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有用嗎?送給學小提琴的孩子

2020-12-22 仙人掌尚觀

學藝術有用嗎?送給學小提琴的孩子:

1.小提琴需要練童子功,也就是練手指,起步學年齡較小。拉左手練習不能間斷。(配圖1是我淘到的很好的左手練習庫存書,供琴童爸媽參考),無論拉到什麼時候,左手練習就要練到什麼時候。孩子初中前拉過帕格尼尼,巴赫,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但左手練習每天練。

2.學小提琴最好去老師家學,老師教學過程中給進行鋼琴伴奏。一般教學機構小提琴的琴房很小,也沒有鋼琴,對學小提琴是不利的。

3.小提琴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換琴,一般換四回,從1/4到4/4,4/4是成人琴,如果拉到比較高的段位,就要有一把好琴,好琴比較嬌氣,對保存的溫溼度都有要求,夏天如果室內溼度大琴身會「出汗」,記得孩子五年級以後夏天練琴時開風扇,不開空調。琴盒子裡放乾燥劑,冬天沒事。

4.學小提琴很辛苦,但是小提琴有很多經典獨奏名曲,也是管弦樂團的主奏,一旦學成,終生擁有。

5.學小提琴,對數學思維有好處,不一定要走專業。西洋樂器演奏專業前景不樂觀,曲高和寡,國內市場太小。只當成加分項就行,不當基礎項。

相關焦點

  • 學小提琴需要注意什麼?你的孩子真的適合學小提琴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小提琴,不僅是因為小提琴在樂器品類中不容置疑的地位,更是因為小提琴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是一生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學小提琴的孩子,行為氣質上都很有魅力,很優雅,而因為常年學習小提琴,他們也練就出堅韌,毅力,有耐心,不服輸的精神。
  • 學小提琴真的很貴嗎?還是說在你心裡沒給音樂留地位?
    ( 本文出自--樂塵小提琴課堂,喜歡樂塵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收藏、分享!)最近見了兩個微信群,一個是針對琴童家長的,另一個是針對小提琴愛好者的,希望能幫到盲目的小提琴愛好者和家長們。也因此,收到一些家長詢問關於「學小提琴很貴吧?」這類問題。
  • 學小提琴真的這麼難嗎?
    當人們欣賞這些作品時無不為這些作品所傾倒,再加上這些作品演奏者的經歷,更是讓人們感覺深不可測.再加上我們身邊沒有出現過幾個像他們那樣的演奏家,身邊又沒有什麼敬佩的老師,所以就認為難呀、難呀、難。  其實一個非常熱愛學小提琴的人,只要他勤奮、勤於思考,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學好小提琴也並不是一件什麼難事。
  • 學小提琴能給我帶來什麼
    後來的日子裡,除了跟去演出,我也跟去一起 比賽,我是不太注重結果如何的一個人,畢竟知道自己還是和專業的很有差別,就放平心態去試試,圓自己一個心願。依次參加了澳門國際藝術公開賽、日本SAKURA國際藝術家大賽、亞洲國際藝術大賽和香港國際小提琴大賽,比賽經驗是一次次積累的,所以臨場發揮也越來越好,拿過一次金獎,3次銀獎。
  • 學小提琴,花錢知多少
    2007年,有個學小提琴的女生,二十來歲,在中央音樂學院跟小提琴教授上課,課費一千。她跟我聊這事,我不知如何回答,心想,一千夠買好多好吃的了。
  • 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學小提琴?
    學習樂器很好的培養了讀譜能力、左右手配合彈奏的協調能力,以及注意力分散能力(或者說一心多用)科學家已經多方論證過,人的大腦就好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刻意練習變得越來越聰明。讓大腦離開你的舒適區,多進行一些新嘗試,多學習一些新知識,會對你的大腦健康更有幫助的喲。
  • 學小提琴,原來還要知道這些!
    因為拉小提琴能使孩子的左右手齊動,把手、眼、腦同時調動起來,能開發左右腦的思維;拉琴過程中孩子的眼睛要不停地掃射樂譜,這對他們的注意力也是很好的鍛鍊;而孩子把理性的音符轉化為聲音,是一種可感的情緒表達,能逐漸學會審美、陶冶情操、培養氣質,使孩子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品位的人;由愛藝術而愛生活、愛創造、健全人格。
  • 學小提琴到底難不難?為啥那麼多人都說小提琴難學?
    因為小提琴有寵大的作品庫,有龐大的訓練曲,有幾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人們熟悉的經典作品。
  • 二十四歲了,還可以學小提琴嗎?
    本期《瘋狂漲知識》邀請廣州交響樂團樂團首席張毅老師,為大家解答三個學習小提琴的熱門問題!熱愛音樂的人,不乏是成人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某件樂器情有獨鍾。而當你真的下定決心要學小提琴了,也肯定是經歷了從感性到理性的一段心路歷程,那麼我們就理性地分析,假設你24歲了還能否學好小提琴這件樂器。
  • 學小提琴最難的是什麼?知乎上這位大神講的很真實!
    比起鋼琴和吉他一上手基本能有較為穩定的音色(就是發出該有的聲音)來說,小提琴光是發出正常的、足以辨認的音色,就已經用盡全力了.吉他可以「自學三月通」(不是黑),小提琴三個月.至於另一個大難點:自我突破瓶頸、找到藝術靈魂達到人琴合一,這對所有樂器甚至其他所有領域來說,也是都存在的。
  • 孩子學了5年小提琴,讓我重新改變了對興趣班的看法
    市面上的興趣包種類繁多,網上的相關文章也數不勝數,陪孩子學了五年的小提琴,可謂是「收穫頗多」漲了很多見識,在這五年當中也看到了很多興趣班,時間不長也不短嗎,只能說我對於這方面還是很膚淺!從始至終孩子也沒看出孩子對西洋棋的熱愛。不學的原因也很簡單,孩子太小了。層次都不一樣,整個一班大小都有,年紀差距太大索性就不學了,真的就是錢花了,東西沒怎麼學到。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錢花得要有價值,是自己能夠看到的。比如拿到前幾名,否則那就是沒用,浪費錢。
  • 15歲漂洋過海去學小提琴,然而,為什麼非要漂洋過海?
    我想請問一下作為業餘愛好學習小提琴的少兒以什麼目標或心態比較合適?有什麼要注意的!謝謝!範晨君:愛好愛好還是愛好,讓孩子學習用音樂表達自己喜怒哀樂,多給她看與古典音樂結合很好的迪士尼動畫,多為她創造上臺機會讓她有成就感,不推薦一味與考級掛鈎,沒有興趣真的很難堅持。
  • 中國家長,請不要隨隨便便讓孩子學「小提琴」
    最近發覺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朋友都開始為自己的小孩報名「小提琴」培訓班。當然,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固然可以理解,但學小提琴背後可能存在的隱形問題,基本上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此文將從音樂的角度,談一談普通人到底適不適合學小提琴。
  • 小提琴一把位各調的手指位圖,學琴的你應該用得到
    圖|小提琴換把位記憶方法我們開始學琴,都是先學第一把位,即離弦枕最近的這個位置。當然,首要學的就是第一把位。因為第一把位是一切把位的基礎,小提琴第一把位凝聚了眾多的小提琴基本技術要素,諸如小提琴左手基本手型、演奏基本指法、半音與全音的關係、揉弦的基本方法等等。沒有學好第一把位,其它把位都難以學好。
  • 陪女兒學小提琴6年感悟:別等孩子放棄了,才後悔沒避開這些練琴的坑!
    我是一個琴童媽媽,到今天為止,我已經陪孩子練小提琴整整六年。那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在自我懷疑:讓孩子學小提琴是不是做錯了?讓孩子去學一門藝術對於她的未來是很有幫助的,我也從女兒4歲開始讓她學習小提琴。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媽媽,因為女兒雖然還只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她的小提琴水準已經達到十級。雖然現在女兒有模有樣,但這六年裡,女兒經歷過所有琴童都經歷過的各種掙扎。最慘烈的一次,是她不肯拉琴,在整所房子裡鑽來鑽去和我們捉迷藏,最後她被我拎著耳朵硬拖到小提琴前,像殺豬一樣哭喊了足有半個小時。
  • 學小提琴最容易「死」在哪?
    學琴的你們對於這些都掌握了嗎?相信不少人都是「死」在某一個技巧或者某一個練習瞬間。今天,琴姐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學琴之路,你最容易「死」在哪一塊?當然,琴姐指的是學小提琴的難點,小提琴讓你抓狂之處,也許,你不覺得,但講真,大部分學琴的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 少兒學小提琴選擇什麼教材好?
    但從《初學小提琴100天》入門,我認為並非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的,一般的學習者會因技術要求嚴格而產生練琴枯燥乏味的感覺。至於《鈴木》,曲調優美動聽,作為補充教材提高學生興趣尚可,作為主教材則顯單薄。
  • 小提琴和鋼琴哪個好學,小孩子學哪個更好?
    遇到過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要讓孩子學小提琴,還是讓孩子學鋼琴?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簡單,沒有必要糾結。眾所周知,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可見兩種樂器都是屬於樂器屆頂端層次,相比較中國傳統樂器的「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桿嗩吶吹一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學不學樂器,孩子的差距被拉大,學樂器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
    也有科學家報導時常聽音樂的孩子關於大腦發育專一力,邏輯頭腦才氣有更好的激動好處,好比周杰倫會鋼琴,所以他比在鋼琴的成就分外的強,且他的頭腦也非常的遼闊,締造性非常的富厚,這即是學樂器的緣故。非常多明星的後代也非常的留心孩子的樂器培植。
  • 孩子學才藝 別錯過最佳年齡
    在暑假裡,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報很多不同的才藝班,可是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要知孩子學才藝的最佳年齡  學小提琴的適齡期。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樂,對手及指頭尚小、力量不夠的3-4歲幼兒來說,過於勉強。因此,建議學習小提琴的年紀為5~6歲較適當。  學鋼琴的適齡期。在音樂世界裡,聲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