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沒有奇葩也沒有說

2021-01-08 數小娛

作者 | 薛望舒

《奇葩說》第七季有點急躁了。

隨著辯論這個小圈子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奇葩說》的風格也從「奇葩」向「說」靠攏,專業辯手不斷加入,到第六季達到了頂峰——而這也被不少網友詬病《奇葩說》的精英感太過濃重。

第七季做出了改變。「我們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這句口頭禪在節目裡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馬東不斷強調的「輕鬆辯論」和「接地氣」。能看得出來,這季《奇葩說》好像在拼命向它最開始的樣子靠攏。

但從目前播出的結果來看,這一步棋下的並不高明。

「奇葩」不奇,選手青黃不接

數娛將幾季奇葩說最近這幾季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在第五季收視爆表、熱度翻倍之後,第六季和剛播出的第七季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奇葩說》做到中期的時候,節目分工其實很明確,「奇葩」負責搞笑講段子,專業辯手負責輸出道理做升華,那時候的綜藝效果被拉到最滿——喜歡幽默的觀眾會被奇葩吸引,同時也會驚豔於專業辯手不時冒出的金句。

第五季就是這種模式成功的頂峰。引入淘汰機制,海選30秒絕地求生,後期組成戰隊PK對戰,把節目的刺激性激到最高。同時陳銘、詹青雲等知名辯手加入,導師陣容新增薛兆豐、李誕這樣年輕文化的代表者,他們的個人魅力讓節目組找到了「造星」的突破口,不斷吸取網絡輿論和話題度。

詹青雲在「擁有復活你最愛的一個人的權利,應不應該支持」中的發言

一時金句與段子齊飛,在第五季的總決賽之夜,馬東表示:「奇葩說第五季讓我變得野心膨脹,我們要把它一季一季的做下去。」

可之後的走向卻不像他想像的那麼樂觀。節目越往後做,專業辯手加入得越多,競技性愈發激烈之後,「奇葩」們竟然也開始學習專業辯手的風格——這就減少了節目很大一部分的可看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奇葩說》第一季中特立獨行、最能夠被稱為奇葩代表的「少奶奶」肖驍,到了第六季開始走煽情講道理那一掛——這麼說吧,黃執中的確很讓人驚豔,可如果全場都模仿黃執中,那就沒啥意思了。

再加上第六季之後,邱晨、詹青雲等辯手人設相繼翻車,網友們批判奇葩說失去了初心,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在「說」上做到極致,卻也做到了瓶頸的《奇葩說》顯然不想再延續第六季的路子,試圖回到「奇葩」與「說」並重的模式。

第七季剛剛播出的「千人奇葩撈」看起來頗有第一季海選內味兒,先在導師面前「說一段」亮出自己的特色,然後由導師決定誰能進入到後面的比賽。

帶著對新奇葩的好奇,數小娛滿懷期待地點進去,在二倍速看完之後又失望地退出來,個人的整體印象就是——一場索然無味的表演,沒有讓人記得住的故事,也沒有真正的「奇葩」。

第一個上場的是女團成員李佳潔,和虞書欣來自同一個公司,虞書欣在《青2》亞軍出道,她卻在《創3》中沒有姓名。李佳潔上來先自嘲,說人家是「選秀天花板」,自己是「選秀地板磚」,然後進入自己主要討論的問題——偶像明星有沒有資格談戀愛。在李佳潔口中,偶像明星就是一件商品,享受著粉絲的支持,就要放棄一部分個人情感生活的權利。

偶像明星有沒有資格談戀愛的確是今年蠻火的一個話題,可李佳潔的發言無非也是網友已經討論過許多次的陳詞濫調,雖然沒啥大毛病,但似乎也並沒有新的獨特的觀點。

而就是這麼一段沒什麼新意的觀點蠻收穫了導師的五個「喜番」,全票晉級。

後面的選手也是乏善可陳。一位名叫康菁菁的選手,上來就大談特談如何鑑別「綠茶」,一句「姐姐,你化妝技術好好哦,看起來也太年輕了吧」,讓臺下導師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句話綠茶在哪裡,康菁菁解釋道「其實是在諷刺你老,只能用化妝來遮」,導師們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紛紛給出「喜番」。

數小娛看到這一幕萬分無語:這群人用的是2G網嗎?這麼老的段子,在網上都被說爛了,怎麼在《奇葩說》就成了新奇的東西,就輕輕鬆鬆晉級了呢?

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屆奇葩說找不到有意思的人了。「現在社會給女性的標尺特別多」、「偶像明星就是一件商品」這些冠冕堂皇的話,隨便換一個人來說好像都合適,選手們看起來都更會做人了,但同時也讓自己的觀點失掉了「奇葩」的屬性,像是強行立起一個個人設,正確但不吸引人。

看看第一季海選中被節目組打上「蛇精男」標籤的肖驍,能夠非常坦然地在導師面前說出自己的追求就是「有點小名氣,賺的錢夠我自己花就挺好的,做到像你們三個這樣的高度多累啊」,之後的辯論中也非常自然地貢獻出自己獨特並真實的觀點,那句「嫉妒,多美的詞啊」至今仍讓人驚豔。

還有仿佛永遠自信霸氣的馬薇薇,灑脫自我的姜思達,甚至到節目後期的一些專業辯手熊浩、詹青雲等人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閃光點,這些人交匯在一起讓奇葩說成了以「金句」聞名的節目。

可最新一季的金句輸出竟然要靠楊冪,節目播出當晚楊冪的「金句」有四五個熱搜,坦白講,和以往節目中出現的令人驚豔的金句比起來,這些所謂「金句」雞湯得很明顯,而這屆選手甚至連一個可以拿來買熱搜的雞湯都找不到。

努力抹去精英感的背後,是節目內核的迷路

《奇葩說》其實有兩條路子可以走,奇葩的人或者奇葩的觀點,最好二者並重,但把一個做到極致也不是不可以。

最開始的《奇葩說》靠著肖驍、範湉湉等「放得開」的「奇葩」,就足以拉滿節目效果。而後的幾季就算專業辯手含量增高,我們還是能從中發現不少驚喜。

首先以前的辯題有意思,甚至可以說非常超前。第一季《奇葩說》播出是在2014年,那時國內還不知「女權」為何物時,節目中就出現了「我不生孩子有錯嗎」這樣的辯題,第二季更是大膽,「該不該向父母出櫃」「好朋友可不可以約」這樣人們私底下都不一定敢聊的話題被拿到舞臺上討論,雖然之後慘遭下線,但足以證明當時《奇葩說》選辯題的前瞻性。

在「應不應該向父母出櫃」這場辯論中,馬東向贊助商發出的「宣言」

後來《奇葩說》出圈,迫於形勢,節目只能選擇較為安全的辯題,但選手也在努力從既有辯題中尋找新的角度,聊和社會上通行觀點不一樣的解讀,那些閃光的觀點也能給觀眾帶來「看完一期就發現一個新世界」的感覺。

可這一季不但沒有奇葩,也沒有了奇葩的觀點碰撞。數小娛看到的只有最安全的領域內,最安全的觀點。

東北英語姐,談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不公,談得快要聲淚俱下;脫口秀演員小鹿談這個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標尺太多了;臧鴻飛說自己受到了多少網絡暴力……《奇葩說》這次海選中,晉級了許多段子手和脫口秀演員,他們把自己的經歷和某個熱點議題扯上關係,然後說一些沒什麼爭議的道理,順帶煽一波情或者說幾個段子逗笑導師,但是絲毫沒有自己的特色,聽完這些發言,腦子裡不剩下什麼。

脫口秀演員小鹿聊女人三十的概念

本來觀眾就是來節目尋找不一樣的觀點,你說的都是現成的,那我來看什麼?光看脫口秀嗎?那為什麼不去看《脫口秀大會》?

一個節目的特色是最重要的內核,是它區別於其他節目的標誌,可《奇葩說》顯然還沒有想好這最新一季的特色是什麼,不能延續第六季的精英感,轉頭想做回第一季卻又小心翼翼畏手畏腳,再也找不回最初那麼珍貴的環境和人。

不過或許也不能對它過於苛刻,一檔節目做到第七季已實屬不易,《奇葩說》遭遇瓶頸期與許多因素都有關係。

首先,《奇葩說》的崛起離不開它最初的前瞻性,在網綜剛剛開始野蠻生長的時期,《奇葩說》最先抓準年輕人的需求,主打自己是宣揚「多元價值觀」的文化綜藝,然而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年輕觀眾的起點閾值也一代比一代更高,前瞻性的話題在更多地方被率先討論,太過大膽的辯題又不敢談,留給《奇葩說》的就少之又少。

其次,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為了提高《奇葩說》的「逼格」,第五季之後的專業辯手含量不斷增高,誠然第五季的詹青雲、龐穎等選手的出色表現吸引了一波熱度,但很快就被網友詬病節目整體來看太抽象、不夠接地氣,第六季的數據大不如前也說明了這一點。

《奇葩說》第七季把海選場地設計成了「菜市場」,本是想顯示這次節目要接地氣,拋開精英感輕鬆辯論,可來的這波菜市場「小販」賣的東西顯然並不夠味兒,喧譁過後最好不要留下一地雞毛。

-END-

運營:吳宓

相關焦點

  • 《奇葩說 第六期》第七季:奇葩說沒有肖驍就可能不是奇葩說了
    很多人說肖驍較之往季,看起來辯論好像更厲害更有邏輯了,可感覺上似乎沒有了以往的犀利,這種感受上的落差在本季愈發的明顯。馬東說:如果奇葩說沒有肖驍,可能就不能算是奇葩說了吧!他確實是這個節目其中一個重要的靈魂人物,如果他都變味了,觀眾是很敏銳地能感覺到奇葩說的味道也在隨之改變,不能一棒子敲死說奇葩說不好看了,可能會說奇葩說不那麼可愛了。究竟是什麼導致的?
  • 奇葩說還是奇葩在說?
    知名脫口秀節目奇葩說曾經備受歡迎的辯手邱晨今日被曝上熱搜,事情一經發酵,被網友大量扒出曾經在各大論壇上發表過的言論與觀點,其中不乏一些立場模糊,言辭閃爍的話語。作為奇葩說知名的辯手,他們曾經火遍全國,他們的節目也一次次帶動觀眾的心,他們對於各種事情獨到的見解也總能抓住觀眾的眼球,然而,近期一系列的奇葩說辯手翻車事件,真的很想說,奇葩說,請先說說國與家。總有很多人說學藝先學德,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這裡,辯手,辯論一切話題的最初,應該先搞清楚自己不能改變的立場,原則性問題更是不能被忽視的關鍵所在!
  • 《奇葩說》終於逼死了奇葩
    2015年,綜藝節目走出電視,也走出了某些看不見的禁忌。《奇葩說》的出現震驚四座,被稱為內地第一個「敢說真話」的綜藝。收視滑落,評分再創新低,粉轉黑。《奇葩說》到底怎麼了?有人詬病《奇葩說》沒有了說,只剩奇葩了。仔細一看,不禁想問,奇葩在哪呢?
  • 《奇葩說》的楊超越,是那個說「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孩子
    01第六季《奇葩說》第4期的辯題是「美術館著火,救畫還是救貓?」毫無疑問這期是李誕作為辯手的高光時刻。嬉笑怒罵間,舉重若輕,吐槽發梗中,道理入木三分。不過此時時刻,我想把聚光燈打偏一點,想讓燈光照一下辨場外的本場嘉賓:楊超越。 確切的說,這兩期《奇葩說》之前,我並不了解楊超越的具體事跡。
  • 《奇葩說6》火爆收官 冠名收入沒有明確說法
    1月18日,上周六,由愛奇藝與米未聯合出品的說話達人秀《奇葩說6》高熱收官,詹青雲不負眾望一舉奪冠,成為本季BBKing,而其所在戰隊攜程戰隊則成為本季的BBTeam。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節目招商上,第一季美特斯邦威出價5000萬冠名《奇葩說》,後續節目一舉成為現象級;在最巔峰時,《奇葩說》冠名費用更是破億,據傳第三季總攬獲3億招商;而新一季節目裡京東的冠名,再一次證明,《奇葩說》又有了出色表現。據了解,《奇葩說》品牌延續至第五季時,總招商收入15億,無疑是一種現象級的成功。不過第六季冠名收入是多少,目前並沒有明確說法。
  • 第六季《奇葩說》落幕,詹青雲獲得Bbking,奇葩說不再奇葩
    第六季奇葩說結束了。喜憂參半、褒貶不一的奇葩之旅有點踉踉蹌蹌。除了規則和輸贏的點時不時被吐槽外,它精緻的包裝和能滿足大眾對於語言甚至是觀點的興趣仍然是主流。奇葩說好嗎?說不好;下一季看不看?看。也許世界在他的眼裡沒有難度,但他更用輕輕年紀和向生活挑找的勇氣給我們呈現了一個自由少年的風範。不管是噴火還是馴獸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都是一種極限挑戰。也看得出他的良好素質來自一個有平等自由的媽媽的家庭氛圍。思維異常清晰跳躍,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平凡,每一個點又都是一個秀點。他的大學是社會。程璐:我們能從他身上看到軟綿綿的力度感。
  • 「解救」《奇葩說》
    年輕觀眾似乎不那麼喜歡看《奇葩說》:藝恩的用戶畫像顯示,第一季,奇葩說的用戶多為20—29歲,到了第五季播出前,用戶變為35歲左右。第一季看節目的觀眾長大了,老用戶沒有流失,但年輕用戶也沒有被《奇葩說》吸引。與此同時,網絡綜藝的主流受眾從85後、90後逐漸變為95後、00後。當年標榜「40歲以上觀眾請在90後陪同下收看」的《奇葩說》,已經吸引不到網綜受眾最前端的人群。
  • 《奇葩說》第七季海選現場,許吉如歸來,沒有了去年的自信
    《奇葩說》第七季開播了。在海選現場,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許吉如。全程唯唯諾諾,完全沒有了全年的自信 。許吉如是參加過《奇葩說》第六季的選手,出場簡直就是王炸:清華本科,哈佛碩士,參加過各種演講比賽,有才華,顏值能打。
  • 《奇葩說》第七季:節目的成功在於「奇葩」,更在於「說」
    其中,選手亮相的兩期「前傳」已經播出了,就跟它的第六季、第五季或者第四季一樣,成為話題的只有「奇葩」,沒有說。第七季《奇葩說》的這兩期「前傳」依然如此,大概沒有人記住選手說了什麼,只記得有幾個在社交網絡上引發觀眾討論的「奇葩」,可見「奇葩」比「說」更重要。
  • 《奇葩說第七季》開播,只見選手在演「奇葩」,卻不見了「說」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預熱,熱門網綜《奇葩說第七季》終於開播了,和以往一樣,這次播出的主要是海選階段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奇葩說第七季前傳》,這一期節目的時長較以往的先導片要短了一些,只有70多分鐘,主要展現的選手只有10位左右,照這樣看所謂的「千人奇葩撈」能被撈到屏幕上露臉的恐怕沒有幾個
  • 第三季明日回歸:《奇葩說》的IP價值在「奇葩」還是「說」?
    如果沒有思想碰撞,不能言之有物,只是唇槍舌箭的來回罵戰,跑題到天邊,節目就空有話題性和娛樂性了。只是比起《奇葩說》的草根選手接地氣話題,前者嘉賓更加精英化,辯題更加嚴肅化,多是邀請各界學者、專家、社會成功人士和部分平民觀眾來辯論關係國計民生的大話題。而由平均年齡24歲的年輕製作團隊打造的、發源於網絡平臺、植根於網絡文化,一開始就亮出「40歲以上的人士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標籤的《奇葩說》,不同之處正在於它的「奇葩」,讓「奇葩」來說,要「奇葩」地說,最好還能說得「奇葩」。
  • 《奇葩說》的困境
    它就是——《奇葩說》第七季星級指數:★★☆☆☆一句話點評:當段子大過觀點,當情緒大過邏輯,節目迷失內核加上前傳的千人奇葩撈,奇葩說目前播出了3期。綜合前幾季,此季豆瓣開局評分僅7.4,與口碑最差的第五季持平。
  • 奇葩說第四季新老奇葩有哪些人 奇葩說4辯論選手名單
    ­  昨晚(3月31日),真人脫口秀《奇葩說》第四季首播。本季《奇葩說》中除了議長到導師陣容備受關注之外,節目的主力軍「奇葩」辯論選手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奇葩說》都有哪些奇葩選手呢?­  在節目開播後,《奇葩說》官微也是第一時間發布了「奇葩天團」全陣容海報。
  • 《奇葩說》的變化
    隨著社會觀念的變化,《奇葩說》的受眾越來越開放,議題往往能見微知著。「曾經是問情敵是綠茶我要不要拆穿他,現在是情敵是綠茶我要不要向他學習。曾經是分手了還能不能做朋友,現在是分手了能不能拿前任當人脈。」李楠楠舉了幾個例子,「現代年輕人觀念越來越務實,越來越開放」。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奇葩說7》希望探討更接近當下價值觀念的議題。
  • 《奇葩說》:奇葩有很多,但肖驍就只有一個
    從《我是演說家》到《奇葩說》,從播音主持,時裝買手再到《奇葩說》辯手,肖驍的成長速度驚人。如果說《我是演說家》給了他一個說話的舞臺,那麼可以說《奇葩說》給了他一個釋放天性,做自己的舞臺。01從《奇葩說》海選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他,妖嬈的裝扮,犀利毒辣的語言,翹蘭花指,把自己的個性發揮到了極致,他個性鮮明,風格獨特,但是卻沒有給人一種標新立異的感覺,因為這就是他的天性,這就是少奶奶。
  • 我對《奇葩說》很失望
    而奇葩說第七季水平直線下降,我越看越迷惑。以前的選手各有各的辨識度,語出驚人頻出金句,他們本身,就是奇葩說自帶的流量人物。而這些「奇葩」的成功,好像為奇葩說套上了選手模板。新奇葩沒有了自己的特色,拼命學前輩們的標籤,變成了他們的影子。原本的千人千面,變成了千人一面。
  • 奇葩說果然奇葩事不斷,希望最初心中的奇葩說能長存!
    奇葩說是我一直追的綜藝,很難有一個綜藝讓我總是期待著快些播下一期。喜歡裡面導師們因為一些觀點針鋒相對的認真,喜歡他們總是盡力開腦洞找出各種角度來分析事情。新老奇葩們真的貢獻了很多的精彩言論,他們每個人也因為奇葩說改變了命運,多數肯定是越來越好。
  • 《奇葩說》有沒有想到許吉如的觀眾緣變成這樣?
    :她一上場就挑選楊奇函下狠手,當隊長卻沒有選擇楊奇函,聰明的話就不該接受在下不服卡,薛教授說要助她當上BBKING時候的大笑……我都沒看出來。但是對於她在奇葩說的表現,僅僅說辯論的表現,我還是有點意見的。很多網友通過分析她在辯論時候的手勢,面部表情,語速那些,我分析不來,我就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我的體驗是,她繃的太緊了。
  • 老奇葩佔據半壁江山,新奇葩在《奇葩說》裡還有多少機會?
    《奇葩說》第七季1v1砍半賽昨天終於結束了,但結果卻讓人十分感慨。一看陣容,老奇葩幾乎佔了半壁江山,而且在昨晚的一派胡言挑戰賽中,壯士留步區晉級的4位老奇葩3位晉級,又把新奇葩給擠了下來。我認為《奇葩說》是一個各種思想碰撞、給觀眾帶來新知識的地方,如果總是那一群人,來來回回地上好幾期,《奇葩說》還叫奇葩說嗎?
  • 詹青雲拿下第六季總冠軍,《奇葩說》卻不再「奇葩」了?
    《奇葩說》第六季成績依然可喜,據云合數據顯示,自播出一周後,《奇葩說》第六季網綜市場佔有率穩定保持前2名,#奇葩說第六季#話題閱讀量4.4億,討論量15.8萬,共產生熱搜話題76個。《奇葩說》是一檔兼具辯論形式的真人脫口秀節目,該節目密集地提取和呈現了當下青年人的流行元素,節目形式和精神內核都最大程度地契合了當下青年亞文化特質。但隨著範湉湉、馬薇薇、姜思達等人離開《奇葩說》的辯論賽場,節目逐漸「精英化」「傳統化」,真的成為了「嚴肅的辯論節目」。在這其中,奇葩說失去了什麼,又守住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