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一))

2021-01-08 人民網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

從今日起,本版推出《漢字裡的故事》系列,對漢字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進行解碼。

中國人用虛歲來紀年。孩子剛生下來就是1歲。很多人對此不理解,甚至認為沒有周歲紀年科學。周歲和虛歲是兩種不同的紀年方式:周歲紀年逢生日長1歲,虛歲紀年逢新年長1歲。事實上,虛歲紀年體現了中國人對生命的尊重,即從受精卵成型開始算起。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記為1歲。對此,漢字的記錄非常清楚。

漢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聲符「臺」,從「臺」的一個重要的字就是「始」。「始」字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女之初也」。所謂的「女之初」,其實就是「女人成為了女人」的意思,指的是女子受孕成功,這才是作為一個生命意義上的「女」人真正的「初」。

受孕成功,並不一定意味著生命一定會順利生成,因為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孕育歷程。在該過程中,受精卵需經受考驗——是否合格,是否值得被孕育,至少要經過12周的時間。所以中國人在受孕成功的前3個月都非常謹慎。

如果受精卵能夠經歷前3個月的考驗,那就會成「胎」。所以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解釋「胎」字為「婦孕三月也」。傳統中國醫學認為,母親懷孕1個月為「胚」,懷孕3個月為「胎」,二者合稱為「胚胎」。

如果受精卵比較柔弱,不能順利通過前3個月的考驗而流產,那就是「胎敗」,也就是「殆」。「殆」是生命孕育孵化過程中的失敗。「殆」在古代典籍中是個常見字,如果我們了解到「殆」的本義,對一些文獻的理解就會更深入。比如《孫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指的是作戰雙方都有自己的策略和計謀,只有知彼知己,才能讓自己的策略和計謀不會中途被破壞而順利實施。

在經過艱苦抗爭之後,受精卵開始成「胎」,從胎兒的角度來說,便是具備了人形。因此,「孕」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成「子」。「Yùn」這個發音在漢語體系中含有「藏於內」的意思,比如「蘊含」的「蘊」就是藏於內的。從母親的角度來說,也開始「顯懷」,這就是「身」。甲骨文的「身」字,就是一個人肚子變大的樣子。今天我們還能在方言中聽到把懷孕稱為「有身子」或者「有身孕」,「身」用的便是這個意思。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對外漢語系主任)

相關焦點

  • 漢字裡的生命(3)
    漢字裡的生命(3) 經過漫長的等待,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關卡,懷胎十月之後,終於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
  • 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六))
    與男性形象相對應的女性形象另有漢字「女」來表示。「女」的字形,下肢作屈曲之形,上部為兩手交錯疊放於胸前,席地而坐,以雙膝著地臀在足跟之上的樣子。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稱之為「象其掩斂自守之狀」。著名語言學家姜亮夫說,甲骨文中凡「人」「大」等字,下腳皆書直,而「女」「母」「妻」「妾」「若」等字表女性者,下部皆屈曲。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漢字系統在創製之初,對於男性和女性的區別方面也是有所考慮的。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他覺得這樣收費不合理,於是拒絕。結果,護照被扣留,他必須離開。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信,試圖為他謀求一份在中國的工作,以便能獲得工作籤證而長期留在中國——「這裡是研究漢字最好的地方。」結果,他收到500多封郵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絲」,幾份工作已進入面對面的洽談階段。「漢字叔叔」認為,他失去護照,換來這些,是值得的。
  • 漢字的故事:「一」的趣事
    在前兩期,我們草述了漢字結構的六書,漢字演變的七個階段,現在大家對漢字結構與演變過程有了一個大概框架
  • 關於當代漢字的故事
    當代漢字的故事1你可知道?我們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魅力無窮,是我國獨一無二的「財產」。我剛接觸漢字的時候,一直都弄不懂「的」和「地」,一看他們都差不多,都統統寫成「的」,結果被老師臭罵了一頓,但是我還是很馬虎,把這倆字弄反,但現在都還沒弄明白呢!漢字是中國的靈魂,但有些人卻把它說成笑話,它可是我們的朋友啊,我們要好好對待它。
  • 了解中華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意;形象地說明了漢字的根源和起源。認識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其前世今生。它是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漢字的通俗讀物。這本書選了大約200個常用的漢字,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講解每一個漢字。每字一圖,讓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漢字的形義。
  • 趣學漢字——說說漢字「天」的故事
    漢字認讀、書寫沒興趣、記不住、學不懂、難堅持……這些統統都不要。趣學漢字,讓孩子聽得懂《說文解字》,在快樂中愛上學習。寓教於樂——用故事講述漢字內涵,在興趣中學習漢字道理。提高效率——把漢字變得生動有趣,避免反覆記憶和機械練習。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在這些流傳有序的文物背後,呈現出古代漢字的演變與社會文化的一次次革新。在許進雄看來,文字的意義有多種形態與結構,每一次演變,都代表著社會結構的重新調整與改變,背後具有文化的深意。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書裡的漢字最好不要太難,如果有趣一些那就更好了。《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這本書就符合了我的需求。《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漢字讀本。在這本書中,一百個漢字變成了一百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每則故事又搭配上一幅趣味十足的書法小品。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隨便一翻,我倒來了興趣。然後我在尋找答案時,讀的小故事,孩子居然能安靜地聽完了。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不會日語,也能看懂日文裡的漢字,真是這樣嗎?
    《悠悠我心》的作者史傑鵬曾對「令和」的意思作出解釋:古漢語裡『靈』字才實實在在有美好的意思,因為『令』和『靈』古音很近,可以通用,所以『令』字也產生了『美好』的意思。」 人們總說,我不會日語,但是看日文裡的漢字也能差不多明白在說什麼。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先來看一組詞:大根、我慢、怪我、邪魔天哪,真的不是亂敲鍵盤的結果嗎???
  • 漢字出國後的故事
    從遠古到今天,從甲骨文到電子閱讀,漢字作為系統文字,是我們習慣使用的表意工具。我們從小學習漢字,我們使用漢字書寫,利用漢字閱讀,我們生活在漢字的國度裡,漢字就是我們環境的一部分。可是很少有人想過,如果漢字出國了,它會遇到什麼?如果漢字在國外生活了1700多年,漢字會變成什麼模樣?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身為炎黃子孫,華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如何讓古老的漢字文化得以在孩子們身上延續,就必須有一套新穎別致,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漢字故事書做導引,激發孩子們對漢字的興趣,才不至於會對漢字感到枯萎煩躁。而陳嘉凌教授的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圖文並茂,用故事的形式,把每一個枯燥的漢字生動、活潑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不光是孩子們喜歡,就連大人也讀來有趣。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轉>漢字叔叔richard - 留住漢字叔叔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人和人的緣分有時就是從一個點開始的,不知道哪一個點突然戳中了你,然後就開始尋找他的痕跡,了解他的故事,彼此靠近。漢字叔叔的故事在網上可以找到很詳細的報導,在這我只想講講認識他15天來的經歷和感受。他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人,他是一個有著孩子般好奇心的人,他說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儘管他研究的是漢字。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僑網1月26日電 題: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 中國漢字的「家」,為何是「房裡養豬」,而不是「房裡住人」?
    金文就更加直觀,直接是房子裡畫了一頭豬。 小篆中「家」的寫法已經和我們現代漢字沒什麼區別了,變成寶蓋頭(代表房子),下面一個「豕」字,「豕」字即是豬的意思,是從圖畫豬演變而來的漢字。
  • 用漢字講述中國故事
    國新網推薦:漢字從歷史走來,歷久彌新,充滿了活力。漢學家、漢字學者們從世界的角度理解、表達、傳播漢字,從而把漢字所承載的中國故事講好,進而把中國人的思維、價值觀等傳遞給世界。新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傳播漢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將璀璨的中國漢字文化弘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