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用劇照重拍一部《大佛普拉斯》

2021-02-22 蘭闍

▲《大佛普拉斯》主要講述一名小人物肚財,因偷看佛像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器,卻意外發現了政商勾結的秘密,從而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連工廠裡準備參加護國法會的'大佛「,都被迫捲入這場世間紛擾的故事裡。


用劇照重拍一部《大佛普拉斯》

撰文、供圖│廖偉棠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是2017年最佳華語片,有識之士基本沒有異議。

在《大佛普拉斯》上映之前、在它獲得極多獎項而終於從小眾電影成為經典之前,是劉振祥拍攝的海報、劇照,先聲奪人搶盡眼球。

那些高反差又保留鮮明細節的底層生活場景,那些似乎與姚瑞中拍攝的臺灣神佛相呼應的超現實人神混雜場景,都先入為主地給觀眾打下了難忘的烙印,之後觀影的過程,則是攝影師中島長雄的呼應——這樣理解,似乎和我們一般對電影劇照攝影的理解很不一樣。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封面

一個劇照師貌似決定了一部電影的美學風格,這樣的奇蹟,只有劉振祥這水平的攝影師才可能做得到,也只有黃信堯這種開放式導演有這麼大膽和信任讓他去做。當然還有攝影師中島長雄的強烈風格化影響,但劉振祥力求在自己的攝影集《大佛有抑無》裡重塑這部基本上難以重塑的電影,這才是一個獨立攝影家而不只是一個為劇組提供照片的劇照攝影師的終極追求。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一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二

首先耐人尋味的是色彩,這些劇照和電影一樣,是黑白與彩色混用的,局部區域有色彩,電影裡是窮人的部分是黑白,只有富人的行車記錄儀裡有彩色影像,這樣來隱喻臺灣社會裡少數人富裕的狀況。

「但佛本來就是窮人的希望,色彩本來沒有被壟斷。不是嗎?電影裡當肚財笑話土豆騎著一輛粉紅色機車的時候,土豆的機車突然由黑白變回了粉紅色,雖然是那麼短暫,但那一刻影院裡的笑聲,也許是全場唯一不帶有悲涼或者憤怒的笑。而肚財和菜脯每天晚上追看老闆Kevin的行車記錄儀裡的花花世界,的確是彩色的,裡面卻是黑得化不開的欲望深潭。」

我曾如此闡釋。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三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四

但和電影微妙不同的是,劇照裡的色彩若有若無籠罩眾生,不屬於個別人壟斷。時而變淡,像肚財死亡現場裹屍布上的血,也隱喻則這些悲劇的「無足輕重」,還有是顛倒色差、色溫,製造出冷酷異景的感覺,最震撼的是最後一幕那些誦經的法師,臉色青綠猶如修羅惡鬼,把電影裡曖昧的批判推到了極限。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五

劉振祥也像偷窺的肚財和菜脯,常常採取一種「偷拍」的、完全不是像擁有劇照師的自由度的拍攝方法,他說:

「攝影器材比較進步,要偷拍到這樣的畫面不難,我們在拍的狀態也好像是偷窺,等於進入到劇情裡。我們掌握的視角也是用偷拍方式,去看某些人的生活樣態」。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六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七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八

我發現除了這樣,還有是局限、限制給攝影帶來的一種危險感,影像在臨界點懸浮,配合著演員們若哭若笑的表情,他拍攝出一個靈薄獄(基督教裡未受洗的聖人或者嬰兒所處的地方)。

據說劉振祥是雕塑系出身,還參與過佛像鑄造,這使他對於《大佛普拉斯》裡最關鍵情節:大佛的鑄造,有不同於劇組其他人的感受。

如果說最初是佛像的空心啟發了編劇安排懸疑細節,那麼大佛裡外眾生累死累活的「有為法」,當是劉振祥最關心的,他的鏡頭目光,漸漸由冷峻變成慈悲,在生者身上流連似乎要給予安慰——電影裡佛是無情虛空,反而是導演黃信堯和劉振祥代替了佛,在這本攝影集裡行善。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九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十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十一

當然,相對於迅速掠過的中島長雄的凌厲影像,劉振祥的劇照讓我看到更多的細節,比如說啟文殺人那一段,汽車前蓋有著他們扭曲的倒影,身後的佛像始終嫋嫋冒煙,電影裡我們會被扭打的兩人奪走全部的注意力,此刻觀看靜照,可以發現不同的「刺點」和更豐富的隱喻。

我在關於《大佛普拉斯》的影評裡說:

「我們看到的是菩薩在漫遊,尋找廢物撿拾,肚財原本是一個不想放棄的人,他撿拾垃圾和抓娃娃一樣專業,頗有超渡眾生的意思。」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十二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十三

其實攝影的本質也一樣,珍惜所有被高速社會拋棄的事物,以時間定格為它們招魂、喚醒它們原本的靈光。細味劉振祥《大佛有抑無》,發現他也做到了。

編輯 | 耳洞

- END -

【點擊關鍵詞,閱讀更多往期美文】

三峽/洛杉磯/美國夢/戰地攝影/航拍

中平卓馬/馬丁·帕爾/森山大道/賈科梅裡

家暴/狗仔/搖滾/藏民/自拍/人在北京

紀實·人文·審美

投稿信箱│lansheyiwen@sina.com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蘭闍

相關焦點

  • 廖偉棠│石內都:我的照片是個人史!
    石內都:肉體的個人史撰文│廖偉棠  一直以來,手頭上只有石內都一本攝影集,《Infinity,身體的行蹤》(求龍社,2009年初版),是她晚期一個回顧展的結集。用日本的美學來講,這是一種後現代的「物哀」。其後四五十年,她把鏡頭貼近腐敗中的肉體時,想必也以一種端詳、進入建築空間的莊重來重新構造肉體之美。編輯│曉風(圖片來源於石內都攝影文集《黑白》)作者簡介
  • ——電影《大佛普拉斯》
    今天上午學校搞消防培訓,我坐最後一排,百無聊賴,心血來潮戴上耳機看這部《大佛普拉斯》,原以為是一部和大佛運輸有關的公路片,結果發現完全出乎意料。◎ 電影《大佛普拉斯》劇照,來自網絡這尊大佛,是作為護國法會的主供。
  • 《大佛普拉斯》:又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電影
    1年前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年後看了《狗十三》《大佛普拉斯》,這三部都是負能量滿滿的電影。
  • 周末薦片:大佛普拉斯
    真正動人的是畢贛用鏡頭講故事的本事,能讓人看出詩意來。觀眾跟著他晃晃悠悠的鏡頭,一路尾隨,當《小茉莉》的歌聲響起,許多人突然潸然淚下。每個人落淚的緣由都並不相同,甚至和劇情都沒有絲毫關係。在那樣的一處窮鄉僻壤,在那樣的一位男子身上,突然有這樣投入的一次演唱,全然忘形,這一幕會讓人心裡有所觸動,但是又說不出來為什麼。這就是畢贛的好,他讓不會欣賞詩歌的人欣賞詩歌,他讓不喜歡看文藝片的人喜歡看文藝片。
  • 分享一部電影《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出來,很多人都說這是臺灣資本主義底層群像,批判現實主義,我覺得導演黃信堯可能一開始沒有想那麼多,而是以一種類紀錄片的方式記錄生活的本原,用他獨有的幽默的方式,對抗一點人間的苦難。人有沒有高低之分?從《大佛普拉斯》的表象來看,高低分的特別明顯,就像黑白和彩色一樣。
  • 臺灣導演鍾孟宏的戲法:從監製《大佛普拉斯》《小美》再到導演《陽光普照》
    鍾孟宏拍攝《大佛普拉斯》工作照鍾孟宏有意當這個監製職位,主要覺得臺灣在國際舞臺上像個孤兒,所以他很想用電影去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臺灣,他希望用電影來說臺灣的故事,可是他嫌自己說得不夠快不夠多,所以希望多找些說故事的能手來講臺灣的故事
  • 一部用懸疑風揭露底層人民悲哀的《大佛普拉斯》
    相對於此,《大佛普拉斯》顯得截然不同,它打破了觀眾和電影本身故事的邊界感。正片開始之前旁白的聲音就是導演黃信堯,並且他還直接了當地告訴觀眾,他會時不時出來叨叨兩句。 雖然這是導演黃信堯第一次執導劇情長片,但卻是根據導演自身在臺灣十幾年所見所聞改編,擁有大量的信息儲備累積。
  • 《大佛普拉斯》之後,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麼?
    《大佛普拉斯》隨意的片頭中,「啊堯」圈粉無數繼2017年憑藉《大佛普拉斯》驚豔華語以及國際影壇後,時隔三年,影迷們都無比期待黃信堯的下一部劇情長片。2018年《大佛普拉斯》在南加州大學放映,著名中國文化研究學者駱思典(Stanley Rosen)教授與黃信堯導演進行了映後對談。當聽聞黃信堯對於片中社會底層邊緣人物形象刻畫的闡釋後,駱思典教授不禁好奇,笑問道:「那白領階層呢?」黃信堯笑答:「我的下一部影片就將會聚焦於這一群體。」「那你會給他們一些希望嗎?」
  • 《大佛普拉斯》之後,他的下一部電影是什麼?
    《大佛普拉斯》隨意的片頭中,「啊堯」圈粉無數繼2017年憑藉《大佛普拉斯》驚豔華語以及國際影壇後,時隔三年,影迷們都無比期待黃信堯的下一部劇情長片。2018年《大佛普拉斯》在南加州大學放映,著名中國文化研究學者駱思典(Stanley Rosen)教授與黃信堯導演進行了映後對談。當聽聞黃信堯對於片中社會底層邊緣人物形象刻畫的闡釋後,駱思典教授不禁好奇,笑問道:「那白領階層呢?」黃信堯笑答:「我的下一部影片就將會聚焦於這一群體。」「那你會給他們一些希望嗎?」
  • 聖物和玩物——觀《大佛普拉斯》記
    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讓我找到了一個出口。人人都是弱者影片的開頭,導演阿堯就用一口淳樸的閩南話伴著字幕,向觀眾介紹起他的影片。「需要的時候,我(導演)才會出來」,足夠真誠,也足夠稚拙。無論是在形容黃啟文與秘書的媾和為「腎臟保養」,還是在調侃行車記錄儀時說「它是尖端科技的產品」,導演以一種戲謔的的口吻施以旁白,「輕慢」這種種景觀。
  • BBC重拍新版《悲慘世界》首曝劇照 莉莉科林斯飾演芳汀
    韋恩斯坦公司因性騷擾醜聞宣告破產之後,BBC重拍經典名著的腳步卻始終未停,開始籌備根據雨果原著《悲慘世界》的電視劇製作。­  多米尼克·威斯特飾演冉·阿讓­  BBC今天首度曝光三張新版《悲慘世界》的劇照,多米尼克·威斯特飾演的冉·阿讓、大衛·奧伊羅飾演的沙威、莉莉·科林斯飾演的芳汀均以劇中造型亮相。
  • 最近這部新片火了,上一部驚豔之作是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結尾的意味深長,在《同學麥娜絲》裡變得直白。跳出攝影機的導演參與了劇中人的打鬥,情緒拉扯之下,這看似荒誕的一幕一點兒也不突兀。麥娜絲是「減號」英文minus的諧音,與《大佛普拉斯》的「plus」相對應,形成一種特定的導演風格。
  • 《大佛普拉斯》 :展示人性「荒謬」和「荒誕」 更新臺灣電影面貌
    電影《大佛普拉斯》海報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西媒稱,黃信堯執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大獲成功,令他成為臺灣電影界的新星,得到李安、侯孝賢、蔡明亮等國際導演的肯定。《大佛普拉斯》在2017年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5大獎項,包括最佳新導演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並且在最近的臺北電影節.和多倫多國際影展「亞洲影評人聯盟獎」中斬獲5大獎項。在網絡發達、務實和商業化的臺灣,影院被商業片霸屏,但是《大佛普拉斯》卻在影院上映將近4個月,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和討論。
  • 廖偉棠│荒木陽子:做寫真狂人的妻子是怎樣一種體驗?
    兩個荒木的私寫真撰文│廖偉棠
  • 《大佛普拉斯》:佛也有Plus?
    《大佛普拉斯》藉由電影中的看似莊嚴的大佛,卻不知暗藏了什麼玄機,用大佛代表一個根植在臺灣人心中的權威,黃信堯希望觀眾藉此反思不可挑戰的權威之下更值得深思的真實面貌。《大佛普拉斯》是幾年來少有的佳作,說人性,從不矯情,見社會,沒有控訴,講佛性,不露痕跡。劇本紮實,節奏老練,表達完整,寓意深遠。
  • 一部《大佛普拉斯》夠嗎?
    《大佛普拉斯》從始至終都瀰漫著一股溫情的宿命感。它通過一次底層小民對上層精英的偷窺,講述了臺灣社會階層的固化,以及個體突破階層壁壘的無望。影片的故事發生在臺南。電影一開始是一場葬禮,在送葬隊前方,我們與影片第一位小人物菜埔相遇了。生硬的敲鼓姿態和無節奏的鼓聲告訴我們,送葬隊並不是他的本職工作。
  • 歡迎來到花式讚美《大佛普拉斯》無獎大賽現場!
    但之後大陸自媒體頭圖用得最多的,卻是他的劇照嗯,春節的時候,冷不防的,大陸院線上映無望的《大佛普拉斯》,流出了汁緣一時間,小夥伴們放棄了春節和家人團聚的大好時光這不就是一部好電影該做到的。我們的好基友【奇遇電影】,說它是近年最好的臺片,這個,沒毛病(他家轉的是MOVIE木衛的內容,一會會提到)原文點此
  • 《大佛普拉斯》:瘋狂的人間金字塔
    2017年的臺灣金馬獎出現了兩部可以載入華語電影影史的佳作,一部是《血觀音》,另一部則是《大佛普拉斯》。雖然最後《血觀音》成功奪魁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但是這一部《大佛普拉斯》的整體水準完全不遜色。 導演黃信堯在2014年拍過一部名叫《大佛》的短片,市場反響非常不錯。
  • 廖偉棠 | 戰鬥在雲霄的他們,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永別
    編者按:5號廳特邀香港作家廖偉棠細評臺灣高分空軍紀錄片《沖天》。去年,臺灣導演張釗維的一部紀錄片《沖天》為二戰提供了另一種視角。一部預算有限的紀錄片,製作上的因陋就簡難免,比擬空軍的硬體弱勢,靠的只能是飛行員的熱血和技術補足。
  • 《大佛普拉斯》肚內的眾生,群魔亂舞,權欲凌亂
    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大佛普拉斯》:黑白影像中的權欲與世俗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大佛普拉斯》:你永遠不會知道他人皮囊之下,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