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普契尼著名的歌劇《蝴蝶夫人》歷史首演日(115周年),為大家送上一版在英國考文特花園上演的這齣精彩歌劇,由安東尼奧·帕帕諾(Antonio Pappano)首次指揮莫什·萊舍(Moshe Leiser)/帕特利斯·考裡埃(Patrice Caurier)夫婦為皇家歌劇院製作的版本。
《蝴蝶夫人》為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三幕歌劇。《蝴蝶夫人》在世界歌劇劇目中一直佔有主要地位。
這部歌劇的最初版本為二幕,1904年2月17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演。儘管當時許多著名演員在劇中擔任了主要角色,但首演並不成功。
普契尼後來又對《蝴蝶夫人》進行了多次修改。第五版即是人們熟知的「標準版本」,也是世界各地演出最頻繁的版本。不過,1904年最初的二幕版本偶爾也會被演出。
這版在考文特花園重新上演的《蝴蝶夫人》是自2003年拉開帷幕以來最受好評的一次。原因何在?在於埃爾莫內拉·賈奧。這位阿爾巴尼亞女高音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女歌唱演員之一。她參演的《安吉莉卡修女》將倫敦觀眾的心——包括賈奧自己——撕成了碎片。而在這部歌劇中,她扮演的悽楚的巧巧桑更是讓人悲戚。
人們可以欣賞到賈奧在這場演出中極其微妙的表演:在與馬塞洛·普恩特(Marcelo Puente)扮演的不負責任平克頓婚禮上那位羞怯、睜大雙眼的少女;那相信丈夫會為自己妻兒歸來的目中無人的絕對信任;那守夜時哼鳴合唱中真情實感的淚水。這裡,人們在第二幕中可以看到——僅僅三年之後——蝴蝶還是一位少女,她對美國司法部門如何駁回離婚案件的描述非常幼稚天真,令人心生同情。她的自殺是毀滅性的,在一株巨大的落淚櫻花枝前,處於臨死前痛苦掙扎中的蝴蝶拍打著她的「翅膀」。這樣的場景,無論是在屏幕前還是在演出現場,都足以將人撕成碎片。賈奧的聲樂表演感人至深。也許她並不是一位美貌出眾的女高音,粉飾著普契尼豐富的抒情詩行,但她所賦予人物肖像的色彩卻令人驚嘆,將「晴朗一天」的旋律縮放成最美麗的音線。
賈奧的演繹得到了伊莉莎白·德尚(Elizabeth DeShong)扮演的熱情、富有同情心鈴木的大力支持。她們倆合作的「花之二重唱」非常美麗動聽。其餘的演員大部分也都很好:斯科特·亨德裡克斯(Scott Hendricks)扮演的夏普萊斯誠實可靠、卡洛·波西(Carlo Bosi)扮演油滑媒人五郎、尤裡亞·尤丘克(Yuriy Yurchuk)扮演的山鳥公爵傑出偉岸。這裡想特別提一下平克頓的扮演者馬塞洛·普恩特。他那神氣活現的樣子很適合這個角色,但他的男高音在壓力下有一種令人分心的搖晃,在更高的音域範圍內聽起來並不是很舒服。安東尼奧·帕帕諾,從他麾下的管弦樂隊中汲取著激情,無疑是當今最偉大的普契尼作品指揮家。
萊舍和考裡埃的無噱頭製作風格眾所周知,兩位導演都回歸了這場「復活」。有些評論家覺得這有點迎合低級趣味,但在小編看來倒是很受用。透過他們簡樸寓所的捲紙窗戶,當地的色彩一覽無餘——長崎港的紅燭花——當和尚怒氣衝衝進入小屋,譴責巧巧桑因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接受基督教時,這一美麗多情的背景戲劇性地消逝了。製作人的簡潔處理風格讓演員能夠專注於演出,而且,一隻由埃爾莫內拉·賈奧扮演的令人心碎的蝴蝶,不失端莊得體。
揭開普契尼《蝴蝶夫人》的音樂秘密
來自皇家歌劇院的報導
BY ASHER KORNER
(FORMER ASSISTANT CONTENT PRODUCER)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的樂譜是所有歌劇中最豐富多彩的。從第一幕中巧巧桑愛上美國陸軍中尉平克頓質樸甜蜜的愛情故事,到第二幕中緊張而挑釁的氛圍,再到悲劇性的結局,音樂充滿了迂迴曲折。
「普契尼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歌手和指揮家之間的關係,因為一切都由語言以及所講的故事所控制,而不僅僅取決於旋律」,英國皇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帕帕諾解釋說。
1900年在倫敦觀看了美國戲劇製作人大衛·貝拉斯科(David Belasco)的戲劇《蝴蝶夫人》之後,普契尼借鑑了日本的民歌旋律,與義大利腳本作家路易吉·伊利卡(Luigi Illica)以及義大利詩人朱塞佩·契亞克薩(Giuseppe Giacosa)共同創作了歌劇《蝴蝶夫人》。
這一令人心生敬畏的三人組合,已經共同創作了歌劇《藝術家的生涯》以及《託斯卡》,並致力於創作被譽為普契尼最具感召力也是最磅礴大氣作品之一的《蝴蝶夫人》。
扮演巧巧桑的阿爾巴尼亞女高音埃爾莫內拉·賈奧,排練並討論了一些樂譜中最難忘的時刻,探索了隱藏在音符背後的情感。
「樂譜中對巧巧桑的刻畫著墨很多,大量的色彩描繪了她的單純、她的脆弱以及墜入愛河!有時候簡單的事情是最具重要性」,賈奧大聲說著。
帕帕諾和賈奧討論了描述情緒特徵的精緻音樂感,包括貫穿歌劇始終的日本旋律;高高漂浮在管弦樂紋理之上的女高音線條,宛如平克頓船上冒出的煙霧最終會高高出現在地平線上一樣。
「這太神奇了——音樂的推拉——是如此渾然天成」,帕帕諾說,形容了這裡的音樂是如何詳細闡述巧巧桑的全部信心,直至平克頓的最終歸來將其徹底摧毀。
著名雜誌《經濟學人》形容巧巧桑扮演者、阿爾巴尼亞女高音埃爾莫內拉·賈奧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女高音」。《金融時報》認為「埃爾莫內拉·賈奧全身心地投入歌唱……甚至都沒嘗試加以抗拒」。《衛報》曾描述她是「最偉大的真實主義詮釋者之一」。另一篇文章則認為「埃爾莫內拉·賈奧在《蝴蝶夫人》中大獲全勝」。
賈奧1974年出生於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學習歌唱始於六歲。1992年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Liceu Artistik「Jordan Misja」完成學業之後,賈奧進入阿爾巴尼亞藝術大學,在那裡學習了一年。在義大利女高音卡蒂亞·裡恰蕾莉(Katia Ricciarelli)於阿爾巴尼亞組織的比賽中獲獎之後,賈奧前往義大利曼託瓦學院學習了一年。學業完成之後,賈奧進入羅馬聖塞西莉亞音樂學院,在那裡學習歌唱和鋼琴達五年之久。
迄今為止,賈奧已經數次贏得國際大獎,包括1997年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賈科莫·普契尼大賽,1998年義大利安科納的斯普蒂尼國際比賽,1999年義大利羅弗雷託的裡卡爾多·贊多納伊比賽,以及2000年韋克斯福德音樂節的最佳歌手獎。賈奧的演出足跡已經遍布全球著名歌劇院,包括:倫敦皇家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帝汶皇家馬德裡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巴黎國家歌劇院、香榭麗舍劇院、維也納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澳大利亞歌劇院、布宜諾斯艾利斯歌劇院、巴塞隆納大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那不勒斯歌劇院、費城歌劇公司、馬賽歌劇院以及維羅納圓形劇場等。賈奧的劇目(角色)包括:《茶花女》中的維奧萊塔、《夢遊女》中的阿米娜、《藝術家生涯》中的咪咪、《卡門》中的米凱拉、《凱普泰特人與蒙太奇人》中的吉裡耶塔、《修女安傑莉卡》中的安傑莉卡,以及多尼採蒂悲劇性歌劇《瑪麗·斯圖亞特》、《蝴蝶夫人》、《曼儂》、《米雷耶》、《安娜·博林娜》中的片名女主角等。
2016年,賈奧在倫敦榮獲「國際歌劇大獎」中的「讀者獎」(公眾獎)。
1904年,美國海軍軍官平克頓在日本長崎一座山上為自己和即將成為他妻子的「蝴蝶」租了一間房屋。「蝴蝶」的真實姓名為喬喬桑,為15歲的日本少女,平克頓娶她為妻只為圖一時魚水之歡,因為只要有一位合適的美國妻子他就會離開喬喬桑,而日本的離婚法律又比較寬鬆。喬喬桑因嫁給了一位美國人而激動萬分,很快就私下皈依了基督教。3年以後,喬喬桑不顧眾人勸說依然苦苦等待婚後不久就離開日本的平克頓歸來。美國駐長崎領事夏普萊斯帶著平克頓希望他告知喬喬桑他不會再回日本的信來到他們結婚的小屋,喬喬桑透露了她已經為平克頓生下一男孩。在山頂的小屋裡,喬喬桑看見平克頓的船隻正在駛進海港,徹夜未眠。夏普萊斯和平克頓走進小屋,一同而來的還有平克頓的美國妻子凱特,因為凱特已經同意撫養這個孩子。當平克頓看見喬喬桑為他的歸來裝飾一新的小屋時,意識到自己犯下大錯。喬喬桑蒙住了孩子的眼睛,遞給孩子一面小小的美國國旗,走到屏風後面,用父親的切腹刀割喉自盡。平克頓衝進小屋但為時已晚,喬喬桑已永遠離開了人世。
有溫度,更要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