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連載漫畫《耐撕房東》的創作企業來說,上海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堪稱「娘家人」。他們想進行版權開發,中心免費分析各種開發的可能性,還將漫畫推介給了市演藝協會,進行舞臺劇開發。
儘管去年12月17日才掛牌成立,但這樣的牽線搭橋已是上海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過去一年的日常。12月18日,中心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成立,負責人於誌慶感慨,「上海的影視產業,自2014年『電影新政』以來發展迅速,無論是市場還是獎項,成績都有目共睹。如今,上海提出了2035年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的遠景目標,上海影視產業也亟需完成產業升級,我們認為,版權開發將會是下一階段的『藍海』,我們的工作,就是『藍海行動』。」同天,《影視版權服務指南》系列叢書首發。
首批智庫專家近30人
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成立時,首批共推出4類20項版權服務,覆蓋整個影視產業鏈,當時,中心就承諾儘快成立「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以便用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影視版權的實際工作。
基於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中心邀請上海乃至全國的相關專家,聯合上海市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共建「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首批智庫專家近30人,分別來自影視製作、法務、金融、視頻平臺、電影節電視節組委會、授權業務公司,實現了產學研以及相關領域的全覆蓋。
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揭牌
重視版權開發,在影視行業早就有案例可循。以製作方為例,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中,衍生產品的開發是全年營收的大頭。從需求方來說,某知名全球快餐品牌,在中國每年花費的版權授權金高達1000萬,主要就是做套餐附贈的禮品。
於誌慶介紹,中心通過智庫的設立,可以發揮貼近市場的優勢,匯聚專家學者以及市場與技術精英,做好結合市場規律的定性與定量分析,下情上達,以行業報告等形式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諮詢建議、科學評估、預判預測;同時做好上情下達,從市場角度做好市場解讀、行業分析、政策引領,成為影視企業發展的風向標。此外,在影視版權人才培養、推動中國影視版權海外開發等方面,智庫都將發揮作用。
版權服務未因疫情停止運轉
「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的工作貫穿了全產業鏈。讓影視企業在劇本階段,就有版權開發的意識;在製作過程中,積極牽線搭橋,讓優秀項目和授權需求方對接;在後期,幫助完成版權推廣、保護、維權等。」於誌慶說,「頭部影視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專職版權部門,而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中小影視企業,他們更需要的是了解影視版權是怎麼回事。所以,版權服務的工作是『潤物細無聲』的普及型——它是一項長遠的工作。」
首批影視版權發展與研究智庫專家
「相比於頭部影視企業,版權中心的難點在於,本身沒有版權在手。作為政府設立的第三方官方平臺,我們做得最多的是跨界,幫影視企業的創意或產品找到合適的落地方,包括融資、法律、生產等環節。在版權的衍生開發上,我們幫他們對接嬰幼童協會、演藝協會等。」版權中心工作人員說。
像《耐撕房東》,在漫畫領域小有名氣,也曾嘗試和北京的影視公司合作開發影視版權;有了版權中心的助力後,企業將視線投向了包括舞臺劇在內的更廣闊版權市場。「公司還有另一個漫畫IP《十字路口》,有不少粉絲,我們也建議他們,可以和上海的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結合,布局微電影、短視頻領域,和地域文創產品相結合。」版權中心工作人員透露,這也是中心主動幫影視企業挖掘潛力的舉動,「衡山路的幾個路口、永安百貨所在的南京東路和浙江中路的十字路口,都很有故事。我們建議漫畫製作時,就要考慮到版權合作。」
2020年,很多影視企業受疫情影響而停工,但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卻從未停止運轉。一年來,中心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版權開發的前期工作,幫影視企業做項目評估,再對接各類融資渠道:銀行、保險、基金。同時,也針對影視企業的版權意識進行培訓,編纂系列叢書,並在新媒體平臺開設了影視版權培訓大講堂。截至今年12月,中心共發布影視版權法律知識達46期,累計問答數近140個,影視版權系列講堂21期,影視版權講堂抖音內容錄製12期,優質版權項目推介3期,線下影視版權講堂3場,編印《上海影視版權指南》一套,《影視版權普法手冊》兩本,《影視版權案例詳解》一本。
於誌慶說,明年中心的工作將更忙碌,「有了智庫之後,我們的大資料庫也將正式運營,此外還將和市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合作,爭取把蛋糕做得更大,讓影視企業更有版權意識、看到版權前景,這些都將會讓影視產業更好地和文化產業消費升級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