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2021-01-08 鄭好說說

教孩子學漢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們比較頭疼的事。那些複雜的筆劃,讓我們不知從何說起。

由於最近比較閒,為了幫孩子早日走進文學的殿堂,我打開了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打算從文字開始。

「胡說」到底是誰在說?

「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

「君子一言」為什麼是「駟馬」難追,不是五馬、六馬呢?

……

隨便一翻,我倒來了興趣。然後我在尋找答案時,讀的小故事,孩子居然能安靜地聽完了。

於是,我認真地端詳了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這本書以許慎的《說文解字》為藍本,挑選了152個現代潮流中常見的流字,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 ,帶領我們認識中國漢字的形體由來,演變原因以及現在用法,而且還能用裡面的小故事來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

01 趣味性十足

每個漢字由形體演變開始,從蝌蚪一樣的甲骨文、金文到有點樣子的戰國文字、篆文,再現在常見到的隸書、楷書,讓我們了解了每個漢字的「前世今生」。

每張右半頁上方都是一幅和文字相關的生動插圖。這可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小一點兒的寶寶可以鍛鍊孩子認識人、物,顏色和圖案的刺激會讓孩子愛不釋手;大一點兒的孩子可以鍛鍊孩子看圖說話的能力,再大一點的兒童可以從圖中內容來聯想文字的拓展故事,這可是打開孩子對漢字思維和想像力的最好窗口。

每張右半頁下方同樣的小朋友們最喜歡的部分。這部分的「你知道嗎」都是和漢字相關的故事、成語、引用典故或者現在用法,都會讓孩子對文字有更深刻的認識,而故事性思維也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漢字的意義。

這些遊戲性的圖文故事,既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引起興趣,還能讓孩子拓展思維,重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02 知識量驚人

本書不但趣味性十足,知識量也很驚人。

全書共四章,從天上地下、世代交替、衣食住行到喜怒哀樂的代表文字一一解讀。

比如天上地下中的,代表「老大」的漢字,「元」、「霸」、「主」、「雄」這四個字的由來以及如何用,有時候這些意思差不多的字,連我們大人都無法說清楚的,而書裡卻有專業且易懂的解讀和相關知識。

書左側部分是文字演變過程的文字圖案,從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篆文、隸書到一直到現代普遍在用的楷書,都生動地躍然紙上。

而下面詳細的拆解,直接讓我們看到這些文字的「祖祖輩輩」一代代是如何添置、精簡、改良變成今天我們所用的中國漢字。

再說一下本書知識的專業性吧。本書作者陳嘉凌是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研究專長就是文字學、簡帛學、出土文獻學、詞典學、神話學。所以本書中的析文解字,都言多有據,絕不是信口開河、胡亂拆解。所以孩子能在書中領略到文字真正的前世今生。

03 一字一故事

接下來我們就來解答一下「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

據《本事詩》記載,唐代詩人白居易家裡有兩位歌姬,一位叫樊素,除善歌外,她的小嘴長得豔若櫻桃;另一位叫小蠻,不僅善舞,還擁有纖纖細腰,白居易還作詩讚美她們:「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於是「小蠻腰」便成了所有女孩們夢寐以求的身材。

而歷史上還有一位楚靈王也特別喜歡纖細的瘦腰,但卻不是美女的,而是士人的腰,於是朝中的大臣們每天只吃一頓飯來節制腰圍,還要用腰帶束緊腰,因此滿朝文武百官都臉色黑青,所以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當我讀完這一段,回頭發現,我兒子正在往姐姐身上綁絲巾!

在談笑間讓孩子認識漢字,讓孩子更輕鬆打開中國古文化的大門。這是一本特別好的親子讀物,給孩子帶來新奇,幫我們打開那些嘴裡天天說,卻不知從何由來的文字和成語。

用故事培養孩子的漢字思維,一起走進《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

相關焦點

  • 了解中華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意;形象地說明了漢字的根源和起源。認識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其前世今生。它是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漢字的通俗讀物。這本書選了大約200個常用的漢字,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講解每一個漢字。每字一圖,讓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漢字的形義。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身為炎黃子孫,華夏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如何讓古老的漢字文化得以在孩子們身上延續,就必須有一套新穎別致,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漢字故事書做導引,激發孩子們對漢字的興趣,才不至於會對漢字感到枯萎煩躁。而陳嘉凌教授的這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圖文並茂,用故事的形式,把每一個枯燥的漢字生動、活潑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不光是孩子們喜歡,就連大人也讀來有趣。
  • 漢字動畫《十二生肖》、《三十六個字》能讓小孩喜歡漢字的動畫片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開啟中華文化巍巍大廈的金鑰匙。中華文化之根在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的永不磨滅的金光燦燦的身份證。
  • 超有趣中國漢字故事,幫助6-12歲孩子理解漢字的語文啟蒙讀物
    這是專為6-12歲孩子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趣味讀本,也是幫助孩子理解漢字、學好語文的啟蒙讀物。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對傳播中華文化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書中選取了五十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文字演變的過程,用生動有趣的筆調講述了文字的起源,針對每個漢字都介紹了一個四字成語和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配以精美的手繪插圖,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漢字,學好漢字,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 比起更早更快識字,我們希望孩子先懂得漢字之美!
    懂得字的來源,才能從根上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對漢字的識記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並藉此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最近出版社寄來一套特別實用有趣的好書:漢字啟蒙讀物《畫給孩子的漢字故事》。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在這些小故事中逐漸學習了漢字的起源、漢字的發展、方塊字的特色,以及與漢字有關的文化藝術常識。一本書全面系統地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配合生動可愛的人物形象,將孩子輕鬆代入到中國文化的世界。
  • 湖南衛視《神奇的漢字》:寓教於樂,展現漢字文化神奇魅力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宗旨,多維度展現漢字的神奇之處,《神奇的漢字》用「動畫演繹」的表達形式讓漢字活起來,在漢字知識傳播中傳遞中華文化底蘊,在寓教於樂中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 【忠實記錄課程】有趣的漢字
    面對5~7歲識字的敏感期,巧克力鋼鐵俠班的巴娃們展開了有趣的漢字之旅……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經歷了6000多年的變化,由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而來,保留至今,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 《漢字真有趣》教學設計
    如搜集漢字故事,檢索的關鍵詞應是「漢字故事」,不能僅僅檢索「故事」。②檢索後的條目很多,可以根據題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斷哪些是需要的資料。(3)請教別人①想想誰可能會有自己需要的資料。②想好問題,請教合適的人。5.圍繞漢字的有趣,有選擇地開展活動。6.學生自由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字卡學習就要求家長要掌握一些教學方法了,因為單純的認字孩子沒有任何興趣,家長需要有一些有趣的方法來引導。與乾巴巴的字卡相比,兒子更喜歡一些有意思的書。通過看書識字的方法,對家長的要求就降低了不少,不存在電子設備需要控制時間長短的問題,只要我們抽出時間給他念就好了。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趣學漢字——說說漢字「天」的故事
    漢字認讀、書寫沒興趣、記不住、學不懂、難堅持……這些統統都不要。趣學漢字,讓孩子聽得懂《說文解字》,在快樂中愛上學習。寓教於樂——用故事講述漢字內涵,在興趣中學習漢字道理。提高效率——把漢字變得生動有趣,避免反覆記憶和機械練習。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因為語言假借的關係,歷史上曾用玉玦表示「決心」或「斷絕」之意。最有名的例子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上,範增再三舉其所佩玉玦,暗示項羽下決心。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他覺得這樣收費不合理,於是拒絕。結果,護照被扣留,他必須離開。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信,試圖為他謀求一份在中國的工作,以便能獲得工作籤證而長期留在中國——「這裡是研究漢字最好的地方。」結果,他收到500多封郵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絲」,幾份工作已進入面對面的洽談階段。「漢字叔叔」認為,他失去護照,換來這些,是值得的。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見識和智慧的外在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大抵都逃不過漢字的表述。闡釋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好學深思的人進一步深入認識漢字的文化需求。目前出版界漢字闡釋很熱鬧,到書店去瀏覽一下,很多介紹文字的書都與此相關。理想狀態下的漢字闡釋,應該幫助讀者對漢字有更加明確深入的認識,掌握一定漢字闡釋方法,提高文化品位。
  • 領略漢字之美,探索漢字文化!濱州授田英才學園別樣開學禮……
    9月2日,踏著初升的朝陽,濱州授田英才學園精心設計了「探漢字文化,悟東方智慧」實踐活動開啟儀式即新學期開學典禮。旨在通過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研究千年歷史文化,激發學生拳拳愛國心,濃濃愛國情。開學典禮上,同學們一起進行了猜字遊戲,一個個漢字蘊含著中華的智慧,那是我們祖國的符號。「橫平豎直定乾坤,方方正正樹國魂。」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關於當代漢字的故事
    我因此而感到自豪,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能夠和有趣的漢字結緣,榮幸之至。孩子是我們中國人最最「驕傲」的東西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利用它,如寫字、對話……如果你在大街上,一定會看見它的「影子」。但是呢,有些人總是因為口音或錯別字,把自己弄得十分可笑。有一次,就有一個村的村長在開會的時候說了這樣一段話,「兔子們,蝦米們,不要醬瓜,鹹菜太貴了。」搞得村民們一頭霧水,「兔子?蝦米?
  • 《漢字小學堂》:用故事法教孩子輕鬆掌握更多漢字!
    而在《漢字小學堂》裡,它通過把一個陌生的漢字,融合到一個獨特的故事當中,讓孩子在讀一個故事的過程中,輕鬆掌握所要學習的漢字。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學習漢字好處很明顯。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會比較喜歡聽故事的,所以他們不會覺得很枯燥,或者是很被動,更不會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漢字學習!
  • 玩轉紙藝機關,探究漢字結構的奧秘——《我和漢字玩遊戲》
    有些家長看完節目在羨慕之餘,也產生了焦慮,6歲就認識3000多漢字,識字啟蒙這件事要怎麼做,孩子才不至於被拉開太大差距。  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先通過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路牌、公共標識,比如帶孩子逛商場,看到禁止吸菸的標識告訴他,這個標識代表的意思,然後再從圖形過渡到文字,孩子會更容易,也更感興趣的去接受。  當孩子對文字開始感興趣,就可以教他識字啦,一般情況下,孩子3、4歲的時候,就開始進入了粗略識字階段。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漢字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千年的寶貴財富,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那漢字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呢?《淮南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皆有提到,倉頡作書,用來替代結繩的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