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宗旨,多維度展現漢字的神奇之處,《神奇的漢字》用「動畫演繹」的表達形式讓漢字活起來,在漢字知識傳播中傳遞中華文化底蘊,在寓教於樂中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為什麼朱元璋可以被看成「化學元素周期表」之「父」?為什麼「孟姜女」不姓「孟」?近期,湖南衛視推出的節目《神奇的漢字》為觀眾進行漢字知識講解介紹的同時,還從漢字出發講述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觀眾帶著好奇走進節目,探秘漢字神奇之所在。
我們所熟知漢字由「橫豎撇捺」簡單的筆畫組成,它是我們交流思想與情感的載體,是文化的根、民族的瑰寶。《神奇的漢字》以漢字比拼為表現形式,每期由紅、藍隊長帶領參賽選手進行「全民8秒漢字挑戰」,通過「漢字組裝」「找出錯字」「水落石出」等比賽環節,引導觀眾感受漢字的神奇魅力。
節目從古人在造字之初的字源創意開始,講述漢字的前世今生,展現漢字超強的表意能力。節目比賽的環節安排與漢字知識普及密切關聯,特別是節目對於知識點的提煉,巧妙設置的漢字知識議題可圈可點。酈波等專家學者在現場的生動講解,加深了人們對漢字形、音、意演變過程的理解。如,在「漢字組裝」環節,參賽者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弓」「弓」「米」三個部分組成一個「粥」字、將「亍」「圭」「彳」三部分組成一個「街」字等。
每一輪比賽結束後,專家立即對部分漢字的淵源和演變進行釋義,並通過動畫演示等多種電視表現手法,加以生動形象地展示,引導觀眾感受漢字的文化魅力。專家在講解釋義時還進一步指出:「粥」字,現在的寫法是一個「米」兩邊各有一個「弓」,而在篆文中,「粥」字當中的兩個「弓」並不表意而是表形,描繪的是熱氣繚繞的形狀。「粥」中間的「米」字部分下面還有「鬲」字部分。「鬲」是古代的三足煮鍋。節目將「粥」字的篆文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加以對比,觀眾通過專家對「粥」字字形變化的追溯,可以了解到「粥」字的意思是「米」在「鬲」中煮到熱氣繚繞,從中感受漢字以形表意,形意相聯的奇妙意趣。
節目還對「黃粱一夢」「背水一戰」「篳路藍縷」三個成語與邯鄲之間的關聯,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觀眾呈現了漢字漢語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淵源,有助於激發青少年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興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民族文化的一個剖面,歷經了千年的演變、發展和精簡。節目採用「圖解分析+動畫演繹」的表現形式,對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漢字的每一部分進行形意上的圖解剖析,深入淺出地對漢字出現的背景淵源進行講解,同時通過動畫演繹,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跳動的情景,鮮活地詮釋漢字的本源含義,將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
在「漢字演變」環節中,我們看到了漢字的歷史,如「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演變來的「夫」字,古代指成人,約1.4米,與現在1.2米以上乘車購票高度基本一樣,展現古今思路驚人的一致。
節目用圖解分析了「胞」字,從甲骨文形體看,就像一個包衣,裡面有一個未成年的小孩,畫面中並配有一個孕婦站在「胞」字的旁邊,表達「胞」是母親的一坨肉。動畫演示中的「抱」字,一個懷孕的媽媽身邊站著爸爸、姐姐,分別用一直手撫摸著媽媽的孕肚,畫面溫馨形象,便於青少年加深印象。
《神奇的漢字》採用紅藍兩隊競賽的基本形態,突出了「8秒漢字比拼」的節目理念。如,在「漢字組裝」「找出錯字」「水落石出」等多個環節,要求參賽選手在8秒鐘內完成漢字答題,重在考查選手的漢字基礎知識,增強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可視性。
在每期《神奇的漢字》中,節目會精心選取一個漢字作為當期節目的主題,由專家對節目主題漢字加以解釋引申後,邀請與主題相關的漢字愛好者廣泛參與。如,7月9日節目的主題是「達」字,酈波對「達」加以解釋,將「達」字的通達之意與通達祖國四面八方的航空、高鐵進行了巧妙關聯,並邀請了中國航空和中國高鐵的工作人員來到現場,作為《神奇的漢字》參賽選手參與節目。
從播出的節目來看,已經製作了多個漢字主題節目。如,以「孩」字作為主題,邀請少年兒童參與節目。以「買」字作為主題,邀請「快遞小哥」來到節目現場參賽等。豐富的主題設置展現了來自不同領域參賽選手的多樣風採,使得文化節目貼近生活,高而不冷。
《神奇的漢字》除在湖南衛視、芒果TV等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外,還在網絡平臺上線了「神奇的漢字」小程序,觀眾可以通過小程序參與同步線下答題,分享「8秒漢字挑戰」帶來的緊張與刺激,拉近了電視節目與網民的觀賞距離。
文字是根,讓歲月留影,漢字是魂,「一橫一豎」將千萬的中華兒女緊系在一起。《神奇的漢字》喚起了大眾對漢字的探索,對文化守護的重視,激發觀眾的文化自信。但在文化主旨方面,節目還應更加聚焦,妥善把握節目文化性、公益性和娛樂性、商業性的關係,避免過多的娛樂性內容衝淡節目主題。比如,在30分鐘左右的節目時間裡,漢字比賽、相關知識講解的比例偏少,而與節目主題無關的調侃、逗樂時常出現,影響了觀眾收看文化節目的整體感受。
編輯:劉瑋 曾宇衡 葉晨瑋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廣電時評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號、鳳凰號、搜狐號、百家號、網易號、北京時間等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