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兩岸徵文」園地開闢以來,提供了兩岸讀者深入了解彼此的交流平臺,普受讀者青睞。在投稿作品的踴躍支持下,第二屆兩岸徵文同樣獲得廣泛迴響,《旺報》援例選輯本屆優秀作品集結出書,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小故事、親身的感受,益增兩岸的大交流、大融合。
目錄:
【推薦序】
【大陸人看臺灣】
臺灣!臺灣! ——木遙
臺灣人這麼說、這麼做 ——肖鋒
臺北三頁——愛上這真實的城市 ——吳桑雨
為狗狗開門 ——劉越
多雨之島 ——顧月華
大官員走進小小區 ——薛斐
寫給臺灣的你們 ——熊浩
民宿人情濃,一定要體驗 ——繆黃佳
好氣又可笑,臺人偏見令我愛國 ——方剛
遊寶島,我不是一個人旅行 ——江源
臺灣同學,我喜歡你 ——楊帆
我的戒菸大使安琪小姐 ——韓石山
充滿魅惑的伍角船板 ——趙玫
在臺灣文壇看見真性情 ——蔣子龍
兩岸白衣天使互訪情 ——姜月平
從風味小吃品味臺灣底韻 ——方偉華
【臺灣人看大陸】
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 ——孫葦萍
頤和園路五號的日子 ——馬海雨
親愛的,請用簡識繁吧! ——Hippo
我想買張小胡明信片 ——曾家瑜
和善的福建長汀人 ——林悅君
當地理變成歷史 ——葉志輝
臺尊陸卑不再,臺幹角色尷尬 ——法海
兩岸無所不在的國民外交 ——周永龍
臺灣女孩,十裡洋場學獨立 ——賴雅婷
繞道天堂路 ——Echo
離鄉背井進京尋夢 ——曾令潔
九○後行走大陸,放膽識煉 ——周千雯
那年過年,我在廈門 ——羅鼎鈞
中國——人生最後一塊拼圖 ——楊艾俐
離夢想愈近,愈好奇 ——蔡孟峰
呼和浩特風情萬種 ——小芬
行旅大陸山河多看優點 ——Gabrielle
溫馨提示「後果自負」 ——邱傑
震撼人心的虔誠 ——張筱楓
火車上讀詩的女孩 ——餘坤升
熱乾麵——武漢「過早」聖品 ——莊子勳
陸員工情義相挺度難關 ——合合
一個臺商男人的心聲 ——了凡
萬聖書園——北京文人聖地 ——杜宗熹
陸青的創新與創業力不容小覷 ——林士清
直率北方人,澎湃如瀑布 ——黃胤然
【跋】
相關新聞報導:
兩岸徵文寫下真切「互信」
深圳商報特派記者 劉 瑜
《新周刊》總主筆閆肖鋒寫了篇徵文《在臺灣找中國味兒》,當他走上臺北領獎臺時,他說,「來到臺灣,我找到了久違的親切感」。
而在臺灣眼中,大陸又是怎樣的一種呈現?3月17日,第二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在臺北舉行。16件作品在兩岸「互看」中獲獎,其中大陸作者毛羽以《臺灣!臺灣!》和臺灣作者孫葦萍以《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分獲「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的首獎。大陸20多家主要媒體的領導專程赴臺見證這一盛事,同時也記錄下大陸媒體人看臺灣的點滴感受。
小平臺唱未來大戲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表示,當前是兩岸關係60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兩岸徵文雖是小的平臺,但意義重大,因為兩岸關係有今天,是兩岸同胞共同推動的結果。
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時代,記者在臺灣採記中了解到,目前大陸觀光客已超過307萬,去年一年就達200多萬。然兩岸普通民眾之間仍存在許多隔閡與誤解,據一項讀者調查發現,臺灣有72%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大陸。有鑑於此,臺灣《旺報》與鳳凰網、上海《新民晚報》等多家大陸媒體在兩岸共同發起徵文,主題為「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透過民間個人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分別以「對岸」的視角來觀察兩岸的社會、經濟,寫下對彼此最直接的認知。
「兩岸徵文」版自刊發以來,已成為《旺報》最叫座的欄目之一。在臺灣人的記憶中,兩岸交流始於1987年,臺灣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來又陸續放寬大陸社會、文化、經濟等各領域專業人士到臺灣交流,2008年7月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2011年6月更開放大陸居民赴臺觀光自由行,從此兩岸交流由單向成為雙向,在臺灣,兩岸民眾的互動隨處可見。臺灣讀者將徵文活動視為講述「大時代小人物的故事」。
臺灣,是要細細品味的
初到臺灣的大陸人可能都會有心理落差——怎麼連個氣派的機場都沒有?可是他們的書店卻堅守在黃金地段。獲得第二屆兩岸徵文優秀獎的閆肖鋒認為,「臺灣,不是用來看的,而是要細細品味,就像品鑑女人。」
臺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連勝文則說,「大陸人看臺灣」讓他五味雜陳,觀光旅遊難免看到的是片斷、落差以及表面性的事物,要了解臺北一定要住一段日子才會知道。
「臺灣人看大陸」首獎獲得者孫葦萍來自臺灣旅遊界,她的《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一文中,描述了從未踏出張家界風景區的老轎夫「老曹」,好不容易湊齊六千元人民幣、買了八天七夜的低價行程,卻一路飽受導遊與購物區銷售人員冷眼,到了臺灣因不懂航空規則、不知如何坐電梯,被臺灣服務人員輕蔑對待。文中更引述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的話,「希望臺灣的業者及同胞們能夠對大陸客好。」孫葦萍說,「老曹」正是二三十年前,臺灣父輩到國外旅遊的寫照。
其他獲獎作品呈現的大陸形態,有跨過長江的高鐵、有受僱於大陸老闆的臺灣人、有令臺灣學子觀照的北大學生的極簡生活、有由簡體字引發的對繁體字與漢學基礎的珍惜。
在「大陸人看臺灣」作品中,由首獎《臺灣!臺灣!》表述一個「一言難盡」的地方,到描述臺灣社會的優秀獎《在臺灣找中國味兒》,以及談論社會包容力的《臺北三頁——愛上這真實的城市》,大陸人發現的是:臺灣的美好不在山水之秀,而在市井之間,在那豐富、多元又有包容力的現代與傳統的共處、通俗文化與生活美學的共存中。
相比於第一屆作品情感的豐富浪漫化、有許多想像空間,第二屆作品更有深度,走進了社會面的觀察。評審委員表示,兩篇首獎都深刻入微地點出了兩岸社會的問題,《臺灣!臺灣!》作者觀察入微,不僅寫出了臺灣社會的優點及包容性,也點出臺灣社會存在的問題,《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在當前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自由行的背景下,對臺灣人反思自身具有深刻意涵。
以上新聞轉載自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3/19/13283381_0.shtml
兩岸青年書評:
臺灣《旺報》每年都舉辦兩岸徵文的活動,內容從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到大陸人在臺灣和臺灣人在大陸,透過兩岸民眾間對於兩岸兩邊間深刻的觀察體驗,記錄下屬於自己的兩岸視角和觀點,同時會在將每年徵文的文章精選成冊,不知不覺這樣的活動也即將邁入了第六年,本書是第二屆文章的選粹,六年來就如同兩岸大交流邁入了第六個年頭般,雖然交流多但雙方還是有許多不了解,因此透過每天旺報的兩岸徵文,讓兩岸廣大的讀者都可以深刻的認識彼此,透過一般兩岸民眾間的文字來看兩岸間那份最真實的真,也是因那份真兩岸未來的發展才會更加美好。
註:以上數據轉載自博客來網絡書店,《兩岸青年》不享有版權。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497748393@qq.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具體詳情可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直達徵稿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