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漢字——說說漢字「天」的故事

2021-01-08 趣學漢字

漢字認讀、書寫沒興趣、記不住、學不懂、難堅持……這些統統都不要。趣學漢字,讓孩子聽得懂《說文解字》,在快樂中愛上學習。

寓教於樂——用故事講述漢字內涵,在興趣中學習漢字道理。

提高效率——把漢字變得生動有趣,避免反覆記憶和機械練習。

快速記憶——讓孩子願意學習,在理解中記憶,不混不忘,奠定知識基礎。

漢字詳解: 「 天 」 就是人的頭頂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們的祖先抬頭望著天空的日月星辰、風雲雷電、雨雪冰霜……如同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圖畫,這些天上的景象,深深地印刻在了他們的腦海裡。於是就有了「天文」——天上的圖畫。「仰觀天文」是古人創造漢字的靈感來源。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有一位戰神叫「刑天」。他為什麼叫「刑天」呢?原來,他的頭在一次戰鬥中被敵人砍掉了,但他竟然沒有死。他把眼睛移到了胸口上,把嘴巴移到了肚臍眼,繼續與敵人做戰。因為他已經沒有頭了,敵人怎麼也殺不死他,所以他戰無不勝,成為了戰神。

小學一年級上冊「四季」的課文中,我們學到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天」到底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下。

「天」是個象形字。可單用,也可用做合體字,如: 關、吞、吳、蠶等。

從甲骨文的形體來看,人站立在大地上,頭頂上是高高的天空,即為「天」字。

「大」是一個人,在人的頭頂加上一橫,就變成了「天」,「天」的本義為人的頭頂,引伸為自然界中至高無上的位置或人。

人頭頂的一塊骨頭叫「天靈蓋」;

一棟樓的「頭頂」,我們把它叫做「天台」;

家裡或教室的棚頂,叫「天花板」;

戶外,抬頭看見的就叫「天空」;

古代的皇帝稱為「天子」。

一個頂級的人物稱為「天才」

因為「天」經常用來表示「天空」,比如藍天、白天。後來天空中各種變化的現象——天氣,也可以用「天」來表示,比如晴天、雨天、陰天。按氣候等劃分某個時期就是「季節」。「天」也表示時令和季節,比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與天相關成語有: 天馬行空、天下為公、天涯海角、歡天喜地、巧奪天工……

詞語的意義是一步一步變化而來的,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與天有關的知識和詞語呢?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下次,我們來繼續了解漢字「人」和「大」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漢字叔叔」:讓漢字講故事
    Richard是個美國人,研究漢字二十多年,建立了一個漢字詞源網站——在這個界面簡陋的網站上,隨便輸入任何一個漢字,人們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歷史上如何演變——小篆、金文,甚至還包括幾千年前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由此,他被中國人稱為「漢字叔叔」。留在中國的最後一周,「漢字叔叔」被告知,在中國的旅遊籤證到期。要想留下來,「出1000元人民幣,可以延長10天」。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在這些流傳有序的文物背後,呈現出古代漢字的演變與社會文化的一次次革新。在許進雄看來,文字的意義有多種形態與結構,每一次演變,都代表著社會結構的重新調整與改變,背後具有文化的深意。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故事:「一」的趣事
    在前兩期,我們草述了漢字結構的六書,漢字演變的七個階段,現在大家對漢字結構與演變過程有了一個大概框架
  • 關於當代漢字的故事
    當代漢字的故事1你可知道?我們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魅力無窮,是我國獨一無二的「財產」。當代漢字的故事2如果,眼淚的特殊在於它的苦澀,也正是這苦與痛的糾纏,讓那些屬於你且僅屬於你的關懷,變得更加濃厚與深刻。寒風凜冽,在回寢室的路上,陣陣陰風大肆狂奔,好似要帶走人們的腿一般,恣意掠奪著人們身上僅存的暖氣。
  • 湖北電視教育頻道《漢字解密》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
  • 70歲美國「漢字叔叔」潛心研究30年 用「黑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70歲的理察·西爾斯來自美國,因為非常喜歡漢字,被稱為「漢字叔叔」。40歲,他開始學習漢字,如今已有30年,也變成了「漢字爺爺」。今天(8月28號),由他編寫的《漢字書局·字源卡》正式發行,藉助虛擬實境科技講述漢字啟蒙故事。
  • 漢字裡的生命(漢字裡的故事(一))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從今日起,本版推出《漢字裡的故事》系列,對漢字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信息進行解碼。
  • 了解中華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漢字的前世今生
    一字一圖,詮釋漢字的形意;形象地說明了漢字的根源和起源。認識漢字背後的故事,探尋其前世今生。它是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漢字的通俗讀物。這本書選了大約200個常用的漢字,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講解每一個漢字。每字一圖,讓您一目了然地了解漢字的形義。
  • 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追溯漢字的前世今生,帶孩子領略漢字之美
    教孩子學漢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們比較頭疼的事。那些複雜的筆劃,讓我們不知從何說起。由於最近比較閒,為了幫孩子早日走進文學的殿堂,我打開了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打算從文字開始。「胡說」到底是誰在說?「小蠻腰」到底是誰的腰?「君子一言」為什麼是「駟馬」難追,不是五馬、六馬呢?
  •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中國僑網1月26日電 題:中國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老外痴迷漢字也瘋狂!
  • 漢字出國後的故事
    從遠古到今天,從甲骨文到電子閱讀,漢字作為系統文字,是我們習慣使用的表意工具。我們從小學習漢字,我們使用漢字書寫,利用漢字閱讀,我們生活在漢字的國度裡,漢字就是我們環境的一部分。可是很少有人想過,如果漢字出國了,它會遇到什麼?如果漢字在國外生活了1700多年,漢字會變成什麼模樣?
  • 用漢字講述中國故事
    國新網推薦:漢字從歷史走來,歷久彌新,充滿了活力。漢學家、漢字學者們從世界的角度理解、表達、傳播漢字,從而把漢字所承載的中國故事講好,進而把中國人的思維、價值觀等傳遞給世界。新時期,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傳播漢字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將璀璨的中國漢字文化弘揚光大。
  • 圖說漢字——講述漢字的故事
    然而,漢字的形體演變至今,其圖畫特徵逐漸減弱,今人已很難辨識。為了跟大家普及一些漢字的知識,使感興趣的文字愛好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下漢字的起源及發展演變情況,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特意整理了一些文字知識,分享給大家!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見識和智慧的外在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大抵都逃不過漢字的表述。闡釋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好學深思的人進一步深入認識漢字的文化需求。目前出版界漢字闡釋很熱鬧,到書店去瀏覽一下,很多介紹文字的書都與此相關。理想狀態下的漢字闡釋,應該幫助讀者對漢字有更加明確深入的認識,掌握一定漢字闡釋方法,提高文化品位。
  • 《漢字小學堂》:一本書中藏著漢字學習的三種方法
    書裡的漢字最好不要太難,如果有趣一些那就更好了。《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這本書就符合了我的需求。《漢字小學堂:話說地球與萬物的故事》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漢字讀本。在這本書中,一百個漢字變成了一百篇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每則故事又搭配上一幅趣味十足的書法小品。
  • 孩子對漢字不感興趣,一本《超有趣的漢字故事書》讓他愛不釋手
    而做為文明古國的交流工具——漢字,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先不說中國共有多少個漢字,就單單一個字的多種字體和多種讀音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分不清南北。漢字如此多變,身為中華兒女,尚且不能窺其全貌,面對國外人對漢語的諸多洋相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