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波蘭斯基電影:《鋼琴師》THE PIANIST

2021-02-07 悅美手卷鋼琴

  說到這部電影,必須先提兩個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第一個就是本片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他是波蘭猶太人,家人幾乎都死於納粹的集中營,唯獨他翻過鐵絲網逃生。壯年時,妻子先被邪教組織殺害,自己又隨之捲入一場似是而非的強姦案,被美國政府通緝而逃到歐洲。史匹柏曾邀請他一同執導《辛德勒的名單》,卻被他拒絕。也許是童年的黑色記憶對他造成的陰影,也許是他想拍一部完全屬於自己的關於猶太人電影。另一位就是本片中飾演德軍軍官的託馬斯·克萊徹曼。這位被稱為「德軍專業戶」的德國影星曾經是前東德的國家遊泳隊隊員,身材自然沒話說,容貌也是很德國。

  影片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瓦列· 斯皮爾曼的自傳改編,講述的是斯皮爾曼在二戰中在猶太隔離區和逃亡生涯中被友人和好心的德軍軍官所救的故事。以鋼琴家自己為視角,靜靜的描繪猶太人的悲慘遭遇和戰爭中人性的泯滅與光輝。既是關於猶太人的電影,那就少不了殺戮的鏡頭。和《辛德勒名單》不同,波蘭斯基自己作為猶太人,沒有刻畫那些「暴烈宏大」的屠殺場面,而是異常平靜地演繹殺人與被殺。有幾個鏡頭讓人印象很深:一天深夜,一隊SS衝進猶太隔離區的一個猶太家庭,僅僅是因為一位老人由於癱瘓而沒有起立向他們致敬,幾個黨衛軍便像倒垃圾一樣把老人從陽臺上連輪椅一起扔了下去,隨後又命令這一家人逃命,黨衛軍在他們後面開槍射擊,隨後駕車揚長而去,車輪碾過還未氣絕的猶太人,擠出一絲仿佛地獄惡鬼般的哭嚎;鋼琴家和一隊猶太工人在幹完活後在德軍士兵的押送下收工,在返迴路上遇見一個高大冷酷的黨衛軍官,他從猶太人工隊裡隨便拉了九個人,命令他們趴下,然後掏出「魯格」手槍對著這幾個倒黴鬼的後腦勺挨個開槍,在輪到最後一個人時,碰巧彈夾沒子彈了,趴在地上的猶太人抬起頭來看了軍官一眼,而軍官只是若無其事的換子彈,耽擱了不到一分鐘後,槍聲響起,鮮血從猶太人後腦的子彈孔中汩汩流出。在看到這鏡頭讓人覺得這猶太人肯定會趁機起來反抗,然而他沒有,只是默默地等待屬於他的那顆子彈。也許,這就是在苦難中忍耐了3000年的猶太人。

  戰爭,毫無疑問會摧殘每個人的心靈,即使是被哲人尊崇的人性也毫無例外。斯皮爾曼在戰前是一個痴迷於音樂的鋼琴家,在炮擊華沙時也要堅持在電臺彈奏完蕭邦的《#C小調夜曲》,然而在猶太人隔離區他卻只能跪下祈求鞭打他的德軍饒命;在華沙剛被佔領時他拒絕加入猶奸的警察部隊,卻在躲避和逃亡時四處找尋食物。戰爭把一位高傲的音樂家折磨成一個人不人鬼不鬼,只有求生本能的軀體。他逃出躲藏的那幢大樓,翻過圍牆,卻發現眼前的華沙成了一座地獄。在跌跌撞撞中他找到一個舊罐頭,卻不知怎麼撬開它,此時他那雙彈鋼琴的手卻顯得如此笨拙。直到偶遇好心的德國軍官,他懷裡抱著的一直是這個罐頭,這是我認為影片中最有意思的細節。

  影片雖然是叫鋼琴師,但沒有過多的音樂。影片開頭有一首被炮火打斷的蕭邦的《#C小調夜曲》。在斯皮爾曼找罐頭的那個片斷裡,依稀可以聽見幾句德語的交談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應該是那位喜歡音樂的德軍軍官所奏。隨後,他被軍官發現並帶到一架舊鋼琴前,軍官讓他演奏,他隨之彈起了蕭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有意思的是這裡的選曲,在這個短暫平靜的片斷裡,兩個心靈藉助音樂彼此交流,正好是兩位大師——德國的貝多芬和波蘭的蕭邦的作品,音樂和影片的意境渾然天成。《G小調第一敘事曲》據說是19世紀的蕭邦當年在聽說華沙淪陷時在俄國悲憤交集下所作。主人公彈奏這個曲目顯然有著一層反抗的深意。一開始也許是因為緊張和拘束,樂音略顯生澀,逐漸恢復平靜,隨後是暴風驟雨般的彈奏,仿佛在抗爭、在傾訴。軍官像一個孩子一樣聆聽著,顯然他已被音樂俘虜了。我並不懂鋼琴,但看到這裡我也被這些跳動的音符迷住了。

  這部電影灰色的東西太多,可以說三分之二的情節都是殺戮、虐待、戰爭,讓人看不到希望。幸好有這個突然降臨的好心德軍軍官讓人心中一亮,沒有他之後的接濟和援助,主人公恐怕難以捱到戰爭結束。在這個橋段之前,整個氣氛是陰暗的,雖然猶太人、波蘭人都有抗爭,但都失敗了,甚至有一場起義就發生在主人公藏身的大樓前。波蘭朋友冒死幫助斯皮爾曼,要知道如果被發現幫助猶太人,就要被株連全家,但據說在二戰時有30萬波蘭人保護了猶太人。這些人性閃爍的光輝,儘管微弱,但仍可以掩蓋屠殺和血腥帶來的陰霾。說到這不得不提波蘭,這個苦難的國家歷史上曾經被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幾次瓜分,二戰時又失去了600多萬條生命。然而這個誕生過哥白尼、蕭邦、居裡夫人的偉大國度仍然堅韌地延續下來,她現在的國歌《波蘭永不滅亡》也許就是這個民族精神的詮釋。

  但是,音樂拯救了斯皮爾曼這位鋼琴家,卻沒能拯救那位幫助他的德國軍官。由於一直不知道軍官的名字,斯皮爾曼雖然戰後組織過營救,卻未能如願。這位軍官也許在另一個強權國家的西伯利亞戰俘營裡,凍餓而死。因為只有5%的德國戰俘返回了家鄉。

  如果那位德國軍官不喜歡音樂,斯皮爾曼的結局會如何呢?

  如果斯皮爾曼一開始就知道軍官的名字,軍官會返回德國和家人團聚嗎?

  呵呵,如果這樣,也許就不是電影了。

相關焦點

  • 黑暗中的舞者|羅曼·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法國時間2月23日,第45屆法國電影凱撒獎頒獎,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憑藉新片《我控訴》拿下了最佳導演獎。2002年,羅曼·波蘭斯基才推出了《鋼琴家》這部電影,關於二戰、關於納粹、關於集中營、關於救贖,而這,已經是近十年之後了。
  • 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前兩天半夜看完了波蘭斯基的《苦月亮》,趁著心中這點熱度來說說我心中這位優秀的大導演。先來看一下波蘭斯基的簡介: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在僑居巴黎的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裡,畢業於羅茲電影學院,法國導演、編劇、製作人。
  • 有種經歷叫倖存,鬼才羅曼·波蘭斯基與他的電影人生
    坎城把「金棕櫚」的桂冠給了《鋼琴家》,它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是一個對我們來說還很陌生的名字,卻藉由《鋼琴家》再次吸引了全世界電影愛好者的目光
  • 天才光影世界裡的善惡交織——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雙面人生
    羅曼波蘭斯基羅曼·波蘭斯基是個備受爭議的人,雖然人們一方面迷戀觀看他的那些不凡才華成就的影片,一方面又被現實裡有關他的負面信息所困惑。1、悲慘童年: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出生於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猶太人家庭,3歲時隨父母遷回波蘭,1939年希特勒向波蘭宣戰,猶太人慘遭迫害,其父母都被抓到集中營,波蘭斯基僥倖逃脫,靠著好心人救濟,一個人過著近乎流浪的生活,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其中艱辛、缺乏安全感的恐懼難以言說。12歲時候,失蹤的父親突然回來,波蘭斯基的生活才開始穩定下來,並有機會接受教育。
  • 扒一扒被邪教殺死妻子的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其中一起和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有關。當時懷有身孕的妻子莎朗·塔特被曼森家族殘忍殺害,這件事成為了波蘭斯基一生的夢魘。羅曼·波蘭斯基說起波蘭斯基,他的個人經歷真是比電影還跌宕起伏。羅曼·波蘭斯基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遇到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而遷回在波蘭的老家克拉科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迅速佔領克拉科夫,並下令驅逐波蘭人以供德國人居住。羅曼·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相繼被抓入集中營,母親死於奧斯威辛,父親在奧地利毛特豪森集中營僥倖保存了性命,羅曼·波蘭斯基則逃出克拉科夫的猶太人居住區,並通過一個波蘭農夫的幫助在二戰中存活下來。
  • 電影 | 鋼琴師,一次人性的流放
    《鋼琴師》電影海報電影丨《鋼琴師》,一次人性的流放
  • 羅曼·波蘭斯基是怎麼走到今天這步的?
    起因是,主辦方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將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授予羅曼·波蘭斯基的新作《我控訴》。儘管根據愷撒獎的投票機制,這個結果出自近4000名專業人士,代表了相當程度的「行業認可」。但終究還是被#MeToo運動的風暴波及,一時間,法國電影業陷入巨大爭議。
  • 《好萊塢往事》受害人原型,羅曼·波蘭斯基的新婚妻子
    昆汀·塔倫蒂諾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好萊塢往事》中,涉及了60年代轟動好萊塢的邪教謀殺案,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新婚妻子、懷有8個月身孕的女演員莎朗·塔特和她的四個朋友被邪教分子殘忍殺害。《好萊塢往事》中,瑪格特·羅比飾演莎朗·塔特。
  • 羅曼·波蘭斯基:被邪教兇案毀掉的人生,以及被苦難滋養的天才
    (二)事件最慘的人物莫過於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他的餘生都無法擺脫這場血案的陰影,他甚至曾拍過電影《苔絲》來紀念自己的亡妻。【羅曼·波蘭斯基】波蘭斯基是世界知名的天才導演,他的電影風格黑暗、陰鬱,以擅長揭露人性之罪見長。很多奧斯卡影片都出自他手,比如《鋼琴家》、《水中刀》、《魔鬼怪嬰》。
  • 羅曼·波蘭斯基,罪者出列
    2019威尼斯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當時曾說:「我無法將人和他的作品分開,他(指羅曼·波蘭斯基)出現在威尼斯電影節,對我來說,很不適。我代表著許多的女性,我不願為他起立鼓掌。」2020年2月28日(上周五)羅曼·波蘭斯基憑藉《我控訴》獲得12項提名,刷新了法國凱撒獎的提名記錄,最終斬獲最佳導演獎。
  • 電影課5:鋼琴師 The Pianist
    電影至始至終貫穿著鋼琴詩人蕭邦優雅、淡泊、內斂的琴聲。這預示了整部電影的風格:淡泊、內斂、nonchalant(不為外界所動),而這份淡定源自內心的愛。鋼琴師斯皮爾曼心中對祖國波蘭的愛和對音樂的愛,支撐著他走過生命中最黑暗的歲月。他的音樂打動 了一位納粹軍官的心靈,他因此而獲得了生的希望和可能。
  • ...莎朗·塔特|鋼琴家|猶太區|羅曼·波蘭斯基|羅斯瑪麗的嬰兒|...
    監製:ROOT羅曼·波蘭斯基是誰?《鋼琴家》的導演,電影界的大師,法國凱撒獎風波的主角。當晚,正要給他頒發最佳導演時,多名女性影人離場抗議。2002年,波蘭斯基轉身卻拍了大屠殺題材的電影《鋼琴家》。多年以來,老是被問兩片的區別,波蘭斯基忍不住說了大實話:「《鋼琴師》有真人自傳當藍本,《辛德勒名單》終究是虛構故事,編的還是不夠真吶。」電影中,主角與家人被趕往去集中營的火車,一名猶太警察在半路施以援手。逃離隊伍,繞開偵查,這場戲該咋拍?
  • 羅曼·波蘭斯基和他的《羅斯瑪麗的嬰兒》
    圖為波蘭斯基與其第三位妻子艾曼紐·塞涅1933年8月18日,羅曼·波蘭斯基出生在巴黎,雙親是布拉與理夏德·波蘭斯基,父親是畫家及雕塑製造商。波蘭斯基的父親是猶太人,而母親於俄羅斯出生,曾經信奉羅馬天主教,有一半猶太人血統]。波蘭斯基的父母都是不可知論者。波蘭斯基受到波蘭人民共和國的教育影響,並曾表示「我是一個無神論者」。
  • 羅曼·波蘭斯基被控強姦 受害者稱事發於40年前
    ·波蘭斯基在1975年暴力強姦了她,當時她只有18歲。羅曼·波蘭斯基。圖片來自網絡據瓦倫丁·蒙尼爾描述,事情發生在瑞士格施塔德的一間滑雪木屋內。而在事情發生前,她和羅曼·波蘭斯基沒有任何私人聯繫,幾乎不認識他。她聲稱波蘭斯基打了她並強姦了她,還曾試圖強迫她吃下某種藥物。
  • 《不道德的審判》羅曼·波蘭斯基 | 鹿地放映
    本周鹿地放映羅曼·波蘭斯基
  • 羅曼·波蘭斯基電影展開幕 早期作品首登上海
    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文圖/上海報導組 鄭麗珠 葉一陽)日前,上海藝術電影聯盟宣布將推出「電影大師羅曼·波蘭斯基早期作品回顧展」。回顧展將於12月4日至12月13日在上海影城舉行,期間將放映包括《羅絲瑪麗的嬰兒》《冷血驚魂》《荒島驚魂》《天師捉妖》《唐人街》《水中刀》在內的羅曼·波蘭斯基六部經典影片。
  • 羅曼·波蘭斯基現任妻子公開批評昆汀新片
    羅曼·波蘭斯基現任妻子公開批評昆汀新片 時間:2019.05.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FFF 分享到:
  • 羅曼·波蘭斯基經典電影《苦月亮》:愛到了極致就是毀滅
    本片由著名導演「犯罪大師」羅曼·波蘭斯基執導,1992年在歐洲上映,是羅曼·波蘭斯基在歐洲逃亡期間的作品。之前南哥的文章有說過這位傳奇導演,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傳奇的作品吧!波蘭斯基的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莫過於對人物心理的描繪,他的作品中的每一個主角都十分的糾結。愛到了極致變成渣男的奧斯卡,由愛生恨的女主咪咪,糾結出軌的奈傑爾。似乎每一個角色都有著深深的執念,這種執念即是欲望也是邪惡。上半段描繪的美好、平靜和下半段波瀾壯闊的顛覆讓觀眾心裡產生反差的同時也有著深刻的思考。但似乎這一切美好和邪念都是人之常情。也印證了中國佛家因果循環的理念。
  • 分享 經典電影《鋼琴師》完整劇本
    鋼琴師
  • 羅曼·波蘭斯基是怎麼走到今天這步的?
    起因是,主辦方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將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授予羅曼·這位畢業于波蘭羅茲電影學校的導演,成為電影大師之際才三十多歲。在2012年的紀錄片《羅曼·波蘭斯基:罪者出列》中,薩曼莎告訴導演澤諾維奇:「如果要列個傷害我的人的名單,此時此刻,波蘭斯基排在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