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要塞」,大陸人的「禁區」

2021-01-18 搜狐網
  左營基地是臺灣試驗新式裝備武器的主要基地。圖為2011年,臺灣士兵在左營軍港眺望對面的驅逐艦。路透社

2013年1月23日,臺灣空軍一架F-16戰鬥機降落在花蓮的一座基地。美聯社

  近日,因大陸攝影師進入拍攝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的臺灣高雄市的海軍左營港,實為臺灣第一大海軍基地,是臺灣海軍艦艇主要駐地,也是臺灣唯一的軍事專用港。

  「在這裡,臺灣的軍艦和潛水艇停靠在年久失修的船塢裡,其中一些軍艦已有50多年的艦齡,配備的是在西方早已過時的武器。水兵們在甲板上閒蕩著;特種部隊的一個班在一條懶洋洋的狗的陪伴下為訓練任務沒精打採地做著準備工作。……」

  這是2000年2月,臺灣左營軍港首次向美國記者開放後,《華盛頓郵報》記者這樣報導他在軍港的見聞。這位記者這樣描述臺灣當局的意圖:「這是一名外國記者第一次參觀這個基地,它表明臺灣當局急切想讓華盛頓看到它急需要的武器,……臺灣當局此舉可謂「用心良苦」。

  臺海軍裝備與指揮大本營

  左營港常駐泊作戰艦艇約佔臺海軍作戰艦艇總數的一半以上,可同時停泊5000噸級以下的艦船40多艘,是臺海軍主要兵力集結、作戰訓練、後勤補給、艦艇修造和支援外島作戰的重要基地,也是臺灣最大的海軍基地和艦隊指揮部的大本營。基地駐紮有艦隊指揮部、陸戰隊指揮部等主要指揮機構,並駐有124驅逐艦隊,192水雷艦隊,151兩棲艦隊、潛艇戰隊和飛彈快艇大隊。

  為外界熟知的臺灣最先進的「拉法葉級」飛彈護衛艦,以及臺軍的「茄比級」「劍龍級」潛艇都駐泊在左營基地。臺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上世紀70年代也曾在左營基地服役。

  目前,左營基地依然是臺灣試驗新式裝備武器的主要基地。2011年8月,臺海軍在該基地進行「成功級」田單艦多重威脅備戰操演,而被譽為「航母殺手」的雄三飛彈發射器在操演過程中亮相,引起外界注目。2012年,臺灣向美國購置的兩艘「永靖級」獵雷艦也在左營基地服役。

  臺向美展現軍購需求的窗口

  一直以來,作為臺灣海軍主力集結地的左營基地在美臺軍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0年,臺「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辭職後曾對友人透露,美國朝野對售臺潛艇持有不少疑慮。臺灣方面一直想向美國買F16C/D戰機以及潛艇,可是美國宣布新一批對臺軍售時,卻不包括這兩項,而且還開價近新臺幣2000億元(1美元約合30元新臺幣),比馬政府編列的1000億元預算要多出許多。

  蘇起稱,美國國內政治非常複雜,很多人都對賣潛艇給臺灣非常保留。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布萊爾就很反對,為了探求布萊爾的真意,蘇起還自己開了幾小時的車,到布萊爾家中深談。

  在與美方溝通後,蘇起發現美方評估臺灣如果購買八艘潛艇,至少需要四個深港,但臺灣目前連高雄左營軍港擴建都沒有完成,港口不夠。美方始終認為,臺灣在擁有潛艇後,不具有相應的後勤補給能力。

  2013年1月,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愛德華·羅伊斯訪臺。據媒體報導,羅伊斯此行實際是為臺美軍購作「推手」而來。在羅伊斯主動要求之下,臺方特意安排其參觀左營軍港。

  回顧歷史,人們不得不承認,左營軍港的命運其實一直與美臺軍事關係緊密相連。某種程度也已成為臺灣向外界展示防衛實力與軍購需求的重要窗口。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查文曄發自北京)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 林崇勝 發自臺北

  日前,臺灣導演鈕承澤因讓大陸籍攝影師進入臺灣左營海軍基地拍攝畫面,幾乎驚動了整個臺灣軍界。連日來,批評聲、斥責聲不絕於耳。更有臺軍官嗔怒道:要起訴相關人士,最重可判刑5年。

  儘管近年來兩岸關係趨於和緩,但觸及最深層的政治和軍事的敏感神經,並未因兩岸局勢的變化而有一絲鬆動。

  一部影片牽涉出《要塞堡壘地帶法》

  其實,鈕承澤此番需要臺灣「國防部」協助拍攝的電影《軍中樂園》,本身取材就相當敏感。

  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60年代,描述了國民黨軍隊從大陸撤到金門後,金門設立「軍中樂園」為軍官提供性服務的故事。經臺「文化部」引薦,臺灣軍方才勉強同意提供場地支持拍攝該電影。

  不過,同意協助之初,臺灣軍方也強調,「陸籍人士不得進入軍區」。據媒體報導,在6月1日鈕承澤向軍方提出的23名工作人員名單中,並沒有大陸攝影師的姓名。但事後,傳出劇組以冒名頂替的方式夾帶大陸攝影師進入軍事基地的消息。臺媒表示,最令臺灣海軍無法接受的是,當「國防部」向劇組人員查證時,劇組起初「打死不認」,直到鈕承澤和大陸攝影師在軍艦上的合照曝光。

  臺媒披露,大陸攝影師冒名進入左營海軍基地登艦勘景,違反了臺灣《要塞堡壘地帶法》中的「侵入要塞處所罪」,而鈕承澤也有「共犯之嫌」。有消息稱,臺灣海軍司令部已對劇組相關人員提告,或可判處5年有期徒刑。

風波延燒下,繼而傳出影片《軍中樂園》中含有大陸投資。臺灣"國防部"明確表示,"絕不支持拍攝涉及陸資影視",並於7月3日決定中止這部影片後續在金門等處的勘景協助計劃。

  軍事基地成"禁區"備受爭議

  由此,因為一部電影,臺灣《要塞堡壘地帶法》登上了娛樂版頭條。作為臺灣第一大海軍基地和海軍艦艇主要駐地,臺灣左營海軍基地被大陸人"闖入"引發了全島轟動。但細數島上的大陸人"禁區",左營海軍基地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的"要塞堡壘"。

  2008年7月,大陸赴臺遊正式啟動,隨之而生效的"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規定,大陸遊客無法參觀臺灣的"軍事國防地區"、"國家實驗室"、"生物科技與研發等重要單位",此規定和陸客團進團出的限制一樣。其中,所謂的"軍事國防地區",在兩岸舊有的對立思維下,被不少綠營人士當作捕捉"大陸間諜"的重點區域。2009年,位於臺北市的"軍方人才招募中心"就曾一躍成為"軍事要地"。

  當年5月,一位大陸遊客路經該中心並順便進去拍照,不想隨後被誣陷為"肩負察探軍情任務"的"間諜"。事後,"軍方人才招募中心"被證實為非機密單位,大陸遊客則面對"烏龍"倍感無奈。

  事實上,臺灣不少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基地,早已不那麼神秘。2011年,為了慶祝"辛亥革命一百年",臺灣軍方擴大舉辦17場基地開放,供民眾參觀。於是,不免有來自大陸的遊客團,順著人群進入臺灣軍方營區中。據當時臺媒報導,由於大陸遊客進入的花蓮基地是通往東部空防堡壘的佳山基地,以至於臺灣軍方"嚇出一身汗",並對兩岸開通自由行更加嚴謹防範。

  法令雖然禁止,但臺灣政界對大陸遊客是否進入軍事基地,一直存在著不同觀點。

  出身軍旅的國民黨"立委"帥化民就認為,基地開放不需要大驚小怪。他指出,基地開放只是把現有裝備,給外界展示,是經過篩選,看飛機硬體並無大礙,"又不是開放作戰計劃"。

  2011年7月,臺灣"移民署"曾給島內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發文,包括《陸客來臺自由行得從事活動一覽表》和《陸客來臺自由行不得從事活動一覽表》,其中再次規定,大陸遊客不得至各軍事基地要塞堡壘窺視拍照或攝影。"一覽表"發布後,連綠營人士、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都忍不住反問:需要管這麼細嗎?因為高雄擁有臺灣陸軍官校、步兵學校等多所軍校,還有眷村等許多軍事設施,是吸引大陸遊客的重要觀光賣點。

  高空遊覽竟也怕"春光乍現"

  即使退一步,軍事基地過於敏感,大陸人靠近或會引發諸多聯想。那麼連某些特定的"展覽館",大陸人竟也在禁止名單之內。例如:馬祖的軍情館。

  10年前,兩岸"小三通"開放後,吸引了不少觀光客與大陸旅客前往馬祖一探神秘面紗。位在馬祖南竿的"雲臺山軍情館"卻是謝絕大陸人士進入。連一般臺灣觀光客要進入軍情館,都得先出示身份證。因此,除非持有臺灣戶籍證件,或可證明非大陸籍的旅行證件,舉凡是大陸人士都無法進入該館參觀。

  因為這座"雲臺山軍情館"是1996年馬祖防衛司令部興建。目的是強化國民黨官兵"敵情教育";2009年考慮兼顧馬祖地區觀光發展,軍情館內陳列資料完成篩檢及遷移,同意由馬祖風景區管理處整修軍情館,並在2010年11月7日開放。因此,性質上,仍屬於"軍事基地"的一部分。

  既然大陸遊客無法進入軍事園區,在基地周邊體驗飛行項目,行不行?——其實,連"高空鳥瞰"也曾引發臺灣不小爭議。

  會有這個質疑,原因出在臺灣有項著名的運動:飛行傘。在臺灣北部海岸的"萬裡區"就有一個飛行傘運動場。說巧不巧,飛行運動場的周圍就有一個萬裡飛彈基地,且距離只有短短150米,只要飛到600米的高空,基地一覽無遺。

  因此,就有愛好飛行傘的臺灣玩家不禁擔憂,當他們飛行在空中時,都能清楚"窺探"飛彈基地的部署,萬一陸客也跟著一起"飛行",臺灣的飛彈軍事部署"不是都被看光光了嗎?"

  這些衍生出來的疑難雜症,都是臺灣開放大陸遊客觀光及自由行之後,陸續出現的種種現象。最後,"逼得"臺灣"國防部"不得不緊急應變,做好軍事基地掩體或完善掩飾功能,生怕軍事機密全都在大陸人面前"春光乍現"。(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http://news.sohu.com/20130715/n381631700.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參考消息 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3/0715/239234.shtml report 4789 左營基地是臺灣試驗新式裝備武器的主要基地。圖為2011年,臺灣士兵在左營軍港眺望對面的驅逐艦。路透社2013年1月23日,臺灣空軍一架F-16戰鬥機降落在花蓮的

相關焦點

  • 【禁區年譜】鄧麗君在大陸:從靡靡之音到華語經典_禁區年譜_騰訊...
    就在大陸音樂界人士開會批判鄧麗君之後不到半年,1980年10月4日,鄧麗君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了一場義唱,門票收入全數捐給公益基金會。在演唱會中,主持人問鄧麗君,聽說在大陸有很多人想邀請你去大陸演唱。鄧麗君表示:「如果,我去大陸演唱的話,那麼,當我在大陸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們三民主義在大陸實行的那一天。」
  • 【禁區年譜】鄧麗君在大陸是怎樣解禁的?
    1981年,鄧麗君又前往臺灣軍隊中勞軍一個月,並製作《君在前哨》紀錄片。這樣的「涉政」表現使她的歌曲更難被大陸官方認可。在兩岸敵對的年代,任何知名公眾人物都會無法避免地捲入政治之中。作為身在臺灣的歌手,祖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鄧麗君也不能免俗。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
  • 臺灣距離大陸最近離島將開放 軍事要塞再減駐軍
    金門大擔島/資料圖  大公網2月8日訊 據中央社報導,被視為「兩岸前線秘境」的臺灣離島金門縣轄下大、二擔島(臺灣稱大膽、二膽島),有望今年正式對外開放旅遊。  軍事要塞將再減駐軍  據報導,大擔島是面積0.79平方公裡的花崗巖島,距離金門約12公裡,與廈門白石炮臺相距僅4.4公裡,控制廈門港,形勢險要。二擔島北距大擔島約0.3公裡,僅0.28平方公裡。  大擔、二擔屬金門防衛指揮部烈嶼指揮部管轄,大擔島駐軍在全盛時曾達1個營、二擔島1個連,總兵力600多人。
  • 臺灣人誤讀的大陸
    以前是臺灣人覺得大陸人都吃不起茶葉蛋,廁所都很髒,現在是陷入兩個極端,一種是覺得大陸哪哪都比臺灣強,諸如大陸年輕人很拼拉,行動支付很方便拉。另一種是覺得大陸哪哪都不如臺灣,諸如大陸大媽嗓門很大拉,大陸到處都是戰狼拉。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種印象是被臺灣媒體塑造的,尤其一些喜歡做效果的政論和娛樂節目,但其實私底下我的很多臺灣朋友也會這麼覺得。
  • 美媒:美國助臺「要塞化」,將向臺灣出售價值2050億元新臺幣武器
    路透社報導稱,川普政府計劃向臺灣出售7種主要武器系統,包括智能水雷、巡航飛彈及無人機等,欲助臺「要塞化」。美國《華爾街日報》17日進一步指出,美國準備與臺灣達成的軍售交易價值70億美元(約2050億臺幣),這是川普政府對大陸加大政治和軍事壓力之際,拉攏臺北的行動之一。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目錄:【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臺灣!16件作品在兩岸「互看」中獲獎,其中大陸作者毛羽以《臺灣!臺灣!》和臺灣作者孫葦萍以《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分獲「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的首獎。大陸20多家主要媒體的領導專程赴臺見證這一盛事,同時也記錄下大陸媒體人看臺灣的點滴感受。
  • 簡報文摘 大陸人與臺灣人
    在大陸的宣傳中,雖然有政治的分歧,歷史的隔閡,但總是說臺灣自古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再加上大陸多少有些氣吞山河的大度,感覺臺灣人就如同大陸的小弟一般,並不太當外人。而且很快又與阿娟一家交好,所以我們對臺灣人,心中沒有太多芥蒂,頂多他們就是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蒙蔽而已。但慢慢地,還是覺察了一些不同,先說說女人吧。
  • 臺灣人的自戀,「大陸人十分羨慕臺灣民主!」
    很多臺灣人想當然的認為大陸對於「臺灣民主」是充滿了羨慕的。這從臺灣官民的各種言談行為中都可以體現的出來。然而不得不說,這或許只是臺灣人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民進黨某立委就大陸限制自由行竟然說「此舉是因為擔心遊客羨慕只有臺灣才有的'自由選舉'和'自由空氣',這顯然只能引起大陸輿論的嘲笑。
  •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2011年01月26日 08: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刊文署名徐偉銘的文章《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 別有風情》
  • 【薦讀】一位臺灣人在大陸的親眼所見,徹底顛覆了數百萬臺灣人對大陸的認知
    經常有大陸網友很疑惑的問我:「有300萬臺灣人在大陸,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臺灣人誤解大陸?」對此,我常常無言以對。因為我很難解釋,除了自成圈子、先入為主的偏見等原因之外,面對大陸人時出於心理認同上的糾結,以及面對臺灣人時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敢為大陸發聲,其實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是,請相信交流的力量。對於臺灣人,頻繁的來往大陸,將會是一場心靈救贖。請聽我慢慢道來。
  • 大陸人眼中的臺灣
    上海美通董事長王維嘉在臺灣,有次去永康街吃飯,看到小攤老闆打烊了在收東西,他注意到老闆表情安然、自在地把鍋臺、地面洗得乾乾淨淨,於是照了一張相留念。「當你看到他時,就很放心他不會在食物裡摻什麼有毒的東西,或是用地溝油。」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中新網7月7日電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來自臺灣新北市的作者,講述其大陸之行時對寺廟收費的經歷,幾乎是「什麼都要錢」,寺廟比較像是被當作企業來經營牟利,而臺灣的廟宇卻顯得更有人情味。  文章摘錄如下:  大陸現今只要有一點歷史的廟宇都成了觀光景點。
  •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大陸人在臺灣:大陸口音帶來的福利 2012年10月25日 1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任達華霍建華聯手《真相禁區》破案
    任達華霍建華聯手《真相禁區》破案《真相禁區》是一部動作推理電影。該片融合了動作、喜劇、懸疑、推理、復仇等元素,圍繞著「巴納姆效應」的概念,講述由「婚外情」引發了一個複雜詭譎的犯罪故事。讓我們來看看片中都有那些明星傾情出演。
  • 大陸人並不羨慕「臺灣民主」!
    很多臺灣人想當然的認為大陸對於「臺灣民主」是充滿了羨慕的。這從臺灣官民的各種言談行為中都可以體現的出來。然而不得不說,這或許只是臺灣人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民進黨某立委就大陸限制自由行竟然說「此舉是因為擔心遊客羨慕只有臺灣才有的'自由選舉'和'自由空氣',這顯然只能引起大陸輿論的嘲笑。
  • 大陸人看臺灣——對岸的遐想
    我在雲南普洱參加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時候,曾和許多臺灣臺大、政大的同學結下友誼。我感覺印象中的臺灣人和現實的臺灣朋友是不一樣的。相隔海峽,印象中的臺灣人由於缺乏接觸而感覺遙遠。大陸時政節目展現了帶有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色彩的臺灣,臺灣電影則告訴我們帶有一點青春理想化色彩的美麗臺灣,而文人筆下的詩歌中又抒寫了帶有濃濃鄉愁情結的臺灣,一段段碎片化的材料讓我頗有些摸不清頭腦,難以組合。我想,對岸的青年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呢?他們眼中的大陸,是否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呢?答案是「是的」,也可能是「不是」。
  • 「大陸人十分羨慕臺灣民主!」
    很多臺灣人想當然的認為大陸對於「臺灣民主」是充滿了羨慕的。這從臺灣官民的各種言談行為中都可以體現的出來。然而不得不說,這或許只是臺灣人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民進黨某立委就大陸限制自由行竟然說「此舉是因為擔心遊客羨慕只有臺灣才有的'自由選舉'和'自由空氣',這顯然只能引起大陸輿論的嘲笑。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網友充滿貢獻精神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網友充滿貢獻精神 2013年01月23日 1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一個普通臺灣人眼中的大陸
    這篇文章是一位來往大陸近10年,在大陸定居5年的臺灣人所寫,主要是說出了他自己認識的臺灣現狀和大陸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