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酒令,中國的酒文化

2021-02-23 抖酒客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較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並撰寫《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

酒令分雅令和通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行雅令時,必須引經據典,分韻聯吟,當席構思,即席應對,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採和才華,又要敏捷和機智,所以它是酒令中較能展示飲者才思的項目。例如,唐朝使節出使高麗,宴飲中,高麗一人行酒令即應對曰:許由與晃錯爭一瓢,由曰:『油葫蘆』,錯曰:『錯葫蘆』。名對名,物對物,唐使臣應對得體,同時也可以看出高麗人熟識中國文化。《紅樓夢》第四十回寫到鴛鴦作令官,喝酒行令的情景,描寫的是清代上層社會喝酒行雅令的風貌。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但通令擄拳奮臂,叫號喧爭,有失風度,顯得粗俗、單調、嘈雜。

飲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興,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賦詩填詞、猜迷行拳之舉,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機智,有文彩和才華。因此,飲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傳統的表現,又是他們飲酒藝術與聰明才智的結晶。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漢代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

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於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投去,以投入壺內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鍾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較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象催化劑,頓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

較常見,也較簡單的是同數,現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擊鼓傳花:這是一種既熱鬧,又緊張的罰酒方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因此花束的傳遞很快,每個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擊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時緊,有時慢,造成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更加劇了場上的緊張程度,一旦鼓聲停止,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時大家一哄而笑,緊張的氣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飲酒。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它方式決定負者。擊鼓傳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於女客。如《紅樓夢》中就曾生動描述這一場景。

(本文來自網際網路,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和立場)

【高手身影】

高手身影微信公眾號ID:xuweizlzx(長按可複製)營銷戰略第一內參。高手身影,由營銷高手,戰略高手,管理高手等一大批國內頂尖高手共同創立。志在分享大咖觀點,企業戰略、商業模式,品牌塑造、營銷策劃、管理智慧、移動互聯、實戰培訓乾貨等精彩觀點內容。

【農業高手推薦】

品牌農業微信公眾號:ppny888

【營銷高手推薦】

徐偉戰略諮詢微信個人號:xw87742798

【高手職業經理圈子】

職業經理人聯盟(河北)QQ群:117455811

職業經理人聯盟(湘鄂贛皖)QQ群:146961060

職業經理人聯盟(豫魯蘇陝)QQ群:313219032

【高手營銷諮詢圈子】

酒類行業營銷諮詢QQ群:27264665

營銷戰略管理諮詢QQ群:7473850

特別說明:聯合推廣,互動推廣,商業合作,投稿請聯繫QQ:1026176187,手機:15200032654聯繫人:牧知

點擊「閱讀原文」體驗一次簡單不過的微信編輯體驗,不用太久,不用太難,瞬間即可!

相關焦點

  • 【國學知識】行酒令
    周朝時期,酒文化已經非常發達,產生於西周初期的《詩經》中就有大量關於酒的記述和描寫。在《詩經》眾多描寫酒的篇章中,《小雅·賓之初筵》是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上關於飲酒及其場面紀錄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獻。全詩五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層貴族飲酒、醉酒的完整場面。酒器指中國古代用於盛酒、溫酒、飲酒的各類器具的總稱,樣式多到嘆為觀止。
  • 酒場搖色子搞氣氛,文人行酒令談高雅
    現代社會酒場搖色子來提升氣氛,我們來看看文人行酒令的遊戲,來提升一下酒場的高雅。從前,一些文人有時利用字素分析作酒令。酒令是喝酒時作的一種文字遊戲。酒令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會或者不合要求,就罰他喝酒。就和現在我們流行的搖色子、吹牛、划拳是一樣性質,只不過酒令顯得更加的高雅。
  • 行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啥意思?80後基本不知道
    由此可見,古代對於酒文化的熱愛程度一點也不輸於現代。不僅老百姓們喜歡喝酒,詩人們喜歡喝酒,就連朝中大臣們在歸朝之後也想喝一點小酒。酒可以使人們肆意忘情,也可以使人們豪情大發。我們熟知的酒令古代人對於喝酒很有講究,喝酒之前通常會作「行酒令」,可能很多人對行酒令這三個字很陌生。
  • 行酒令
    飛花令就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一種"行酒令"的遊戲。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是中國古代酒令之一,屬雅令。雅令的行令方法是: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
  • 漫談《紅樓夢》中的酒文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時期,洋酒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但多為豪門貴族享用,普通人家想必難得一見。飲酒之道與行酒令曹雪芹自己頗擅飲酒,即便是在家族沒落,只能住在北京西郊香山的黃葉村之時,他仍然難改嗜酒的習性,每日著書必定要以美酒作伴,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苦日子。
  • 【地評線】東湖評論:最嚴禁酒令勁吹新風
    近日,甘肅等多地出臺最嚴禁酒令,除規定公職人員一切公務活動禁止飲酒外,不少地方還規定、倡導公職人員工作日八小時外也嚴禁飲酒,被稱為「最嚴禁酒令」。此次「最嚴禁酒令」話題不斷升溫,大多爭論點在於公職人員八小時外也不能飲酒與中國傳統酒文化延續和公職人員非工作時間權利自由是否相違背?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種遊戲既考驗人的才華和機敏,又能讓宴會充滿樂趣,因此成為文人們宴會上的酒令之一。唐詩、宋詞、元曲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和酒文化是有一定的關聯的。當然,行酒令成熟於隋唐時期,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也就是說,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酒令,只不過當時的酒令可能比較單一。
  • 「國學知識」酒文化:行酒令是中國特色文化!
    《舊唐書 · 李君羨傳》就記載有唐太宗設宴款待文武時行令助興的故事。「唐人飲酒必為令為佐歡」,唐朝當時較盛行的有「藏鉤」「射覆」等幾種。《勝飲篇》中有:「唐皇甫鬆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指有名,通籲五指為五峰,則知划拳之戲由來已久。」另外,南宋的高宗還下詔將行酒令器具牙牌頒行天下,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推波助瀾之舉。與此同時,也產生了專為行酒令製作的器具,如骰子、籌子、彩箋和鞋杯等。
  • 【酒令】人在江湖飄 哪有不挨刀
    酒令,漢族民間風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酒令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酒令由來己久,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演變至今變成了~划拳~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而如今,我們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 秦簡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我國是酒的故鄉及酒文化的發源地,中華數千年歷史也是酒的文化史。根據考古發掘成果,有學者認為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已經會釀造酒。晉代江統撰寫了《酒誥》,認為首先造酒的是伏羲氏:「酒之所以興,乃自上皇。」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說:「酒自黃帝始。」
  • 中國酒文化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酒文化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靚麗奪目的一條文明支流,更是融合推動促進其它形形色色文化發展的重要源泉和力量。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崔濟哲先生曾說,在中國不懂得酒文化,就可能不會懂得中國文明、中國文化、中國民俗、中國社會、中國政治、中國歷史、甚至中國家庭,中國人的社會話動和社會定位,中國人的喜怒哀樂。
  • 「五魁首,六六六」,划拳酒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古人是划拳吃酒都包含著哪些酒文化。划拳源自於漢代,是中國民間飲酒時助興的遊戲。飲酒時兩個人同時伸出手指各說一個數,誰說的數和對方伸出的手指數相同,誰就贏了,輸的那個人被罰喝酒。如果兩個人都猜錯了,那遊戲就繼續。說一下手指數怎麼算:拳頭代表0,大拇指代表1,八字指代表2,OK代指3,四指代表4,五指為代表5,如果兩個人都是0就叫寶一對。
  • 「俗令」不俗,北方酒令裡的禁忌、規矩、學問和智慧,你知曉多少
    酒一旦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就很快形成了一套龐大而深刻的酒文化體系。粗略地分,酒文化大體可以分為生產和消費兩個環節。將五穀糧食通過特殊的設備和方法,釀造成香冽甘醇、芬芳醉人的酒,這是酒文化的根本。而酒文化最為精彩、深奧的,則是如何將酒缸、酒罐、酒桶、酒壺裡的酒喝進肚子。
  • 紅樓酒令之猜拳與拇戰淺解
    所不同的是,曹雪芹把通俗的酒令寫出了雅致的玩法,脫俗至雅,且雅韻深致,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拇戰就是其中的代表。拇戰,中國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遊戲,最通俗的酒令之一,亦稱「豁拳」、「豁指頭」,又稱「搳拳」、「揞拳」,俗稱「划拳」。由兩人相對出手,各猜其所伸手指之數,合而計算,以分勝負。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蓋以目遙覘人為己伸縮之數,隱機鬥捷。
  • China Story 第10期 | 飛花流觴行酒令
    中國的酒歷史源遠流長,享譽中外,可以說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都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今天是大年初七,大家過年期間想必也是喝到盡興了吧。今天的酒館就來和大家聊聊傳統的酒令(Traditional Chinese drinking games)。
  • 流傳千年的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究竟是什麼意思?
    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著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其中的很多文化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酒文化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除此之外,後世中的李白、杜甫等人都是在把酒言即興中作出了無數千古佳句,也就是這些千古佳句,造就了中國酒文化的輝煌。可相比於這些文壇才子們流傳下來的酒文化,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有流傳千古的酒局文化。我們常見的「五魁首」「八匹馬」,這樣的行酒令就是普通百姓中流傳下來的。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讓咱們聊聊古代的酒文化!
    中國有著悠久的酒文化,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對酒有著濃厚的興趣,一起來了解下吧!      在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酒」字,表示當時就有了酒。它的寫法是右邊一個酒瓶,左邊的三點水則表示酒從瓶中溢出。
  • 老鐵們,划拳酒令中的「六六順、八匹馬」你都知道啥意思嗎?
    酒令是筵宴上助興取樂的飲酒遊戲,最早誕生於西周,完備於隋唐。飲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別風行,他們還常常賦詩撰文予以讚頌。白居易詩曰:「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後漢賈逵並撰寫《酒令》一書。清代俞效培輯成《酒令叢鈔》四卷。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擲骰、抽籤、划拳、猜數等。通令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熱鬧的氣氛,因此較流行。
  • 聊齋懸案:行酒令背後的鬧鬼之謎
    酒過三巡,大家開始行酒令。一個人說:「田字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贏一鍾。」一個說:「回字不透風,口字在當中;口字推上去,呂字贏一鍾。」一個說:「囹字不透風,令字在當中;令字推上去,含字贏一鍾。」又一個說:「困字不透風,木字在當中;木字推上去,杏字贏一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