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2021-02-07 兩岸青年

《旺報》「兩岸徵文」園地開闢以來,提供了兩岸讀者深入了解彼此的交流平臺,普受讀者青睞。在投稿作品的踴躍支持下,第二屆兩岸徵文同樣獲得廣泛迴響,《旺報》援例選輯本屆優秀作品集結出書,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小故事、親身的感受,益增兩岸的大交流、大融合。

目錄:

【推薦序】

【大陸人看臺灣】

臺灣!臺灣! ——木遙

臺灣人這麼說、這麼做 ——肖鋒

臺北三頁——愛上這真實的城市 ——吳桑雨

為狗狗開門 ——劉越

多雨之島 ——顧月華

大官員走進小小區 ——薛斐

寫給臺灣的你們 ——熊浩

民宿人情濃,一定要體驗 ——繆黃佳

好氣又可笑,臺人偏見令我愛國 ——方剛

遊寶島,我不是一個人旅行 ——江源

臺灣同學,我喜歡你 ——楊帆

我的戒菸大使安琪小姐 ——韓石山

充滿魅惑的伍角船板 ——趙玫

在臺灣文壇看見真性情 ——蔣子龍

兩岸白衣天使互訪情 ——姜月平

從風味小吃品味臺灣底韻 ——方偉華

【臺灣人看大陸】

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 ——孫葦萍

頤和園路五號的日子 ——馬海雨

親愛的,請用簡識繁吧! ——Hippo

我想買張小胡明信片 ——曾家瑜

和善的福建長汀人 ——林悅君

當地理變成歷史 ——葉志輝

臺尊陸卑不再,臺幹角色尷尬 ——法海

兩岸無所不在的國民外交 ——周永龍

臺灣女孩,十裡洋場學獨立 ——賴雅婷

繞道天堂路 ——Echo

離鄉背井進京尋夢 ——曾令潔

九○後行走大陸,放膽識煉 ——周千雯

那年過年,我在廈門 ——羅鼎鈞

中國——人生最後一塊拼圖 ——楊艾俐

離夢想愈近,愈好奇 ——蔡孟峰

呼和浩特風情萬種 ——小芬

行旅大陸山河多看優點 ——Gabrielle

溫馨提示「後果自負」 ——邱傑

震撼人心的虔誠 ——張筱楓

火車上讀詩的女孩 ——餘坤升

熱乾麵——武漢「過早」聖品 ——莊子勳

陸員工情義相挺度難關 ——合合

一個臺商男人的心聲 ——了凡

萬聖書園——北京文人聖地 ——杜宗熹

陸青的創新與創業力不容小覷 ——林士清

直率北方人,澎湃如瀑布 ——黃胤然

【跋】

相關新聞報導:

兩岸徵文寫下真切「互信」

深圳商報特派記者 劉 瑜

《新周刊》總主筆閆肖鋒寫了篇徵文《在臺灣找中國味兒》,當他走上臺北領獎臺時,他說,「來到臺灣,我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

而在臺灣眼中,大陸又是怎樣的一種呈現?3月17日,第二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16件作品在兩岸「互看」中獲獎,其中大陸作者毛羽以《臺灣!臺灣!》和臺灣作者孫葦萍以《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分獲「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的首獎。大陸20多家主要媒體的領導專程赴臺見證這一盛事,同時也記錄下大陸媒體人看臺灣的點滴感受。

小平臺唱未來大戲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表示,當前是兩岸關係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兩岸徵文雖是小的平臺,但意義重大,因為兩岸關係有今天,是兩岸同胞共同推動的結果。

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時代,記者在臺灣採記中了解到,目前大陸觀光客已超過307萬,去年一年就達200多萬。然兩岸普通民眾之間仍存在許多隔閡與誤解,據一項讀者調查發現,臺灣有72%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大陸。有鑑於此,臺灣《旺報》與鳳凰網、上海《新民晚報》等多家大陸媒體在兩岸共同發起徵文,主題為「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透過民間個人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分別以「對岸」的視角來觀察兩岸的社會、經濟,寫下對彼此最直接的認知。

「兩岸徵文」版自刊發以來,已成為《旺報》最叫座的欄目之一。在臺灣人的記憶中,兩岸交流始於1987年,臺灣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來又陸續放寬大陸社會、文化、經濟等各領域專業人士到臺灣交流,2008年7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2011年6月更開放大陸居民赴臺觀光自由行,從此兩岸交流由單向成為雙向,在臺灣,兩岸民眾的互動隨處可見。臺灣讀者將徵文活動視為講述「大時代小人物的故事」。

臺灣,是要細細品味的

初到臺灣的大陸人可能都會有心理落差——怎麼連個氣派的機場都沒有?可是他們的書店卻堅守在黃金地段。獲得第二屆兩岸徵文優秀獎的閆肖鋒認為,「臺灣,不是用來看的,而是要細細品味,就像品鑑女人。」

臺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連勝文則說,「大陸人看臺灣」讓他五味雜陳,觀光旅遊難免看到的是片斷、落差以及表面性的事物,要了解臺北一定要住一段日子才會知道。

「臺灣人看大陸」首獎獲得者孫葦萍來自臺灣旅遊界,她的《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一文中,描述了從未踏出張家界風景區的老轎夫「老曹」,好不容易湊齊六千元人民幣、買了八天七夜的低價行程,卻一路飽受導遊與購物區銷售人員冷眼,到了臺灣因不懂航空規則、不知如何坐電梯,被臺灣服務人員輕蔑對待。文中更引述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的話,「希望臺灣的業者及同胞們能夠對大陸客好。」孫葦萍說,「老曹」正是二三十年前,臺灣父輩到國外旅遊的寫照。

其他獲獎作品呈現的大陸形態,有跨過長江的高鐵、有受僱於大陸老闆的臺灣人、有令臺灣學子觀照的北大學生的極簡生活、有由簡體字引發的對繁體字與漢學基礎的珍惜。

在「大陸人看臺灣」作品中,由首獎《臺灣!臺灣!》表述一個「一言難盡」的地方,到描述臺灣社會的優秀獎《在臺灣找中國味兒》,以及談論社會包容力的《臺北三頁——愛上這真實的城市》,大陸人發現的是:臺灣的美好不在山水之秀,而在市井之間,在那豐富、多元又有包容力的現代與傳統的共處、通俗文化與生活美學的共存中。

相比於第一屆作品情感的豐富浪漫化、有許多想像空間,第二屆作品更有深度,走進了社會面的觀察。評審委員表示,兩篇首獎都深刻入微地點出了兩岸社會的問題,《臺灣!臺灣!》作者觀察入微,不僅寫出了臺灣社會的優點及包容性,也點出臺灣社會存在的問題,《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在當前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的背景下,對臺灣人反思自身具有深刻意涵。

以上新聞轉載自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3/19/13283381_0.shtml

兩岸青年書評:

臺灣《旺報》每年都舉辦兩岸徵文的活動,內容從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到大陸人在臺灣和臺灣人在大陸,透過兩岸民眾間對於兩岸兩邊間深刻的觀察體驗,記錄下屬於自己的兩岸視角和觀點,同時會在將每年徵文的文章精選成冊,不知不覺這樣的活動也即將邁入了第六年,本書是第二屆文章的選粹,六年來就如同兩岸大交流邁入了第六個年頭般,雖然交流多但雙方還是有許多不了解,因此透過每天旺報的兩岸徵文,讓兩岸廣大的讀者都可以深刻的認識彼此,透過一般兩岸民眾間的文字來看兩岸間那份最真實的真,也是因那份真兩岸未來的發展才會更加美好。

註:以上數據轉載自博客來網絡書店,《兩岸青年》不享有版權。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497748393@qq.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具體詳情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達徵稿頁面。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別有風情 2011年01月26日 08: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刊文署名徐偉銘的文章《臺灣人看大陸天寒地凍的大陸 別有風情》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中新網7月7日電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來自臺灣新北市的作者,講述其大陸之行時對寺廟收費的經歷,幾乎是「什麼都要錢」,寺廟比較像是被當作企業來經營牟利,而臺灣的廟宇卻顯得更有人情味。  文章摘錄如下:  大陸現今只要有一點歷史的廟宇都成了觀光景點。
  • 臺灣人看大陸:兩岸馬拉松尚未結束
    (新華社資料照片) 2006年,因兩岸學術交流的機緣,我至大陸的大學參訪,在香港機場短暫停留後,班機便直往北京前進,首都國際機場是北京的門戶,敞開大門歡迎來自全球的遊客,首次越過臺灣海峽踏上這塊在課本中反覆讀過,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 大陸人看臺灣——對岸的遐想
    我在雲南普洱參加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時候,曾和許多臺灣臺大、政大的同學結下友誼。我感覺印象中的臺灣人和現實的臺灣朋友是不一樣的。相隔海峽,印象中的臺灣人由於缺乏接觸而感覺遙遠。大陸時政節目展現了帶有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色彩的臺灣,臺灣電影則告訴我們帶有一點青春理想化色彩的美麗臺灣,而文人筆下的詩歌中又抒寫了帶有濃濃鄉愁情結的臺灣,一段段碎片化的材料讓我頗有些摸不清頭腦,難以組合。我想,對岸的青年是否也有這種感覺呢?他們眼中的大陸,是否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呢?答案是「是的」,也可能是「不是」。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
  • 臺灣人看大陸:我是如何認識大陸的
    對於大陸的認識,應是小學六年級地理課本開始,當時的課本對於大陸各個地區、省份皆有詳盡的描述。初中時雖然為「一綱多本」,但大陸的地理歷史仍舊存在,透過課本的介紹,再輔以課外讀物,更能了解大陸各省的特色與文化。
  • 臺灣人到底用不用微信?(我在大陸看臺灣)
    (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6:15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身在大陸的人都知道,微信已經是超級app了,基本上它不只取代了電話,也取代了媒體的功能,甚至還取代了ATM的功能。
  • 兩岸電影創作論壇在京舉行,臺灣電影人怎麼看大陸市場?
    與會嘉賓圍繞兩岸電影的當下創作與歷史溯源,從人才、資金、政策、票房等方面審視了兩岸電影的創作成就與交流缺憾。兩岸電影人比較了兩岸電影市場的規模,研究了臺灣電影人才在大陸電影市場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張丕民張丕民結合當下兩岸電影創作情況指出,人才是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大陸和臺灣同根同祖,希望兩岸電影人齊心協力,共同拍好中華民族電影。
  • 臺北女孩郭雪筠看大陸:對臺灣人有天然好感
    多維雜誌兩岸部主管、《臺北女孩看大陸》暢銷書作者郭雪筠(中評社 李娜攝)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實習記者 李娜)日前多維雜誌兩岸部主管、《臺北女孩看大陸》暢銷書的作者郭雪筠參加全國臺聯  2012年郭雪筠從臺灣來北京求學,她在北京大學讀了兩年研究生後發現大陸人不了解臺灣人在想什麼,她感知到兩岸彼此存在大量誤解的不安。郭雪筠就以「愛臺北」為名在豆瓣上開始寫系列日誌,然後自己頂,隨後受到不少網友關注。
  • 真實:原來臺灣人這麼看大陸 視頻
    @江淮水寒:這可能是假的臺灣人。@那正年少的人:記得在捷運上(臺灣人稱地鐵為捷運)遇見一個高中生聊了很多他們對大陸其實還是很封閉,他竟然問我大陸現在有捷運嗎?在他們概念很多都還不知道我手機支付這個概念。@那什麼的我:大陸沒有茶葉蛋是真的!雖然大陸過年一桌十幾二十道菜,但沒有發現茶葉蛋!
  • 2017原來臺灣人這麼看大陸
    以小編有限的觀察,臺灣民眾對大陸人的刻板印象比較多,偏見還好,多少有一點吧。     對於大多數人,來自大陸的消息就如同不想看的廣告一樣,臺灣人已學會了自動過濾和屏蔽。      特殊的歷史原因,造就了臺灣人脆弱的自我認知,一方面是希望在各方面都與大陸保持距離,一方面臺灣經濟起飛的比較早,在戰後一代人裡形成了亞洲四小龍的認知,不能丟棄。這種傲嬌慢慢的就變成了臺灣很主流的小清新,表面上是對自我的高度肯定,實質是對群體前途不能把握的抗拒。臺灣的政黨和媒體文化界,又喜歡迎合這樣的情緒,最後就變成了皇帝的新衣。
  • 兩岸需要翻譯? 大陸哪些常用語讓臺灣人不爽
    但經過這幾年在北京居住,特別是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鄉親父老來京短暫停留或經商,的確是需要協助他們做個"兩岸翻譯"。  原因在哪兒?詞彙不同是個基本的原因;更多的是背後的思維方式不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前兩天應邀作客《海峽衛視》,主持人提到一個問題。說是有陸客到臺灣迷了路,就問街邊的人路怎麼走。
  •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臺灣人看大陸:電視劇《亮劍》讓我無法自拔     資料圖:澳門一家玩具企業別出心裁推出《亮劍   中新網2月19日電 臺灣《旺報》19日刊登投稿文章說,戲劇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穿透力會讓人忘記地域或政治上的界線,一頭栽進劇情裡的世界,跟著劇情心情起伏。臺灣觀眾也借《甄嬛傳》等劇認識了孫儷、陳建斌等大陸知名演員。
  • 蔡衍明:兩岸心靈契合 臺灣人才能共享大陸發展
    (圖片來自臺媒)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昨出席「兩岸新經濟論壇」時呼籲,回歸「臺灣人就是中國人」事實,有這個認同,兩岸就能步入真正「心靈契合」階段,臺灣人也才有資格、才有權利來共享大陸資源,參與大陸發展,並共同決定兩岸的未來。
  •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教授溫文爾雅 待人親切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教授溫文爾雅 待人親切 >  中新網5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登投稿文章介紹一位來大陸授課的臺灣教授,文章說,「這位教授帶給我的整體感受就是,很親切,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大陸學者風格大不同。」
  • 臺灣的「要塞」,大陸人的「禁區」
    軍事基地成"禁區"備受爭議  由此,因為一部電影,臺灣《要塞堡壘地帶法》登上了娛樂版頭條。作為臺灣第一大海軍基地和海軍艦艇主要駐地,臺灣左營海軍基地被大陸人"闖入"引發了全島轟動。但細數島上的大陸人"禁區",左營海軍基地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的"要塞堡壘"。
  • 臺灣學者:三指標看大陸疫情後會否「制裁臺灣」
    王健全說,這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可能可以,但要看怎麼維持,是要高成長還是平庸成長,或者是低度成長。王健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談到此狀況表示,這是不好的現象,蔡英文之前曾說,如果我們行有餘力會幫忙大陸,所以將來兩岸還是要談,這時候兩邊都流於民粹的話都不好,他曾看到一個調查發現,大陸人痛恨臺灣人的程度更甚日本人,這就很糟糕,所以臺灣應該積極尋求兩岸共同防疫,把臺灣經驗、物資去和大陸做一些分享,這對兩岸未來發展會比較好
  • 臺灣人最愛看這部大陸電視劇 最愛買這款大陸手機
    延禧攻略劇照海外網12月13日電近日,谷歌出爐了臺灣地區2018「熱搜排行榜」,一部大陸電視劇在臺灣掀起搜索狂潮。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12日,谷歌公布了臺灣地區2018年的「熱搜排行榜」。在熱搜人物榜單中,韓國瑜、柯文哲和陳其邁位列前三。
  • 簡報文摘 大陸人與臺灣人
    後來接觸臺灣人多了,特別聽教會內部醫治禱告裡做的人講,才知道,臺灣的大男子主義使得父親過於嚴肅嚴厲,產生很多親子關係的傷害。比如,阿娟就告訴我,她爸爸在世時與她說的話,她能數得過來,這回倒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了。所以說,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聖經上也是這樣說的。
  • 大貓看臺灣(三) —— 和「大陸人」「內地人」「中國人」很不一樣的「臺灣人」
    但是,我一張嘴說話,就暴露了:我沒有那一口臺灣腔,讓人一聽,就知道我不是臺灣人。接下來,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他會問我是哪裡人。但詢問的方式不外乎這麼三種:1、——「你是大陸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2、——「你是內地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3、——「你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