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月,光《明朝那些事兒》的版稅就有4100萬。
當被問到,是否會辭職公務員全職寫作時,他的回答出乎很多人的預料。
當年明月5歲時,和父親一起逛書店看中了一套《上下五千年》,標價5塊6毛,當時父親的工資只有30元,還是咬牙給孩子買了,這一個小小舉動,為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埋下了種子。
這套《上下五千年》,當年明月前後讀了十二遍,後面又開始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最後把明朝的歷史研究了個透,因為他覺得明朝的人物最有意思,每一個都特立獨行,要麼就好到極點,要麼就壞到極點。
當年明月這些人物都寫進了《明朝那些事兒》,活生生有血有肉,不僅描寫他們的功成名就,還仔細刻畫他們面臨重大選擇面前的心理狀態,把人性的善惡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既忠實於《明史》,又以文學的手法把歷史寫得通俗詼諧,讓人慾罷不能。我在大學期間,光電子書就看了兩遍,之後又整了一套紙質的。
當年明月用自己的靈魂還原了歷史,而明朝的那些歷史人物在他的筆下還原了靈魂:朱元璋、朱棣、鄭和、唐伯虎、王守仁、戚繼光都不再是一串串乾癟的符號。
《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大賣上千萬冊,再名聲鵲起、巨額財富面前,當年明月表現得異常淡定,他還是準點下班,帶份盒飯,回家寫作,他說:「我會意識到,我還是當年那個我,還是剛開始寫作時的那個我。」
面對開頭的問題,他也果斷否決,因為他知道,一旦興趣變成了職業,興趣就消失了,依然低調地做著公務員。
讀懂歷史的人,果然有一種穿透歷史的眼光和洞見。
歷史在變,但是人性不變,點擊「去看看」,帶一套回家,練就和當年明月一樣的歷史洞見和人性洞察,值了!
可以領券優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