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勞模」,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它
上次講到,表示豬頭的「彑」整容後變成「彐」,但因為和另一個帶尾巴的字很像,從此換了身份。本節課我們揭曉,這個帶尾巴的字,其實表示我們人的右手。因為人習慣用右手做事情,所以這個字,是個不折不扣的「勞模」。
篆文的寫法,我們的右手長這樣
先來看一下,表示右手的字,篆書是如何寫的,其實就像是右手伸出來的樣子,上面的有表示手指的三個筆畫(不要奇怪,中國文化裡以「三」代表「多」),下面連著手腕。
在篆書通用的時代,這個字出勤率是非常高的,很多和手部動作有關的字,都需要它的參與,不然為什麼是「勞模」呢。我們舉一個例字給大家看看。
「聿」,這個字讀(yù),是用手執筆進行書寫的樣子,是「筆」的初文。也就是說在「聿」上面加上「竹」,就是「筆」。再來看這兩個字「書畫」,非別就是「書畫」的繁體字。寫字畫畫都是用右手執筆。
【規範書寫知識點】
「聿」字的特點,是橫畫很多,所以在書寫的時候,要遵循多橫書寫的特點和對路,就是平行方向一致,且互相間距相等。表示「右手」的長橫,是這個字最寬的筆畫,筆順方面,豎畫是最後一筆。另外「聿」字平時用的不多,但和其他偏旁組合的幾個字倒是常用,比如「建」、「津」。
「爭」字的小篆寫法
還有爭奪的「爭」字,篆文的爭,上面是個手,下面也是個手,中間一筆,是犁地用的工具,表示兩個人合作,一人伸出一隻手,拖動工具一起耕地。結果遠看過去像是在搶東西,於是「爭」字後來的含義就變了。
剛才的這幾個字,到楷書的寫法,還延續了篆書的形態,然而生活中要用到右手的地方太多了,寫字畫畫要用,耕地要用,掃地要用……以至於右手要出現在很多的字當中,有些忙不過來了,「勞模」也得勞逸結合是不是?
於是只好引進「分身」,開始「變形」。那麼「分身」長什麼樣呢?下次的課程再來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