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重陽節:墳場打造革新氛圍 頌揚生命價值
中新社香港10月24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重陽節:墳場打造革新氛圍 頌揚生命價值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雖然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但生命的精神及價值不應止於離世,親友間的情誼、人在社會上的付出和貢獻,更是值得傳承及頌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行政總監麥鉅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10月18日,眾多香港市民在油尖旺臨時檢測中心門口排起長龍,準備參加新冠病毒檢測。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重陽節前夕,香港特區政府特別呼籲市民儘可能錯峰掃墓,並保持防疫意識。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也表示會加強轄下各公眾墳場及骨灰安置所的清潔服務。
記者在近日走訪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時了解到,疫情之下,為了打造革新的氛圍,該墳場特別在重陽節之際增添了一幅長30米的「永善之門-生命意義永不止息」的壁畫,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希望協助市民撫平傷痛,傳遞積極正向的人生觀。
「重陽節最重要的是慎終追遠。」麥鉅然對記者介紹說,雖然從傳統上看,人們較為忌諱談及死亡,但死亡不代表生命價值的逝去,人們在坦然接受生老病死的同時,仍然可以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起伏。
記者在現場看到,「永善之門-生命意義永不止息」壁畫色彩鮮明,畫中既有傳統樣式的中國建築,建築上寫有「永善之門」字樣;也有落葉、大海、帆船,及英文life(生命)、shine(閃耀)等;另外,在壁畫的迴廊轉角處,兩排中文字格外醒目:人生因善燃燒、生命以愛頌揚。
麥鉅然表示,作為有著百年歷史的華人墳場運營機構,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希望繼續宣揚「永懷人生」及「善亮人生」的理念,推廣生命教育,讓社會大眾認識、探索及珍惜生命,在疫情之下,也學會積極面對。
記者走訪當日,香港保育團體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舉辦「落地生根」探知行活動,向遊客介紹墳場的歷史,並通過走訪葬於此地的名人精英之墓,讓人們了解華人及其家族在港的生活及發展面貌。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特別受邀並進行講解。
不過在丁新豹看來,關於墳場的導覽團可以辦,但也要有限度,因為也不應對墳場安靜的氛圍有太多的打擾。
此外,麥鉅然表示,由於疫情影響,預計今年前往墳場祭拜的市民會比往年減少一半以上。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亦鼓勵市民儘量不要聚集,可分階段前往祭拜;位於香港仔、荃灣、柴灣及將軍澳的四個華人永遠墳場也會利用網頁、現場廣播等提醒人們注意保持環境及個人衛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