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索達吉堪布慧晤潘宗光教授

2022-01-09 索達吉堪布


嘉賓:潘宗光教授&索達吉堪布

主持人:梁永斌

地點:泰國·清邁  第六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時間:2016.7.12

當出家人遇上科學家


佛教算是一種心靈科學嗎



主持人:可不可這樣理解,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

 

堪布:可以這麼說。不過,在究竟意義上,佛教的《心經》中講「無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所包括的一切法都不存在,因此,所謂的「心靈」也被超越了。

雖然從某種層面上說,佛教是一種心靈的「科學」。但科學至今最多只能觀察到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至於第七識、第八識,用目前的觀察方法,恐怕有一定的困難。

這種超越的認識,可能需要通過宗教來實現。

 

潘教授:佛教研究的範疇非常廣大,它包括了心靈的方面。在西方,人們就透過因果規律來了解、完善我們的心靈。

今天科學對心靈的深入研究,尤其從量子力學方面的體會是,人的意識形態會干擾周邊的環境,影響這個世界,它是認知最重要的源頭,也是影響認知的最重要元素。而透過修行,能夠建立更加清淨、自在的意識,達成圓滿的心靈修養。

很多科學家也認為,宗教心靈是影響他們的最重要元素。

比如愛因斯坦,他曾說自己對科學的研究,主要源於對宗教的情感。他的每一個科研成果,如果跟心靈吻合,就會獲得內心的超強震動,由此帶來很多的安樂自在。

所以,心靈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對它的深入了解,離不開我們的意識形態;而我們的意識形態,正是產生認知最重要的元素。相互有這樣的關係。


現場互動

提問:十二緣起法則,有著非同尋常的世出世間的意義。無明緣行、行緣識……一直到生、老死,然後是下一輪的無明。無明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常聽佛教中說「無始以來」,但怎麼會無始呢?總該有一個開始吧?

 

堪布:按照顯宗的觀點,每一個眾生有無始以來的無明。所謂的「無始」,是因為時間非常久遠,所以無法指定一個開始的時候。不僅僅是「無明」,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找不到開頭的事物。實際上,心識更是如此,每一個眾生的迷惑本身就是開始。

按照密宗的有些觀點講,就像虛空當中的雲突然出現一樣,在顯現外境的時候,對事物的本質或實相不能如實了知,就起現了無明。但是,正如天空的本性中不可能有雲存在,心的本性上,無明也是不存在的。



官方公眾號:sdjkb2014|帳號:索達吉堪布

相關焦點

  • 索達吉堪布:藏傳佛教的四條心靈通則
    堪布昨天也講了:這是一個相互尊重、平等、探求真理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任何一個人都有宣說自己觀點的自由。不管是佛教徒、非佛教徒,還是其他宗教徒,都應該有一顆開放、包容、利他的心,這也是成立「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的宗旨。今天上午,我們安排了三場嘉賓演講,主題是「佛教與心靈教育」。
  • 佛教與心靈教育——索達吉堪布第二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主題演講
    今天上午,我們安排了三場嘉賓演講,主題是「佛教與心靈教育」。下面,讓我們以恭敬的心,有請索達吉堪布開示——今天是「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第二天,會場上洋溢著歡喜、包容、開放、自在的氣氛。今天的主題是「佛教與心靈教育」,在這樣的殿堂,研討這樣的主題,我想在座的和我一樣,非常歡喜。
  • 索達吉堪布最新網絡開示《如何弘揚生活佛教》
    文: 索達吉堪布傳 承今天講生活佛教,在這之前念幾個傳承,並作一些簡單講解。現在才看到有這麼多啊,一共四個,分別是《大自在祈禱文》、《修心七要》、《三十五佛懺悔文》和《普賢行願品》。(上師念誦傳承)去年很多人發願念一萬遍《大自在祈禱文》,完成的請舉手。
  • 喇榮旅行攻略——索達吉堪布為你指點最美的風景
    一個真正的佛教道場,不能淪為旅遊觀光、娛樂的場所。寺院應具備傳播佛法的實質,有法師傳法,讓大眾懂得佛理。它存在的價值,不單是讓人來燒香拜佛、放鬆心靈,更重要的是,讓朝聖者了解人生的真相。說簡單點,一句法義聽到了、懂得了,也是一種教法;一剎那的善根在心中生起,也是一種證法。任何一個地方,有了這兩者,就說明佛法在那裡。假如這方面什麼也沒有,只是剃著光頭、穿著出家衣服,或者手裡拿著皈依證,是不是就代表佛教呢?不一定。寺廟建得雄偉壯觀,信佛的人也越來越多,是不是就意味著佛教興盛呢?也不一定。
  • 楊振寧:從科學的角度,談佛教
    科學理論和科學實踐相影響、相促進。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獲得了新發現。而這些新發現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學理論來解釋時,人們就提出各式各樣的假說。一種假說被大家廣泛接受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它的理論體系必須是自洽的,即它必須自圓其說,不自相矛盾的。
  • (索達吉堪布)
    這並不是一種傳說,實際上現在在任何一個醫院和任何專家也不能治癒的像愛滋病、癌症等各種絕症,在佛菩薩的威力下也是能解救的。所以對於世間上的一般人來講,學佛確確實實是很有利的事情,當然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只有學了佛以後,通過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可以得到體驗,因此現在學佛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納臘達·特拉尊者曾言:「佛教讓人能夠自立,能夠讓人生起自信和力量。」
  • ——從索達吉是個氣功師談起
    本公眾號曾曝光了外道索達吉在90年代氣功大熱時,曾經有一段做氣功師到各地傳功的經歷,揭露了索達吉打著佛教旗號,使用佛法名相、僧寶表相作包裝斂財騙錢的騙子伎倆
  • -索達吉堪布
    有些人認為這只是藏傳佛教的說法,實際上,漢傳佛教中也有這樣的理念。《大般涅槃經》第8卷中就說:「歸依於佛者,真名優婆塞,終不更歸依,其餘諸天神。」可見,這並不是藏傳佛教的一家之言。我們作為佛教徒,皈依了佛陀的話,就不能再皈依天神、土地神等等。有些地方供養土地神、世間護法、龍王、狐仙,這雖是當地的一種習俗,但你不能永遠皈依他們,而應把他們當成自己成佛的助伴,以成辦利益眾生的事業。
  • 【索達吉堪布推薦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是印度教和穆斯林的長期衝突嗎?但是單純的小女孩宗教不同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或者是民族?巴基斯坦的一位老爺爺在牧場回憶說:「我年輕的時候德裡和我們還是一個國家啊。」——索達吉堪布你們以後要和睦相處。如果我們不能立即愛別人,也至少要做到不在言行上做違背和睦的事。都是凡夫時,哪有對和錯,不過是無明對無明,可憐對可憐。何況對任何人的指責和抱怨都是嗔恨的一種,是毀自己善根和福報的。牢記,牢記!
  • 請認出你的本尊——索達吉堪布講述中陰重要竅訣
    索達吉堪布:人死後的幾天時間裡,不是所有人面前都能顯現寂猛壇城的如來本尊像。有些人雖然顯現了,但這種顯現如同流星般瞬間即逝,認識不了;還有些人,因為不了解這個法門,以另外形象顯現了;而業力深重的人,則看到自己從前所殺的生命或其他景象,見不到佛尊。
  • 新時代,佛教如何文化再生丨陳玉女教授訪談
    陳玉女教授(左)、韓晗老師(右)與臺灣哲學學會前會長葉海煙教授(中)合影深圳大學副教授韓晗訪談臺灣著名宗教史學者陳玉女教授,主題包括新時代佛教如何深入走入大眾生活,佛教如何在今天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 佛教電影《逆緣》
    觀看之後心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相信對你也能有所啟發。  該劇由發生在國內的真人真事改編,妻子目不識丁,在巧遇機緣下接觸佛法,懂得念佛殊勝利益,丈夫怕妻子被騙,想盡辦法阻止妻子吃素,念佛。過一段時日後 從賣菜生意轉變成屠宰業,故意使妻子造惡業,使妻子無法如法去惡改善,妻子是如何逆增上緣呢?
  • 索達吉堪布:吸菸飲酒的可怕果報
    如果你們這些人真有這樣不退的信心,那麼將他的大便吃得飽飽的,將他的小便喝得足足的,也許他的這些聖物真的成了「享解脫」,即便不能解脫,也不會成為佛教的怨敵。  相反,如若吸菸飲酒,那你們這些上師與弟子才真正是佛教的怨敵。為什麼呢?因為世親論師曾經說:「何人生起一善心,即是如來之證法。何人言說一偈頌,即是如來之教法。」
  • 索達吉堪布英文版《做才是得到》問世
    裡面的很多殊勝竅訣,只有當你真正去做了、嘗試了,依靠佛法無形的加持,你的身體上、心靈上,才會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利益。如今在西方,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接受並認同佛教的理念,並將之應用於臨床治療、臨終關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果。以前對佛教抱有成見的人,也不得不以全新的視角,對深奧的佛教理論重新探討。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你質疑過科學嗎?
    前一納秒我們是怎樣的,後一納秒我們又會怎樣,霍皮人將時間視為一種景觀,它存在於我們之前和之後,我們移動,在時間中移動,一片片的穿越它。」這時一個學生提出鐘錶能度量時間,我一直和她一樣如此認為,但教授馬上就否定了她。「不,它們度量的是自己,一個鐘的客觀參照物只是另一個鍾。」教授認為約翰也許生活在我們所知的時間之外,而約翰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索達吉堪布:耍小聰明的下場都不好!
    ——《苦才是人生》第五十一篇作者: 索達吉堪布 出處: 《苦才是人生》精彩問答在學佛的過程中,該以何種心態面對來自各方面的違緣?索達吉堪布答:人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它就像銀行裡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費,一旦福報享盡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俗話說:「祿盡人亡。」所以,我們若想在非常短暫的人生裡,快樂長一點,活得久一點,就一定要惜福。懂得惜福,才會福澤綿長。其實,不管是什麼人,擁有的一切就算無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無幾。
  • 你不愛我,我依然愛你——索達吉堪布教你如何愛
    今天我們在這裡交流,從佛教層面講,是一種因緣。結上因緣的,是「智慧與慈悲」。智慧可以分世間智慧和出世間智慧。世間智慧,是從專業技術到為人處世等,我們從小到老一直希求的知識。這些不健康的心靈,通過修習禪定或者幫助別人的利他心,包容、放鬆,自然而然會變得健康。但在佛教中講,一般的慈愛,僅限於人類,或者有限的動物。而最高的出世間的大悲心,不管對什麼眾生,人類也好,動物也好,只要他能感受痛苦和快樂,都要去幫助。而且在時間上,並不是今天幫,明天不幫。時間是無限的,範圍也是無限的,這樣的愛可以稱之為大愛。
  • 相愛的夫妻最後分道揚鑣,跟前世有關嗎?——跟索達吉堪布問姻緣
    索達吉堪布·澳門大學演講現場互動(節選)大   學我就想問一個跟感情有關的問題:在感情世界中,一對戀人喜結連理,步入婚姻;大齡剩男剩女尋尋覓覓,遍尋不著心中那個對的人;曾經相愛的夫妻,最後可能分道揚鑣……今生的這些因緣,跟前世有關嗎?如果有的話,我們在今生應該如何修行,才能得到、保有心中所期待的真愛呢?謝謝。
  • 索達吉堪布365天心路歷程:勿貪
    2002年2月27日回複數字有相應的文章,如回覆:11(供燈、供水、煙供、護法、放生、心經回遮、七句祈禱文儀軌、2015藏曆、理髮小竅決)2(發心回向儀軌、普賢行願品、助念儀軌、日常課前念誦、上師瑜伽、常用聖號咒語、八關齋戒儀軌、35佛懺悔文)3(學會、招生、百萬名號共修、菩提道次第廣論)4(不淨觀、觀身不淨破除對感覺的執著、愛欲為生死之本)
  • 索達吉堪布的「日常幽默」
    索達吉堪布:世間人常說:「你愛我,所以我愛你。」這樣推的話,佛愛所有眾生,所有眾生也應該愛佛,不愛的話,就有點沒良心了。發 問寺院的柱子裡長了白蟻,按照戒律又不能殺生,如果不殺的話,怎麼保護寺院的柱子呢?索達吉堪布:沒事,再修一個水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