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清景明,還是清淡明智?「清明」至少有3種解釋,易經:剛決柔

2020-12-19 源易緣

氣清景明,還是清淡明智?「清明」至少有3種解釋,易經:剛決柔

2020年4月4日,當北鬥星柄指「丁」位,仲春與暮春之交時,將迎來中國的第一個傳統掃墓祭祖先的重大節日——「清明節」。

按照傳統文化和古人的說法,中國古老的三大傳統祭祀先祖的節日,一共有3個,分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稱「寒食節」;第二個是每年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古人又稱為「七月半」或「盂蘭盆節」;第三個是「寒衣節」,時間是農曆的10月初一,民間又稱為「十月一」。

還有人將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與清明節合在一起談,稱之為「四大傳統節日」。

上古時期,歷史上流傳有祭祖的習俗,最早可查於「三皇五帝」中的「大禹」時期。

當年,大禹治水成功後,為了慶賀水患治理成功,曾用「清明」一語,來喻示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原本,古人並非在「清明節」當天祭祖掃墓的,而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前往叩頭祭拜,以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尊敬和緬懷。

這個傳統習俗,起源於「寒食節」。

當年,晉文公重耳落難避禍時,賢臣介子推不離不棄,陪伴其左右19年,成為隨行五賢士之一。

衛國之行,重耳的錢糧被人偷走,重耳吃不上飯,肚子餓得嘰裡咕嚕地響,再也無法繼續前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養重耳(割股啖君)。

介子推忠心耿耿,成就了他的忠義之名。重耳輾轉周折,勵精圖治,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為了報答當年落難時的情義,晉文公許以介子推高官厚祿,請他做官。可是介子推著母親歸隱綿山,寧願冒著大火被焚毀於山林中,也堅守不出仕。

介子推與母親抱樹而死後,晉文公深感痛惜,厚葬了介子推母子,並為介子推修祠立廟。

為了哀悼介子推的義舉,晉文公下令,介子推離世時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以寄哀思。中國首個著名的傳統節日——「寒食節」(冬至節後的第105天),由此而來。

關於清明祭祖的來歷,相傳還與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有關。

漢朝時期,劉邦成為天子,做了皇帝之後,回到了多年未返的故鄉祭祖。

到了家鄉,劉邦卻找不到父母的墳墓。在眾人的幫助下,才在亂草叢中找到了一塊破舊的墓碑。

於是,劉邦當即下令命人重新修墳立碑,並在墳墓上種植以松柏為先祖墳墓的標誌。

這一天恰好是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在隨行謀士賢臣們的建議下,劉邦將清明節欽定為「祭祖節。」

「源易緣」留意到,將「清明節」和「寒食節」合二為一,是唐朝的一位皇帝。

開元20年,曾經一度中興唐室,開創「開元之治」輝煌的大唐皇帝唐玄宗頒下御昭,詔令天下:「寒食節上墓」。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緊緊相接,相差不過一兩天,為了祭祀方便,民間便逐漸形成了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到了明清時期,清明節掃墓上墳,更為盛行,不少人會在墓前祭祀祖先時,帶著果品、酒食、紙錢,並給墳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綠的柳枝,還有不少人會在墓前垂淚,沉痛表達對已故者的崇敬懷念之情。

傳統文化《易經》中,將三月稱為「季春」,對應的64卦中的第43卦,澤天「夬」卦。

經過大地回春、驚蟄春雷,到了清明時節氣溫變暖,草木春意萌發,萬物欣欣向榮,一番番百鳥爭鳴,生機無限的景象。

《月令72候集解》一書中,稱: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因此,古人認為,傳統24節氣中的」清明「一詞,是「清淡明智」的意思,又有「氣清景明」的意思,更有「清潔明淨」之意。

《周易》夬卦,上卦為兌澤,下卦為乾天,天上水氣騰騰 ,欲降成為雨,為「夬」之象。

「夬」的意思是「堅決」、「果斷」、「決裂」。一卦下面有五個陽爻,決定要清除最上位的上六陰爻,呈現出「群剛決柔之象」。

夬卦的卦辭說:於王庭上大聲宣揚,竭誠的哭喊,會有危險。(揚於王庭,有厲)不如告訴同邑城的人們(告自邑),不利於立即採取軍事行動(不利即戎),適合前去與對方建立合作交往的關係(利有攸往)。

易經彖傳和象辭解釋此卦象時說:陽剛之氣與陰柔之氣兩股力量決斷,剛健而喜悅,決定時能夠和諧。君子制裁作惡多端的小人時,應該光明正大,公開公布小人的罪過,並告誡人們要引以為戒,不能亂用武力,才會有利。

《周易》中的夬卦,是個消息卦,卦象為陰消陽長。從卦象上看夬卦五個陽爻陽氣強盛,勢不可擋,僅剩的陰爻即將消失,強大的陽氣力量,要蕩除陰霾之氣,不是很難的事情,不必採取軍事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陽氣繼續增長,陰爻自然消失。陰陽消長,這是一種必然趨勢,誰也無法改變天地自然的變化規律。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

相關焦點

  • 清明「初候」:桐始華,《易經》:往不勝,為咎,您可知其中含義
    清明「初候」:桐始華,《易經》:往不勝,為咎,您可知其中含義4月4日,是庚子鼠年之中第5個節氣——清明節。」3月建辰「,至此,北鬥七星鬥柄將指向東南方的」辰龍「之位。唐代詩人白居易寫下的《桐花》詩中,就稱:「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所謂:春華秋實。」華「同」花「,初候中的」桐始華「,指的就是,清明節後的5日之內,桐花開始開花。在撰寫的《氣清景明,還是清淡明智?
  • 清明| 天清地明,氣清景明,身清心明,儒釋道大智慧!
    【劉文順山水冊頁作品之一】清明節氣,農事節點,三節合一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因此,清明作為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
  • 如果你不去踏青,至少看看這12部適合清明看的電影
    清明是怎麼來的?很多人只知道掃墓,因為《清明》這首詩深入人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節日就和悲傷連在了一起。其實清明也有更好的來歷:《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多美好的感覺。和掃墓也很搭。
  • 只解釋易經「八卦」的形成,就能寫兩千字!
    古人解釋道,"卦者,掛也"。這句話說了跟沒說一樣。但示再深入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它講的是說八卦掛起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八卦」就等於「八掛」。 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種東西,這八種東西掛出來就組成了「八卦」。
  •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評論】倡導清明「雲」祭祀 2020-03-2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易經終於揭開命運真相,有3種人命最苦,3種人最有福!你是哪種人
    人與人的命運,相差如此之大,就在我困惑之時,才發現《易經》中,對人的命運,以及走財運,災難來臨前的一些徵兆,還有命運的一些規律早就說清楚了!《易經》透露,有3種人命最苦,3種人最有福!3、不知足的人不知足的人命最苦,有多大能力辦多大的事,人貴有自知之明,欲望永遠都得不到滿足,欲望越多,活得越累!莊子曾言:「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沉迷物質,耽溺享樂,這樣的人,沒有幸福可言。
  • 易經提醒你:有這3種「心窮」表現的人,最好別深交,建議遠離
    《易經》這本書有多神?《易經》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這三部易書,構成了《易經》,其中《易經》裡面,又包含《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
  • 《易經》中隱藏的2個真相: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
    在《易經》中,為我們揭露了2個人生真相:生活中,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你是哪一種?3種人命最苦1、永遠不會知足的人天機淺者,嗜欲深。這句話就是在告訴世人:若一個人產生了貪念的時候,他生命裡面的智慧,就會逐漸被消磨殆盡。
  • 易經:識別這3種信號,你就能知道自己的處境,是順還是逆
    《易經》本質上是樸實的規則,「百姓日用而不知」。每一個人的潛意識中,或多或少,都能感知到「易」的規則變化,以直覺或者靈光一現的方法,出現出來,僅僅人們不知道。今日,和咱們共享一種最簡略的《易經》運用:辨認這3種信號,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境況,是順仍是逆。
  • 易經提醒:根據這3種信號,教你識別自己現在的處境,是順還是逆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面,我們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感知到《易經》所說的「易」的變化規律,並且我們會以第六感或者是靈光一現的方式表現出來,只不過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到而已。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種最簡單的《易經》運用:識別這3種信號,你就能知道自己的處境,是順還是逆。
  •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
    易經提醒:見不得你好的人有這3種表現,往往都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非《易經》莫屬了。《易經》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也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易經》的出現,對我國後來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易經說:大恩養仇人!人過50,這3種人別再往來了!更別施大恩
    人過50,這3種人別再往來了!1、貪得無厭欲望無度的人在《易經》中,表現為「中正」的思想。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保持適度,這才是最佳的狀態。我們要注意提防欲望無度,貪得無厭之人。3、遊手好閒的親戚《易經》中的《象》說:「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君子觀此卦象,從而不用以惡報惡的方法對付小人,而是採取威嚴的態度,遠離小人。人到中年後,最需要小心的便是遊手好閒的親戚,尤其是常年沒聯繫的。
  • 《易經》夬卦:聰明的人掌握剛能脫險,柔可固吉,方能長治久安
    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意思是,在朝堂之上宣讀小人的罪狀,大聲呼籲人們,告誡人們有危險的存在;告訴自己封邑的子民,不利於動用武力,要嚴密防範;便於日後有所行動。夬卦的含義是陽性力量戰勝陰性力量,有眾君子戰勝一小人之象。君子雖然強大,但是小人地位很高,仍然有影響力,不可以掉以輕心,想長治久安,就得能剛會柔。
  • 易經:人在「走運」之前,會有3種變化,出現一種都要恭喜你
    假設說有一本書最有中華文化特色,大家會想到哪本呢?「論語」?詩與書?道義經?其實沒有什麼!許多人的答案都來自於易經。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古典文學典籍,至今仍有許多人潛心研究,一字一句,都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易經》:「大恩養仇人」,與這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
    《易經》告訴我們,與這3種人的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一、心胸非常狹隘的人有句諺語:胸中天地寬,常有渡人船。一個人,心胸越寬廣,越懂得寬容別人,越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心胸狹隘的人,總是會斤斤計較,甚至把別人的利益都想方設法據為己有。
  • 易經:識別這3種信號,你就能知道自己的處境,避免招來禍端
    從本質上講,《易經》是一條純粹的規律,「百姓日用而不知」。每個人的潛意識或多或少都能感知到「易」法則的變化,這種變化以直覺或靈光的形式呈現,只是人們並不知情而已。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易經》最簡單的用法之一:通過識別這三個信號,你就能知道你的處境是否有利。第1種信號:你內心的直覺反應。我們高中哲學課上,老師說:「內因決定外因。」
  • 國學《易經》中隱藏的2個人生真相:3種人命最苦,3種人最有福
    在《易經》中,為我們揭露了2個人生真相:生活中,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看看你是哪一種?3種人命最苦1、固執的人在《易經》裡面,易就是變化的意思,它強調陰陽兩部分,任何事物都有著正反兩面,都都有對與錯,有奇與偶,有福與禍。
  • 線下祭掃線上直播 重慶首場清明「雲」共祭今日舉行
    西郊福壽園舉行清明「雲」共祭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日16時30分訊(記者 姜念月)清明,是氣清景明、萬象新生的時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清明「雲共祭」 首次網上辦今年清明節正逢舉國上下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情況不同於往年。在此形勢下,民政部及各地民政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關於殯葬單位疫情防控及清明祭掃工作的相關指導意見和規定,鼓勵和倡導採用網絡祭掃等新方式。
  • 易經告誡:久負大恩必成仇,人過50,不跟能這3種人有來往
    有句老話說得特別好:「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你幫助別人時,只有幫助的部分人會感謝你,但是有時候當你幫助別人把事情做好時,別人會怪你。我記得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是:「人的內心是永遠餵不熟的。」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我認為,儘管我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這句話,但最合適的例子是大衣哥,他最近成為熱門搜索對象。
  •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一提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算命卜卦、封建迷信,但是這都是偏見,《易經》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對應著人生的384個重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