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歌劇】普契尼《蝴蝶夫人》

2021-02-19 古典音樂

兩幕歌劇《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作,該劇於1904年2月17日在米蘭拉·斯卡拉劇院首次演出。普契尼自認為《蝴蝶夫人》是他最好的歌劇,在譜曲技巧上也是最領先的。該劇的成功之處是把蝴蝶夫人外柔內剛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在普契尼的歌劇中,浪漫主義與真實主義交相輝映,其音樂親切優美,並略帶傷感,極具抒情性。記得年幼的時候,看見《大眾電影》裡唯美的日本女子劇照,依稀能認得「蝴蝶夫人」這幾個字,就揣測「蝴蝶夫人」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蝴蝶夫人?等接觸了日文後才知道「蝴蝶夫人」發音是「巧巧桑"或"喬喬桑",也許是這個悲劇的女性人物跟蝴蝶生命一樣美麗而短暫的緣故吧。


     日本江戶時期的浮世繪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莫奈、梵·高、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受此風影響,梵·高臨摹過多幅浮世繪,並將浮世繪的元素融入他之後的作品中。如梵·高的畫多以灼黃色為主調,而他的藍底《杏花》在充滿其一貫強烈的生命力基礎上,則融入日本繪畫元素的美;名作《星空》中的渦捲圖案即被認為參考了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圖》。無獨有偶,20世紀初期,以德彪西為首的浪漫主義印象派和無調式音樂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作品多帶有東方色彩,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衝浪圖》的啟發,創作了交響詩《海》(La Mer)。《神奈川衝浪圖》所蘊含的「鬥爭」主題正迎合了當時西方的心理。在這樣的東方色彩創作大環境下,讓普契尼也開始想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以增強競爭力,他的歌劇即入手日本元素,渲染東方風情,就是這樣順勢而為,從中創作出不凡的作品。

(Geraldine Farrar as Madama Butterfly, 1907)

劇情取材於美國作家約翰·盧瑟·朗的同名小說,《蝴蝶夫人》是作家根據他的姐妹科雷爾夫人回憶自己與她的傳教士丈夫在日本時的見聞創作。小說最初在1897年的《世紀雜誌》上連載。《蝴蝶夫人》的故事也是對法國小說家皮埃爾·洛蒂寫於1887年的《菊子夫人》的強烈逆反。《菊子夫人》是一部帶有作家自傳性質的日記體小說,講述的是一位法國海軍上尉在19世紀初隨艦來到日本長崎時,按當地的風俗接納日本少女菊子為妻,兩個多月短暫的霧水夫妻生活即離去,法國人是殖民者姿態,日本人則是卑微拘謹。這部現實主義小說甫發表即受到激烈的批評與譴責。《蝴蝶夫人》的故事產生了很大的效應,促使作者和美國劇作家大衛·貝拉斯科改編成話劇上演。普契尼為參加歌劇《託斯卡》的首演式,正巧在倫敦待了六個星期,在此期間,他觀看了上演的《蝴蝶夫人》話劇,蝴蝶夫人的故事像一道閃電掠過他的眼前,他被深深地震動,於是有了後來的創作。


歌劇《蝴蝶夫人》裡直接搜集採用了許多日本的民歌和一些民間音樂,比如日本的國歌《君之代》,民歌《櫻花》、《江戸の日本橋》、《私の王子》、《越後獅子》、《櫻花》、《日本古樂》等,也能夠聽到美國國歌的旋律。這些異國素材給歌劇的創作提供了不同音樂風格的靈感,使歌劇的劇情具有特定地區的背景和民族風格。普契尼從不拒絕他認為有益的來自其他作曲家的影響,這就體現了他的超民族主義。另外普契尼早已意識到,悲劇容易跌入抒情的陷阱,於是在歌劇中以多旋律的衝突與融合消解悲傷,為美的抒情留白。


 第一幕:故事開頭就初現東西方觀念的不同,故事發生在日本南方的港口城市長崎。年方十五歲的巧巧桑愛上了駐紮在長崎的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上尉以日本的禮儀與她結婚。媒人之前保證,婚約可以僅僅限於和他妻子同居的時候有效,而且按照日本的習慣,新娘還可以再嫁。巧巧桑因家境敗落淪為藝伎。「在風暴裡再堅硬的樹也會折斷」的歌聲裡透露出很多不詳的氣氛。巧巧桑隨身帶有家裡供奉的佛像,還有一把短刀。短刀是天皇賜給巧巧桑父親的,當年她父親就是用這把短刀切腹自盡的,音樂響起日本國歌「君之代」。巧巧桑放棄原來的宗教信仰,改信平克爾頓所信奉的神,這樣她就必須跟自己的親人斷絕一切關係:「請聽我告訴你。」婚禮簡單而隆重,在日本民謠「江戸の日本橋」旋律中進行,之後一段優美的二重唱「夜色溫柔」描繪兩人的纏綿時分。

                                                                                                                                                                                                                            The trio and Addio fiorito asil. From Io so che alle sue pene non ci sono conforti (Fg.22) to Fg.29 (Richard Cowan, Richard Troxell, Ning Liang)(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第二幕:在以後的三年中,巧巧桑撫養她與平克爾頓的愛情結晶,常常佇立在海岸上的家園,眺望大海,徒然地等待著愛人的歸來,十月苦長夜,望穿秋水,春去春來不復見,無奈石沉大海的渺無音訊,讓朝朝暮暮的思念蒙上陰影。平克爾頓回國後,女僕認為他不會回來,但忠於愛情的蝴蝶夫人卻不停地幻想著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平克爾頓乘軍艦歸來的幸福時刻。面朝大海,她唱出著名的詠嘆調「啊,晴朗的一天」。十五歲認識並結為夫妻,而此時她不過十七、十八歲。普契尼在這裡運用了朗誦式的旋律,音樂近似說白,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來的迫切心情,內心深處對幸福的嚮往。「你聽,當晴朗的一天,那遠遠海面,升起一縷青煙。」最美的詠嘆,總是等待中的歌謠,而幸福,不過是一支詠嘆調那麼長。這個場景讓看到纖細深情的巧巧桑,極致的東方神韻與美。

  經過「春は曙、秋は夕暮」漫長的風刀霜劍般的刻骨思念,無論是月夜獨憐還是拂曉遠眺,都是置身於飄渺流動的朦朧色彩之中。橘花開處入夢寐,伊人袖裡盈暗香,然青垣山隠,渺茫無人來。比較起來,其實更喜歡《萬葉集》裡額田王和大海人皇子的相戀,一應一和唱出「紫草生輝,禁地無邊,君揮衣袖,豈無人見?」他們曾經的歡愉,短暫的相會總比巧巧桑的孤單勝千倍。庭院寂寂春草生,人不見水空流。奧山秋意染紅林,鳴鹿聲聲悲不禁,我自駐足空感慨,憑誰安慰寂寥心?

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等待總是那麼無奈。終於,這一天還是來了!青山那麼高,白雲那麼悠遠,想到你將回來的日子啊,那一天我要怎麼的裝扮?如何打掃庭院?鏡子要擦亮一些,再布置些什麼薰香?梅花(ばいか初春殘梅的微香)、荷葉(かよう 夏季芙蕖的濃香)、侍從(じじゅう 秋風略涼的澀香)還是黑方(くろぼう 冬季結冰時的清香)、落葉(らくよう 焚燒秋葉的悠遠之香)與菊花(きっか如菊的淡雅之香)?要不,就滿屋櫻花花瓣吧,讓你進來時意料不到的驚喜,與君醉笑三千場,不訴離殤!巧巧桑用鮮花裝飾居所,唱起了「讓櫻花的花瓣飄落滿院」,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他就要回來了!然,等待的是生命無法承受之痛。「若不能榮耀地生,毋寧榮耀地死」這是巧巧桑的父親遺留給她一把短刀上的銘文,而她正是用這把短刀譜寫了一曲愛情的絕唱。用極致的殘忍方式走向生命的盡頭,歌聲逐流水而去。也想起那首「頹垣斷壁留痕跡,枯藤繞殘牆」的《荒城之月》及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悲涼難言,悲愴難抒。

在1904年2月17日歌劇《蝴蝶夫人》首演於米蘭,卻是以慘敗而告終的,據記載,《蝴蝶夫人》的首演變成了一場觀眾的鬧劇,演出不得不中途停演。對此,普契尼非常傷心和失望,但他沒有失去信心,他認為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說:「對於並非知音的觀眾,絕不給他們第二次欣賞的機會。」對於歌劇《蝴蝶夫人》而言,也許只有知音才能理解其最深層的情感內涵。之後普契尼便將《蝴蝶夫人》進行了較大的刪改,並於1904年5月在義大利的布雷西亞再次公演,這次公演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空前成功。從此《蝴蝶夫人》這部抒情歌劇便成為世界歌劇舞臺上盛演不衰的劇目之一。

蝴蝶夫人讓女高音又愛又恨,愛是因為這部歌劇裡普契尼已經把他的獨有的迷人旋律線和刻畫人物個性及感情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致。音樂不光是承載文字的工具,還是情感波動、戲劇暗湧的表達。恨的是她實在太難唱了,幾乎唱滿全場,從開始天真的十五歲姑娘直到一個孩子的母親始終掙扎在無奈的悲情世界中,這些對歌者的體能與精力都是極大的考驗。這個角色對女高音的吸引力不亞於奧賽羅對男高音的吸引力。她需要極其成熟的嗓音和像十五歲少女的容貌,這比擁有美麗嗓音和外表醜陋的弄臣更難尋覓到。


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曾言「比起榮耀,燦爛,日本人喜愛寂靜無常的東西。櫻花一開即謝,它具有瞬間的美,軟弱的美,淡泊的美,逼近到極致的絕望感。在日本人看來,最好的情色是「未得到」和「已失去」,《徒然草》中這樣寫道,「男女間的情色,它的美好並非只在於終日卿卿我我,朝雲暮雨。懷著無法實現的愛的期待,春宵苦短的嘆息,一個人在漫漫長夜裡寄情遠方的戀人,住在長滿淺茅的寒舍,追憶往昔,這些更意味著情色。《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的筆風啊,處處透露著炫目的華麗風情,又帶著種種微妙愛情倫理糾纏的矛盾,於時於世奔放,大膽卻也是同樣帶著時代賦予的羞怯。《源氏物語》裡的夕顏,讓人心酸的角色,又溫柔又卑微;空蟬溫柔中含有剛強,好似細竹,看似欲折,卻終於不斷。林文月以專攻六朝與唐代文學的態度進入日本經典文學,她的《枕草子》、《源氏物語》都翻譯得唯美,和歌俳句妙筆生花。她的筆下我們可見一個個或婉約清麗或大膽熱烈或溫柔純良的女子,她們熠熠生輝、鮮活地從日本平安時代向我們走來。從中我們可以窺見蝴蝶夫人受千年日本傳統文化的浸潤,她以這樣的方式在男權意識的社會走向生命的盡頭也就不是偶然性了。

                                                                                                                                                                                                                            Ora a noi. Sedete qui to the end of the Flower Duet. (Richard Cowan, Ying Huang, Ning Liang, Jing Ma Fan)(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Un bel di, vedremo (Ying Huang)(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Prelude to Act III. Oh eh! oh eh! (Coro)(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Bimba, bimba, non piangere (Figure 111) to the end of the act. (Richard Troxell, Ying Huang, Ning Liang, Coro)(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Final scene. from E sia! A lui devo obbedir (4th bar of Fg.39) to the end of the opera. (Ying Huang, N. Liang, R. Cowan, Constance Hauman, Richard Troxell)(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Coro a bocca chiusa (Humming Chorus). (Coro)(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The trio and Addio fiorito asil. From Io so che alle sue pene non ci sono conforti (Fg.22) to Fg.29 (Richard Cowan, Richard Troxell, Ning Liang)(Voice)                         Ying Huang - Puccini: Madame Butterfly Highlights (Soundtrack from the film by Frédéric Mitterand)                                                                                        

蝴蝶夫人其實是做了一個春風拂醒的夢覺,衣袖上留著花的香氣,枕上留著春夜的夢痕,這樣的愛情美夢實在太短暫了。理想抵不過殘酷的現實,以愛的勇敢與決絕放棄了日本傳統的神道信仰,皈依丈夫信奉的基督教,則被日本傳統視為大逆不道,斷絕了所有親緣關係,在愛情與孩子都離開後,她不得不殉情,以死來維護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卑微的尊嚴。歌劇《蝴蝶夫人》啟發了後面「四大音樂劇」之一的《西貢小姐》(Miss Saigon)的創作,儘管依然是美國大兵和東方姑娘的悲劇情事,但是音樂劇中兩人是真心相愛的,而不是蝴蝶夫人對平克爾頓的一廂情願。《西貢小姐》中,克裡斯還想帶著愛人離開即將被攻陷的西貢,回到美國,開始他們的幸福生活。這點在越戰之初與美國社會的主流觀念相符。伊人心如明月,此生長皎皎,蝴蝶夫人唱出了一首浩瀚悠長的詠嘆調,捲起千堆雪,愛是濃烈而繁盛的,璀璨至極美。有過她的驚豔世界,縱使消逝,仍留下了焚燒秋葉的悠遠之香,讓我們不經意回望為愛而生的她,在那枝頭的怒放,清麗而凜冽,斑斕至嫵媚。

                                                                                                                                                                                                                            Madama Butterfly - Love Duet, Viene La Sera                         Rouslan Raichev;Sofia National Opera Orchestra;Anna Tomowa-Sintow;Giacomo Aragall - 100 Silver Screen Classics, Vol. 3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普契尼《蝴蝶夫人》(苔巴爾迪、貝爾貢濟)1958。


相關焦點

  • 【值得珍藏的歌劇】普契尼《蝴蝶夫人》
  • 普契尼:蝴蝶夫人
    ▽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普契尼最受歡迎的三部歌劇之一(其餘兩部是《圖蘭朵》和《波希米亞人》)。該劇由雷基·伊利卡和喬賽普·賈科薩合力撰寫劇本,參照的藍本是美國作家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和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夫人》。《蝴蝶夫人》是普契尼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
  • 歌劇:《蝴蝶夫人》 普契尼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普契尼 和慧/大都會/2019.11.09 《蝴蝶夫人》根據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及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夫人》改編而成,故事講述一位美國軍官與日本藝妓的愛情故事。
  • 周末歌劇 | 普契尼《蝴蝶夫人》(皇家歌劇院/安東尼奧·帕帕諾)
    今天是普契尼著名的歌劇《蝴蝶夫人》歷史首演日(115周年),為大家送上一版在英國考文特花園上演的這齣精彩歌劇,由安東尼奧·帕帕諾(
  • 普契尼《蝴蝶夫人》——五周年歌劇回顧 (3)
    在前面
  • 普契尼《不要忘記我》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0612
    弗洛雷茲與凱薩琳賈科莫·普契尼,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出生在盧卡這個義大利的小村莊。他的高祖是村裡聖馬蒂諾教堂的管風琴師,並一代代把這份工作傳給了普契尼的父親米凱萊。普契尼的母親阿爾比娜·馬吉是一名樂師。由於遺傳了家族的音樂傳統,普契尼14歲時已經在盧卡得到了一份演奏風琴的工作,然而,普契尼的抱負不拘於做一個教堂管風琴師,他想寫歌劇。 1876年18歲的普契尼,從盧卡步行50英裡走到比薩,專程去聽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
  • 《蝴蝶夫人》、《圖蘭朵》……這周末,去轉塘聽歌劇!
    《蝴蝶夫人》、《圖蘭朵》……這周末,去轉塘聽歌劇!(賈科莫·普契尼 1858.12.22-1924.11.29)11月29日,正是普契尼去世96周年的紀念,天及(杭州)音樂文化有限公司聯手上海魔菲斯特歌劇演出團
  • 免費跟婉哲老師線上看歌劇——普契尼《蝴蝶夫人》
    克裡斯蒂的職業生涯開始於2001年在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擔任合唱團員,也是在那裡她和指揮安德裡斯·尼爾森(Andris Nelsons)結識,並於2011年結婚,同年她在倫敦皇家歌劇院首次亮相,並在尼爾森執棒的《蝴蝶夫人》中擔任主角;克裡斯蒂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的首秀是2013年在普契尼的歌劇《燕子》(La Rondine)中出演的瑪格達(Magda);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克裡斯蒂臨時替代了生病的羅馬尼亞
  • 普契尼 | 義大利歌劇最後的藝術生涯
    普契尼最為著名的歌劇作品為:《藝術家的生涯》、《託斯卡》以及《蝴蝶夫人》,所有這些都是歌劇標準劇目演出單裡的重要作品。▲ 《蝴蝶夫人》(安東尼奧·帕帕諾/皇家歌劇院/科文特花園) 在這輝煌的背後,這位作曲家又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呢?
  • 晴朗的一天,你我終會相見 | 歌劇《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的歌劇改編自小說《菊夫人》,講述了一個二十世紀初,美國軍官與日本藝伎異國戀的故事。故事發生於日本明治時代,當時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舉國上下發憤圖強,要向先進的西方世界學習的階段。歐美文化大肆湧入,與日本當地的傳統文化產生猛烈的撞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純潔天真的日本姑娘巧巧桑,與遠道而來的美國軍官平克爾頓相愛了。
  • 歌劇《蝴蝶夫人》
    (視頻時長:2:19:48)(安東尼奧·帕帕諾 皇家歌劇院 柯文特花園 版)(視頻時長:2:16:38)(丹尼爾·卡列格裡 版)(視頻時長:3:09:22)(利摩日歌劇院 版)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蝴蝶夫人》一個日本女人的三幕歌劇
  • 中央歌劇院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劇院先後在中國首演、推出並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劇經典劇目,主要有《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門》《葉甫根尼•奧涅金》《詹尼•斯基奇》《圖蘭朵》《阿依達》《藝術家生涯》《弄臣》《費加羅的婚禮》《奧塞羅》《鄉村騎士》《塞維亞理髮師》《丑角》《霍夫曼的故事》《遊吟詩人》《伊斯國王》《蝙蝠》《湯豪塞》《女武神》《費德裡奧》《齊格弗裡德》《眾神的黃昏》等;積累了一批中國歌劇作品
  • 普契尼,一位「女主角不死不罷休」的歌劇作曲家
    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作品還有《蝴蝶夫人》、《託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餘部歌劇,均足以被列為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劇排行名單。《蝴蝶夫人》一開始被敵視(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對手)不過隨著幾次上演後現在被認為是普契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 周末歌劇 |《蝴蝶夫人》(和慧/大都會歌劇院)
    11月25的最後一場,前前後後共演出了十場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演出結束之後,觀眾以鮮花和掌聲向這位優秀的歌劇演員表達了內心的敬重之情。我們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11月9日的演出現場。和慧帶領優秀演員活躍在普契尼歌劇的再度上演中2019年10月11日,大都會歌劇院以安東尼·明格拉製作的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首場演出拉開了本音樂季的帷幕。
  • 蝴蝶夫人:一段婚姻遊戲與悲劇絕戀
    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寫過一部偉大的悲劇,叫《蝴蝶夫人》。以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作為藍本。亦參考了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子夫人》。普契尼在音樂創作中直接採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後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刻畫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 中央歌劇院2018演出季 歌劇《蝴蝶夫人》預告(下) - 主演篇
    劇院先後在中國首演、推出並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劇經典劇目,主要有《圖蘭朵》《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門》《藝術家生涯》《弄臣》《費加羅的婚禮》《鄉村騎士》《塞維亞理髮師》《丑角》《霍夫曼的故事》《伊斯國王》《蝙蝠》《湯豪塞》《女武神》《費德裡奧》《齊格弗裡德》《眾神的黃昏》《託斯卡》《萊茵的黃金》等;積累並創作了一批中國歌劇作品,如《白毛女》《劉胡蘭》《草原之歌》《第一百個新娘》《馬可•波羅》《霸王別姬
  • 《蝴蝶夫人》的另一種忠實闡釋 | 樂評
    ,在湯沐海指揮下,澳大利亞歌劇院藝術家聯袂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的《蝴蝶夫人》拉開了首演之夜的帷幕。作為普契尼三部膾炙人口的歌劇傑作之一,《蝴蝶夫人》的每一次上演都會受到歌劇熱愛者的矚目和期待。問世於百年之前的《蝴蝶夫人》,不僅因其故事發生地日本的獨特背景和情調而別具魅力,更因其悲劇故事而打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讓他們在普契尼的音樂中感動唏噓。對於這樣的經典歌劇,面對每一次新的舞臺呈現,在期待的興奮中,相信很多熟悉此劇的聽眾都會有與筆者相似的擔心:導演將採取什麼樣的手法?
  • 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 歌劇大師薈萃雲集,你更Pick誰?
    歌劇以題材的社會性,現實性,人物和環境的質樸真實,音樂,戲劇的緊密結合,聲樂歌唱的主導地位和變化豐富的動人旋律而著稱。《茶花女》,《弄臣》,《阿依達》,《奧塞羅》等是其代表作,他把義大利歌劇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為世界歌劇藝術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威爾第《飲酒歌》選自歌劇--茶花女威爾第是浪漫主義歌劇的傑出代表,其音樂氣勢恢弘豪邁,戲劇性極強。
  • 卡拉斯、普契尼、卡巴耶 | 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的歌劇之戀
    通過瑪麗亞·卡拉斯、蒙特塞拉特·卡巴耶和普契尼,佛萊迪·摩克瑞在《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探索了歌劇與電影之間特別有意思的關係。,由摩克瑞為樂隊1975年專輯《歌劇之夜》(A Night at the Opera)而創作。
  • 《蝴蝶夫人》即將開票 | 看火在水面上跳舞,聽千人劇場裡無麥克風原聲音樂盛宴!
    10月4日、5日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常駐王牌劇團——澳大利亞歌劇院將攜世界十大歌劇經典之一的《蝴蝶夫人》登臨天津大劇院9月3日開票啦 兩幕歌劇《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是由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創作之歌劇,是一部偉大的抒情悲劇。用普契尼的話說,這是他最好的歌劇,在譜曲技巧上也是最領先的。這部歌劇成功刻畫了蝴蝶夫人外柔內剛的性格。腳本由伊利卡和賈科薩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同名小說和貝拉斯的同名話劇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