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黑羊5 流量公園
作者丨黑羊
來源丨流量公園(llpark001)
疫情讓搖滾樂停擺了。
即便還有《樂夏2》這樣的綜藝節目,搖滾也始終是強調現場氛圍的演出。直到迷笛音樂節8月15、16日在崇禮舉辦,搖滾樂終於在今年有了自己的線下主場。
今年也是迷笛音樂節二十年。
從2003年開始,迷笛音樂節就有了線上直播,最初合作的網站,如今在網際網路上已經成了時代傳說。今年,迷笛合作的直播平臺是快手。
從與快手談合作到舞臺呈現在手機屏幕,這一過程僅用了20天。
但這20天的經驗,迷笛積攢了17年,並且有很多問題至今難以解決。
快手找到迷笛進行直播合作的時候,離這場音樂節的開幕,迫在眉睫。
一切都很緊張。迷笛和快手各派出團隊進行對接,在整個過程中,很多正規流程都成了口頭協議,很多合同都在事後補籤。
快手篤定要做迷笛音樂節這個IP。因為疫情中,無論是明星帶貨還是藝人進駐,對於短視頻平臺和別在家中的看客,都已經審美疲勞。
短視頻需要新鮮血液的刺激。
迷笛方面則做了兩件事,一是和上直播的樂隊進行溝通,參與這次音樂節共有30隻樂隊,其中不乏因去年「樂夏」而火爆的刺蝟,以及諸多國內老牌樂隊;二是對現場直播的機位和技術,進行排兵布陣。
最終,兩個舞臺,每個舞臺六個機位,迷笛音樂節僅僅在直播的技術上,就投入了近30萬。
而快手則得到了直播此次迷笛音樂節的7天版權。
「7天以後就看不見了,我們做的是純粹的直播,之後我們會有一些零散的短片。」迷笛方面負責對接快手的志鵬告訴流量公園。
但這並不是全部。迷笛和快手在其後一整年,布下了棋局。
按照迷笛方面的說法,迷笛音樂節今年20歲,將在9月初舉辦一個派對活動,合作方正是快手。對於迷笛來說,二十年的各種慶祝將持續一整年,而其後的合作夥伴,都將是快手。
對於這場搖滾音樂節的直播成績,快手方面還沒有給出官方數據。志鵬說:開播沒多久就上了快手熱搜排名,那時候流量在380萬左右,從這個方面來說,直播得到了很好的反響,我認為是雙贏。
在此之前,迷笛音樂學校校長張帆的朋友圈,用過往的迷笛音樂節圖片來紀念20年,眼看著疫情肆虐,今年迷笛音樂節貌似會和東京奧運一樣,延期了。
作為戶外音樂節,迷笛在中國是「老牌選手」,而其線上直播史更可以追溯到17年前的2003年。
迷笛第一次進行直播,所合作的網站叫「高地網」,這個網站如今已經成了骨灰級搖滾愛好者的記憶,在網上難覓蹤跡。但一些論壇中的隻言片語可見其當年的地位:高地的論壇和聊天室曾經飄揚過一批骨灰級網絡搖滾達人,網站的運營人後期也曾經嘗試通過視頻錄製服務獲得收入實現專業化運營。
在2003年,迷笛和高地網合作直播時,只有兩個機位,高地網拉了一條寬帶線到現場,這場中國搖滾史上第一次視頻音樂節直播,由於觀看人數過多,而時時產生卡頓。
但從此之後,迷笛便每年都在線上進行直播,平臺從論壇網站,換成了視頻網站,現在志鵬依舊能說出一連串視頻網站的名字。
其實在2011年之前,迷笛音樂節的直播幾乎不盈利。但2011年,當年的土豆網給迷笛開出了100萬的版權費。從這時開始,迷笛音樂節的直播,成了一個有錢賺的項目。
可2018年,迷笛的在直播上賴以生存的版權費,沒拿到手。
由於迷笛音樂節每年都會有直播,這甚至被小樂隊視為一種傳播途徑和需求,但另一些比較知名的樂隊,由於籤約廠牌或經紀公司,對直播的版權費用要求水漲船高,導致整場直播的費用,平臺方根本無法支付。
「主辦方也不可能說我因為要直播,然後我賠錢給大家免費做直播,這是不可能的。」一位搖滾圈業內人士告訴流量公園。
最終,迷笛音樂節在2018年採取了免費直播——將視頻推給約30家視頻平臺,將鏡頭對準免費參與直播的樂隊,最後串在一起。
「因為我們能夠幫助大家做到的其實也就是到這一步了,直播的成本都是迷笛搭進去的,目的就是讓這些年輕的樂隊,更多人知道他們的表現,他們的實力,他們的作品。」迷笛一位視頻項目負責人劉歡說。
實際上在2018年,迷笛雖然沒能拿到直播版權費用,但在視頻的收益上並沒有賠本。
劉歡記得:「那一年一部分的商業廣告,還是稍微能夠彌補一些我們拍攝直播的成本,對實際來講也就將持平,可能還還稍微虧一點。」
「那一年很慘。」他說。
對於和快手今年的直播合作,迷笛方面並沒有透露具體的版權費用,但「合作非常愉快」。
這也是短視頻平臺第一次嘗試與線下音樂節進行對接。除此之外,視頻平臺在疫情期間,更注重「線上音樂節」的場景製造。
比如疫情期間,B站率先聯合音樂節RSS上線了「臥室POGO音樂節」,邀請五條人、對角巷、法茲等樂隊參與了這場「雲演出」。摩登天空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場為期5天的「音樂節」累積超過100萬人觀看,活動單日觀看最高在線人數高達49萬人,單日彈幕數有近10萬條。
今年2月8日,上海TAXX酒吧在抖音直播,4小時內的直播打賞總輸入超過70萬元。
而快手之前則是與太合音樂集團合推出為期一周的「I’m Fine雲趴音樂周」、「摩登情人節」派對、與8家Club舉辦#不如雲蹦迪#等。
但線下音樂節的臨場感,始終是「雲搖滾」「雲蹦迪」所無法實現的。而事到如今,音樂節公司、經紀公司與直播平臺三方因版權不能達成直播協議,仍對音樂節的直播造成困擾。
在整個直播的談判過程中,視頻平臺方想要音樂節的線上流量,經紀公司想要牟利,音樂節方面想要推廣,許多年以來,三方從未因此達成共識,而這次快手與迷笛能達成合作,也是因為演出樂隊與迷笛方面「關係比較好」,且疫情對演出市場的衝擊很大。
但長遠來看,最終受傷的是樂隊,「因為經紀公司開出高昂的版權費,跟樂隊幾乎沒有關係。」劉歡認為,版權問題還是要從行業內部先達成共識,然後才有可能把這個行業與其他的平臺行業去嫁接,才能夠把直播的這一塊做起來。
問題是,音樂節方面呢?難道不是「搖滾版權」的受益者嗎?
「實際上,當年土豆與迷笛合作支付了約100萬版權費,現在的成本可能就得100萬。」劉歡說。
原標題:《從高地到快手,迷笛搖滾直播17年》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