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沒有英雄,撐不起一個國家的強大;沒有英雄,照亮不了一個國家的未來
《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而拍攝的,講述了我們漢民族的鐵血精神與忠勇氣節。
沒錯,是鐵血與忠勇!
我們現在的人有一個特別嚴重的現象,很多人既沒有文化又沒有智慧,卻整天以文化與智慧去包裝愚昧的自己。
比如說「中庸」,很多人以為中庸就是做一個唯唯諾諾的老實人,不打不殺不走極端,做好自己的本份,誰也不要得罪。不關己事不要去管,做一個中立的人。
這種理解是非常膚淺低智的,這就是沒文化的認知觀。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中正之道,持中守正,不偏不離。不偏離的是天道,是正道,而不是人智之妄。中庸講的是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以天為準,能夠通天而代天行權的人,才能成為最強的強者。
放到歷史以及現實生活中,比如我們的《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
當時耿恭率領兩百將士守衛疏勒城,卻遭遇了匈奴兩萬精兵的圍城。兩百對兩萬,怎麼打呢?
戰爭打的不是數量,不僅是戰場的廝殺,更是智慧與精神意志的較量。軟弱的人面對此困境就會認為,反正打不贏,乾脆投降吧,兩百打兩萬,怎麼可能?這些就是懦夫。
而強者,持中守正,一身正氣之人,無論面對任何困境,從來不會屈服。因為我們是正氣存身,邪不可幹。我們代表的是正義,蠻夷侵略者是邪惡的一方。自古邪不勝正。
我們替天行道,何懼之有?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寸步不讓,這就是強者的精神與意志,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面對邪惡,不僅不避讓,而是給予迎頭痛擊,粉碎消滅,以正壓邪,以正幹邪,袪邪扶正,匡扶天下,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我們的聖人,我們民族的英雄,教我們做的是一個持中守正,頂天立地,生死不懼的男子漢。
耿恭率領兩百漢軍將士,面對兩萬的匈奴敵軍,堅守孤城近一年。這期間敵人投毒、斷水、放火、攻心,絞盡腦汁,所有陰招損招都用上了,也沒能讓我們大漢將士屈服。
耿恭他們在沒有食物跟水的情況下,吃皮甲喝馬尿,憑藉著生死不懼的精神與智勇無雙的計謀,硬是把蠻夷的兩萬精兵擋在城外,寸步也進不得。
二、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在匈奴圍困疏勒城期間,他們以為耿恭已經彈盡糧絕,陷入絕境。然後派遣使者進城去勸降。說只要耿恭投降,就封他做白屋王,許以妻子美女。
耿恭是怎麼說的呢?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大漢疆土永不可分割。你有何資格封我為王啊?我告訴你,只要我大漢將士在,你們休想傷害任何一個百姓。砍了!
最後這個匈奴是什麼下場呢?真實的歷史是,耿恭在城牆上手刃匈奴,然後當著城下的兩萬匈奴的面,把這個匈奴烤了。吃匈奴的肉,喝匈奴的血。
一千年後,同樣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嶽飛,他寫下了一首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其中的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就典出於此。
這樣的英雄歷史影片就應該多放,只有關注英雄,才能激發中國人的那份血性和剛性。我們中華民族是血與火的民族,而不是軟弱的民族。
正是因為我們的英雄,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血與火,我們漢民族的那一種精神,才使得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五千年的民族。
可現實很殘酷,這部影片雖然被放映了出來,卻遭到了有心人的惡意差評。可嘆今人,被商業奴役,毫無精神氣節,成為資本的奴隸而不自知,不自醒。
毛主席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屠刀和死亡從來不可怕,可怕的沒有精神和靈魂,沒有信心,沒有骨氣,沒有那股血與火的鐵血精神與浩然正氣。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死而不亡者壽。」不亡的就是那種精神,薪火相傳。
毛主席說,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點精神就是我們五千年延綿不絕的原因。
沒有這點精神,我們就會消亡。作為祖國民族接力棒的我們,時代給予我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尋回這種精神,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敵人希望我們投降,希望我們做奴隸。不,我們不做奴隸,因為我們是大漢男兒,頂天立地,生死不懼!
三、犯我大漢者,世世誅之
為什麼耿恭他們堅守孤城近一年,都不見援軍呢?(註:疏勒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
當時東漢朝廷實際上已經接到距離內地最近的己校尉關寵的求救信。但這時漢明帝劉莊駕崩,十九歲的太子劉炟(漢章帝)繼位,朝廷正在新老交替的混亂時期,自然一時也顧不得塞外的事情了。
直到漢章帝繼位已經三個多月時,朝政逐漸安定,他想起了西域守將派人來求救的事情,於是召開公卿會議,商討如何應對西域局勢。
會上,一些大臣主張放棄救援,他們認為西域距離中原實在太遙遠了,西域漢軍這時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勞師動眾去救從經濟帳算太不划算。
司徒鮑昱一聽就火了,說:「陛下,今耿恭以少數兵力,駐守孤城,抵禦漠北大軍。鑿山開井,飲尿食甲,正是奉了大漢朝廷的號令。如今漠北大軍入侵,倘若再不發兵救援……
大漢還有何面目面對天下百姓,朝廷又有何面目面對浴血將士。外虜再侵犯我大漢疆土,殺害我大漢子民時,還有誰願衛守疆土,為民捐軀呀?!
漢章帝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聽了鮑昱的話深以為然。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
在最後的緊要關頭,範羌帶領7000援軍及時救援。匈奴軍聞風喪膽,紛紛潰退。
在最後潰退時,匈奴軍的左鹿蠡王對耿恭說:「耿恭,今日我敗於你,後世,定會替我捲土重來。」
這時,疲憊不堪的耿恭站起來,說出了這個宇宙的最強音:「犯我大漢者,世世誅之!」
最後,匈奴中劍吐血而亡……
在援軍的幫助下,最後耿恭僅率領原疏勒城守軍十三將士回到玉門關。
《十三將士歸玉門》油畫 | 左國順
隨後鄭眾上書朝廷,極力為耿恭等人表功,他寫道:
「耿恭帶著孤弱無援之軍堅守塞外孤城,抵抗匈奴的攻擊,面對數萬敵軍,成年累月,心力交瘁。他開山打井,煮弩為糧,萬死一生,前後殺傷敵虜數以千百計,既忠且勇,不讓大漢蒙羞。耿恭的氣節,古今未有,應該授予他顯赫的爵位,以激勵將帥!」
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這部《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是網絡大電影,15號首映在優酷平臺。建議大家都去優酷觀看,支持這部鐵血的弘揚民族精神的好電影。如有同感,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