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孤陋寡聞,有時和朋友小聚,席間話題聊到些港臺新聞,從明星軼事到選舉風雲,頗有人如數家珍,而我卻一無所知,看到些新聞片段,只是感覺他們不太莊重,政治人物一言不合會動起手來。這兩天海峽對岸挺熱鬧,電影節頒獎好像有人說了很不好的話,引起不小的轟動。而高雄選舉也是如火如荼,那個人氣選手韓國瑜,我湊巧在東方衛視看過他的採訪,口才真不是一般地好。無論如何,臺灣地方雖小,鬧猛卻是真鬧猛。當然今天的主題不是說臺海風雲,還是講講評彈。湊巧聽到一首張鑑國1977年彈唱的開篇「臺北橋頭亂糟糟」,和近日對岸的形勢倒有幾分契合。話不多說先欣賞一下,關鍵唱詞實在有趣,讀者朋友們可以感受一下。
張鑑國《臺北橋頭亂糟糟》
臺北橋頭亂糟糟》唱詞
唱這段《臺北橋頭亂糟糟》的是彈詞名家張鑑國。張鑑國和乃兄張鑑庭的「張雙檔」擁有大量粉絲,和張鑑庭的光環相比,作為「下手」的張鑑國顯得低調沉穩,他的藝術光芒多少被兄長掩蓋了。而我非常喜歡這個「下手」,如果把評彈藝術和歐美流行樂來作比較,張雙檔有點像Aerosmith,他們是充滿激情的硬搖滾。張鑑庭固然和Aerosmith的傳奇主唱Steven Tyler(史蒂芬·泰勒)十分相似,而張鑑國的琵琶伴奏又何嘗不似偉大的吉他手Joe Perry呢?
張雙檔:評彈裡的Aerosmith
張鑑國人稱「琶王」,一隻琵琶託得阿哥舒舒服服,不管是黃鐘大呂還是淺吟低唱,都能恰到好處。他自己的表演也很有特色,一方面張鑑庭已經飽含深情了,如果他再火上澆油,可能適得其反,所以張鑑國更多體現出清醒睿智的一面,有時「裝戇」問幾句,湊巧都在節骨眼上。有時插兩句嘴,畫龍點睛。張鑑國自己的唱本身也是神品,張派蔣調是別開生面的,如果不是給張鑑庭做下手,自己開宗立派亦無不可。這隻《臺北橋頭亂糟糟》是主旋律作品,但聽得出他在演繹時花了很多心思。當時張鑑國54歲,正在藝術的巔峰期,嗓子蒼勁有力,唱詞字字清晰,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張鑑國
(1923-2004)
和張鑑國的情況相類似,楊振言的名字也總是和他的兄長楊振雄並稱。楊振言本人的藝術造詣也很深,年輕時英俊瀟灑,是十裡洋場少奶奶大小姐們爭相追逐的人氣偶像,一點都不比現在的「小鮮肉」差。後來楊振言為哥哥楊振雄做下手,應該說楊派藝術如果沒有了楊振言的付出或是犧牲,可能也沒有那麼高的成就,這一點,不得不讓人感嘆張雙檔和楊雙檔的兄弟情。
楊振雄(左)、楊振言(右)
無獨有偶,楊振雄、楊振言也演唱過一首海峽題材的開篇《海峽兩岸盼團圓》。如果說張鑑國的開篇是怒目金剛,楊雙檔則是低眉菩薩,更多地唱了海峽兩岸人民割不斷的骨肉情。
楊振雄楊振言《海峽兩岸盼團圓》
海峽兩岸盼團圓》唱詞
臺北橋頭雖然亂糟糟,但海峽兩岸終究是盼團圓的。張雙檔楊雙檔都已成故人,但「一曲鄉音寄深情」,鄉情、親情、骨肉情,是割不斷的。
*感謝@王不凡 先生為我採集音頻資料
最近我還寫了
大同中學足球隊和劉光標教練
歧途·涅槃·巔峰
上海足球的光榮與夢想
「雙十一」漫談王老五及藍蘋
虹口沈家灣救火會談往
祝枝山說大話
來吧來吧,回二十年前,相約1998
戴眼鏡說書的石一鳳
關於申花隊最初的記憶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不留鬍子的馬克思長什麼樣?
江北夫妻相罵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
感謝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