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裡斯蒂:用上帝的視角,揭開迷局的真相

2021-01-08 山中桃姑

1932年,飛行員查爾斯·林白的二十個月的兒子被綁架,史稱「林白小鷹綁架案」。

作為美國最著名的飛行員之一,林白曾單人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從紐約飛抵巴黎,全程5810公裡,需要橫跨大西洋,因為難度太大了,所以又被成為不可能完成的旅程。所以林白的成功,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林白甚至被稱為「世界英雄」。

所以當林白的兒子被綁架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立刻就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但是,案情的進展卻不是很順利,綁架案發生後,有200多人承認是兇手,顯然這些人給了假的供詞,一直到1934年,一個名叫布魯諾·理察·霍普曼的木工被懷疑是兇手,雖然在1935年的「世紀大審判」中,布魯諾·理察·霍普曼一直聲稱自己無罪,但他最終還是被判了死刑。

至此,「林白小鷹綁架案」正式告一段落。

查爾斯·林白

1934年,阿加莎·克裡斯蒂受「林白小鷹綁架案」的啟發,創作了《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一次登上大銀幕,2017年,由肯尼思·布拉納執導、經過重新改編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又一次起航,同樣受到了好評。

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中共寫了80部推理小說,總發行量突破20億本,也就僅次於莎士比亞和《聖經》,阿加莎也因此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偵探小說女王」。

一、你並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你只是沒有試過

阿加莎·克裡斯蒂出生於英格蘭諾丁漢郡的阿什菲爾德。

在那個年代,只要有一份固定收入,即使不工作也能生活下去,所以很多人都比較懶散,阿加莎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阿加莎的父親比較懶散,但性格卻很好,為人十分風趣,常常惹得周圍的人開懷大笑。

和父親不同的是,阿加莎的母親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比如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阿加莎的母親就認為孩子在8歲前不能讀書,因為太早讀書不僅對眼睛不好,對大腦也不好,所以當她得知年僅5歲的阿加莎就喜歡上看書的時候,打算立即禁止。

好在阿加莎那樂觀寬容的父親並不這麼想,他認為,喜歡看書是一件好事,不應該阻止。有了父親的支持,只要一有機會,阿加莎就會讀書,這些書有兒童繪本,也有故事集。

中學時候起,阿加莎喜歡上了福爾摩斯,《藍寶石迷案》、《紅髮會》、《五粒橘核》她都讀的津津有味,後來,阿加莎又喜歡上了歷史小說,

年輕時期的阿加莎

在當時,看小說被視為一種消遣,是休閒時間才能做得「不正經」的事,自然也就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阿加莎雖然喜歡讀書,卻從來沒想過日後自己會成為一名職業作家。

直到有一天,大病未愈躺在床上無所事事的阿加莎被母親要求寫一部小說。

「寫小說?我恐怕不行。」

「為什麼不行?」母親問。

「你並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你只是沒有試過。」母親繼續說道。

說完,阿加莎的母親就拿了一個本子,告訴她「你現在可以用它寫你的小說了。」

僅僅用了一個晚上,阿加莎就把母親交給的任務完成了,這是阿加莎的第一部作品,叫《麗人之屋》,後來阿加莎又陸續寫了幾個故事,《翅膀的呼喚》、《孤獨的神袛》等。

故事完成之後,抱著一線希望的阿加莎投給了幾家雜誌社,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退稿。雖然投稿屢遭失敗,但阿加莎並沒有放棄,她決定在長篇小說上再試一試手,後來她又嘗試了短篇小說,都失敗了。

雖然歷經了無數次失敗,但對於「沒有大志向」的阿加莎來說,失敗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失落感,她依舊喜歡讀書,依舊都過的很快樂。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二、從《黃色房間的秘密》開啟的偵探小說之路

有一天,阿加莎與姐姐瑪吉同在讀一本名叫《黃色房間的秘密》的偵探小說,阿加莎和瑪吉就作者隱藏於小說中的線索討論了很多次,受《黃色房間的秘密》的啟發,阿加莎決定在偵探領域小試身手。

和許多未成名時期的作家一樣,當時的阿加莎也有一份在醫院藥房的正式工作。藥房的工作經歷不僅給阿加莎的小說創作提供了靈感,時間還充裕,只要將藥物備齊,想幹什麼都可以。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二十多年間,是古典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阿加莎便是其中的代表,除了與柯南道爾一樣善用推理外,阿加莎還特別擅長將通俗小說的審美特徵運用在偵探小說中,所以阿加莎的小說都具有較高的閱讀趣味。

比如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中,阿加莎就將案發地點放在了古老的斯泰爾斯莊園,古老的莊園通常帶著些神秘的意味,所以特別能夠引起人們的閱讀欲望。

除此之外,阿加莎還特別注重懸念的設計。在她看來,一部優秀的偵探小說,關鍵在於把故事中的人物寫的模稜兩可,換句話說就是既既像是罪犯,又不像是罪犯,說不通,但又的確是其所為。

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懸念是偵探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關於懸念的奧秘,米克·巴爾在《敘事理論導論》中曾說過:「敘述時,通過暫時或永遠隱去故事中的某些材料,使這些暫時或永遠隱去的材料更加生動有力,以迫使讀者用猜想、設想或補充的方式來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從而積極地參與創作。」

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中,阿加莎一開始就告訴讀者主人公約翰厭惡他繼母的後夫阿弗雷德:

「誰都能看出,這傢伙完全就是個粗俗的漢子,整個莊園的人都對他沒有好感。」

所以當老太太死後,矛頭直接指向了阿弗雷德。但是隨著情節的發展,阿加莎特意將關鍵信息有意的分散在各處,或者輕描淡寫,讓讀者猜不出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從而將懸念維繫到最後一刻。

老年阿加莎

三、沒有誰的寫作之路能夠一帆風順

1918年,《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完稿之後,阿加莎將文稿寄給了一家出版商——何德和斯圖頓公司,然而,這次和之前幾部小說的命運一樣,很快就遭到了退稿,但阿加莎沒有放棄,她將書稿整理好,寄往另外一家出版社,當然又被退稿了。不久之後,阿加莎在丈夫阿爾奇的建議下,將書稿寄給了梅休因出版社,六個月後,阿加莎第三次收到了退稿信,之後阿加莎又寄給了幾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來。

就在阿加莎幾乎已經完全灰心的時候,阿加莎從報紙上得知博德利·黑德出版社的約翰·萊恩出版了兩部偵探小說,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阿加莎最後一次將書稿寄了出去。

直到兩年後,阿加莎財收到了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寄來的一封信,信中,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的約翰·萊恩邀請阿加莎就對《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的出版進行磋商。

老年阿加莎

這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談話,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願意出版《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雖然前提是阿加莎需要籤訂一份合同,約定只有當小說賣出兩千本後,阿加莎才能獲得一些微博的稿酬,並且電視劇及電影的改編權也歸出版社所有,除此之外,阿加莎之後的五本小說,也只能交給博德利·黑德出版社出版。

這顯然是一份不平等合同,但作為一個新人,尤其是對一個幾乎已經放棄了出書願望的新人來說,辛辛苦苦寫的書能夠出版實在是太讓人感到興奮了,所以阿加莎考慮都沒考慮就在合同上簽了字。

《斯坦爾斯莊園奇案》對阿加莎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是因為它開啟了阿加莎的寫作之路,還因為在《斯坦爾斯莊園奇案》裡,阿加莎創造了赫爾克裡·波洛這個經典的偵探形象。

阿加莎的偵探小說主要有波洛系列和馬普爾小姐系列,其中又以波洛系列最為有名。

其實,在小說創作之初,阿加莎並沒有想到赫爾克裡·波洛會如此的受讀者歡迎,自然也就沒有考慮太多的細節方面的東西,比如年齡,直到三、四本小說之後,阿加莎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把波洛寫的太老了,但此時波洛已經深入人心,阿加莎也只能繼續沿用原先的老年人設定。

東方快車謀殺案

四、赫爾克裡·波洛,阿加莎筆下最有名的偵探

《東方快車謀殺案》出版於1934年,但真正被搬上銀幕則是1974年。在此之前,阿加莎已經有幾部失敗的幾乎讓她感到憤怒的改編,這種情況下,讓阿加莎同意改編她最滿意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布拉伯恩讓她改變了想法。因為布拉伯恩跟阿加莎一樣,也特別喜歡火車。

阿加莎喜歡火車是出了名的,她多次乘坐火車環遊世界,尤其是東方快車,阿加莎更是多次乘坐,阿加莎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馬克思也是因東方快車而相識。

共同的愛好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不久之後,《東方快車謀殺案》正式開拍,導演是獲得過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的好萊塢名導演西德尼·呂美特。

1974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被認為是最接近阿加莎原著的一次改編,電影不僅完美的刻畫了一樁複雜而精心的謀殺,同時也將波洛知道真相時的掙扎淋漓盡致的再現了出來,這一次,在罪犯面前,波洛沒有對警方說出真相,他用另一種方式保護了受害人。

堅信正義,讓惡人接受懲罰是阿加莎小說中一貫的宗旨。

《東方快車謀殺案》上映後,獲得了多項奧斯卡提名,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也正是憑藉此片獲得了第4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成功讓波洛這個著名的偵探形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1989年,電視劇版的《大偵探波洛》正式與觀眾見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統計,波洛系列共有38部長篇小說,而《大偵探波洛》一共拍了十三季,貫穿了波洛系列的全部故事。

1975年8月,阿加莎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訃告:

「舉世聞名的比利時偵探赫爾克裡·波洛死於英格蘭,年齡不詳,自1904年從比利時警署退休後,波洛先生逐漸成為一名聲名遠揚的私家偵探。阿加莎·克裡斯蒂女士在她的小說中記錄了他那堪稱虛構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的豐功偉績。」——《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真實人生》

僅僅過了一個月,波洛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帷幕》正式出版。這一部裡,波洛和黑斯廷回到了他們聯手探案的起點——斯泰爾斯莊園。和《斯泰爾斯莊園奇案》裡思維嚴謹的波洛不同的是,在《帷幕》裡,波洛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了,但老的是身體,沒有老的是波洛懲罰兇手的心,在這一集裡,為了挽救其他無辜的生命,波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波洛死去的第二年,86歲的阿加莎走完了她生命的全部旅程。

阿加莎雖然走了,但她的影響並沒有消失,前不久上映的《利刃出鞘》就完美的糅雜了阿加莎式的嚴密推理。

優秀的偵探小說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

利刃出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以阿加莎·克裡斯蒂為代表的偵探小說家成功的開啟了歐美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在這一個一個的故事裡,無數的讀者跟隨作者一起尋找真相,維護正義,雖然在21世紀的今天,偵探小說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沒落,但它在通俗文學領域,尤其是在追求正義與智慧方面,依舊擁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相關焦點

  •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謎樣人生》:她的人生就是一本推理小說
    ·克裡斯蒂的謎樣人生》由演了25年赫爾克裡·波洛的大衛·蘇特切為嚮導,拜訪阿加莎的外孫、傳記作家、園藝師、推理小說家、學者等揭開阿加莎創作背後的故事和她作品打破時空局限的奧秘。在某種意義上打破的次元壁是21世紀讀者或劇迷對阿加莎的致敬,也側面說明了她的推理小說以及基於此改編的影視作品依舊活躍,沒有被當今各個國家推理小說家掀起的熱潮淹沒。摘下「推理女王」桂冠的阿加莎·克裡斯蒂是怎樣的女性?
  • 「最好」的阿加莎·克裡斯蒂
    1890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阿加莎·克裡斯蒂16歲時到巴黎學習聲樂,但文學的愛好使她最終放棄了歌唱家的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參加了英國紅十字志願隊,從事救護工作。1920年她發表了首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該書第一次出現了偵探波洛這個人物形象。
  • 阿加莎.克裡斯蒂:無可爭議的偵探小說女王
    百度搜圖(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加莎.克裡斯蒂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託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阿加莎.克裡斯蒂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為筆名出版的小說,創作生涯持續了50餘年。她一直堅信人性本惡,所以終其一生都在描寫邪惡。
  • 《無人生還》:阿加莎·克裡斯蒂最精彩的懸疑小說,沒有之一
    電視劇版海報阿加莎·克裡斯蒂是當仁不讓的「推理女王」,被粉絲親切地稱為「阿婆」。原因在於,《無人生還》並不是阿婆一貫的偵探推理小說風格,摒棄了所謂「謀殺案是最好的媒人」(阿加莎本人所言),即在謀殺案中談談情說說愛的固定套路,因而敘事節奏明顯加快。同時讀者的視角也發生了改變:不再隨著偵探的思路觀看事情的原貌,而是以「上帝視角」冷靜旁觀。
  • 精通謀殺藝術的女人——阿加莎·克裡斯蒂
    第一任丈夫1912年,阿加莎·克裡斯蒂與年輕的少尉阿奇博爾德·克裡斯蒂在一次舞會上相識。兩人彼此間「陌生的新奇感」強烈地吸引住對方。阿奇博爾德用他的熾熱激情感動了阿加莎·克裡斯蒂,她滿懷歉疚地取消了與炮兵少校雷吉·盧西的婚約。可當時的阿奇正希望從陸軍轉入英國陸軍航空隊。他們只能等待結婚的時機。
  • 推理女王 | 阿加莎·克裡斯蒂
    今天(9月15日)是我最喜歡的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之前說今年要去阿婆故鄉託基(Torquay)參加慶祝活動,也因為疫情和工作沒去成,只有寫篇文章來致敬一下了(文末有作品推薦)。我其實是從大學才開始迷上推理小說的,起因是舍友從學校論壇上下載了東野圭吾全套作品,我就順手存到kindle裡看了起來。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阿加莎·克裡斯蒂比當時的大多數人——包括男性——都要見識廣博,《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她自己乘坐東方快車之後寫出來的。
  • 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
    ////////// 今天是英國著名作家 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紀念日 1976年1月12日 阿加莎·克裡斯蒂 在牛津郡沃靈福德家中與世長辭
  • 阿加莎·克裡斯蒂簡體中文版全集發布
    由左至右:新星出版社社長馬汝軍、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基金會出版人大衛·布朗、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版權總監露西·范德比爾特、阿加莎·克裡斯蒂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長詹姆斯·普理察、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劉大為、中國駐英大使館教育公參王永利、獨角獸出版集團主席Strathcrron爵士。
  • 阿加莎·克裡斯蒂能夠通過今天的政治正確測驗嗎?| 阿加莎誕辰130周年
    今天是英國偵探小說女王、人類史上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紀念日,尼斯·布拉納導演的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也將於10月面世,一個世紀之後,阿加莎的作品在今天又能否通過政治正確測驗呢?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年
    如今,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部由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改編的新電影或者電視劇。僅2020年,從年初的英劇《灰馬酒店》,到即將上映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都吸引到了足夠多的關注。在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映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來一起簡單回顧一下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的影視改編之路。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家庭婦女」與她的推理王國
    阿加莎成長於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產階級家庭——衣食無憂,每周至少組織一次家庭聚會,把每年社交季節的活動看得格外重要。這些對她的世界觀、創作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阿加莎看來,生活的安定是天經地義的,是上帝賦予人類的權利,任何破壞現狀的犯罪行為都是不可原諒的,必須予以制止。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這位推理小說女王是處女座
    但是羅傑沒能把信讀完就死了——他坐在書房裡被人用刀抹了脖子……而兇手就是「我」,此刻正在給你講故事的人。——《羅傑疑案》克裡斯蒂《啤酒謀殺案》《無人生還》《五隻小豬》等部分作品的中譯本封面(人民文學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星美•王者〗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 · 克裡斯蒂
    跟上他的腳步,一起尋找真相……阿加莎·克裡斯蒂,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另外兩位分別是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從30歲出版第一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到84歲的最後一部《帷幕》,在其長達50餘年的創作生涯裡,阿加莎寫了80餘部偵探小說,作品被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量突破20億本,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加莎·克裡斯蒂是史上最暢銷的作家,只有莎士比亞的作品與《聖經》的銷量在她之上。
  • 人可以多大年紀都是可愛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語錄
    ——阿加莎·克裡斯蒂 《無人生還》不要忘了,任何一個精神出了毛病的人,都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力氣。——阿加莎·克裡斯蒂 《無人生還》對於女性而言,考古學家是最理想的丈夫人選,你年齡越大,他對於你越感興趣。——阿加莎·克裡斯蒂 《告訴我,你怎樣去生活》可是經常被稱作是直覺的事物,其實是一種以邏輯推理結論或經驗為基礎的印象。——阿加莎·克裡斯蒂 《ABC謀殺案》你這樣看我,就好像你愛我一樣……——阿加莎·克裡斯蒂 《長夜》愛他,就是對他的一切抱有永遠的好奇心,慢慢讀他。
  • 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25周年,原來這位推理女王是處女座
    但是羅傑沒能把信讀完就死了——他坐在書房裡被人用刀抹了脖子……而兇手就是「我」,此刻正在給你講故事的人。——《羅傑疑案》 1920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和弗裡曼·克勞夫茲的《桶子》一同震撼了文壇,拉開了推理小說新紀元的序幕。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醞釀的虛偽繁榮時代與總爆發的大蕭條時代。
  •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其實是電影《消失的女孩》主角原型
    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於1890年9月15日在英國德文郡出生。兒時的阿加莎·克裡斯蒂與母親克拉麗莎·克拉拉在阿加莎的一部紀錄片中,道明了阿加莎回應自己為何開始寫作的契機:「人們經常問我:『是什麼讓你開始寫作?』
  • 似曾相識的電影《利刃出鞘》,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影子無處不在
    相信很多觀眾看完本片後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個名字,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婆」的影子在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使得《利刃出鞘》總是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對於那些鍾情於懸疑片的影迷來說是一種久別重逢。然而只要一出場就能讓人感受到他的精明與自信,活脫脫一個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中的大偵探波羅。有趣的是,電影中丹尼爾·克雷格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名字叫做「Benoit 」,正是詹姆斯·邦德和大偵探波羅名字英文字母的組合,Benoit= Bond+ Poirot。
  • 呼延雲對話陸燁華:阿加莎·克裡斯蒂何以風靡一百年?
    從《斯泰爾斯莊園奇案》起步,阿加莎·克裡斯蒂塑造了波洛、馬普爾小姐、「間諜夫婦」湯米和塔彭絲等經典形象,如今她的全部85本偵探小說也已經由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庫」推出中文版。上海書展期間,舉辦了「我們已經讀了她一百年——阿加莎·克裡斯蒂誕辰130周年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出版100周年紀念」活動,推理作者呼延雲、陸燁華與讀者分享了阿加莎本人的傳奇經歷和其作品風靡至今的魅力。
  • (今日推薦)阿加莎·克裡斯蒂作品集
    評論點讚轉發支持三連即可在微信公眾號【螃蟹走貓步】領取這套【阿加莎】英文原版電子書哦~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 ),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 代表作品有《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