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旅行點滴
瑟瑟的秋風撲在臉上,涼意由內而生。
紛紛飄落的枯黃樹葉,宛如世界個各角落顛沛流離的打工人。
經歷了充滿磨難的2020,所有的人們似乎都是飽經風霜,又堅強又心疼。
2020我辭了工作,可我沒想到,我就像那凋落的枯葉,沒了樹,也沒了方向。
離開了公司,就在此刻,我這段不工作的時光,百感交集時,我不禁想起從前,我曾去過的一個地方。
那裡有粉色的花海,盛開在高原,置身之中仿佛落入粉色的海洋。
那治癒的粉色盛開在治癒萬物的季節。
那時是春天。
2019年春,我去了一個地方。
不出名,也出名。原因是它位於雲南大理,可卻是大理的一個縣城一一鶴慶
鶴慶是我偶爾聽到的,網上的資料很少,查的時候我只知道它是個縣城,曾經作為旅遊景點,大理一線跟團必拉去鶴慶購物買銀子,因為鶴慶有個宣傳語小錘錘過千年,千年制銀,正好拉動鶴慶的經濟。
上圖是鶴慶縣城的中心,雲鶴樓,有百年的歷史。
可好景不長,按當地人說過了一段時間,旅遊團就沒再來了,鶴慶依然人煙稀少。
可鶴慶並沒有因為旅遊業的不景氣而影響它,小錘錘千年的名號不是虛名。
我在的那段日子逛了很多家的制銀店,花式精緻,純手工製作,沒有大理古城濃厚的商業氣息。當地人告訴我,鶴慶的銀器製作好了大部分是銷往西藏、新疆、浙江義烏、金華等等。西藏地攤上的銀梳子,銀轉經筒源頭大部分是鶴慶。
我住了一家佛系旅店。老闆是四川人搞藝術的,人出去外面採風了,鑰匙留給了小賣部的大姐,只有我一個人住,房間可以自己選。
房間裡所有的布製品,包括窗簾,床單被套,茶席,墊子都是各種花。
也許這也是,為接下來的邂逅做的鋪墊。
三天後,我正在研究老闆的大鐵鍋怎麼炒菜的時候,他回來了。
老闆的話不多,長發,但也很親切,簡單聊了一下,也就是什麼時候來的,確實訂單之類的。
我告訴他這段時間我逛了逛附近的黑龍潭,和黃龍潭,還有草海。見到了只有水至清的地方才會有的水性楊花。
(黃色花蕊的小花便是水性楊花。)
黑龍潭的邊上正在建一座大佛像,潭面如鏡,對映著金佛,神聖又宏偉。
草海是湖面上生長著很多草並且環繞著湖而生長,風吹時草根部隨著湖波起伏,青綠的草尖搖擺風中,仿佛青草的海浪一般,於是被人稱作草海。以之為背景仿佛置身於與眾不同的藍綠湖中,實在是拍照的好去處。
老闆看著我說完這幾天的行程笑著說,都把附近逛完了,明天準備去哪?
我笑笑,不知道去哪了,可能沒有地方去,就走了吧
走了多可惜,有個地方去,就怕你嫌遠
老闆接著說道,現在馬耳山的花開了,你可想去看看,我有個朋友,明天要拉客人上去,加你一個不成問題。
是什麼花?我有些好奇。
野生杜鵑,生長在馬耳山,比人高比車壯,漫山遍野,想去不?
想去。我眼睛放亮
300塊。
果然……
那時我希望的景色是值得期待的,卻又害怕沒有那麼好看。
但最後的結果是超出期待。
並至今難忘。
馬耳山位於鶴慶縣西邑鎮工貿小區正西面,距集鎮步行三至四小時路程,是鶴慶縣和洱源縣的界山,主峰海拔3900多米。
有汽車行駛的路,不過大多不平,有些顛簸並且塵土飛揚。
登上馬耳山。
高原的空氣有些稀薄,風也很大。
但我真的體驗到了驚世的風光與遼闊的天地帶給的心靈震撼。
遙遠的路程,與路上顛簸的疲憊,在這景象面前以一併衝淡至煙消雲散。
漫山遍野的粉色杜鵑花。
原始生長的杜鵑樹,形態千奇百怪,卻有生命野性生長的美與魅力。大自然的創造才是最偉大的藝術品。有的仿佛參天大樹一般,有的猶如可愛的盆景,有的剛剛好和人一樣高,有的已長成兩層小樓一般。
撫摸著百年生長的野生杜鵑樹,我的掌紋於它的皮膚紋路摩擦,沙沙作響,這是我們之間的對話。
我能聽見風裡的海浪,我能聽見雨中的閃電,我能聽見遠處密雲裡傳來的風聲,我能聽見鳥兒在它的枝頭棲息歌唱。
它的皮膚紋路深深刻印在自己的身上,似是自己經歷百年風霜任然屹立不倒並且花開連年的勳章。
粉粉萌萌的花朵就在我眼前,百年前它也如此的綻放,輕輕的扑打著我的心也曾另以前往來過的無數人心動。
不由感嘆,真是太美了。
走入沒人的去處,仿佛走入了美麗的粉色森林,所有的杜鵑花迎著風在向你招手,歡迎你的到來。風裡有青草清新的香氣,眼前清淡的粉色,與遠處淡藍色的山,相對映,仿佛置身於古畫之中。
不遠處白色的風車在山頂悠揚旋轉,這裡比任何電視劇裡的景色都浪漫。仿佛你的白色戀人站在粉色花朵的盡頭等你,只要你願意,這整片的山海與花都屬於你。
司機師傅說站高處南可觀蒼洱風光,北可眺玉龍雪山,東望石寶天光,西接千山萬壑。
於是我們走向了最高處,來看看他說形容的瞭望風光。
來到最高處,雲層環繞,遠處投射著耀眼的太陽光。
主峰峰頂有個天池,花團環繞,古木參天,自自由的馬兒在廣闊的草地奔跑。
天池水明澈碧綠,與蔚藍的天空和蔥綠的群山渾然一體。
站立池畔,仰望遠山,粉紅色的山將這一池綠水擁住,溫柔懷抱為它遮風,不由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怎會在群山環繞的地方又如此碧綠的水源,猶如綠色的寶石一般。
天池的山邊有養馬人搭的帳篷,他的馬在天池的草原上自由奔跑。抬頭仿佛觸手可摸的白雲,這難道不是仙境嗎?
看的這,我由心的感嘆,世間多苦,而多少苦裡能盛開出來甜。
人間多苦,多少人苦卻不盛開甜。
人覺多苦,究竟是因為人只縮在自己的生存圈只聽自己的哀怨纏綿,還是從古到今人自己形成的統治圈從未打破?
這裡有山,有花,有白色的雲朵,有湛藍的天空。而所有美輪美奐的景象無一不是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呈現的。
若分子會說人類的語言,也許我們每分每秒已經聽到成千萬的哭訴哀怨重逢告別。它們每一秒都在為自然的改變重逢又告別。
到這裡我的故事要結尾了。
無論有多少的遐想與思考,我依然願意永遠記得我去了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它叫馬耳山。
那裡百年生長的杜鵑樹,依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由生長。
我也願像它一樣,自由生長,在這野蠻的冷風中。
(圖/ 文:阿拉蕾)
如果你有旅行好文分享,歡迎來投稿。
長按文末左下角點讚送三連
你們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