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道法師:真理必須具備五個特性

2020-12-23 淨宗傳承

真理必須具備五個特性

佛教基礎淺談丨一 佛教是什麼

我們今天講「佛教是什麼」。

你們覺得佛教是什麼?有人說,是教育;有人說,是解脫;有人說,是天外來物;有人說,是一種可描述的存在,可以解釋宇宙的萬事萬物的學說。

而一般人都會認為佛教是宗教。《現代漢語詞典》裡就是這麼解釋的:「

這樣說對不對呢?

我講講自己的經歷吧。我初中的時候,我哥哥在外面打工。有一天,他突然帶著一尊觀音像和一尊財神爺回到家,神神秘秘地找我媽,他讓我媽把一個屋子收拾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放上一張桌子,這邊兒擺觀音保平安,那邊兒擺財神保發財。我媽挺聽我哥的話,就真的去供,每天點兩根蠟燭,換水,上香。

我當時就嗤之以鼻:「哼,迷信!」我一直到高中之前,都是這樣的一種觀點:佛教是迷信。

直到有一天,我在書店看到一本書,叫《禪說》。這是蔡志忠畫的一本漫畫,裡面都是一些禪宗的公案、小故事,講一些禪宗祖師開悟的經歷。

這本書對我觸動非常大,因為它講了很多關於實相的東西,還有就是祖師大德們是怎麼進入實相的,它既然是實相,那麼在描述實相的時候,就有一些看起來非常有高度、有智慧、超離常見的東西。當時我看了非常受觸動,徹底改變了我對佛教的看法:原來佛教不是那麼簡單的。當然,那個時候的我還談不上信佛。

之後,我上了高三,就開始到處搜集佛教的書,找佛教的書來看。慢慢看久了就發現,佛教裡不光是有智慧,有超出常理的東西,而且最重要的是:它還有一個梯子,告訴你如何沿著梯子朝上便能達到這樣的智慧。這是最讓我大受觸動的地方。

之前我也看了很多書,比如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亞裡斯多德、尼採的書,也包括中國的老子、孔子的書。那時我對老子特別崇拜,每天晚上睡覺時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去背《道德經》,很羨慕、很嚮往《道德經》裡所描述的那些境界。但是我當時就非常發愁:書裡說的是很好,但對我似乎只有領略的分,跟我沒有必然關係,我也達不到。

一看到佛教的書後,我發現佛教描述的這些境界比《道德經》高多了,不僅高多了,它同時還有一個梯子讓你一步步達到那麼一個狀態,當時我就感嘆佛教太高明了。

後來,我又接觸了一些出家法師,也跟一些居士去放生,做了很多佛教相關的事兒,慢慢也就自然開始吃素。我在學校裡念佛,背《心經》、《大悲咒》等等。當時我課桌上貼著一張從一本書裡撕下來的觀音像,每天買到好東西,比如水果什麼的,在吃之前都會在觀音像前供一供。那是一種最原始的供佛,但在我看來也是一種最真實的供佛。

時間久了,佛教慢慢滲入內心更深處,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哎呀,佛教不就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在追求的東西——真理嗎?

雖然只是很模糊的觀念,但我感覺心目中的

第一,真理必須有唯一性。真理怎麼可能有二呢?它必須是唯一的。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第二,真理必須有普適性。放之四海而皆準,不管拿到哪兒,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身上、任何事情上,必須同時普適又同時唯一。

第三,真理必須有不變性。也就是永遠不改變,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考驗。一萬年前是這樣,一萬年之後還得是這樣。《周易》為什麼叫「周易」呢?「易」有三層意思:一是簡易;二是變易;三是不易,不改變。真理必須不改變。

第四,真理必須有自洽性。什麼叫「自洽性」呢?就是在它的系統裡,你不能找到A跟B矛盾,或者C跟D打架,互相不能說通。如果有,那這個就非真理。整個理論拿出來,必須是一整個兒的,牽著一根頭髮絲兒,也是這個人出來;拽一隻耳朵、一個鼻子,也是這個人出來。總之,它的理論不能是支離破碎的。

第五,真理必須有理事相符性。理事相符就是這些道理跟我們看到的、暫時看不到的事,必須能夠相符;或者說,我們經歷、經驗的這些事情,必須用這些道理能夠解釋得通,找不出任何一個反例。

總之,對比來對比去,這五種特性能夠完全都符合的,唯有佛教。

比如說普適性。佛教不僅是講人間的這些事兒,天上的事兒也講,地上的事兒也講。鬼道有鬼道的習性,畜生道有畜生道的法則,包括怎麼成阿羅漢,怎麼做菩薩,怎麼成佛,都有講到,而且講得細緻入微。佛法對十法界都是通用的。比如說因果的道理,你在太陽系是這麼說,離開太陽系,一樣適用。

不變性。打從有佛教那天開始,佛教就從來沒有變化過。雖然形式上有變化,但內容從來沒有變過。如果有變的,那就是邪(教)、附佛外道。

所以,佛教其實是一種退化論。佛教從一開始產生那天就是最圓滿的,當然法沒有變,不存在退化進化,而是人的根機慢慢退化了。所以佛教說有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就好像火沒有滅,火之所以滅,不是因為火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柴越來越少,能點得著的柴沒有了,都是溼的。

自洽性。我當時讀佛教的經典時,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找不出任何矛盾的地方。A法跟B法這兩個法,即便在空間上是一個南方、一個北方,在時間上是一個一千多年前、一個一千多年後,都沒有變化,始終找不出它們之間有矛盾的地方。有時感覺有矛盾,那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深入,等深入時候發現自己見解多麼淺薄,而佛說的又是多麼深邃和透徹。

譬如佛教講因果。為什麼那麼多殺人放火的人過得還不錯,大善人反而過得不太好?如果真明白因果的道理,就會明白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情況,恰恰是因果的作用,因果通三世。你找世間的道理去印證這些事,找來找去還是無法解釋,還是佛教的解釋最貼切、最吻合。

所以我信佛的過程,多半屬於從理上進入;也有很多人是從事上進入,經歷了什麼事兒,讓他信服。比如說做了個夢,夢見了觀音菩薩,然後去找佛教的書。

追求真理是每一個人的天性,沒有一個人沒有這種天性,或者說,每個人都曾經有過追求真理的狀態。從古至今,有無數的人在這條路上前赴後繼。人在小時候,或者說沒有投入到這個社會之前,會比較願意在這方面去花心思。後來,工作了,結婚了,生孩子了,想追求真理的心也就越來越淡了,甚至覺得真理已經跟我沒關係了。

作者丨宗道法師

講於善導書屋第1期青年學佛研修班

相關焦點

  • 宗道法師: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我覺得《法然上人全集》裡的《十二條問答》特別合適,把念佛行者在念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問基本都說到了。自古以來,以問答形式闡明淨土教義的著作有很多,最早的是《淨土十疑論》,是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寫的,書很薄,裡面只有十個問題。
  • 宗道法師:「梁武帝見達摩大師」公案的啟示
    達摩大師就說了四個字:「並無功德。」這個「並」有點轉折的意思,你以為有功德,其實並無功德,一點都沒有。梁武帝就問:「何以並無功德?」為什麼呢?他還不錯,修養很好了,一般人早就暴跳如雷了。達摩大師說:「此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這裡就說到「有漏」。「如影隨形」,像太陽照到人身上,跟影子一樣,人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影子跟著人走,如影隨形。
  • 法師開示:真理在內心而不在外面
    真理在內心而不在外面1、心是自己的老師,審視你自己去尋找佛陀的永恆真理──真理在內心而不在外面。讓你自己這顆心覺悟才是最重要的。2、很多的想法都是違背因果的想法而產生種種痛苦。3、戒就是慚愧心。所謂清淨,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4、解脫是智慧與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實動機。
  • 宗道法師:一文遍復因疫而困者
    五、嘗世苦,增進願生心念佛人終究是幸運的,有阿彌陀佛墊底保本,世苦再劇,卻永遠不畏來生。況世間一切苦惱,皆成蓮花根植處淤泥裡的沃肥,只會讓這朵蓮花越長越旺,越開越美。宗道2020 年 5 月 8 日from 編輯部de故事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 追求真理的必須付出大代價
    在流行文化,網絡文化盛行的現代社會,人們怎樣獲得真理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有些人,也知道真理是好的,也想擁有獲得真理,可是就是不肯付出代價去獲取真理。究竟我們應如何追求真理呢?當我們有真理可以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有渴慕的心,存著謙卑與真誠並十分感謝的心前來受教。一個人要的這真理,必須要愛慕真理,孜孜追求,否則我們難以領受真理。就有如熱戀中的情人般,當收到對方的書信時會反覆地閱讀。然後逐字逐句地細細品味。
  • 成都培訓網站製作需要具備的幾個特性!
    成都培訓網站製作1、網站美觀大方性。建議網站具備的以下作用:網上諮詢系統軟體、地址查詢、技術專業的網際網路老師。讓潛在性學員源可以先憑藉網上諮詢系統軟體與技術專業的教師開展諮詢,隨後與院校或組織開展進一步的溝通交流,再接納技術專業教師的正確引導,進而在實際中趕到院校入讀。
  • 讀書會《盔甲騎士》第三期——「真理之路」
    梅林法師對騎士說道:「想要改變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思考,過以前的生活了。你必須得下定決心去做,去改變!」說完帶著騎士來到一條路邊。 梅林法師說道:「人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腳下有路,如果騎士沿著進樹林的路回去,那麼將走向欺騙、貪婪、憎恨、嫉妒、恐懼和無知。」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貞觀元年(627年),法師決意西行。因從中土前往西域,必須要得到皇帝的特許,他二度上表陳情,但沒有獲得批准。但他仍冒險出關,由長安經秦州(今甘肅天水一帶)、蘭州抵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可是剛到不久,長安的追捕令也緊隨其至。法師唯有晝伏夜行,歷盡艱險,穿過甘肅走廊,抵達瓜州(今甘肅西北部),不顧留難,執意前行。
  • 什麼是真理
    真理是規律的語言屬性,或者說真理是規律的概念表現。而規律,則是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相同相似相近的特性。規律當人們用一個規範的模型作共性標準時,客觀事物與這個規律模型相似相同相近的部分就是規律。又比如,人們把白色作為標準,雪與牛奶呈現出的與白色相近相似的特性,即「雪是白的」,「牛奶是白色的」,也是規律。這是規律的一種形式,另一種規律是:人們創建了某種標準規範的規律關係模式,客觀事物代入這個規律模式之後,與這個規律關係模式整體特性相似相近的特性,就是規律。
  • 想玩好權力平衡,做老大的必須具備著三大特性!
    但是作為權力平衡的掌控者,卻很少有人研究,權謀網多年對歷史的觀察和總結,發現,掌控者有這樣的三大特性:1、孤立性作為老大,不可能對任何一方表現的過於親密,他對任何一個沒有特殊的好感或是幫助,這樣會打破權力平衡,手下的勢力就會一方做大,掌權者自身就陷於了權力鬥爭的最前沿了。所以,作為權力的平衡者,就要表現出中立,以維護平衡作為自身最大的利益所在。
  • 《寶可夢科普》最沒用的五種特性,危險預知不如預知夢
    在寶可夢的設定中,特性是每一種寶可夢都會具備的特殊能力,特性效果在對戰中或者對戰外都能發揮出各種不同的作用,大部分的特性會給寶可夢在對戰中帶來增益效果,也有少數特性會存在著不利於對戰的作用,本期帶來的內容是盤點在寶可夢特性中最沒用的五種特性,其中一種是為了限制雷吉奇卡斯的專屬特性,
  • 榮思劃重點:電影製作人必須具備的五點特質
    對於電影專業來說,也許你已經從自己的閱歷中積累了很多知識和審美,入門看起來沒那麼難,但是要想在電影行業中成為一個專業的工作者,必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掌握這一行業所需的技能。雖然因為每個人想在片場擁有不同的職位,要學的技能可能不同,但對於電影製作人來說,有一些技能(從導演到編輯)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
  • 正信,正知正見,是入道必須具備的條件(淨空老和尚開示)
    「可見說經時,會中有諸大菩薩,聲聞」,
  • 阻燃中空板周轉箱,具備哪些特性和優勢?
    阻燃中空板周轉箱,具備哪些特性和優勢?近日,許多讀者紛紛私信諮詢我這一問題,那麼本期關於中空板的內容分享就主要圍繞這一主題來進行展開。阻燃中空板周轉箱在原材料中,參入了阻燃劑,使得其可以極大程度提高中空板的耐燃性,具備可以自熄的能力。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在不慎發生火災時,阻燃中空板可以抑制火勢的進一步蔓延,隔斷火源,如果沒有其它的助燃物,甚至可以達到自熄的效果,不會令火勢持續蔓延,減少損失。
  • 著書造論誹謗淨空老法師,誹謗會集本,結果得大病幾死,苦不堪言!必須懺悔呀!(圓龍法師)
    五、藏傳佛教大德評價淨空法師8.赴藏求法漢僧談淨空法師
  • 成為「大法師」必須具備的十種條件
    五者,無礙辯才。這也是在說明怎樣「巧方便說」。面對那些有所知障的菩薩,乃至歪門邪道,他故意問難你;你用『如來藏』大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佛法也有規定,對這種人可以拒絕回答。師父的《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就是被別人問難逼出來的。本來計劃七天講一部《心經》,結果講了三天才講『是諸法空相』,沒有辦法講下去。
  • 王者榮耀:新手必須玩,法師推薦,低階積分如飲用水
    一旦你買錯了英雄,對新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意味著要花很多時間玩金幣才能買到新的英雄,我們將介紹一些新手必須玩的法師,他們易於操作,而且破壞力很強,他們就像低級飲用水一樣簡單。在這個季節,由於中路線的早期變化,很多清線能力弱的法師都能上火,例如,火舞上官婉兒這些高傷害刺刀英雄一旦開發出來,就真的是無敵的,許多新手觀看視頻後立即從嚮往開始,結果表明,這些英雄實際上是他們手中的士兵,團戰只能損失一項技能,只要一切都在,連續的招式是否能被釋放,都會成為殘血或是瞬間消失,遊戲體驗非常糟糕。
  • 魔戒法師真理的芳賀優裡亞將出演!
    曾飾演《假面騎士FAIZ》中的園田真理,今次是掌握故事關鍵的魔戒法師・カゴメ— 演:芳賀優裡亞牙狼系列的人氣角色,魔戒法師・烈花 — 演:松山メアリ之前作為「盟友」的零和烈花的新關係也讓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