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才背過的知識點,怎麼又忘了?」家長們很惆悵,為什麼孩子總是記不住呢?
記憶分幾種?
1. 感官記憶力:
比如,你發現路邊的花很好看,你會對花產生記憶,但是不會持續很久,你可能記不起花的樣子。
2. 短時記憶力:
比如,你讀完一篇文章,結束之後你的腦海裡還能存儲一些關於文章的內容片段。
3. 長時記憶力:
這種記憶需要通過不斷地重複和練習的,那麼這個記憶可能會在你的腦中存在長達幾個月甚至是幾年。
為何記不住?
因為大部分孩子的記憶只停留在了感官記憶或短時記憶階段。
記憶的本質是存儲。就像是計算機一樣,接收大量的信息,經由識記、存儲、提取三個環節最終組成記憶。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研究表明,記憶會隨著時間不斷消退。一般來說遺忘都是先快後慢,抓住最開始的遺忘點,儘量重複或者練習,可以將記憶保存得更完整。
只有發現了問題存在的根源,才能更好地拿出解決方案,做到真正的藥到病除。
調整我們的記憶模式,減少遺忘的可能
除了改善不良的用腦習慣和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提高記憶力這件事上,我們還需要針對經常性的遺忘去做出相對應的改變,比如--重複性記憶。
前面有關於「記不住」這件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解釋,我們都清楚人腦具有一定的遺忘特性,我們能做的就是重複記憶,使記憶加深,從而增強自己的記憶力。
細心點我們會發現,我們對於久遠的記憶記得很清楚,而對於近期的事情卻容易遺忘。為什麼呢?因為重複性不同。
對於久遠的記憶,我們會習慣性地去回憶,去回憶裡面的細枝末節,回憶那些久遠的人與物,當習慣養成,大腦儲存了這樣的記憶模式,就會加深我們對久遠的記憶刻骨銘心的情況。
同樣的,對於近期的事情,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去回憶,而這也就造成了記憶不足,容易遺忘的情況。
為了更好地克服遺忘,我們要學會重複性記憶,比如間隔多少時間去重複記憶你需要記住的約定或者信息。
其實,加深自己對於信息的提取能力,學會局部性記憶。記住每句話,每個任務,每本書的核心內容,再為核心內容做一個關聯性的思維導圖,通過對信息的分析、提取,充分活躍我們的大腦,增強記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從而有效提高我們的記憶能力。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孩子往往對熟悉理解的事物記得很牢。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並發展孩子的理解記憶能力,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理解所要記憶的東西,比如「鳥兒為什麼會飛」「鴨子為什麼能在水中遊」等,家長要引導他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運動能幫助記憶力發展
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愛好運動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會精力充沛,記憶力也就很強。這是因為孩子運動時可以促進新腦細胞的增長,幫助大腦進行自我更新,保持大腦的活躍狀態。
另外,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有利於記憶力提高的食物,如富含鋅、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的核桃、芝麻、瘦肉等。
記憶力的好壞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所以,孩子強化記憶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歷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父母要注意保持自身的耐心以及孩子訓練的自信心,多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讚揚,不要責罵。只有真正了解記憶力不足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