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芒果娛樂副總裁王柯提出「堅持內容為王,我們願做創新內容形式先驅者」的概念時,由優酷、芒果娛樂、艾德韋宣聯合出品的《超次元偶像》破石而出,仔細一看,這檔全新偶像養成類的綜藝節目從皮到骨都有別於市面上的同類產品。
近年來,儘管綜藝節目類型千變萬化,可「偶像養成」似乎是綜藝市場永不過時的題材。去年,「女團綜藝」扎堆進攻內地市場,卻遇到模式水土不服的困擾。
今年,各大平臺紛紛朝「純男綜藝」邁進,《快樂男聲》《明日之子》等一系列素人男性偶像養成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除此之外,流量小生們扛大旗的《高能少年團》《大腦性感的男人》也是今年「純男綜藝」市場的角力者。
對於觀眾而言,主打養成和選秀的綜藝節目,在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湧現。引人入勝的代入感和顏值逆天的嘉賓們,大大增加了節目的觀看性和觀眾的粘合度。可是,隨著同質化節目的日益增多,觀眾的審美疲勞也日漸浮現。
據統計,2016年共有400檔綜藝上線,其中真人秀節目佔比為14.1%,甚至已經超過新聞/時事節目(13.6%)。而那些在往日締造過輝煌戰績的老牌綜藝們,也逐漸陷入「綜N代」魔咒。
面對競爭激勵的綜藝紅海,節目如何做出差異化、如何樹立自我價值,成為電視人所需思考的問題。於是,當芒果娛樂副總裁王柯提出「堅持內容為王,我們願做創新內容形式先驅者」的概念時,由優酷、芒果娛樂、艾德韋宣聯合出品的《超次元偶像》破石而出,從皮到骨都有別於市面上的偶像養成類真人秀節目。
回歸「真」的本質:
拒絕有故事的真人秀,所有權利交給市場
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瞬間帶火了內地的選秀市場。此後,《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絕對唱響》等選秀類節目相繼開播,草根才藝選拔類真人秀在內地進入了爆發期。
之後,一系列針對草根選秀節目的管控措施,使其漸趨平靜,但卻促使了《中國達人秀》和《非誠勿擾》兩檔真人秀的走紅。「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句出自《非誠勿擾》女嘉賓馬諾的名言曾風靡一時,雖因疑似炒作而遭受網友痛批,但其所引發的社會效應也確實轟動。
由此開始,真人秀便進入到一個「有故事」的固定模式中,「賣慘」「劇本化」「走人設」等成了往後同類型節目的標配。
時過境遷,如今真人秀節目遍地開花,套路也是防不勝防,甚至很多都陷入到同模式的怪圈中。可是跑來跑去、演來演去的綜藝真的有意思嗎?置身於市場紅海,一檔全新節目要以用何種方式突圍、如何重新將觀眾拉回到熒幕前?能夠明確給出答案的其實並不多見。
《超次元偶像》的立意十分清晰:沒有海選PK 、沒有大眾評審、沒有導師戰隊.所有的套路統統拋棄,一切權利交給市場、所有資源都是真槍實彈,將娛樂圈殘酷的生存法則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綜藝界的「老大哥」何炅和影視圈的實力演員何冰將首次以「大佬」身份出現在螢屏上。另外,節目組還將召集娛樂圈 10 位頂級大咖,並攜帶 10 個捧新資源,在平臺方、總導演、投資方、營銷方等話語權控制者組成的boss團的篩選和考驗下,全方位展現娛樂圈偶像誕生的心路歷程。
還原「人」的設置
從皮到骨重新定義偶像,娛樂圈新星的職場養成記
近年來,因為資本的瘋狂注入和粉絲的盲目崇拜,使得市場陷入混沌的現狀之中,偶像早已失去了原本的立意。對於迷妹來說,偶像或許只是簡單的一句——「顏值即正義」。
同時,儘管如今選秀、偶像養成類節目扎堆,卻鮮少有節目能與當年的輝煌所分庭抗禮。至於原因,一是缺少創新精神,二是觀眾的審美疲勞。
如何打破桎梏、脫穎而出、突出重圍?《超次元偶像》團隊作了許多的思考。最後,團隊決定從節目的核心骨——「偶像養成」層面推陳出新,以第一視角揭秘娛樂圈的殘酷史,形成偶像養成頭部內容壁壘。
那麼,為何說《超次元偶像》從皮到骨的重塑了偶像的定義呢?
第一,從名字上來說,「超次元」是對次元壁壘的一次突破,它所隱喻的是一位偶像在「娛樂圈職場」中不斷磨練和蛻變的歷練過程;
第二,從選手面相來說,節目中的十位少年均來自國內各大經紀公司、或者頂級藝人工作室的新人,相較於毫無經驗的來說,已是娛樂圈新手的他們或許更加了解和適應圈內的殘酷生存法則;
第三,從模式內容上說,節目每期都將邀請一位娛樂圈大咖,攜帶一流影視、綜藝、音樂等資源,挑選自己最鍾意的一位少年,帶他們進入職場,而少年們也要為這得之不易的一份offer進行真槍實彈的資源廝殺。
在《超次元偶像》中,節目組將重新還原以往偶像養成節目裡對於「人物」的設定,他們不僅不是默默無聞的素人,反而是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娛樂圈新人。他們將背負自己的信仰、「大佬」的期望、粉絲的憧憬,在節目中接受一次次真實有效的職場考驗,朝著全能偶像衝刺、進擊。
綜合來說,在觀眾對於娛樂圈的獵奇心和窺探欲的驅使下,《超次元偶像》是以偶像養成為主體,從第一視角去揭露一位明星誕生的殘酷過程,用綜藝樣態打造出娛樂圈新星的職場養成記。
突破「秀」的桎梏
全新模式搭載強勢資源,以傲人之姿佇立綜藝紅海
不難發現,當一種類型的綜藝節目走紅後,市場上立馬會冒出幾十款同類型節目。而這些節目也無一例外的走向「模式化」:如出一撤的情節設定、大同小異的模式環節、相差無幾的內容模塊,時時讓觀眾錯以為在看另外一檔節目。
所以,對於《超次元偶像》節目組來說,最大的突破難點除了要思考創新外,如何掙脫真人秀的桎梏,同樣是擺在節目組面前的一道難題。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難題,才給了製作團隊更多的想像空間和嘗試方向。
《超次元偶像》力圖從普通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中另闢蹊徑,將娛樂圈的生存法則以第一視角直觀地展現在觀眾眼前。作為投身於綜藝市場的又一員猛將,《超次元偶像》要如何與同類型節目作出差異化、怎樣從市場,似乎有著不破不立的銳氣。
1. 從「模式」尋找突破口
從節目模式上來說,《超次元偶像》或許不會像同類型節目那樣充滿了戲劇化,因為,節目裡並沒有設立所謂的導師戰隊、也沒有海選晉級和大眾評審,所以一切撕X戲碼統統會被規避,目的就是為了讓節目裡的「娛樂圈新人」們最真實的直面「娛樂圈職場」考驗。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娛樂圈將展現在所有人面前,既能滿足普通大眾對藝人生活的獵奇,又讓受眾看到藝人成名背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心酸與努力。
從環節設置方面來講,也與市面上一般的偶像養成類節目有所不同:首先,不是簡單的才藝比拼,而是每周一次的主題考核;其次,不是專業能力的鍛造,而是全能偶像的養成;第三,不是節目專職培養,而是職場真實抗衡。
2. 從「平臺」展現自信感
作為《超次元偶像》的製作團隊,芒果娛樂曾打造過現象級IP《超級女聲》,作為造星鼻祖,團隊一直在探索模式創新,相繼製作了網綜《Hello!女神》《周一見》、網臺綜藝《閃亮的爸爸》等。
其中,《Hello!女神》在騰訊視頻點擊量破5.2億,熊貓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過6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的《中國廣播影視》在2016年將其評為「年度優秀網絡節目」。之後製作的《周一見2》更開創星粉互動真人秀新模式,以小博大,最終獲得騰訊視頻節目點擊量5.6億,且每周播出必上微博熱搜第一名。
而作為一家優秀的視頻平臺,優酷不僅作為合制方、聯合出品方全程參與了《超次元偶像》的攝製,還作為獨播方將其推送到千家萬戶。作為阿里大文娛的核心引擎之一,優酷成績有目共睹,不僅《我們的挑戰》《歡樂喜劇人3》等多檔熱門綜藝火爆獨播,更有超級網綜《火星情報局》兩季播放量破20億。
此外,優酷還通過V系列(Vertical垂直爆款)更精準的觸達目標人群,例如推出《看理想》+《圓桌派》系列、《曉說2017》《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等適合不同人群的細分節目,打造網際網路式節目矩陣。
曾出品過《超級女聲》等一系列現象級IP綜藝的芒果娛樂副總裁王柯,被媒體稱為「超女之母」的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高級副總裁王平,一度重新定義了國內綜藝選秀節目的格局。兩位都曾參與過國內鼻祖級選秀節目,也都對偶像養成有著獨到見解,此次在《超次元偶像》的撮合下強強聯手,必定能在造星手法和推星模式上玩出新高度。
除了芒果娛樂優酷的鼎力加盟外,整合營銷專家艾德韋宣作為聯合出品方參與《超次元偶像》,以豐富的跨媒體營銷傳播經驗,向眾多頂級和高端品牌(如Christian Dior, Louis Vuitton, Hermes, Burberry, GUCCI, Dolce & Gabbana, PRADA等)提供過整合的市場營銷策略。
如今,在艾德韋宣的品牌效應及行業資源護航下,《超次元偶像》在節目層次、時尚資源、綜合質感等方面都更加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品味和觀感。
儘管真人秀節目在如今綜藝市場已現紅海,但偶像類養成節目仍然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身處優秀製作團隊、背靠一線視頻平臺的《超次元偶像》來說,再次打造一檔引發全民尖叫的現象級綜藝,並非天方夜譚。
正如芒果娛樂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柯說的那樣,「作為傳統電視頻道轉型的公司,我們希望既能通過自己的長處來獲得市場的認可,同時也希望轉型後公司的製作團隊實力有更多的提升」。
當各大平臺紛紛朝「純男綜藝」邁進之際,由優酷、芒果娛樂、艾德韋宣聯合出品的《超次元偶像》,以「顛覆認知、重塑偶像」作為市場試金石,致力將偶像類養成節目玩出新花樣,著實給了「後選秀時代」一個方向。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