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皇帝:不聽康熙的話,把自己的兄弟關進監獄

2020-12-23 蛋叔比比

歷史上雍正是個小心眼的皇帝,他對誰都不放心。臨死之前還賜死自己的三兒子弘時,當然這跟他前半生參加「九子奪嫡」有關,他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再經歷奪嫡。

雍正為什麼會下狠下殺死九弟允禟?《雍正王朝》中康熙爺臨死之前,不是要求雍正不到萬不得已別對兄弟下死手嗎?回到真實歷史中,雍正雖然是個小心眼的人,但對父親康熙的話還是聽從的。

為什麼雍正殺死八弟和九弟?蛋叔認為以下兩個方面。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對,歡迎結尾點讚、評論、關注。

01九弟和八弟是死黨

九弟允禟是八弟允禩死黨,雍正在懲罰八弟時候順帶九弟。電視劇《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過程中,九弟允禟充當角色是八弟允禩的謀士,是允禩的死黨。

康熙在位二次廢除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第二次被廢。大家都知道這一次太子是肯定需要重新換人了,幾名成年的阿哥也都蠢蠢欲動試圖爭取皇位,最終形成三股比較大的集團。

第一股是就是四爺和十三爺;第二股是八爺九爺十爺;第三股就是十四爺;其中在文武百官中呼聲最大的就是八爺。

八爺號稱」賢王「與大臣關係很好,可為什麼八爺會落選太子?蛋叔認為有兩點。

八爺出生身份不好,八爺的母親衛氏是辛者庫出身,辛者庫是內務府管轄奴隸所呆的地方。雖然後面衛氏貴為皇妃,但是古代很講究一個人出生,尤其還是皇子身份,所以從出生上八爺就輸了一大截。八爺善於結黨營私籠絡人心,當太子被廢後,康熙下令讓大臣商議新太子人選,佟國維、馬齊等內閣大臣都保舉八爺。這讓康熙很後怕,要知道古代皇帝最怕朝廷有人結黨營私,威脅自己的統治權力,通過這件事,康熙加強對八爺的監控,八爺距離太子的美夢就更遠了。

雖然最後的皇位被是四爺雍正所得,但八爺和九爺也一直不安分,不斷給雍正找麻煩。更為重要的是八爺在大臣中影響力很大,甚至影響到雍正的統治權威,這是雍正不能忍受的。

在一本記錄雍正年間的書籍《雍正朝起居註冊》中,曾這樣描繪雍正登記第二年一次朝會上向朝廷大臣說裡這句話。

說明當時雍正和允禩的鬥爭,並沒有因為皇帝被雍正所得而結束,反而越演越烈。

既然八弟你不聽話,九弟允禟是八弟的人,雍正再整八弟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想順帶把你也除掉。

02九弟私通書信製造密碼文,自己找死

是什麼讓雍正下定決心整老九,除了是老八的死黨,主要還有老九做了兩件事讓雍正很生氣,導致自己慘死在監獄中,

第一件事:雍正當時一心一意對付老八,深思熟慮後他意識到要想順利對付老八,要把經常為老八出壞點子的老九調離京城。

於是他以西北戰亂為理由,將九弟允禟調離去西北守護邊疆。但是允禟離京之前帶了一個人,他是葡萄牙傳教士穆敬遠。穆敬遠這個人不是單純的傳教士,他因受允禟的長期照顧,曾經向康熙建議皇太子傳位給允禟。

你把這樣一個人帶在身邊,你是啥意思?不要忘記雍正本是一個經歷「九子奪嫡」神經有點過敏的人,你這不是讓他瞎想嗎?

第二點:九弟允禟在西北時,與京城家裡人通信被雍正手下發現。按理說正常的通信沒什麼大事,但是信件裡面居然不是滿文也不是漢文,而是採用一種特殊的密碼文,雍正很生氣,他在奏摺說到。

從來造作隱者,防人察覺,惟敵國為然

大體意思是自古以來,寫字用密碼的人,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人往往都是敵國的間諜。

沒想到九弟允禟還是造密碼的高手,如果不死的話,不知道會不會造出福爾摩斯密碼。但是雍正可不這樣想,聯想到傳教士穆敬遠,他覺得允禟有勾結外部勢力,謀取皇位的野心。

綜上所述

自古成敗論英雄,所有留下的史料都是成功者撰寫的。

歷史無人讓我們重新那個時代,看清整個事情來龍去脈。但結合現有的歷史文獻,八弟和九弟兩者慘死在牢獄之中,背後很有可能是雍正下令操作的。

皇位的鬥爭就是這麼殘酷,我們還是做個普通老百姓好,健健康康過完這一生,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你說對不?

相關焦點

  • 他是清朝最厲害的皇帝,康熙雍正也比不上!但是很少有人提起他!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皇帝這個「職業」成為了每個朝代必須具備的存在。而中國的清朝,可以說是經歷了大起大落,各種事情頻頻出現,從皇太極開始,到康熙、雍正,再到乾隆,各個都是一頂一的皇帝,要問誰是最厲害的皇帝呢?
  • 康熙皇帝是被雍正毒死的嗎?
    對於康熙皇帝的死因也有著各種傳言,而牽涉其中的依然是清朝歷史上爭議最多的雍正皇帝,因為有人說康熙就是被雍正害死的,這也是後世對雍正的皇位合法性持懷疑態度的原因,但到底康熙是怎麼死的,有著各種爭論,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 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為何會被雍正皇帝厭惡?
    在清朝後宮裡,一個女人若是得到皇帝的寵愛,那麼她在宮裡就會有權有勢,倘若要是生下了為皇帝生下了皇子,就算皇子沒有機會登上皇位,那麼這個女人也是相當高貴的,不是哪個就是隨便欺負的,哪怕是後來登基的皇帝也要按照輩分來,要將其稱作母妃,相當恭敬地對待著。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胤禵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冊封烏雅氏
    十四阿哥胤禵和雍正皇帝胤禛是親兄弟,但是他愣是和胤禛搞不攏,這其實和清朝培養皇室子弟的方式有關,雍正皇帝畢竟才登基,不管胤禵怎麼鬧,總不能先拿自己的親弟弟開刀吧,封烏雅氏為皇太后,就是為了止住當時混亂的局面,間接的逼胤禵承認自己是皇位繼承人的事實。
  • 清朝最長壽的妃子,康熙在位時母憑子貴,雍正上位後繼續母憑子貴
    在清朝的時候,醫療水平比較低,人們的壽命都很短,「人到六十古來稀」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即使在生活水平較高的皇宮中也不例外,康熙35個子女的歲數加在一起才1094歲,平均年齡才31歲多一點。這點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在清朝的後宮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胤祹的生母正是這極少部分人中的一位。
  • 清朝皇帝改名,一個皇帝改了自己的,另一個皇帝改了其他人的
    清初的滿族人起名字,是不反映輩分關係的。比方說,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滿語意為「野豬皮」。別看字眼不太雅,卻反映遊枚民族父母對後代寄予的美好願望,其寓意是身體強健,前程遠大。那麼愛新覺羅的家譜是何時開始的呢?
  • 清朝皇帝能力排名,千古一帝的康熙僅排第三,第一讓人心服口服!
    清朝皇帝能力排名,千古一帝的康熙僅排第三,第一讓人心服口服翻開中國的歷史,發現歷朝歷代的君王的數目簡直是太多了?不說別的,就說連我們最熟悉的大清朝都有12位皇帝。而這些皇帝肯定有的人是比較無能的,而有的人是實力比較強的。
  • 康熙已經是清朝第三個皇帝了,為什麼還被稱為清聖祖
    孔子周遊列國,不斷闡述自己的主張,就是為了恢復周禮。因此,在古代中國人看來,長幼尊卑是動搖不得的。對於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皇帝,更是離不開這個禮字。拋開一整套禮儀不說,就連皇帝的稱呼都很有講究,處處彰顯他的權威。哪怕是皇帝死後,他的廟號也不能亂用,否則就是壞了禮數,就會動搖統治階級的國本——至少封建士大夫是這麼認為的。在隋朝之前,只有對國家有貢獻的皇帝才配擁有廟號。
  •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多狠?對兄弟趕盡殺絕
    雍正是清朝第三位皇帝胤禛的年號,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闢民間奪位的謠言。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都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在中國古代,皇帝也被稱為天子,天子就是龍。那皇帝的九個兒子都怎麼樣呢?沒錯,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下康熙皇帝九子奪嫡的故事。
  • 雍正當上皇帝
    清朝的雍正皇帝可能很多人對他不是那麼的了解,那是因為他老爸和他兒子太出名了,他老爸康熙和他兒子乾隆這兩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正是因為這兩個人太高調
  • 清朝毫無根基的皇子胤祹,為何雍正不敢惹?其後臺連康熙都要敬著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后妃最多的一位皇帝,擁有那麼多的后妃,他的子女當然也很多。但是在當時那個醫學落後的年代,康熙的大多數子女還沒活幾年就死掉了。他35個孩子的年齡之和是1094歲,平均年齡才31歲多一點,可以說是非常短了。
  • 它是康熙獨創的硯臺,曾是清朝皇帝的愛物,如今拍出529萬
    康熙皇帝在第二次東巡時,曾在吉林烏喇一帶巡查,偶然間發現了松花石,因為這種石頭質地堅硬溫潤,色彩瑩綠,頗有文採,很適合製作硯臺,因此命人用松花石製成硯臺,還將它作為自己御用的硯臺。此後,雍正、乾隆、鹹豐年間皇帝也曾使用過松花石硯,不但做工精細,還配有漆器、琺瑯彩等質地的製成的硯盒。在清朝,松花石硯可是皇帝御封的宮廷御硯。
  • 如果讓康熙皇帝自己選,哪位皇子會繼承皇位?很可能不是雍正
    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遺詔》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時任九門提督的康熙近臣——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命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繼位為帝,是為雍正皇帝。可自雍正登基,圍繞著其「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便開始迅速傳播,甚至一度發展成雍正皇帝「謀父篡權」的傳聞。
  •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給80分,總體滿意;康熙王朝他不評論
    看過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小夥伴,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很多人都喜歡比較這兩部電視劇的差距,甚至對康熙王朝大加貶低。,但是也不要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畢竟康熙王朝這部劇總體來看還是不錯的,沒有必要為了抬高雍正王朝而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如果老是這種心態的話,也只能說明自己也不怎麼樣?
  • 她是康熙最寵愛妃子之一,受寵43年,卻被雍正百般刁難,不得善終
    清聖祖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為的帝王,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都是難得的雄主,甚至有人將他看作是和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帝王並列的存在,有著「千古一帝」之稱。除了彪炳史冊的功績,康熙皇帝的後宮家事也相當精彩。康熙親徵準噶爾期間,軍務非常繁忙,此時他還不忘給宜妃寫信,還命人給她捎回一些當地的土特產。這就如尋常人家的夫妻一樣,丈夫離家在外,會牽掛家裡的妻子,用信件寄託自己的思念。這在常人看來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對康熙這樣的皇帝來說,能如此做就非常難得了,這也足見宜妃在他心中的地位。
  • 面對下屬諂媚逢迎 清朝哪個皇帝最受用 哪個皇帝最反感?
    但也常常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能夠在自己在位期間堅持這一原則的君主並不多,清朝的康熙皇帝算是其中一個。康熙算是清朝能力最強的皇帝之一,他的一個性格特點,就是不喜諂媚逢迎。在清初時,清朝統治者們非常尊崇中華民族的二帝三王,也就是對黃帝、炎帝,以及夏禹、商湯、周文王非常崇拜,認為他們是仁君聖主。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準噶爾汗國,這是內戰還是外戰
    由於元朝統治者對中原文化的不認同,乃至對中原文化,特別是對南方文化的歧視,最終造成了尖銳的文化對立,從而也使得民族仇恨被帶起來,南方漢人大量造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到了清朝的時候,清朝再一次實現了南北大統一,同時在文化上也比較認同中原國家的文化,因此,清朝才算得上是中華歷史上真正的大一統。 清朝作為大一統,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讓南北不再尖銳獨立。
  • 清朝最偉大的一位皇帝,他既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原來是這個人
    康熙皇帝十分重視懲罰貪官,康熙無疑是最厲害的。博學多才,而且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親政。康熙他有一種天生的霸氣,有一種足以壓倒一切的威嚴,睿智無比。好像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他,什麼樣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他還實施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方針。
  • 二月河《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適合做皇帝
    最近對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頗有感悟,說給大家聽。康熙後期-貪腐成風 國庫空虛      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劇可謂精彩至極。故事開始黃河發大水,朝堂議論如何救災;清廷臨近省份無糧食可調,國庫無錢可撥(戶部可調撥資金不足50萬量)。
  • 一個清朝王爺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實力推翻雍正皇帝?
    這個劇情當然是虛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在清朝統治期間,一個王爺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認真地說,王爺的親兵少得可憐,根本不可能推翻皇帝,而且連親兵都是皇宮裡派來的,根本不會服從王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