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高考狀元,內卷,精英,這些詞彙集中在一起,簡直不要太抓觀眾的眼球。劉純懿雖然沒有被《奇葩說》的任何一位導師認可,卻掀起了觀眾接二連三的吐槽,我不禁要問一句,大家在吐槽劉純懿秀優越感的同時,究竟在吐槽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提一下去年《奇葩說》的選手許吉如,清華本科,哈佛碩士,外貌清秀,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姑娘,卻因為咄咄逼人的言辭,被觀眾噴成了篩子。大家覺得她不接地氣,她精英感太濃,她居高臨下的氣勢讓人不爽。可是我們在吐槽這些的時候,可曾想過一個問題?她本人真的是這樣嗎?明星人設翻車的現象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我們抱怨的不過是他們的形象與舞臺上的人設不符,事實卻是,舞臺形象不都是包裝出來的嗎?我看過許吉如在《超級演說家》上的演講,優雅從容,又透著風趣氣息,在《主持人大賽》上她雖然被淘汰,但聲音甜美,舉止溫柔。也就是說,《奇葩說》看見的現象並不是一個人的全貌。想想當時節目組起的標題,許吉如爆冷遭淘汰,很明顯,目的只有一個,被黑的人是誰都無所謂,關鍵不過是流量至上,提高收視率才是王道。
所有選手都是刻意包裝的人設,劉純懿也一樣。我相信沒有人會一直拿著自己高考狀元的標籤到處炫耀,風險太大了,無形之中已然抬高了社會的期待,稍不留意,就會引來一句,這就是高考狀元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嗎?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別讓高考狀元成為學生的無期徒刑》,這篇文章就很鮮明地寫出了狀元不能承受之重,那個稱呼只是高考勝利的結果,不該綁架他們的整個人生。從劉純懿的微博截屏就能看出,她很牴觸直接以狀元的身份介紹自己,可欄目組為了收視效果,強行為她樹立了這樣的人設。
鏡頭剪輯下的劉純懿確實太過凌厲,但這一切不過是節目組炒作出來的效果,她的優秀令我們這些普羅大眾望塵莫及,但吐槽又需要什麼成本?也就是說,她迎合了普通人的情緒出口,成為不了精英,享受不到精英的優越感,那就吐槽一下精英,反倒讓受眾有一種把精英踩在腳下的勝利感,儘管這種感覺那麼虛無縹緲。
劉純懿也好,許吉如也罷,都是節目組用來抓觀眾眼球的犧牲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