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善】《北紅拂》《虯髯翁》合論

2021-02-23 吳俞萃雅

 

唐人傳奇小說《虯髯客傳》,在明代中後期,頗受到戲曲家們的青睞。呂天成《曲品》卷下「中中品」著錄張屏山《紅拂記》傳奇,有云:「伯起以簡勝,此以繁勝,尚有一本未見。……《記序》曰:『《紅拂》已經三演:在近齋外翰者,鄙俚而不典;在泠然居士者,短簡而不舒;今屏山不襲二家之格,能兼雜劇之長。』」而在此三本敷演《虯髯客傳》中紅拂伎故事的傳奇作品之外,尚有凌濛初「既一傳紅拂,再傳衛公矣,茲復傳虯髯翁」1,以一人之力所完成的敘寫該題材的三本雜劇:《驀忽姻緣》、《莽擇配》、《正本扶餘國》;之後,又有馮夢龍糅合張鳳翼、劉晉充、凌濛初的作品,所改寫而成的《女丈夫》傳奇。

而在上述七本同題材的劇作中,凌濛初一人佔取了三本;其他四本均為傳奇,凌作則為北曲雜劇——僅此兩點,已顯示出了他在該題材領域創作中的特殊地位。而如《遠山堂劇品》評《驀忽姻緣》曰:凌濛初「熟讀元曲,信口所出,遒勁不群。如此妙才,惜其不作全記,今止獲一臠耳。向日詞壇爭推伯起《紅拂》之作,自有此劇,《紅拂》恐不免小巫矣」,所評雖不無偏頗溢美之處,但凌作的藝術成就,亦自不容否認。

《驀忽姻緣》全稱應該叫做《李衛公驀忽姻緣》,乃以李靖為主角的末本戲,惜散佚不傳。《莽擇配》全稱《識英雄紅拂莽擇配》,人們習慣稱之《北紅拂》,乃以紅拂伎為主角的旦本戲,有明刊單行本傳世。《正本扶餘國》全稱《虯髯翁正本扶餘國》,乃以虯髯客為主角的末本戲,有《盛明雜劇》二集收錄本傳世。這三本劇作,應該在作者生前,均已經刊刻面世。凌濛初撰《紅拂雜劇小引》之《補記》中有云:「餘既以三傳付剞劂氏,友人馬辰翁見而擊節,遂為餘作圖。且語餘曰:『昔人道王右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子曲已如畫矣。』餘曰:『子畫中不乃亦有曲耶?』辰翁名雲,字猶龍,今以字行,更字辰翁,博雅多能,此特其一斑也。」顯然,《驀忽姻緣》《正本扶餘國》亦當曾有如《北紅拂》那樣的明刊圖文本行世。

凌濛初與晚明大山人陳繼儒曾有交往,參拙文《凌濛初交遊考》2。受陳繼儒的啟發指授,用北曲創作《北紅拂》雜劇,在凌濛初,顯然僅僅是一個外因。《紅拂雜劇小引》中有云:「李藥師慷慨士,侯王且不當一盼,彼侍者自矚目,豈其所關情者?乃歸逆旅思之,有是理乎?其最舛者,髯客恥居第二流,故棄此九仞,自王扶餘。既得事矣,乃謂其以協禽高麗,重踏中土,稱臣唐室。操此心於初時,豈不能亦隨徐、李輩,博一侯王封,何必自為夜郎耶?剞劂圖像,有大冠修髯而隨隊跪拜者,髯客有靈,定為掩面。」不滿於張鳳翼《紅拂記》傳奇在情節編織上的違背情理,思重構之,為凌濛初創作該劇的主觀因素。

從所謂的「既一傳紅拂,再傳衛公矣,茲復傳虯髯翁」看來,凌濛初的《北紅拂》《驀忽姻緣》,應該是創作於前;《正本扶餘國》則創作在後,而三劇的創作時間間隔,當不會太長。關於《北紅拂》的創作過程,《紅拂雜劇小引》中冶有所涉及:「餘夙有意以北調易之,卒卒未得。頃者薄遊南郡,偶舉此事。餘友丘藎明大稱快,督促如索逋。南中友孫子京,每過逆旅必徵觀。間日一至,問更得幾行,出視即撫掌絕倒。因命酒相與飲,酒後耳熱,狂呼叫(口+踴-足)。復得一二語,又拍案浮大白相勞。此中多酬對,頗少暇息,則於肩輿中、蹇驢背,俱時有所得,逾旬乃成。」友人丘藎明、孫子京的督促,使其加快了創作的速度,但此「薄遊南郡」究竟是哪一次遊南京,具體時間為何,並沒有交代,因此我們也不便妄加猜測。

然而,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北紅拂》等三劇的大致創作時間,進行一個基本的考證推斷。

首先,《紅拂雜劇小引》開篇云:「蓋餘嘗譚曲而及《紅拂》,正言《私奔》一折寂寥耳,未盡大都也。」這裡的談紅拂,顯然是指其論曲中,談到張鳳翼的《紅拂記》傳奇。在其《南音三籟·戲曲下》,恰選錄了《紅拂記·私奔》出中【仙呂入雙調·二犯江兒水】的兩支曲子,列之於「人籟」,有眉批曰:「詞隱生曰:此曲本系南調,前輩陳大聲諸公,作此調者甚多。今《銀瓶記》亦作南曲唱,可證也。不知始自何人,將《寶劍記》唱作北腔,此後《紅拂》、《浣紗》而下,皆被人作北腔唱矣,然作者元未嘗以北調題之也,況北曲止有【清江引】,別名【江兒水】,與此音調絕不相同。予不自量,敢力正之。」如此,其《北紅拂》的創作,就應當在《南音三籟》成書之後,而《南音三籟》的成書時間,據葉德均先生考證,「是萬曆四十五年至天啟六年的十年間」1。

其次,據凌氏友人孫起都(子京)所作《書紅拂雜劇》云:「吾友凌初成,天賦特異,而知者絕少。即知者,復與藥師微時所遇類。故感以元述譜其事,曲折如畫,說者謂此初成自道。吾黨二三子,材具不同,大氐皆不甚為世人所知。」其替凌濛初感慨不遇,自然要在凌氏累遭挫折之後,太早則顯然不宜。對照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中所謂:「丁卯之秋事,附膚落毛,失諸正鵠,遲回白門。」此天啟七年(1627)之心境遭遇,庶幾近之,或許即在此時,或在之前。

其三,後出的《虯髯翁》,被收入沈泰編選的《盛明雜劇二集》。該集有己巳秋日幔亭峰音叟題序。己巳為崇禎二年(1629),其所收作品自當在此之前。而所錄《虯髯翁》有西湖汪彥雯評曰:「初成諸劇,真堪伯仲周藩,非復近時詞家可比。餘搜之數載始得。值此集已告成,先梓其一,餘俟三集奉為冠冕。」由此可知,即《虯髯翁》一劇,亦為此「數載」前之作,而《北紅拂》之創作,至晚亦在天啟年間了。

《北紅拂》《驀忽姻緣》《正本扶餘國》均取材於《虯髯客傳》;一事而分為三劇,皆以北曲譜之;現存的《北紅拂》《正本扶餘國》,又毫無疑問地代表了凌濛初戲曲創作的最高成就,故合而論之。

 

 

作為旦本戲的《北紅拂》,紅拂伎是當然的主角。如其題名——《識英雄紅拂莽擇配》,在塑造紅拂女的形象時,彰顯其「慧眼識人」,又顯然是該劇的中心主旨。事實上,作者在《紅拂雜劇小引》對此已有揭櫫:「餘居恆言,覓有心人,丈夫不若女子,人定以為誕。今觀越公、衛公,皆命世人豪,乃越公不識衛公,衛公不識髯客,而紅拂一伎,遂於倉促中兩識之,且玩弄三人鼓掌上有餘,誰謂其智乃出丈夫下哉?嗟乎!世有具眼,毋致有血氣者,徒索鍾氣於此輩,令明眸皓齒,宜登賞鑑之堂,卻笑鬚眉男子不得其門而入也。」由此不難看出該劇的大旨所在。

劇作中,作者從不同的側面,不殫辭費,濃墨重彩,工筆細妙地勾勒出了紅拂女的慧眼獨具,志向遠大。

首先看女主人公的自我抒懷。《楔子》中紅拂女登場,唱【仙呂賞花時·麼】「俺執拂豪家歷數年,偷閱遊賓整萬千,多是行屍視肉一般般。」出入越公府者,不乏達官顯貴、文士武將,成千上萬的人都難入其法眼,其眼界之高邁不俗,可見出一斑。第一出紅拂自述:「想俺家本是香閨女俠,眼識英雄,情耽書史。只因誤墮風塵,沒作豪門姬妾。終日選伎徵歌,隨行逐隊。也無可我意的人,也無知我心的人,好是不耐煩!俺這家門戶,好不頹氣也!」香閨女俠,滿腹錦繡,紅拂女當然不願意渾渾噩噩的活著。她不貪戀富貴,不苟且人生。她要尋求生活的伴侶,尋找人生的尊嚴,尋覓人生的知音。第一出紅拂女唱【仙呂點絳唇】「門戶低微,插金披綺,成何濟!混一似鶴入雞群,跳不出傍州例。」唱【混江龍】「徵歌選伎,聽得喚一聲承應也瘦了香肌。央及煞,枕頭邊兒滋味;撒殢煞,裙帶兒畔衣食。隨你姚氏黃那魏氏紫,總認張郎婦也李郎妻。多半是倦腰肢,生扭道舞餘衣帶緩。分明是長籲氣,喬說是歌繞畫梁飛。全沒有惜花心,只為理衣春起早。又不是貪月色,多因侍酒夜眠遲。有一等冷鼻凹的學士殺風景,他管誰唱將來幾拍;有一等赸臉兒的郎君強風情,平白地歪廝纏多回。俺埋怨盡狐鼠隊追陪恁俗;他得意煞笙歌部出入相隨。可正是坐而不覺立而飢,東行不見西行利。有誰能辨?若個相知?」唱【油胡盧】「因此上憔悴春風玉一圍。恨來時呵,軟了錐。那個開籠肯放雪衣飛。俺鴛鴦自有鴛鴦對,鸞凰自有鸞凰配。怎隨他綠陰中鶯燕喧,錦塢內蜂蝶戲。若得同他個豪傑諧連理,你看鶯花寨可早豎降旗!」她深深厭惡那「選伎徵歌,隨行逐隊」、紙醉金迷的無聊生涯,她要追求屬於她自己的具有獨立人格的生活。

其次看紅拂女的慧眼識人。第二出紅拂女唱【正宮端正好】自誇「虧煞那鶻鴒眼善與人交」,的確,正因為她見多識廣,有著廣泛的比較,過人的眼力,所以一見李靖,雖然此時的李靖,窮愁落魄、相府獻策,她卻已經看出他的不同流俗:「俺看起來,天下的人,沒有再如他的了!」(《楔子》)最終,李靖成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助其「掃蕩了六十四處煙塵,一統天下,功勞不小」,「官拜衛國公兼兵部尚書左僕射平章事」,客觀的事實,也證明了紅拂女的眼力不差。倉促中識虯髯客,再次證明了紅拂的過人眼力。私奔途中,在客棧裡,紅拂女、李靖與虯髯客邂逅相遇。豪放的虯髯客驚詫於紅拂女「好不長的頭髮」,放肆地看她梳頭,惹惱了李靖。紅拂女「轉身對末搖手介」,唱【滾繡球】「忙怎麼,秀才們氣性高。休要平地失俊豪!」她看出「都是龍華會裡交」,虯髯翁絕非等閒之輩,於是從容不迫,主動攀話。在得知虯髯翁與自己同姓後,「斂衣襟連忙拜倒,幸瞻識兄長丰標」,拜虯髯翁為兄。因為結交虯髯翁,李靖得其「寶貨泉貝」的豪產相贈,此成為其助李世民成就大業的重要資本。正如第三出虯髯翁所道:「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遇一妹。」大有千裡馬遇伯樂之慨。

其三,獨具慧眼的紅拂女,更有著過人的膽氣與見識。在她感覺到李靖正是自己苦苦尋覓中的伴侶及知音時,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抉擇:「自見李秀才英雄慨慷,蓋世無雙。有心便待嫁他去。」決心既定,任何世俗的禮法,都不能將她阻擋。第三出紅拂唱【滾繡球】「俺不耐去侍巨寮,則待要配俊豪。隨他評論煞娶而不告。那裡管講道學的律有明條。免禮波!由他自去孔庭門外依班坐,俺這答裡其實用不著。要甚麼烏鵲填橋!」相府的封鎖,紅拂女等閒視之。第一出,到了深夜,紅拂女喬扮男裝,假做差人,取了勢劍金牌,先是說「有緊急軍情,差俺連夜到行朝報去」,騙過了越公府大門的守衛;接著以勢劍金牌,應付過巡更的兵丁。從她唱的曲子裡,很能看出她非常的自信。【鵲踏枝】「把一個鐵桶也似錦重圍,當不得個竹編籬。抵多少雞唱函關,馬躍檀溪。見公人們,隨行擺立。總則是肉眼迷離。」【寄生草】「看他們三群五,那裡知是與非。看提鈴喝號你也如嬉戲。料花營錦陣你也須迴避。便偷巢劫壘你也難防備。非是俺女裙釵覷得你似掌中兒,折末是活神仙參不透俺心頭謎。」對於紅拂的到來,李靖興奮而又緊張:「小生有何德能,有勞小娘子如此盛心!只是楊司空權重京師,怕不是好惹的」;「誰想有恁般喜事也!怕不決撒了也!你聽街鼓動了也,怕不有人追尋也!」紅拂女卻沉著冷靜,對楊素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則是莽男兒,枉施為。繡屏前,也曾折散了清歌隊。他憑伊逸去也不忙追。」第二出雜扮張千上,云:「事有足濯,物有固然。則俺越公府中張千便是。俺老爺十載中書,半朝天子。富貴已極,歌舞成行。那些伎女們,穿珠帶玉,插金披綺,好不快活。卻是那話兒沒得到手。今日也去一個,明日也去一個,多自尋老公去了。老爺寬洪大度,總不放在心。追尋不見,卻就罷了。昨夜又走去了一個紅拂,老爺著俺找尋。俺知他到那裡去了,好去找尋?總則俺老爺,也不十分要緊的。只說找尋不見,回覆他去罷了。」恰證明了紅拂對楊越公的認識判斷精準無誤。紅拂對虯髯翁,也堪稱知音解人。虯髯翁在見到李世民之後,知道世有真主,爭之無益,遂奔赴海外,另創基業,第四出,在得知虯髯翁立國扶餘的消息後,紅拂唱【沽美酒】「是人間第一流!他輕肯去伴人愁!怕失火崑岡一旦休。做的個出乖露醜,因此上闢世界在滄洲。」她深切理解自己的義兄「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性格,也真摯地為他的成功高興而祝福。

第四出結尾,紅拂唱【清江引】「想俺三個人相交都邂逅,便識機關透。結義的兄呵,稱王冠似箕。自嫁的夫呵,拜將金如鬥。枉鬚眉不識人,卻被俺女娘們笑破口。」借紅拂之口,通過頌揚女俠的慧眼識人,罵盡世間不識人之鬚眉濁物,可謂點睛之筆,寄託了作者遙深的人生感慨。

作者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創作主題,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的經歷,以及明代中後期的社會思潮等,都有著密切關係。就時代背景而言,明代後期,內憂外患,用人之秋,但用人制度,從官員任免,到科舉選士,卻都弊端重重。以科舉取士而言,所謂「童儒試於有司,奔競成風,孤寒往往摒於府試」(高廷珍等《東林書院志》卷七),可見嚴重到了怎樣的程度。有鑑於此,有識之士大聲疾呼「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不患無才,患無用之道」(張居正《張文忠公全集》奏疏一),要求「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選舉」(《錢啟新先生傳》,見《東林書院志》卷八);東林領袖高攀龍,還為此專門上《破格用人疏》,主張「非常之時,豈當守尋常之格」,認為只有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方能於國有補。凌濛初本人,對腐敗的取士制度有著切膚之痛。其舉業坎坷,「試於浙,再中副車;改試南雍,又中副車;該試北雍,復中副車」(鄭龍採《別駕初成公墓志銘》),累試不第,既憤慨於取士制度的黑暗不公,又感慨於人才被淹沒在草野,不得施展其抱負,如其所云:「使吾輩得展一官,效一職,不出其生平籌劃以匡濟時艱,亦何貴乎經笥之腹、武庫之胸耶!」(同上)其在創作中借了謳歌女子的慧眼識人,來譏嘲世上鬚眉,尤其是當道權臣用人者的有眼無珠,不識人才,便順理成章,也昭然若揭了。就時代思潮而言,迄晚明社會,程朱理學受到了更多的人置疑,傳統所謂的「女子短見」,也遭到挑戰,如李贄有名的文字《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中就說:「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焚書》卷二)而一批歌頌女子才情的作品誕生,正是文藝創作界對這一理論思潮的積極回應。凌濛初對紅拂女慧眼的歌頌,以及他的其他讚美女子才情的小說作品的創作,也都受到了這一進步思潮的影響,自不待言。

 

 

作為末本戲的《虯髯翁》,正末扮虯髯翁是全劇的當然主角。作品中也著力塑造了虯髯翁的形象。開篇「正名」四句:「李衛公家緣省氣力,唐天子江山爭不得;莽道人望氣太原郡,虯髯翁正本扶餘國。」以及劇本結尾,虯髯翁所唱【清江引】「想當日看殘棋不氣長,一霎兒提和放。兩地幹功名,都遂平生望。方信道好男兒道路廣。」均具有揭示作品主旨的用意在。

虯髯翁形象,首先展現的是他豪俠仗義的品格。他與紅拂、李靖客棧邂逅,一面之識,相致傾慕。他十分欣賞紅拂的識人,誇讚她「識英雄莽擇配,便脫豪門之子于歸」;稱她與李靖,是「恁夫妻,好見機。廝喚罷,歡然相對」(第二出)。就因這一面之識,意氣相投,在李靖帶他拜見過李世民,他知道天下有主,打算奔赴海外另創基業的時候,豪爽地將自己為爭天下而積蓄有年的豐厚資產,拱手相送:「這是俺家私一線,也是你夙世前緣,盡將來相贈好擎天。」(第三出虯髯翁唱【紅繡鞋】)「此數十箱文簿匙鑰,皆是俺寶貨泉貝之數,悉以充贈。李郎一妹,可受了者。」(同上虯髯翁白)

其次,作品還展示了虯髯翁稱王天下的雄心。「英豪無雙」(第一出雜扮道士語)的虯髯翁,當隋末天下將亂之際,有道士為其謀劃,「屯積糧草,招納賢豪」(第一出),立志逐鹿中原,稱王天下。其登場時的一段道白,可見其鴻鵠志向:「三尺龍泉萬卷書,老天生我意何如。山東宰相山西將,彼丈夫兮我丈夫。」接著一氣唱【仙呂點絳唇】「俺則為四海煙霾,九重翠蓋,將傾敗。捷足高材,此際可便難寧耐」;【混江龍】「鐵圍般世界,沒些兒福分怎應該。想當日也是刀尖兒上衣食,馬背兒上生涯。費多少苦爭惡戰,帶些個鬼使神差。投至得稱孤道寡施張蓋,全是那渴飲飢餐掙挫來。到今日江山坐享,竟不念父祖裁劃,一意兒七差八拗,盡情兒數黑量白。造迷樓分明是高築起是非堆,開汴河分明是生掘著兵戈海,弄的個人人思亂,處處生災」;【油胡盧】「因此上俺蓋世英雄大會垓,心內揣,乘機兒出落那棟梁材。看霎時把錦繡乾坤改。索先期把神巧機關待,將蒼龍闕信步登,上天梯平地擺。少不得大將軍八面威風大,聖天子顯那的百靈來」;【天下樂】「怎肯做一事無成兩鬢衰。時也波哉,不再來,那些兒留得個青山在?躧著腳幹甚忙,空著手使甚乖。怎做的井底蛙窺大海」。四支曲子,將虯髯翁對天下大勢的客觀清醒的分析認識,全局在胸,不願虛度人生、欲建大業成大事的雄心,細膩真實的合盤端示了出來。

其三,作品重點揭示的,則是虯髯翁那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不氣餒、識時務的品質。根據劇本中描寫,虯髯翁本欲乘亂中起事,創立江山然而,當「光景已有八九分」(第一出)的時候,據望氣者言:「太原地面,祥雲籠罩,紫霧騰湧」,是王者之氣的反映。他急欲辨別真假,「當不得圖讖應奇佔,分野呈祥靄。俺則怕冤家路窄。多是龍華會裡來,只讓得捷足高材。好難捱,滿部䯱䰄」(第一出),「則為湧祥光,騰紫氣,好著俺英雄每心下猜疑。逢人沿路探消息,恨不得踹遍了天涯地」(第二出)。 而當見到了李世民,「似這般揚揚神採誰相類,昂昂氣宇誰能配。長揖罷,嚇得俺身軀退。瞥眼間,攪得俺心窩碎。眼見得輸了也麼哥,眼見得輸了也麼哥。這局中還放甚麼雌雄對?」(同上)他認識到這才是真命天子,是天意所歸。「寧為雞頭,不為牛後」,他了解歷史上有太多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不願意去做陪襯人的綠葉,更不想成為別人的炮灰。多年的準備,一旦成空,心緒自然十分惡劣。但他並未不氣餒,他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思路,決意奔赴海外,另創基業。第二出末唱【滾繡球】「一向的眼望捷旌旗,則待要耳聽好消息。怎知道恁般地位,霹空裡落了便宜。這是非好嶮巇。下梢頭幹淘閒氣,到不如早賦歸兮。」第三出唱【十二月】「俺則為四海價苦爭惡戰,不一日的咽沫垂涎。今日個兀自有真人注選,還誰去拍掌揎拳?俺自有前程路遠。遲了呵,怕落了杯圈」;【耍孩兒】「太平車載不起沖天怨,一霎兒把剛腸悶軟。錦江山,眼盼盼,難留戀。似這般褪後趨前。非是俺肯輸心臂,鷹手輕藏彈,都則因怕失手釣鰲鉤別上牽。為此深籌算,又不是有家難奔,怎弄個有命難全」;【三煞】「若甘心肯伏降,那侯封也自羶。則倔強性,從來受不得人輕賤,況藏弓烹狗為常事,若祝華呼嵩更赧然。似這樣,真無見。可不道無為牛後,寧作雞前」。而在他到了海外,在扶餘國稱王以後,第四出唱【雙調新水令】「凝旒端冕,自稱王,索強如下場頭,封侯拜將。江山原坐享,黎庶盡心降,四境封疆,卻也自居人上」;【駐馬聽】「想當日海宇分張,偷情的已作彌天望,幹戈擾攘,狠心兒下手便為強,眼睜睜向分野見祲祥,意懸懸從棋局知趨向。若當日個無謙讓,好險也,這分爭定不肯空消帳」,深深慶幸見機之早,退一步海闊天空。

要恰切理解這本劇作裡所彰顯的「唐天子江山爭不得,虯髯翁正本扶餘國」,及其反覆渲染的天命歸屬問題,同樣也不能脫離作者所處的時代及其個人的思想背景。明代中後期,朝廷及地方政治日趨腐敗,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如土地高度集中,「小民所最苦者無田之糧,無米之丁,田鬻富室,產去糧存而猶輸丁賦」(乾隆《獲嘉縣誌》卷六《賦役志》);「一切差役,俱累小民代當,致使一二愚民歲歲困於輸挽,日日苦於追呼」1,勞苦大眾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加之遼東戰爭籌集軍餉,「竭天下以救遼,遼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聯人心以固根本,豈可朘削不已,驅之使亂」(《明通鑑》卷七六),自然災害頻仍,「民十室九空」(呂坤《憂患疏》,見《去偽齋集》卷一),以至出現人食人的慘劇:「道旁刮人肉如屠豬肉,不少避人,人視之亦不為怪」(《諸城縣誌》卷三0)。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從北到南,民眾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凌濛初不滿朝廷政治的腐敗,卻頑固地反對百姓的武裝鬥爭。據《別駕初成公墓志銘》中記載,「沮溪潘昭度公為贛府撫軍,聘公為幕。時天下方慌亂,寇賊蜂起,潘公帥師勤王,公慨然有擊楫澄清之志」;在徐州府判任,流寇陳小一起義,「何騰蛟奉命兵備淮徐」,凌濛初獻《剿寇十策》,並單騎隻身闖「賊」營;甲申之年,李自成的隊伍迫近徐州,凌濛初「與各村分署練習鄉兵,相約賊攻一處,放鴒鴿為號,則近處來援;有大寇至,舉烽燧,則各處來援」。城圍之後,其嘔血數升,大呼「生不能保障,死當為厲鬼殛賊」而死。從這些可以看出,忠君思想,在凌濛初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他的歌頌虯髯翁,不僅是因為其豪俠仗義的品質,更重要的,是看中他能「識時務」,遵從天意,不與「真命天子」爭奪天下,而去「正本」異域的故事。「若當日個無謙讓,好險也,這分爭定不肯空消帳」,虯髯翁事後的感慨,不僅意在說明他的不與真命天子相爭的「英明」,也意圖告誡世人,尤其是那些起義的領袖,趁早別生非分之想;若與欲朝廷相爭,結果只能是死路一條。這是作者頑固保皇思想的體現,是階級出身帶給作者的局限。

 

 

在中國戲曲史上,據本事而創製新曲,原是一個極普遍的創作現象。但如凌濛初這樣,根據一篇《虯髯客傳》,寫成三個劇本,應該說是一個堪稱新穎而且極為大膽的創舉,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探索。祁彪佳《遠山堂劇品》認為凌濛初一傳紅拂、再傳衛公、復傳虯髯翁,是因其「才思鬱勃,故一傳、再傳至於三而始暢」,鄙見以為,此認識不免膚淺表面。凌濛初撰寫三劇,淺見管測,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他對元雜劇有著很深的研究,熟稔元劇的藝術體制。二是他從《虯髯客傳》小說中發現,除了虯髯客,紅拂女、李靖同樣是富有內涵,具有閃光點的人物,在他們身上,仍有著很重要的內蘊值得發掘。三是他同時代的作家對這一題材的關注,多集中於紅拂女的身上,在他看來,這顯然沒有能夠充分利用這篇素材的價值。如此,元雜劇一本四折,每本一個主角的體制特點,給了他創作的靈感,讓三個人物分別成為三個劇本中的主角,以姊妹篇的形式完成對這一題材的開發,庶幾可以彌補其遺憾,又使得該題材得以最充分的開發。事實上,由現存的《北紅拂》與《虯髯翁》,我們也可以看出,得力於北雜劇的形式,集中塑造,使得紅拂女、虯髯翁形象,具有了更豐富飽滿的內涵,更生動鮮明的性格。

凌濛初對元曲推崇備至。所謂:「曲始於胡元,大略貴當行不貴藻麗。其當行者曰『本色』」;「元曲源流古樂府之體,故方言、常語,沓而成章,著不得一毫故實;即有用者,亦其本色事,如藍橋、襖廟、陽臺、巫山之類。以拗出之為警俊之句,決不直用詩句,非他典故填實者也」。客觀地講,在《北紅拂》《虯髯翁》中,不僅曲詞,對於賓白,作者同樣重視,曲白都寫得相當出色,實現了他所謂的「當行本色」。曲文在上文已多有稱引,茲復引其賓白兩段,以見一斑。先看《北紅拂》第一出,紅拂到了李靖在京城所住的旅舍:

 

(敲門介)(末上白)兀的不是有人敲門!俺拿燈兒去看者。(開門問介)半夜三更,是誰人在此扣門?(見驚介)呀!元來是位官長,莫非扣錯了門也!(旦)且到裡面,別有話說。(作進門介)(末)素昧平生,緣何寅夜到此?

 

這裡寫身在逆旅,當半夜三更,李靖聽有人敲門時的納悶,以及他見官差打扮的紅拂之後,那種詫異驚訝的心理,都生動真切。

接著,在紅拂亮明身份,說出目的後,又有賓白寫道:

 

(末)小生有何德能,有勞小娘子如此盛心!只是楊司空權重京師,怕不是好惹的。

(末)這壁小娘子上姓?(旦)姓張。(末)排行第幾?(旦)最長。(末)誰想有恁般喜事也!怕不決撒了也!你聽街鼓動了也!怕不有人追尋也!(作窺門介)俺也索思想對付咱。

 

在這裡,落魄中的李靖,既為知音之遇而欣喜若狂;又因事起倉促,半信半疑;盤問之後,知道情實,又顧慮到越公威重京師,怕因此而招致禍患,惴惴不安。以賓白描寫人物心理,也具體細膩如畫。

凌濛初在《譚曲雜札》中說:「古戲之白,皆直接道意而已;惟《琵琶》始作四六偶句,然皆淺淺易曉……曲白皆不為深奧。」並批評了明代戲曲創作中那些人物語言不合身份,「花面丫頭,長腳髯奴,無不命詞博奧,子史淹通」。應該說,在他的這兩本劇作中,努力追求著人物語言的通俗化、性格化,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祁彪佳《遠山堂劇品·莽擇配》記載:「眉公常恨以南曲傳髯客,如雷霆作嬰兒啼。乃以紅拂之俠,使歌纖調,亦是詞場一恨事。初成以慷慨記之,且妙有蘊藉,每見其勝衛公一籌。」凌濛初以北曲譜寫《紅拂》等三傳,聲腔問題顯然是重要的原因。曲分南北,南音與北音,在聲情的表現方面,有其差異,明人多有論述,如康海《沜東樂府序》中說:「南詞主激越,其變也為流麗;北曲主慷慨,其變也為樸實。惟樸實,故聲有矩度而難借;惟流麗,故唱得宛轉而易調。」徐渭《南詞敘錄》中說:「聽北曲使人神氣鷹揚,毛髮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於鼓怒也,所謂『其聲噍殺以立怨』是已。南曲則紆徐綿眇,流麗婉轉,使人飄飄然喪其所守而不自覺,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已。」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並非說,北曲就不能抒情,誰謂《西廂記》非抒情之力作?南曲就無法表現出英雄氣概,傳奇《鳴鳳記》、《寶劍記》、《清忠譜》等,又何嘗不是以南曲來塑造英雄?從陳眉公到凌濛初,其實都無非存在著文人的一種對北曲所有的特殊癖好而已。

清初尤侗題《北紅拂記》說:「唐人小說傳衛公、紅拂、虯髯客故事,吾吳張伯起新婚,伴房一月而成《紅拂記》,風流自許。浙中凌初成更為北劇,筆墨排奡,頗欲睥睨前人,但一事分為三記,有疊床架屋之病。」1尤侗的這個評價,若就案頭閱讀、三本合觀而言,不無道理;但從演出的角度而論,則有苛責之嫌。可稱《北紅拂》瑕疵者,竊以為,是其作為旦本戲,或許因為太過拘泥本事的緣故,後二出寫紅拂,稍有強弩之末之勢,不如前二出及楔子寫得那樣充分而出彩;而《虯髯翁》一劇,第一出寫虯髯與紅拂、李靖客棧相遇,「下酒物」一段文字,在作者本意,固然是要強調虯髯翁俠士的性格特徵,但終究顯得過於血腥,更重要的,也與其意在稱王的「大俠」性格有悖,損害了人物形象的完美。這卻是應該予以指出的。

相關焦點

  • 喜目情眸識精英紅拂女
    風,吹滅了桌上的一盞幽燈,他二人回頭一看,窗外 露出了微曦,不知不覺,意已談r個通宵°聿靖轉身拿起黑色披鬥,裹住了紅拂,深情地 說:「在此歧路困途之上,姑娘,你莫北是天賜給我的知己麼。」他不禁將她單簿而柔弱的身 軀攬進了自己寬大的懷抱°紅拂羞赧而疲乏地閉上了雙眼。
  • 紅拂女的故事原來出自這裡,金庸為沒能小成小說而引為憾事!
    唐朝晚期,社會動蕩,百姓流離,遊俠之風盛行,加上神仙方術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文藝界便孕育出了「風塵三俠」、崑崙奴等神秘豪俠傳說,而紅拂女便是《虯髯客傳》中的「風塵三俠」之一。《虯髯客傳》這部唐傳奇據考證是唐僖宗時期的道人杜光庭所作,是作者根據大唐軍神李靖與妻張出塵的愛情故事及劍客江湖的傳說糅合而成。書中的虯髯客為人豪俊卓異,嫉惡如仇,一諾千金。
  • 紅拂女
    杜光庭的《虯髯客傳》是唐傳奇的名篇,裡面的人物李靖、紅拂女、虯髯客被稱為風塵三俠,我對紅拂女記憶尤深。
  • 京劇 紅拂
    楊 素 紅拂哪裡?我的紅拂,你在哪裡?   紅 拂 來了!(內唱)    珠歌翠舞愁春曉,   [紅拂紅妝玉佩,飄然而上,邊歌邊舞。 原來是紅拂姑娘,冒犯了。    (自語)真是天賜良機!待我看個仔細。   [虯髯客故意走近,欲看清紅拂的臉。紅拂以鬥篷掩面,不讓他看清。   紅 拂 大膽!你竟敢如此無禮,待我明日告訴司空大人!
  • 《紅拂夜奔》:我們都是紅拂,期待一場夜奔
    《黃金時代》是這樣,《白銀時代》、《似水柔情》甚至近期讀的《紅拂夜奔》都是這樣。《紅拂夜奔》是我讀過的王小波小說中比較仔細的一篇。小說出自對《虯髯客傳》的二次創作,文中「風塵三俠」源自杜光庭,但到了王小波筆下又被賦予新意,完全淪為王小波所有。我想,王小波選中了杜光庭的「風塵三俠」,大概多少是因為看中了紅拂的美豔無雙和敢愛敢恨。
  • 《王者榮耀》新英雄紅拂女什麼時候上線 紅拂女上線時間介紹
    導 讀 《王者榮耀》手遊新英雄紅拂女什麼時候出呢?
  • 劉宇霞 | 汪倫和紅拂
    書中遇見紅拂,她原是隋文帝在位時大將楊素的侍妓。楊素當時執掌朝政,前來投奔的達官貴人和英雄數不勝數。一日,李靖作為那時的一介布衣,前來拜謁楊素,楊素聽罷李靖的高談闊論,準備要了這個人才。一旁的紅拂也聽到了李靖的政治抱負。當即,她就讓看門的上去要下李靖的住址。當晚,她自己就果斷收拾好金銀珠寶,半夜三更來到李靖的住處,告訴李靖她要跟他走。
  • [故事新編]紅拂女傳奇
    ,後來虯髯客辭別二人不知所向,李靖助李世民成就大業,被稱為大唐第一名將。墨家奉行的是絕對的正義和公平,他們從來都不會被世俗所羈絆,只要墨家認為某一方面的力量壓倒了正義的力量,他們就會不顧一切的去消除邪惡,即使明知不敵,也不惜犧牲生命。
  • 《王者榮耀》新英雄紅拂女什麼時候出 新英雄紅拂女上線時間
    導 讀 王者榮耀紅拂女什麼時候上線?
  • 王者榮耀紅拂女什麼時候出
    王者榮耀紅拂女什麼時候上線?紅拂女是最近在體驗服中曝光的新英雄,雖然沒有測試但是大家也都懂之後肯定會出的,畢竟是官方透露的信息,那麼紅拂女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呢,具體上線的時間是哪一天呢?紅拂女是最近在體驗服中曝光的新英雄,雖然沒有測試但是大家也都懂之後肯定會出的,畢竟是官方透露的信息,那麼紅拂女到底什麼時候會出呢,具體上線的時間是哪一天呢? 王者榮耀紅拂女上線時間一覽
  • 紅拂女和李靖(民間故事)
    當時有一個美妓手執紅拂,侍立在楊素的身邊,頻頻注目李靖。李靖告辭而出,紅拂妓暗中託門吏打聽李靖的住址,李靖據實以告,紅拂妓默記而去。晚上李靖留宿在旅舍,半夜聽見敲門聲,他起床開門,一個少年手持行囊闖進來,催促李靖趕快閉門。然後少年解開紫色的衣衫,脫下皂色的帽子,竟變成一個十八九歲玉質冰清的絕世麗人。李靖大為驚異,那麗人問:「你還認識我麼?」李靖審視了良久,說出「楊家」二字。
  • 《紅拂夜奔》——我們終將沉沒的島嶼
    這是《紅拂夜奔》的第一句話,在這個故事裡,有紅拂、李衛公和虯髯客三個人,李衛公死的早,而虯髯客東渡扶桑遠離了中土,最後只剩下了紅拂,活著的時候不能盡興,死也死不痛快,只好繼續她的逃亡之旅。我認為我向來是個無趣的人,所以我的朋友很少,且大多都活在書本中,而紅拂就活在這裡面。
  • 紅拂與三個男人:李靖、王小波、張大千
    小說寫風塵三俠虯髯客、李靖和紅拂的故事。紅拂是司空楊素的寵妓,因時常手執紅拂侍立在旁,故得名「紅拂」,史料說她姓張,江南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李靖拜訪楊素時,紅拂認出他前途無量,當即夜裡找李靖私奔。後來,路上遇到虯髯客,三人結拜。沒想到,虯髯客是個隱形富豪,將家財全給了李靖,讓他助李世民成大業。
  • 紅拂女: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投資人!
    紅拂女是唐代虛構的歷史人物,故事原型最早見於唐書《虯髯客傳》和《李靖傳》。紅拂女本名張出塵,江南人士,父親為陳朝大將張忠肅,被隋將史萬歲所殺,母親被隋文帝楊堅賜給了大司馬楊素,在楊素府上當乳娘。於是紅拂女從小就在楊府長大,之後成為了楊府的歌妓。
  • 《紅拂夜奔》:王小波構建的「異次元殺陣」
    這是一個「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下飛跑的貴婦」紅拂;是一個因為性生活不夠有趣而態度始終不積極的紅拂;是一個認為躲在菜園子裡是一生最幸福時刻的紅拂。「死柳樹的黑色剪影,籬笆上藍色的喇叭花,窪地裡的積水,表面上蒙滿了飛蟲,偶爾飛進房裡來的大如車輪的白蝴蝶」——這些才是紅拂所追求的有趣。可惜長安城裡什麼都沒有,見不到一塊石頭、一棵活著的草、一股流動的水。
  • 歷史上真有紅拂女嗎?風塵三俠定千古,紅拂女如何慧眼識李靖?
    但紅拂女這個奇女子,就在自己慧眼識珠後,不顧一切地衝破了古代的世俗束縛,來了次驚天動地的千裡追夫,哦不,紅拂夜奔!紅拂女,最開始是隋朝權臣楊素身邊的一位婢女,因為出現的時候,經常是拿著一根紅拂,站在楊素身邊,所以就有了這個稱號,她的原名叫張初塵。之所以說紅拂女慧眼識珠,是因為她第一次看見李靖的時候,李靖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 紅拂女是她的代稱,李夫人才是真姓名
    舒淇把紅拂的隨性、自由、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使我喜歡上了這個角色。 紅拂的一生很簡單,分為遇見李靖前和遇見李靖後。 紅拂本是楊素身後手執紅拂的家伎,一直默默的在楊素身後執紅拂。因為很感念楊素的恩情,所以一直沒有離開。 直到有一天,她認識了李靖,從此開始嚮往人生的新篇章。
  • 慧眼識英雄,MV歌唱埋香醴陵的紅拂女!
    MV歌唱的正是唐朝年間,慧眼識英雄,夜奔李靖,死後相傳埋在醴陵的紅拂女。紅拂相傳為隋唐時的女俠,姓張,名出塵,是隋末權相楊素的侍妓。因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當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到處燃起,天下大亂。隋煬帝在江都(今揚州)醉生夢死,西京長安由大司空楊素鎮守,這楊素位高權重傲慢自大,除了皇帝外誰也不放在眼裡,生活又極端腐化。
  • 紅拂一擺花即開 文/段春芳
    紅拂女的紅拂被我們畫成了道士經常拿的拂塵,只不過用紅筆塗畫罷了。至於紅拂女到底是怎樣的人,反沒有去考證。     多年後的一天,偶然看到唐傳奇中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眼前一下子就明亮起來,原來紅拂女能穿過千年煙雲來到人們面前的原因竟不單單是她的美貌啊!
  • 豆瓣8.5分《紅拂夜奔》:荒誕的劇情,真實的情愛
    這本小說以紅拂命名,紅拂是誰?唐代李衛公李靖的夫人。可我查閱了一些正史,李靖的功績倒是很多,但對這位夫人的信息卻很少很少。很多人說紅拂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可野史中紅拂卻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她跟李靖、虯髯客被稱為「風塵三俠」,而虯髯客倒真的是傳奇武俠小說中杜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