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小提琴到底難不難?為啥那麼多人都說小提琴難學?

2021-02-09 小提琴公開課

因為小提琴有寵大的作品庫,有龐大的訓練曲,有幾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人們熟悉的經典作品。

當人們欣賞這些作品時無不為這些作品所傾倒,再加上這些作品演奏者的經歷,更是讓人們感覺深不可測.再加上我們身邊沒有出現過幾個像他們那樣的演奏家,身邊又沒有什麼敬佩的老師,所以就認為難呀、難呀、難。
    

其實一個非常熱愛學小提琴的人,只要他勤奮、勤於思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學好小提琴也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

學好小提琴,首先要遵循小提琴的學習規律,那麼小提琴的學習規律是什麼呢?具體說就是:科學的訓練方法,合理的安排教程,必要的訓練手段,一定強度的有效練琴。

什麼是科學的訓練方法?我們想今天訓練目的就是為了今後的發展,就是要能演奏出一些有難度的作品,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那麼我們現在所訓練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這個問題老師在教學生練琴之前就要弄清楚,也就是說為什麼要讓學生這麼做?如果不這樣就不會達到這個目的?要讓學生都明白這個道理,比如說我們左手手型的固定,大拇指在琴頭位置究竟擺在哪裡正確?什麼調性用什麼樣的手型,為什麼要這樣?老師一定要講清楚,我們說左手的上下動作、左右動作、前後動作,手指定位究竟是為了什麼?小提琴弓法訓練的七個平面,究竟如何訓練?為什麼要用七個平面動作去訓練?

如果學生弄不明白,那他就不會主動有意識的按老師的方法去做,你告訴他學琴初期就是要把左手手指的自然手型,改變成我們固定把位的音準手型,這個過程是艱難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提琴難學。

比如說人走路,你是兩條腿向前走,如果叫你把腿劈開走路,那你感覺很不自然,很難走,如果你長期這樣走,習慣了,不讓你這樣走,也許你就會自然這樣走,我們訓練手指的彈性,手指的張力,手指的前後移動不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嗎?

學琴就是這樣,解決了這個習慣問題,下面學起琴來就簡單多了.因為很多高難度的小提琴作品,作者在創作時,他已經就考慮了小提琴演奏指法弓法的難易程度問題,考慮了要達到目的的可行性,因此作品的指法弓法安排是非常有規律的,科學的,你沒有經過那樣的訓練就不可能演奏好這些作品,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一個老師如何對學生合理的安排好教程呢?這就是一個合理的問題和科學的問題,如果說一個很有智慧又很勤奮的學生,你如果按步就班根據練習曲教材一曲一曲讓學生往下練,這樣就會把學生引向歧途,變成一個呆板的無創造性激情的練琴人.所以說教材的選用要因人施教,因人選材,不要墨守成規。當初盛中國的父親盛雪教授,教他的女兒盛中華時,開塞練習曲只選練了十幾首,克萊採爾練習曲也選用了十幾首,羅德也只選用了十幾首,巴格尼尼也練了幾首,只經過五年的學琴道路,就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
    

我們經過了合理的科學的教程安排,必須要有科學的訓練手段去實施,這是學琴與教琴過程中非常重要環節。比如說各種弓法技術,如何訓練才能達到目的?如何避免走彎路?如何縮短訓練時間?就能獲取理想效果,這就是老師與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共同默契配合的問題。

比如說:小提琴弓毛貼弦問題,在學琴初期的時候老師就要告訴他如何把弓毛貼緊弦把聲音拉出來,什麼樣的聲音是貼緊弓毛拉出來的?什麼樣的聲音是弓在弦上飄出來的?發音和力量控制問題老師要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把握學生的前進過程。

最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教會孩子練琴,有效促進孩子練琴。無論老師演奏水平多麼高,教學方法多麼好,教材選取的多麼合理,如果孩子回家不練琴一切都沒有意義,以下內容對於所有學習樂器的孩子都適用,不僅僅是小提琴。

首先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引導孩子去練琴,每天定時定點,約法三章,颳風下雨雷打不動,長此以往有一個好的習慣也就成自然了。

之後就要解決如何從無效練琴變成高效練琴的問題。只需要幾個關鍵點,馬上就事半功倍。

練琴過程要用到手練、耳聽、身動,腦想,而腦想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大腦不思考,不及時記憶手指的觸覺和耳朵聽覺的刺激所產生的反饋,就無法記錄下來練琴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成長,練習就是機械無意義的動作罷了,又怎麼快速提高水平呢?

如何在練琴中做到充分用腦?

1、在練習開始前,確定想要達到的目標。例如學習一首曲子,琴童們可以在腦中「幻想」一下自己希望達到的程度,然後朝著這個目標不斷邁進;

2、規劃練習方案。琴童可以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制定一個練琴計劃,並按照計劃練習;

3、大腦像錄像機一樣記錄自己的練習過程,總結經驗和錯誤,反覆咀嚼不斷改進。

練琴不在於花了多久的時間,而在於有了方案之後專注、認真地去執行。三心二意的態度很難成功。


如何才能盡力保持練琴過程的注意力集中呢?

給大家幾點建議:

1、練琴開始前清空大腦內的雜亂信息,按照練琴目標和練習計劃前進;

2、家長們要給琴童提供安靜的練琴環境;

3、不在難點上停留太久。糾結於一個難點而得不到解決,可能會導致孩子內心煩躁,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可以先進行下一個環節,在狀態較好的時候再回頭解決難點。

達文西畫了一千多個雞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重複做一件事,看起來雖然枯燥,但是卻是得到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重複更是提升演奏水平的必要之路。

重複練習應該注意的事項:

1、重複不是無意義的反覆。琴童要明確每一次重複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重複,總結經驗,改正錯誤,這樣才能做到每一次重複練習都是一次成長;

2、可以嘗試「小單位重複」,分小節、分樂句、分段落的重複練習,從點到面逐步攻破。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快速無無錯地演奏一首曲子,前提是要學會慢速練習。要注意的是慢練是指將一首曲子的節奏、風格放慢之後,加以更細心、細緻的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整首曲子的方法,可不是用腦上的慢哦。

慢練的必要性

1、慢練就像「放大鏡」一樣將整首曲子的細節都擴大了,這樣琴童能夠更好地看清重難點,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

2、慢練是鍛鍊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由慢到快,進而從生到熟;

3、慢練可以運用到許多方法裡,例如:分解慢練、重複慢練等,將整個練琴過程融會貫通起來,練琴效率更高效。

學琴沒進步、練琴沒效率、家長不知如何陪練,推薦柚子練琴!!!

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領取一節陪練課!

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學小提琴真的這麼難嗎?
    當人們欣賞這些作品時無不為這些作品所傾倒,再加上這些作品演奏者的經歷,更是讓人們感覺深不可測.再加上我們身邊沒有出現過幾個像他們那樣的演奏家,身邊又沒有什麼敬佩的老師,所以就認為難呀、難呀、難。  其實一個非常熱愛學小提琴的人,只要他勤奮、勤於思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學好小提琴也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
  • 學小提琴最難的是什麼?知乎上這位大神講的很真實!
    如果是練鋼琴,那麼你的小肚子用力憋一憋,咦好像身材還不錯的樣子!就算啥也不會,任誰坐在鋼琴前叮叮咚咚一番,自己也覺得開心。小提琴就殘酷多了。你可能是因為被卡農、天空之城之類深深吸,然而當你面對一把琴一支弓,你甚至連像樣的協調的姿勢都擺不出來。然後你固執的拉下第一弓..你在逗我?確定卡農是用這玩意拉出來的?
  • 小提琴真的很難學會麼?
    小提琴應該是所有樂器中最難的了吧 我們小提琴老師曾說 小提琴靠的是童子功 因為小孩子的手指比較柔軟和靈活 從小學習小提琴的孩子手比較能活動得開 手指按弦的速度要比成年學琴更快 像小提琴裡有《梁祝》裡第二部分的內容 要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相處愉悅的時光 就對手指要求特別高 按弦換弦都要快小提琴沒有本身固定的音 所有的音準都要自己找 不像鋼琴 調好了直接彈就可以 初學小提琴的時候老師會在指板上佔膠布啊之類的方便找音
  • 學小提琴需要注意什麼?你的孩子真的適合學小提琴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小提琴,不僅是因為小提琴在樂器品類中不容置疑的地位,更是因為小提琴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是一生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學小提琴的孩子,行為氣質上都很有魅力,很優雅,而因為常年學習小提琴,他們也練就出堅韌,毅力,有耐心,不服輸的精神。
  • 學小提琴最容易「死」在哪?
    學琴的你們對於這些都掌握了嗎?相信不少人都是「死」在某一個技巧或者某一個練習瞬間。今天,琴姐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學琴之路,你最容易「死」在哪一塊?當然,琴姐指的是學小提琴的難點,小提琴讓你抓狂之處,也許,你不覺得,但講真,大部分學琴的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 小提琴的確難學,可是難得過這個人嗎?
    伊藤的演出片段在網上瘋傳,網民表示被伊藤柔中帶剛的琴音感動,更有人表示「聽到喊」,贊她是永不放棄的好榜樣,希望把片段轉發給「想放棄的人」。原來伊藤不但曾是日本帕運代表隊的泳手,更是日本國內第一個配戴義肢當上護士的人,近年更不斷到不同地區演講,鼓勵大眾。
  • 二十四歲了,還可以學小提琴嗎?
    本期《瘋狂漲知識》邀請廣州交響樂團樂團首席張毅老師,為大家解答三個學習小提琴的熱門問題!熱愛音樂的人,不乏是成人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某件樂器情有獨鍾。而當你真的下定決心要學小提琴了,也肯定是經歷了從感性到理性的一段心路歷程,那麼我們就理性地分析,假設你24歲了還能否學好小提琴這件樂器。
  • 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學小提琴?
    學習樂器很好的培養了讀譜能力、左右手配合彈奏的協調能力,以及注意力分散能力(或者說一心多用)科學家已經多方論證過,人的大腦就好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變得越來越聰明。讓大腦離開你的舒適區,多進行一些新嘗試,多學習一些新知識,會對你的大腦健康更有幫助的喲。
  • 小提琴和鋼琴哪個好學,小孩子學哪個更好?
    遇到過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要讓孩子學小提琴,還是讓孩子學鋼琴?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簡單,沒有必要糾結。眾所周知,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可見兩種樂器都是屬於樂器屆頂端層次,相比較中國傳統樂器的「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桿嗩吶吹一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學小提琴,為什麼一把位那麼重要?
    小提琴常用的基本把位是第一把位至第七把位,其中1-4把為低把位,5-7把以上為高把位。在一個把位上,左手4個手指能奏出一組音,每變換一個把位就會產生新的一組音。把位的劃分,通常以左手第一指(食指)在琴弦上的按音位置為準,並以自然音級往上推算。
  • 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專業解答:小提琴入門很難嗎?
    在琴羽小提琴工作室教學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會問:小提琴入門很難嗎?我一點基礎都沒有能學好不?今天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就從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解答一下小提琴入門要學什麼?到底難不難? 二、基本姿勢小提琴分為坐和站兩種演奏姿勢。那麼琴羽小提琴呂老師主要和大家說一下獨奏和練習時採用的姿勢——站姿。★站姿的標準是:身體自然直立、放鬆,雙腳左右分開成八字形(與肩同寬)。演奏時可隨情感自然擺動身體,但要避免過多的肢體動作。
  • 學小提琴,原來還要知道這些!
    因為拉小提琴能使孩子的左右手齊動,把手、眼、腦同時調動起來,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射樂譜,這對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鍊;而孩子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逐漸學會審美、陶冶情操、培養氣質,使孩子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品位的人;由愛藝術而愛生活、愛創造、健全人格。
  • 世界公認最難學的十大樂器,是否有你正在學的它?
    很多人因為拿著弓而放棄學習大提琴而感到困惑。2二胡二胡有多難?俗話說:「一年的鋼琴,三年的長笛,一把二胡斷了腰;千年琵琶,千年鄭,一生二胡。"二胡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樂器。它的音色最接近人聲,令人陶醉。同時,它也是一種非常難學的樂器。有些人不練十年八年,連基本功都不紮實。
  • 徵服全球最難小提琴比賽的「百萬小提琴家」,歸來仍是溫婉少年
    那麼這位「百萬小提琴家」是如何煉成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原本以為聽覺不正常原來是天生絕對音感Benny開始學習小提琴的經歷可以說是非常神奇了,他在5歲那年,幼兒園老師發現他怎麼都學不會唱《生日歌》。
  • 學小提琴,音準想要好,這3個基本功必須打好!
    眾所周知,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樂器,距今已有幾百多年歷史,其輝煌的音樂藝術成就已如今成為器樂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小提琴的演奏藝術深受人們喜愛。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提高,學習小提琴的人數越來越多,湧現了許多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業餘愛好者和小提琴初學者更是數不勝數。
  • 學小提琴,花錢知多少
    恕我目光短淺,其實人的價值觀,是會隨著習慣而改變的。比如人第一次買一萬塊錢的小提琴,覺得好貴啊,怎麼還有上萬的琴,就為這個木頭琴真是下血本了。再買兩次,漸漸覺得,一萬算什麼呀,這價格很正常嘛,很多琴都是上萬的。之後又花更多的錢買小提琴,翻回來思索,一萬塊錢的小提琴,還叫琴嗎,能用嗎,會不會太差了?產生懷疑。這位跟教授上課的女生,當時大概七八級考級的程度,可以肯定的是,教授的課會令她獲益。
  • 你學的樂器到底有多難?西洋樂器難易度排行榜
    如果能給樂器的難度分級,你學的樂器到底有多難?
  • 15歲漂洋過海去學小提琴,然而,為什麼非要漂洋過海?
    融入每個人需要時間不同,大多一兩年內可以。aishu:在哪個國家學琴好呢?範晨君:小提琴嗎?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優勢,但古典音樂作曲大咖百分之九十以上產自德語區,所以德國吧~dalaosha:請問到德國學習小提琴哪個音樂學院比較好,請推薦幾個德國小提琴大師及他們所在音樂學院?通過德國預科班考上大學難嗎?範晨君:德國國立的音樂學院都非常棒,教授的話真的需要個人單獨挑選,每個人性格都不同,挑選教授除了專業技能外性格合適也非常重要。
  • 學藝術有用嗎?送給學小提琴的孩子
    學藝術有用嗎?送給學小提琴的孩子:1.小提琴需要練童子功,也就是練手指,起步學年齡較小。拉左手練習不能間斷。(配圖1是我淘到的很好的左手練習庫存書,供琴童爸媽參考),無論拉到什麼時候,左手練習就要練到什麼時候。
  • 中國家長,請不要隨隨便便讓孩子學「小提琴」
    最近發覺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朋友都開始為自己的小孩報名「小提琴」培訓班。當然,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固然可以理解,但學小提琴背後可能存在的隱形問題,基本上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此文將從音樂的角度,談一談普通人到底適不適合學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