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趣中國漢字故事,幫助6-12歲孩子理解漢字的語文啟蒙讀物

2021-01-08 英集社

這是專為6-12歲孩子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趣味讀本,也是幫助孩子理解漢字、學好語文的啟蒙讀物。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對傳播中華文化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書中選取了五十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文字演變的過程,用生動有趣的筆調講述了文字的起源,針對每個漢字都介紹了一個四字成語和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

配以精美的手繪插圖,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漢字,學好漢字,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適讀人群 :6-12歲

1.精選50個兒童常用漢字,貼近生活,易於理解

2.揭示漢字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培養孩子對歷史的直觀感受

3.講述漢字起源,讓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增加成語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了解歷史,啟迪心智,培養良好品格

5.全文注音,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

相關焦點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教孩子學漢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們比較頭疼的事。那些複雜的筆劃,讓我們不知從何說起。由於最近比較閒,為了幫孩子早日走進文學的殿堂,我打開了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打算從文字開始。「胡說」到底是誰在說?「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君子一言」為什麼是「駟馬」難追,不是五馬、六馬呢?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而做為文明古國的交流工具——漢字,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先不說中國共有多少個漢字,就單單一個字的多種字體和多種讀音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分不清南北。漢字如此多變,身為中華兒女,尚且不能窺其全貌,面對國外人對漢語的諸多洋相也就不足為奇了。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用「黑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70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因為非常喜歡漢字,被稱為「漢字叔叔」。40歲,他開始學習漢字,如今已有30年,也變成了「漢字爺爺」。今天(8月28號),由他編寫的《漢字書局·字源卡》正式發行,藉助虛擬實境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 比起更早更快識字,我們希望孩子先懂得漢字之美!
    懂得字的來源,才能從根上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對漢字的識記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並藉此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最近出版社寄來一套特別實用有趣的好書:漢字啟蒙讀物《畫給孩子的漢字故事》。一直在尋找適合學齡前漢字啟蒙和初學漢字階段孩子的讀物。實在不希望孩子再像我小時候一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最基本、最重要的漢字了!
  • 布布識字攜手小哈皮學堂,科學助力孩子漢字啟蒙
    小哈皮學堂是專注為3~12歲孩子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的社交教育平臺。基於整合全網優質資源的初心,小哈皮學堂與好未來集團、作業幫等百餘知名教育機構達成深度合作,通過在線教育技術的賦能,給孩子帶來更加趣味、全面的學習內容,更加科學、多元的教育體系,更加高效、智慧的上課體驗。2020年2月份,作為國內知名的社交教育平臺小哈皮學堂與《布布識字》牽手合作。
  • 《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識字不發愁了
    《寶寶第一本漢字翻翻書》把文字和實物形象聯繫起來,通過「翻」和「遮」,讓孩子發現其中的關聯,調動聯想記憶。學漢字變得既有趣,又有效。 再然後,還有中英文對比,同時幫助孩子開啟雙語啟蒙。
  • 海歸媽媽帶兒子學中文, 她發現: 中英文啟蒙方法, 其實可以通用!
    英語裡面有44個音素,從發音特徵上來說分為元音音素和輔音音素。而漢字則像一個大樹,它的「根」則是一個個「獨體字」(象形字),咱們的祖先是通過將一個個「獨體字」通過不同的創新,形成了新的「合體字」。譬如「木」這個獨體字,可以組成「林」、「樹」、「休」「森」等新的字。這些「獨體字」就是漢字的根源,可以視為漢字的「字根」。
  • 大師天團助陣少兒教育,瓜瓜龍語文讓興趣啟蒙成了新風向
    12月21日,時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攜手王蒙、蒙曼、酈波、錢文忠四位國學大師,推出了「唱詩班」第二季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來到莊嚴雄偉的紫禁城,通過新編兒歌傳唱經典詩詞。
  • 【忠實記錄課程】有趣的漢字
    面對5~7歲識字的敏感期,巧克力鋼鐵俠班的巴娃們展開了有趣的漢字之旅……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經歷了6000多年的變化,由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演變而來,保留至今,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 《漢字小學堂》:用故事法教孩子輕鬆掌握更多漢字!
    認識更多的漢字,對於成年人而言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家有一個小孩,今年上一年級了,在期中考試的時候,她的語文考得很不理想。後來在我們給她對答案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就是大多數她做錯的題目,其實並不是他不會,而是因為題目中,她有很多字不認識,所以沒有能看懂題目。
  • 3歲認識3000多漢字,4歲熟背千家詩,神童原來是這麼培養的!
    可是,如果孩子對認字並不敏感,家長千萬不要拔苗助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成長。對於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主要任務不是學而是玩,玩的過程也是認知和探索世界的過程,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同樣能學到不少的知識和技能。比如,在一年級的語文學習中,認字多的孩子能更恰當的組詞,閱讀小短文的速度也會更快,對文意的理解也會比認字少的孩子更有悟性。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較優異,就會較受老師的重視,在一些優秀學生的評選活動中,都比較佔優勢。心理學上有個定律,就是好的學生會越來越好,差的學生會越來越差。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關於當代漢字的故事
    孩子的內心,是委屈,崩潰的,因為他不是沒有努力,而是一直努力著卻得不到父母的諒解;父母的內心是失望痛苦的,因為他們只是在為自己的孩子做打算,卻得不到孩子們的理解,其實你哭一場更好,什麼事在眼淚中都能想通,因為我們流下的淚倒映出過往的種種,哭完之後,我們不再任性,我們更懂事,更堅強。淚,不能讓它白流。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真的只是到傷心處才流淚嗎。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僑網1月26日電 題: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 小學語文常用漢字筆畫筆順表,560個漢字,練熟了孩子寫字不愁!
    我們經常都在說:「習慣成自然」,其實漢字的書寫也是一樣的。想要孩子們能夠練出一手漂亮工整的字跡,那從小就開始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個尤為重要的點,那就是——漢字的筆畫筆順。我想只要學習過語文這門課程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在我們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除了一開始的漢語拼音之外,在後續生字,生詞的學習過程中,筆畫筆順一直都是老師重點講解的內容之一。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而拼音,除了些特意標註拼音的兒童讀物外,還能看到他們的地方就是少之又少了。無疑,無處不在的漢字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會更容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現實生活中的報刊、書籍等書面材料都是純漢字的,只有低幼讀物才有拼音,這使得拼音成為了兒童讀物的標誌性特徵之一。長期閱讀全文注音圖書的兒童,形成了對拼音的心理依賴,因此效能感較低。
  • 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一))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從今日起,本版推出《漢字裡的故事》系列,對漢字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進行解碼。
  • 把國學唱成兒歌:瓜瓜龍語文為何打造「唱詩班的春天」?
    瓜瓜龍語文發力國學唱詩班背後,除了考慮市場需求之外,也考慮到了詩歌學習在孩子成長過程發揮的重要作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認為,詩詞教育是重要的語言啟蒙,將孩子置身於古漢語語言環境中,提升孩子母語感知能力。兒童在啟蒙階段儘早接觸詩歌是科學的,對以後的審美、語文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高都是極有幫助的。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字卡學習就要求家長要掌握一些教學方法了,因為單純的認字孩子沒有任何興趣,家長需要有一些有趣的方法來引導。與乾巴巴的字卡相比,兒子更喜歡一些有意思的書。通過看書識字的方法,對家長的要求就降低了不少,不存在電子設備需要控制時間長短的問題,只要我們抽出時間給他念就好了。
  • 六年如一日,讓近四萬個家庭感受到中國漢字之美——甲骨學堂故事多
    12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樓的甲骨學堂,收穫了一個個驚喜的故事。  故事一 1000場活動和40000個家庭  甲骨學堂不大,面積不足百平方米,小講臺、小桌凳、小手冊、小投影幕,凡是能看到的東西都不大。  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學堂,在過去6年間,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000場,吸引了近40000個家庭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