馬斯火箭炮8分鐘的再裝填時間接近。至於火箭彈的各種彈藥,如子母彈、末敏彈甚至巡飛彈,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不需要擔心最新產品會缺乏彈種使用。總體來看,PHL-191的各方面性能都處於世界頂尖的水平,即使是類似美軍海馬斯進行戰術飛彈版本的改進,也仍然追不上我國在火箭炮方面的最新產品。
現代戰爭戰場彈藥消耗量巨大,彈藥成本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國產精確制導火箭彈的射程接近彈道飛彈,成本卻大幅度降低,打擊精度可與飛彈相媲美。在未來戰爭中,遠程火箭炮的地位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很大的加強。中國陸軍除了能夠得到空軍的空地支援,以及火箭軍的東風彈道和巡航飛彈的火力支援,還能夠依靠自己掌握的遠程火箭炮,向敵人發射遠程精確制導火箭彈,直接打擊300~500公裡遠方的敵方堅固目標,開啟了一種新概念作戰方式。
所以,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次遠程火箭炮齊射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齊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