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七季開播兩集,有新奇葩粉墨登場,也有老奇葩歡樂回歸。而這裡面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許吉如。
在上一季,許吉如是作為「美女學霸」被隆重推出的新人,而本次出場,知乎上的評論卻大多是「心疼」。去年神採飛揚,指點江山;今年神情落寞,鬱鬱寡歡。這中間,只隔著一次節目、幾場辯論的距離。
01許吉如
上網搜一搜許吉如,彈出來的都是清華大學本科、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究生、2014年南京申辦青奧會形象大使、隨中國代表團赴溫哥華申奧等等,這樣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以及精緻的高知女性形象照片。
照片上的她,知性、從容、溫婉、美麗。
可以說,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她就已經站在了人群的金字塔尖了。更可怕的是,此後的一步步上升,對她來說都是順風順水,理所當然。
直到去年參加了奇葩說。
按照一開始的設想,參加奇葩說就是再為自己金光閃閃的履歷撒上一層錦上添花的金粉,然後藉助媒體的力量把「許吉如」這個名字刻在大眾的心尖兒上。
按照這個路子,烙印是刻上了。
但是確是不太好的那種。
上一季用力過猛,許吉如的表現並不如人意。觀眾尤其反感她說話的方式,從眼神、語速到手勢,無一不在咄咄逼人。
而羅振宇作為其他組的導師,在沒有與自己組員溝通的前提下,把自己隊裡唯一一張「免死金牌」給了許吉如,更是將她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口碑反轉太快,那一陣子,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對許吉如的批評。
從小優秀成習慣的人,哪能承受這般委屈?
所以許吉如說,她今年都還在向馬東求助,希望能夠得到些寬解。
一個人眼裡的光是藏不住的,一個人眼裡的光不見了也是藏不住的。
今年的她,站在五位導師面前,不再意氣風發。那種希望求得安慰的無助,幾次泫然欲泣的委屈,讓人看了心疼。
那為什麼還要站在這個臺上呢?因為她說,她把最後一次辯論的辯題重新準備好了。
這種心態很熟悉,對吧?這叫做「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但是生活往往還真不是這樣。
就像劉擎說的:「更多的是在哪裡摔倒,第二次還會在那裡摔倒。」
有人說,要化焦慮為動力。
在我看來,這相當於與虎謀皮。
不要跟魔鬼做交易,不要給焦慮留有空間,更不要指望讓它推著你進步。
因為你為此負出的心態變化,可能超出你的預期。
所以馬東給出的建議是,你應該把第六季的事情翻篇了,放下了。
他們不贊同她繼續比賽。因為他們看到,她在說辯詞的時候,之前那種「我必須要說服你」的狀態又出現了。
可能她真的不太適合這個舞臺。
02精 英
如果說,這一季出了個低配版的許吉如,那一定是劉純懿。
高考狀元,北大就讀,外表靚麗。
一來就抓住一切機會發言,想讓自己被別人聽到。懟到其他選手坦言「要是在臺上遇到她我會很緊張。」
跟導師大談內卷,還特別cue「簡單跟康永老師和楊冪老師解釋一下。」後來接受採訪時這樣補充:「我怕我說的那個內卷她沒辦法聽懂。」「但是我希望楊冪老師能參與到我的這個話題中吧。」
Excuse 冪?
在自己已經是內卷既得利益者之後,又說自己非常反對內卷。反正就是揪著內卷不撒手了。
這到底是優越感的表露,還是她真的為此感到焦慮?
當馬東看到這妹子不對勁啊,但我覺得還可以撈一把時,拋了個話題給她,讓她聊聊自己。薛兆豐也惜才補充,讓她說說自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她的回答是:「我不得不說,這是個偽命題。」
我徹底服了。
然後看到彈幕上飄過一片666。
為什麼觀眾會不喜歡這樣的人呢?
其實這年頭,大家對「精英」二字都帶有一定的防備,因為搞不好他們其實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果不其然,當劉純懿進入北大之後,發現內卷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須另闢蹊徑的時候,她來到了奇葩說。
這也無可厚非,咱們鼓勵全面發展做做斜槓鍛鍊。
求流量求曝光也沒錯,畢竟在這個社會,酒香也最好做做直播才好賣。
但是作為一檔語言類節目,只帶嘴巴來是不行的。用楊冪的話說就是,「她一直在說,但不想聽別人說。」
一直用對抗的方式和別人說話,其結果就是沒人會跟你說話。
真正的精英,絕對不是槓精。
也絕不會得了便宜還賣焦慮。
03節 目
如今的節目也挺難的。
資本要收取回報,必須提升流量。如何才能提升流量?節目要有爆點。如何才能有爆點?迎合觀眾都不是最快的辦法了。
最快的是激怒觀眾。
當觀眾看到一個高學歷高顏值的選手,正準備追成idol,結果他們一開口就咄咄逼人,形象咵嚓一下從天府垮塌到地洞,觀眾誰不會慪一聲:就這?
咱沒能上的起的清華北大,培養出的就這?
所以在許吉如和王純懿的案例中,一開始的高光或許並沒有那麼美好,如果選手後力乏勁,甚至錯漏百出,那些高光就是捧殺的先兆。
而市場對於此類精英,最願意看到的,就是反轉帶來的熱度。
所以如今的精英也挺難的。
一旦人設倒塌,連母校都跟著倒黴。
在那一片彈幕和留言中,優秀如許吉如,更加焦慮了。
許吉如和劉純懿,代表著精英的兩個極端,一個放不下失敗所以焦慮,一個焦慮著所以失敗。
一旦焦慮,很容易著急上火,很容易咄咄逼人。
在高級知識分子中,更加容易傳染。
其實對於一個精英女性來說,她想走出來,完全有更多的選擇。踏實工作、沉澱心情、親友陪伴、另尋愛好都可以。
而重走一遍讓自己受傷的路,讓我想起了佛所說的「貪嗔痴」三毒。
「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
痴,對執的境界放不下。」
對節目的執念,其實就是對過去順境的貪戀,對上期逆境的激憤,以及對於名氣的留戀。
名氣帶給她的從來都是享受,唯有這次是痛苦。她想扭轉這樣的結局,沒到最後,就不算輸。
可是往往身在其外的人看得更清楚。馬東和薛兆豐都認為她不用繼續了。
對她來說,對自己最好的交代其實是把上一季的經歷,就看成是昨天吃了一頓不是很滿意的晚餐。
有時候,路走錯了,轉換賽道並不可恥啊。
04奇葩說
「奇葩」在現代語境下是個不太好的詞,它代表著格格不入、偏離常人。但究其本意,原是形容人或者作品不落世俗,非常優秀。
《奇葩說》就是這樣的一檔節目,外表光怪陸離,紛亂無比,但是在這樣的外衣之下,它給人有序說話的機會,「真理越辯越明」,說的人多了,才會輸出當下年輕一代最真實的思想和言論。
看似嘻嘻哈哈反精英,其實是用奇葩的外衣在捧真正的精英。
用多元化的表達,讓觀眾自己評選最感動你的那幾個人。
數數歷屆BB King,都是高知,是各自領域內的佼佼者。
為何他們會成功?
因為他們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將學校作為招牌。
輸出觀點,但不販賣焦慮。
身為精英,但絕不把精英做成標籤貼在身上。
做節目誰不想紅呢?但前提是得有撐得起紅的內涵。紅,只是高質量完成節目後,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