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用「黑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2020-12-23 荔枝網新聞

  70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因為非常喜歡漢字,被稱為「漢字叔叔」。40歲,他開始學習漢字,如今已有30年,也變成了「漢字爺爺」。今天(8月28號),由他編寫的《漢字書局·字源卡》正式發行,藉助虛擬實境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漢字叔叔」理察·西爾斯對漢字十分痴迷,在今年南京創新周開幕式上,頒發了一個重量級獎項:金陵友誼獎,他也是獲獎專家之一。

  理察·西爾斯是「漢字與詞源」網站的創辦者,用了20多年時間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並放到網上,輸入漢字就可查看字形,網站月訪問量已超過100萬人次,來自170多個國家,深受全球漢字字源研究與字體設計愛好者等的喜愛。「我是40歲開始學習漢字的,我覺得漢字很特別,是複雜的符號。後來,開始要背漢字,對我來說是很困難。所以,我想要找到這個象形文字的來源。一直到現在30年了,我最大的愛好是漢字。」

  如今,70歲的「漢字叔叔」理察·西爾斯已經變成了漢字爺爺,他對漢字的熱愛卻始終如一。一年半前,理察牽手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組成科研團隊。《字源卡》依託「漢字叔叔」的研究成果,以甲骨文為設計核心,遵循漢字文化發展本身的脈絡邏輯。理察·西爾斯舉例「藝」的繁體字。「藝的繁體字下面有一個雲,本來是種田的意思,然後跟天氣、種田有關係,上面有一個草。藝的來源,是一個人跪下來,將草和樹種在泥土裡。應該說每一個漢字都有故事。」

  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南京大學博士團隊於2015年創立,專注在增強現實、機器視覺、人工智慧領域,擁有發明專利10餘項,提供了針對圖書教育領域的新一代隨書數字服務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獲得三輪近千萬風險投資,與眾多知名IP,如奧特曼、小豬佩奇、警車珀利、流浪地球等合作緊密。

  2019年同安徽出版集團合作項目《皮影中國》入選國家出版總署數字精品出版物,2019年度「南京都市圈最具投資價值文化企業三十強」稱號。而「漢字叔叔」在南京與視網麼研究團隊一起研發「字源卡」期間,還曾經獲得了南京市頒發給外國專家的榮譽「金陵友誼獎」,用以表彰其在南京市「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中做出的重要貢獻。

  第一部《漢字書局·字源卡》收錄了108個常用漢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張卡片,卡片正面以甲骨文呈現,背面有簡單漢字、標準拼音、米字格以及對應的英文單詞。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帥博士說,「我們從小學大綱裡面選出了108個字,比較容易適合初學者去理解跟學習。我們也對這108個字做了分類,總共分了7大類,包括身體、植物、自然,還有動物、工具。希望通過這種分類方式,能夠促進孩子對相關事物的理解。孩子不僅能夠學習認字,還能說說他對於相關事物的認知。」

  與一般漢字卡片不同,虛擬實境黑科技幫助讀者了解更多漢字啟蒙故事。張帥博士說, 「我們給它提供了AR技術支持,當你把卡面拿到AR環境下,你就能看到每一個識字卡上面都有相關的動畫視頻解釋每一個漢字演變過程。甲骨文的『為』字。它有兩個構建,一個構建是手,一個構建是象。古人認為,如果你能夠將一頭大象給馴服,你是一件很有作為的事情,這也就是現在講作為本意。」

  現場,漢字書局分別向南京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中國研學旅行發展論壇等單位捐贈了《漢字書局•字源卡》。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實習生/鄭琪彬 編輯/韓瑜)

相關焦點

  • 美國「漢字叔叔」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聘請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並擔任「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專家評委。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他覺得這樣收費不合理,於是拒絕。結果,護照被扣留,他必須離開。遭此境遇,他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信,試圖為他謀求一份在中國的工作,以便能獲得工作籤證而長期留在中國——「這裡是研究漢字最好的地方。」結果,他收到500多封郵件,增加了1500多位「粉絲」,幾份工作已進入面對面的洽談階段。「漢字叔叔」認為,他失去護照,換來這些,是值得的。
  • 「漢字叔叔」和美國心胸血管外科專家,緣何都對南京一往情深?
    他於26年前開始研發的「漢字字源」網站,如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公開漢字字源資料庫之一,收錄近10萬個古代中文字形,6552 個最常用的現代中文字字源,31876 個甲骨 文,24223 個金文,以及49705個篆書……在中國遊歷多年後,2019年底,「漢字叔叔」終於定居南京,並成為南京視網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特聘專家,70歲的他正和一個創業團隊,聯袂攻關如何用生動活潑的音視頻形象講述漢字演變故事
  • 「漢字叔叔」:願你一年一次有收穫
    理察·西爾斯,1950年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在他出生的小鎮,百分之百的居民都是白種人,都講英語,他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他選擇了漢語,因為他覺得漢語奇妙,而且世界上將近20%的人在說,他很想知道,使用漢語思考是怎麼回事。
  • 美國「漢字叔叔」受聘新航道學術顧問 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12月20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在南京舉行學術顧問聘任儀式,正式聘任國際著名漢字資源研究學者、70歲的美國「漢字叔叔」 ——理察·西爾斯為新航道中國故事研究院學術顧問。雙方將共同攜手,助力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 漢字叔叔
    2011年以前,理察·西爾斯在中國鮮為人知。他創辦的西爾斯漢字字源網站對現代中國最常用的6552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進行考查,當時他沒有多少粉絲。這位學者在美國安靜地生活著。而現在,希爾斯的新浪微博擁有超過20000名粉絲,被稱作「漢字叔叔」,在中國他成了小有名氣的名人。
  • <轉>漢字叔叔richard - 留住漢字叔叔_《活著》_騰訊新聞_騰訊網
    人和人的緣分有時就是從一個點開始的,不知道哪一個點突然戳中了你,然後就開始尋找他的痕跡,了解他的故事,彼此靠近。漢字叔叔的故事在網上可以找到很詳細的報導,在這我只想講講認識他15天來的經歷和感受。他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人,他是一個有著孩子般好奇心的人,他說自己是一個科學家,儘管他研究的是漢字。
  • 漢字叔叔熱衷研究漢字成「網紅」 狂刷信用卡買書差點被凍結
    2018年5月17日訊,他是一個美國人,卻來中國研究古代漢語;他上大學時學的是物理和計算機專業,卻用其中的內在邏輯來解釋漢字的演變;李環宇 攝他創辦了一個小網站,多年來不溫不火,但最近卻成了網紅……68歲的美國老人理察有三個名字,理察·西爾斯、斯睿德和漢字叔叔,但是他最喜歡的名字卻是中國網友們給他起的暱稱「漢字叔叔」。
  • 我眼中的「漢字叔叔」
    我非常榮幸能遇見這樣一位愛漢字就像愛生命一樣的老先生。他就是來自美國,為了研究漢字不惜傾盡家財,其事跡感動千萬網友的「漢字叔叔」斯睿德。    那天的細雨與微風似乎比往日更冷些,但我們銀杏南校卻異常溫暖——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BBC電視臺聯手江蘇衛視一行15人來我校進行小學識字課及書法教育的拍攝。其中一位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外國老人如磁石一般吸引了我的注意。
  • 對許慎《說文解字》提出不同觀點的「漢字叔叔」竟是個美國大叔?
    理察·西爾斯,1950年出生在美國。40多歲時的一次劫難後,他用8年的時間創辦了開放漢字資料庫網站「漢字與字源」。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他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稱號——漢字叔叔。聊起漢字,漢字叔叔提到最多的就是東漢人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1990年,我決定一定要學好漢字。開始我看了英文的課本,對漢字的解讀基本是《說文解字》的觀點。進一步研究,我發現對甲骨文、金文,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觀點。這麼大的數據量,我就覺得一定要把它電腦化。」漢字叔叔在美國。
  • 超有趣中國漢字故事,幫助6-12歲孩子理解漢字的語文啟蒙讀物
    這是專為6-12歲孩子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趣味讀本,也是幫助孩子理解漢字、學好語文的啟蒙讀物。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對傳播中華文化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書中選取了五十個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文字演變的過程,用生動有趣的筆調講述了文字的起源,針對每個漢字都介紹了一個四字成語和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配以精美的手繪插圖,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漢字,學好漢字,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內涵。
  • 用漢字講述中國故事
    國新網推薦:漢字從歷史走來,歷久彌新,充滿了活力。漢學家、漢字學者們從世界的角度理解、表達、傳播漢字,從而把漢字所承載的中國故事講好,進而把中國人的思維、價值觀等傳遞給世界。新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傳播漢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將璀璨的中國漢字文化弘揚光大。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布布識字攜手小哈皮學堂,科學助力孩子漢字啟蒙
    小哈皮學堂是專注為3~12歲孩子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的社交教育平臺。基於整合全網優質資源的初心,小哈皮學堂與好未來集團、作業幫等百餘知名教育機構達成深度合作,通過在線教育技術的賦能,給孩子帶來更加趣味、全面的學習內容,更加科學、多元的教育體系,更加高效、智慧的上課體驗。2020年2月份,作為國內知名的社交教育平臺小哈皮學堂與《布布識字》牽手合作。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因為語言假借的關係,歷史上曾用玉玦表示「決心」或「斷絕」之意。最有名的例子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上,範增再三舉其所佩玉玦,暗示項羽下決心。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
  • 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此人發明一種東西,成功阻止漢字字母化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特殊符號,從古至今已有5000年,更新迭代多次,也曾歷經數次重創,但每一次,都有中華兒女突破重重障礙,拯救漢字於危難之中。20世紀就湧現了兩位愛國志士,一個靠凝練優美的文筆,一個靠先進前沿的科技,一路帶領漢字勇闖至今。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這其中就包括漢字,漢字憑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實用性。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
  • 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今天拿到「中國綠卡」
    對70歲的美國網紅「漢字叔叔」來說,今天是一個值得他永遠銘記的日子。12月23日上午,因研究漢字走紅中國網際網路的美國人理察·西爾斯在南京市出入境管理支隊窗口領取了屬於他的一張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即「中國綠卡」。
  • 圖說漢字——講述漢字的故事
    然而,漢字的形體演變至今,其圖畫特徵逐漸減弱,今人已很難辨識。為了跟大家普及一些漢字的知識,使感興趣的文字愛好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下漢字的起源及發展演變情況,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特意整理了一些文字知識,分享給大家!
  • 漢字原本是一個富礦
    當然,我並不認為沒認出這個字而否定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不認為即使正確念出來而自以為學問有多深,因為在浩瀚的中文文字海洋中,還有一大部分字我都認不出來,比如甪(lù),氹(dàng),諗(shěn),乂(yì),蒦(huò),垚(yáo),蕈(xùn),靐(bìng),龘(dá)等,我只是覺得,在一個剛剛啟蒙的孩子眼中,曾經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多的叔叔形象,是否因此而矮化不少,也讓我重新思考作為識字的本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