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皮皮媽,小皮皮現在三周一,今天我要給大家做一個小分享。兩個月前七寶媽給大家分享了樂高積木,七寶媽有創意、拍照技術好、家裡地板又乾淨,和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今天壓力山大,是頂著鍋蓋來做分享的,請大家輕拍。
積木作為益智性活玩具的重要代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以簡單製造複雜,往往是用簡單的形狀搭建出各種複雜的作品。通過搭積木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數理邏輯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獨立性,同時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一定的社會性能力,讓孩子獲得良好的自我效能認知。
我家孩子一直對木製積木喜愛有加,因為兩歲以前的孩子對顏色比較敏感,所以在他不到一歲時我給他提供的是彩色的小積木,他特別的喜歡,現在還經常玩。後來我又陸續買了一些其他類型的木製積木,孩子都挺喜歡玩的。這裡給大家看看我入手的木製積木,這些都陪伴了皮皮一定的時間了。
我今天分享的是原木色的實木大積木,這是我家孩子現在最喜歡的積木,每早起來必玩,每天玩數次。我是在孩子兩歲七個月的時候看見芭學園大李老師微博曬了這款積木,然後毫無抵抗力地入手了。
算起來皮皮也才玩半年,所以也談不上什麼經驗。不管他還是我現在都還沒有能力搭建壯觀的大場景,所以今天估計也無法震撼到大家,我就是把自己覺得不錯的而且我孩子也很喜歡的玩具介紹給大家。
它到底有多大,我們來看一下小皮皮的積木大合影,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一般厚度在3-3.5cm的積木是很適合孩子抓握的,而我入手的這款積木剛好3.5cm厚;純實木的又很有手感,這種觸覺能很好地刺激孩子手的感覺;不上漆,有足夠的摩擦力穩定性好,孩子在搭建過程中就不容易倒塌;不上顏色,不易使孩子分散注意力,更專注於搭建本身。總之,我覺得對於兩三歲以上的孩子,玩這種大積木更容易獲得成就感,更有利於孩子各項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再說深一點,就是實木材料是源自於大自然的,是曾有過生命能量的,當孩子玩這種材料的玩具時能滋養到他們的內心。
我作為接受了幾十年教育,創造力和想像力被成功毀滅的典型代表,不管拿到什麼樣的積木都有點心虛,就是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能搭什麼,怎麼搭,甚至會懷疑我能好好地陪孩子玩麼?
這就是我和孩子爸爸勉強能拿出手的作品。
不過以我短暫的陪玩經歷來看,這種害怕自己想像力不夠會阻礙到孩子玩耍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孩子就是最富有創造力的啊,只要適當的引導一下,孩子就會給你驚喜連連。
孩子都是很有想像力的,不過要用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是要有一定前提的,就是要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我們知道,孩子都是通過感覺來學習的,他們必須通過肢體、行為進行切身真實的體驗才能真正學習到東西。所以我們平時會主張讓孩子多玩,走出家門各種玩,和家人朋友玩各種遊戲,做各種家務,觀察各種真實的存在等等,孩子只要身處真實的世界接觸各種東西就會不停地學習。所以讓我們控制好孩子接觸各種電子產品的時間,也不用擔心孩子某個階段不再迷戀繪本(他們是到豐富的世界學習去了),讓孩子多處在真是的世界裡吧。
有了現實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孩子才能通過積木這種開放性工作材料來進一步發展自己,而不是像我們自己一樣不知所措不知從何下手。
當我們把大積木敗回家了,就請把他放在易拿取的顯眼處,就等著孩子開始自由的玩耍吧。是的,只要是在安全範圍內就讓孩子自由的玩耍,不要管太多不要指導太多,這樣才能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才能給我們驚喜連連。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們引領孩子搭建大積木的過程。
我家孩子剛開始玩的時候我有陪著他一起搭,或者我搭他模仿。我們搭的時候不適合搭建太複雜的作品,否則孩子模仿不了容易有挫敗 感,或者他乾脆就不搭了什麼都叫媽媽(爸爸)來。我們是引領者,支持者,主導者是孩子,當孩子可以獨立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完全退出來了。所以說我這種創意約等於零的媽媽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孩子的玩耍。
這是我和孩子一起搭建的公園。一開始我只搭建了桌椅,後來我提議把它完善成一個公園。我問他公園都有什麼東西,他就添了樹、草、沙坑。
這個圓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看似簡單,他一開始搭建卻費好大的勁。搭完三塊第四塊轉來轉去試了好多次才搭好。我只是在一旁看他自己一遍一遍的嘗試,在他向我求助時直接示範給他看。當然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偶爾也忍不住會用說的來教他,但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語言是很無力的,不管你解釋多清楚他都聽不懂。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實搭建積木的過程是一個製造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它有很多形狀,在拼湊的過程中也可以間接鍛鍊數理邏輯。
這個就是在他會熟練搭圓後模仿我搭的桌椅。
這是他隨意壘高搭的,2-3歲的孩子搭積木時都喜歡壘高。
這個是我和他一起搭的遊樂場,裡面有木馬、蹺蹺板、滑滑梯。那些小人是我用黏土給他做的繪本人物。後來我去一些幼兒園參觀發現有那種小小的木頭動物或者人物也很好玩,跟積木一起玩場景遊戲孩子應該會很喜歡。
我們一起給哈克和迪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裡面的人物)搭的房子。那時候我們剛迷上黏土不久,他玩各種積木都會用上這些小人物。
坐在沙發上吃零食。
我一起陪著搭的時間挺短的,就一周左右。之後基本就他自己隨便玩了,我只是偶爾把他的一些生活經驗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讓他豐富自己的作品,從而更有興趣繼續深入地玩下去。所以說孩子玩積木很容易獨立的玩,慢慢地也就養成了獨立玩的習慣。
不過就算孩子不需要我們帶著玩了我們也不能就完全置之不理。我們最好還是能在一旁安靜地做著我們自己的事,同時又能感受到孩子,在他需要我們支持的時候我們能及時的提供幫助。
我們和孩子之間應該是一種彼此獨立又彼此信賴的關係,這樣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安全感又能鍛鍊其獨立性。這點我是很需要反省的,在他還小的時候我能做到在一旁安靜地不打擾他而在他需要我幫助時及時提供支持,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好像越來越沒有耐心了,就是無意識地會覺得他這麼大應該可以自己玩了,不要老來找我了。即便是我在做著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孩子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都不能夠及時積極地回應他,反而覺得自己被他打擾了會沒好氣地回應他。這其實是不利於他安全感的建立的。其實所謂高質量的陪伴說簡單也簡單,不一定要陪著他玩,就是他在玩的時候你在一旁靜靜地能感受到他,這就是高質量的陪伴了。但說難也難,一不小心就沉浸在手機世界裡了,你懂的。
陪玩結束後他就慢慢開始了模仿作品和獨立創作。
這是他第一個不通過模仿我而創作的笑臉。
這樣玩車,翻了也不生氣。
這是我給他搭的停機場,三天之後他給我帶來了驚喜。
這個就是他在三天之後模仿我的作品,這時候他搭建得已經蠻整齊了,可見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已經發展得還不錯。所以說玩積木也可以很好地鍛鍊手眼協調能力,要怎麼搭才不會倒,才整齊,才能實現腦中的藍圖。
停車場,隨便拿塊積木就當車用,兩三歲的孩子隨便拿一塊積木就可以代表萬物。
飛機和彩虹
這也是他搭的飛機,那幾天老要我坐著他的飛機載我去世界各地(其實就是他知道的少數幾個地方),我的肥臀可受罪了。
這是我們小區的孩子來我家一起玩,這麼小只會一起瞎玩,再大一兩歲就會通過合作搭建作品了。這就要說到玩積木除了益智以外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展孩子的社會性能力。積木除了可以獨立完成,還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完成。當和別人一起合作時就難免遇到衝突,這時候就會學習到如何採摘別人的觀點進一步解決問題。
這裡我想插一個小故事。我前些天帶孩子去兒童公園玩沙子的時候,看到一副很有意思的畫面。兩個四五歲左右的孩子一起玩沙子,在決定怎麼玩的時候起了爭執,甚至開始拉扯工具,在我等著看他們矛盾升級的時候他們突然停止爭執,突然就和諧地合作起來了。我猜他們的家長正好沒有盯著他們看,不然十有八九在他們剛開始爭執時就衝上去幫忙解決問題了,他們也就失去了一次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這是他在過家家的。給小熊搭了浴室和床鋪,洗完澡後給小熊擦乾水然後就上床蓋上被子睡覺了。有個小細節,他搭的浴室還搭了個噴頭。他平時在家都是用澡盆洗澡的,只有去玩住酒店時用到噴頭洗澡。這就叫生活經驗的重現麼?
蘑菇。我們有時候會去草地上採蘑菇,他把現實生活中見到的東西帶到作品中來。
這是一個小火車站,那幾天他都搭長長的鐵軌,他也坐過幾次動車了,然後我提議搭個小火車站,然後就有了這個作品。在他好幾天都重複一個作品沒有新的突破時我就會稍微引導他一下,讓他豐富一下自己的作品,這會讓他更有新鮮感。
這是他搭的一個建築工地。我們經常去一海邊公園玩,那個公園正在建人工沙灘,所以海上有工程船,岸邊有被圍欄圍起來的工地,裡面有各種工程車。他很喜歡工程車,更喜歡看那些工程車工作,經常去這片工地旁一看就半個多小時不動。
這個作品右上角搭的是船,他對船的發動機特別感興趣,我們經常去海邊看船,有的是還能運行的有的是廢棄的,廢棄在岸上的船我們就能近距離地觀察發動機。那幾個凸出來的就是發動機,能在他作品中呈現的一定是真愛。左上角那個高高的是起重機,下面是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工地。我們這兒最近幾年到處都在建地鐵和高架橋,所以每次出門基本都能碰上工地。有很長一段時間工地是他作品的重要內容,都有兩個重點,一是工地是有圍欄圍起來的,二是裡面有各種工程車(起重機、挖掘機、壓路機、攪拌機等等)。他還會用積木演示那些工程車是怎麼工作的,比如起重機的一升一降,他都能把觀察到的東西體現在作品裡面。這些都是他在呆呆地看東西的時候所學習到的。
他搭的各種工程車,一般人看不懂。
這是他搭的房子,我稱之為聯排別墅。最右邊那棟比較高,所以他搭了個梯子。
鱷魚。帶他去鱷魚園看過半天的鱷魚,我們出去玩時也見過幾次野生的鱷魚,很多繪本上也有鱷魚,所以他對鱷魚比較熟悉。
像迷宮一樣的地鐵線路。那幾天他愛看maisy的書,其中有一本是maisy和朋友要坐地鐵,有一副地鐵線的地圖。之前的一段時間他正愛畫迷宮,他就看似隨意地亂搭,搭完之後發現像迷宮。兩三歲的孩子有時候搭積木不是他事先想搭什麼,而是搭完之後發現像什麼然後就是搭了個什麼。比如這個作品,他先搭了一部分線路圖,然後發現像迷宮,就又多搭了一些讓它更像迷宮,成就了這像迷宮一樣的地鐵線路。
這是用他的鏟車把材料運去建房子。
這是他搭的老家農村的祖屋,泥土房,矮矮的一排。
這又是在過家家,我幫他搭了鍋和桌椅,他自己煮餃子吃餃子。
兩天之後他的模仿作品。我發現他的模仿都不是當下模仿,而是過幾天才模仿。
從上個月開始到現在,他基本上就是搭各種各樣的房子。這是他上個月搭的房子。左邊那個是樹,他看了《樹真好》一段時間後搭房子經常在旁邊搭一顆樹,說是可以擋住風。那個長方形和三角形組成的是煙囪,前面還有梯子。煙囪是他搭建的房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每棟房子旁邊都有棵樹。
各種精巧的小房子
接下來幾天則搭建各種摩天大樓。
然後就是各種不規則的房子。
海滄大橋(我們這的一座跨海大橋)。
講講這棟房子。他最近很喜歡搭這種房子,看似簡單。但他的要求很高,要特別的整齊,而且兩列之間不能有縫隙。但這個積木的精準度其實沒那麼高,做不到完全無縫隙,每次他都要為有那麼丁點的縫隙哭一會兒。這麼大的孩子就是喜歡追求完美,或者說希望什麼事都按自己的意願來,但現實是殘酷的,不可能事事如他所願。當我能在一旁平和地陪著他,跟他說清楚事實,他哭一會就好了。一旦我煩躁起來,就沒那麼好解決了,兩個人都要大發一通脾氣。所以說我們陪伴者的狀態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修煉吧,躁狂君。
酒店。帶有遊泳池和停車場。停車場在遠處陽臺,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把停車場搭得那麼遠。
這是前幾天搭建的,是有史以來搭建的最大的一個場景。這是一個小區,圍起來的這部分還在建設,其他的已經建好了。工地裡面的壓路機,攪拌機是我和他一起搭建的,其他的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有房子、亭子、桌椅、草、樹、小區的大門(半圓形那個),以他的經驗(我們小區)小區裡面有這些東西,他能把這些東西都安排在他的作品裡,但還不能安排好它們的位置,看起來有點雜亂。即便有些雜亂,但這麼大的一個場景完成後還是能震撼到孩子自己,他會覺得「哇!我搭了這麼多東西,搭得這麼好!」。這樣孩子就啟動了自我表揚機制,他會覺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這樣孩子通過搭建積木就能獲得良好的自我效能認知,對培養其自信是有好處的。
以上我曬的照片順序大致是我孩子從開始玩大積木搭建作品的順序,大家可以看到他是從由我陪著玩到模仿我再到獨立創作,孩子是不斷地在發展的,作品所呈現的特點也不斷地在變化。
分享完積木的搭建我想分享一下關於歸位的問題。我想大家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我也是這樣的。但好習慣的形成似乎不是那麼容易。我一開始就是把歸位當成一個必須遵守的規則、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然後就發現孩子經常都會抗拒。後來我就乾脆完全放任不管了,隨便孩子歸位不歸位,認為玩具是他的,他想怎樣就怎樣,結果就是孩子真的不歸位,然後我又受不了了。再後來我就沒有走這兩種極端,我把歸位當成和玩一樣是個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事情。
晚上上床前我會帶著孩子一起把積木送回家,邊送邊跟積木聊天,把它當成我們的家人朋友一樣照顧,這樣把歸位當成一件好玩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枯燥的必須完成的任務,孩子自然就不會抗拒了。好習慣是靠潛移默化慢慢養成的,而不是靠訓練而成的。
這一大筐的積木量挺多的,現在主要還是我帶著孩子一起歸位。其實如果有個玩具架會更好一些,把大塊的積木放在玩具架上,小點的放在籮筐裡,等孩子大一點了還可以把積木分類別的歸位。
最後建議如果玩這種搭積木最好墊個薄毯子,這樣積木倒地上的時候沒那麼大的噪音,對家人對樓下鄰居都能減少影響。我家的是安靜的美男子,製造噪音的機會不多,同時又有一個非常寬容的鄰居,所以懶癌晚期的我一直也沒去買墊子。
好了,我的分享結束了,歡迎大家的討論。
U are TOP moms
↓↓↓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母乳媽媽烏託邦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