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在娛樂圈的好友不計其數,但偏偏有一位與哥哥的關係極為複雜,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清楚。
他們就像絕代雙驕中的花無缺和小魚兒,給80年代的香港娛樂圈帶來無數的話題。
這個人就是陳百強。
張國榮的身世無需多言,父親是中環洋服店的老闆張活海,好萊塢明星馬龍·白蘭度、希區柯克等都是這家店的顧客。
家庭雖算不上富裕,但也不愁吃穿。
張國榮13歲時,獨自赴英國留學;中學畢業後,愛好時裝設計的他考入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本來打算子承父業的張國榮,遇上父親突然中風,只得匆匆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為新興服裝業的興起,張父傳統的服裝業被打擊。
張國榮為了養家餬口,做過很多工作:賣鞋、賣牛仔褲、在律師行打雜。後來傭人資助他20港元參加歌唱比賽,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第二名,進入娛樂圈。
陳百強是中環金寶表行出身的貴公子,深得父親的寵愛。兩人同樣長相帥氣,風度翩翩,一度同時上過「香港十大靚人榜」。
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兩人的相識。1978年,張國榮剛剛發表首張專輯《day dreaming》,和朋友相約在酒吧慶祝。張國榮正喝在興頭上,有人過來拍拍他的肩,沒頭沒腦的來一句:「有人說我和你長的很像。」這位面相青澀的少年就是還未成名的陳百強。
兩人除了在外表和家世上的相似,還有著相同的性格。
兩人都極致的追求完美主義,對作品的完成度有近乎變態的執著。
同樣熱愛音樂的兩人都因為參加歌唱比賽入行,相傳張國榮在參加比賽時堅持唱完一首12分鐘長的英文歌《American pie》。
唱到兩分鐘,評委黎小田聽不下去了,「大哥啊你參加比賽,我們頂多給你三、四分鐘啦。」唱到興頭的張國榮竟然反問對方:「你腰斬我的歌,讓我如何唱出感情!」最後張國榮不僅把歌唱完,還獲得第二名。
這首《American pie》最後在張國榮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得到重現。
而儒雅斯文的陳百強早在中學時期就熱衷參加音樂活動。
父親陳鵬飛讓他專注學業,他就以輟學來反抗。最後陳鵬飛胳膊擰不過大腿,只有送陳百強去美國學音樂。
兩位性情相近的好友在娛樂圈工作,如同組隊打怪,開始時總是攻守互相配合,
但等到慢慢練滿級數,獲得更多的能力後,旗鼓相當的兩人漸行漸遠。
起初張國榮和陳百強一同泡吧,disco跳舞,聊音樂,無所不談。
因為經紀人是同一人,還安排他們出演電影《喝採》和《畢業生》。這時候初出茅廬的陳百強已經展露鋒芒,他演唱的《眼淚為你流》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這首歌奠定了他在香港流行樂壇的地位。
所以在《畢業生》中,陳百強出演男主角,張國榮只是一個陪襯的配角。《畢業生》後,張國榮也迎來事業的峰迴路轉。1983年,他推出《風繼續吹》,1984年,歌曲《Monica》入選第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這首歌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張國榮和陳百強並肩站上事業巔峰,免不了被媒體拿來比較。為了不影響兩人事業的發展,張國榮曾經說過「有他沒我,有我沒他」。媒體緊緊抓住這句話,把兩人關係形容的水火不容。
張國榮曾在1985年的演唱會上調侃一位經常跳disco的朋友,「如果一同演電影,他作忠,我作奸,肯定他就是餘麗珍(正面角色),我就是李香琴(反面角色)。」這段話被媒體大做文章,說張國榮暗諷陳百強會像餘麗珍一樣退休,而自己會像李香琴一樣歷久長存。
這之後,陳百強的歌唱事業確實江河日下,但卻不是因為張國榮的暗諷。
娛樂圈是大染缸,想要保持純粹很難。但陳百強就是一個純粹的人,他永遠像一朵孤傲的白玫瑰獨自綻放。
陳百強性格單純,不喜招搖和作秀,每籤約一個公司都不願意主動宣傳自己。
但是根據林燕妮回憶:「他籤約的公司從華納到EMI、DMI再到華納,都是公司的大老
在中環三太子參演的電影《喝採》中擔任女主角的翁靜晶,也曾在《經濟日報》連載回憶中環三太子的文章中,形容陳百強「傲氣風骨,既孩子氣又不易賣帳。」
據林燕妮回憶,他曾在TVB化妝間抱怨公司不找他拍電視劇,林燕妮立馬單獨找他談話,告訴他公開場合埋怨領導小心被雪藏,然而陳百強對這些都不在心。
然而,香港媒體捕風捉影的報導,卻擾亂著陳百強想要認真做音樂的心。
陳百強有個外號叫「小妖」,他和張國榮一樣,喜歡在演唱會上做大膽的裝扮。1985年,陳百強在演唱會上一改過去風格,戴著面具唱歌。這次大膽的裝扮並沒有得到媒體的認可,反而罵他奇裝異服,妖裡妖氣。
有說他「突患怪病,入院就醫」,有說他「性情大變,行為乖張」,逼得陳百強不得不在報紙上做出澄清「你們如何能明白我!」
自此後陳百強開始嚴重失眠,頻繁進入醫院,並患上情緒病。情緒的失控並沒有獲得媒體的同情,反而說他得了怪病。只是單純為了改變音樂風格的陳百強,被媒體說的一無是處。不堪壓力的陳百強最終選擇極端的解決方法……
相比於陳百強,張國榮在演唱會有更出格的裝扮。戴長發、穿裙子、踩高跟,張國榮將生前最後一次演唱會玩的淋漓盡致,仿佛知道自己不久要遠去。
許多人罵他奇裝異服,不男不女,張國榮一概沒有理會。這也許就是張國榮與陳百強的不同之處,張國榮比陳百強更圓滑世故,大方自信;而陳百強相對靦腆內斂,單純真誠。若把陳百強比作白玫瑰,那張國榮一定就是紅玫瑰。
就如同扮演「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他硬生生改粵語,學北京話;又隨京劇師傅認真學習京劇。本來陳凱歌為他準備了替身,最後卻都是他親自上陣唱戲。
說回張國榮和陳百強,兩人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合。上文說到「李香琴和餘麗珍之爭」,只是媒體的杜撰。
其實張國榮還說了上半句,「我對他非常的不滿,因為他作的歌實在太好聽;我對他非常失望,因為他永遠沒有為我寫過歌。」這段話說完,陳百強出現在舞臺上,與好友一同合唱《喝採》。
張國榮一直非常欣賞陳百強的音樂才華,他始終認為,在音樂方面,陳百強略勝他一籌。
而陳百強也非常佩服張國榮的表演,他覺得自己就做不到。
在媒體瘋傳兩人不合時,陳百強還特意自費買票去看張國榮在倫敦的演唱會。據說陳百強當時在歐洲旅遊,聽說倫敦有張國榮演唱會,偷偷買票去看,還被下面觀眾認出。張國榮興奮的邀請陳百強上場唱歌。
結語
同樣心高氣傲的兩人在年輕的時候,肯定少不了各種較勁和比較。
但回顧攜手走過的80年代,更多的是快樂的回憶。
張國榮和陳百強一起經歷人生中的大起大落,他們的友誼非旁人所能完全知曉。
陳百強曾坦誠說過:「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和Leslie真是好友!」
張國榮也感慨過:「這世界上只有danny不會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