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中也會發現悲劇的部分

2020-12-10 光明網

晨報記者 殷 茵

20世紀90年代,《我愛我家》開創了中國內地情景喜劇先河,自那以後,各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情景喜劇,上海也有著別具一格的海派情景喜劇,《緣來一家門》《七彩哈哈鏡》《老娘舅》《開心公寓》紛紛登上螢屏。

近年來,海派情景喜劇逐漸式微,縱有新節目上檔,也如流星般匆匆而過,難覓真正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品,成為整個行業人的「憂傷」。情景喜劇要怎麼拍,才能把觀眾逗樂,而不僅僅是一群人的自娛自樂?日前,楊立新、王汝剛、喻恩泰、閆學晶、方芳、張建亞、楊俊蕾、曹可凡、汪遠、俞亮鑫、趙屹鷗等影視劇創作者、評論家,齊聚「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冬」,梳理「情景劇、喜劇、短劇」創作規律,探尋未來出路,沙龍由編劇王麗萍主持。

●楊立新 1993年國內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新穎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風格讓這部長達120集的電視劇風靡全國,直至今日依然堪稱經典。其中,楊立新扮演的「賈志國」深入人心。

《我愛我家》之後,楊立新收到過很多劇本,但他大多婉拒了,「人物沒有特殊的性格,整個劇沒有喜劇手法。人家和我說,找幾個喜劇演員一演,不就成喜劇了?出門摔跟頭、齜牙咧嘴、扔花盆砸腦袋。這不是喜劇。」

在楊立新看來,喜劇並非搞笑,它設計起來可能比其他的劇更複雜,「演的時候同樣要保持理性,知道所謂的『包袱』從哪開始鋪,哪裡需要墊一墊。最後把底兒一揭,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王汝剛 在上海說起「滑稽王小毛」,幾乎無人不曉,當年王汝剛以一口蘇北腔上海話塑造了風趣詼諧、足智多謀的社區熱心人「王小毛」。

作為滑稽界的領軍人物,王汝剛也出演過多部情景劇,他表示電視螢屏完全不同於滑稽戲舞臺,前者對表演風格要求更細膩更合理,而不是一味誇張表演,隨著觀眾對笑料的質量和演員的表演要求越來越高,「如何真誠地合理地引人發笑,是演員以及喜劇類情景劇的當務之急。」他更直言,搞喜劇的人得有根「喜劇的「筋」,換言之,喜劇表演是需要天賦的。

●喻恩泰 《武林外傳》中窮酸秀才的出演讓喻恩泰備受肯定,談起當年這部紅遍大江南北至今仍反覆重播的電視劇,喻恩泰表示任何角色不單單是一個人物,而是讓觀眾相信你就是那個角色。當初在導演的要求下,他把《論語》和《詩經》背了個全,雖然在劇中引經據典的臺詞不多,但喻恩泰的「秀才」氣質就活了。他認為,不一定非要把喜劇作為一個特別的戲劇門類來討論,就像演員也不一定非要有正劇與喜劇之分,彼此之間是可以共通的,「演員就是演員,就像藝術就是藝術,往往悲劇裡能看到喜劇成分,喜劇中也會發現悲劇的部分。」

●閆學晶 憑藉《劉老根》系列電視劇中的精湛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閆學晶今年入駐短視頻平臺,風趣的語言、接地氣的直播風格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對此,閆學晶表示:「放下明星的人設,與時俱進,成為短視頻裡的任何角色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來源: 新聞晨報

相關焦點

  • 悲劇中的一齣喜劇
    悲劇中的一齣喜劇       尤涅斯庫在排那個把人困在一種"絕境"中。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困難的,所以人面對廣闊的世界時是孤獨的。老人極力想把自己對生命的信息傳達下去,然而卻是徒勞。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今天帶來的是6月第一篇推送~作者最近終於拜讀了莎翁最著名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四大悲劇包括:麥克白、李爾王、奧賽羅、哈姆雷特。四大喜劇包括: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今天這篇主要是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每本書的大概故事情節,還有每本作品的一個大致風格和作者個人閱讀感受。
  • 都以為《鹿鼎記》是喜劇,想起周星馳的一句話,才發現這是部悲劇
    最近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正在熱播,看來看去,總覺星爺那版才是最經典的,雖然搞笑,但是又莫名讓人覺得心情複雜,不由得想起周星馳的一句話:「我明明拍的都是悲劇,不知道為什麼你們都說是喜劇!」眾所周知周星馳的影視劇一向以無釐頭搞笑為主,但是他為什麼說自己演的是悲劇呢?
  • 《億萬懦夫》:能讓你哭的喜劇,笑聲中充斥著悲劇與諷刺
    喜劇的外衣下充斥著悲劇與諷刺,而我們笑的正是那些悲劇、諷刺。若是沒有億萬,小圈的悲劇才剛剛開始。不是迫不得已,誰會當劫匪笑過之後,我們發現歡樂的背後卻充滿了悲劇與諷刺。有時候我真的分不清我是在看喜劇還是悲劇,因為喜劇《億萬懦夫》差點把我看哭了。
  • 《棟篤神探》:喜劇or悲劇!
    實在無法想像一部如此輕鬆詼諧的喜劇竟然要用這樣的大悲劇來結尾。TVB的編劇又一次讓我大跌眼鏡,實在該罵!這個莫探員手腳慢體能差,樓梯爬不動,七旬老婦也追不上,更是一跑步就會犯哮喘,沒半點英勇神探的樣子,不過他頭腦聰明,智商一流,總是能在微細的蛛絲馬跡之中發現事情的真相,用常人想不到的辦法布局引罪犯入甕,而且每每成功,算得上是非典型的另類神探。與神探相對的,應該是奇案,不過這裡基本不關探案什麼事情,裡面幾個案件的水準,別說CSI了,就連TVB本身偵破劇的平均水平都沒有達到,幾無懸念可言。
  • 明明是一部悲劇,怎麼讓你們看成了喜劇?
    就會發現隱藏在大起大伏之下的細膩《大話西遊》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重溫《大話西遊》,你會發現在應當歡笑的地方,會忽然想哭這就是周星馳電影最經典的一個特色初看《大話西遊》,你我皆是旁觀者對劇中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哈哈大笑成長後再看《大話西遊》,將情感帶入忽而發現劇中吵鬧都是苦中作樂或許悲劇到了極致,就成了一部喜劇
  • 你們喜歡看悲劇還是喜劇?
    你們喜歡看悲劇還是喜劇?我們都知道,文藝作品有喜劇和悲劇之分,魯迅曾經這樣說: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話出自於魯迅,講得也很透徹。其實,這句話一開始是這樣的,「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 《我是餘歡水》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寫到:「不過在戲臺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而在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觀眾可以同時感受到悲劇、喜劇和譏諷的交織存在。
  • 《半個喜劇》,其實是整個悲劇
    這世界上的電影分為喜劇和悲劇,可是《半個喜劇》又是悲劇又是喜劇。Pua男鄭多多,在結婚之前放縱自己的欲望,強烈追求高中時的女神莫默,得手之後,卻被女友撞見,兄弟孫同替他打掩護,但是,莫默還是發現自己被騙了
  • 《驢得水》:一場喜劇引向的悲劇
    自開心麻花影業成立以來,他們的作品在喜劇電影領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並帶給觀眾歡笑,最近小編看完了《西紅市首富》,在偶然間還發現了一部開心麻花在2016年拍的電影《驢得水》,這部在豆瓣上號稱是&34;的作品,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於是趁著今天向大家推薦這部喜劇似的悲劇《驢得水》。
  • ​周星馳是喜劇的藝術家,​但喜劇的本質是悲劇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說:喜劇片票房很好啊。王晶說:郭德綱演電影不行,現在就只有沈騰比較好。​而且沈騰都開始不想演了,演飛馳人生就是不想逗大家笑了。​主持人問:是演喜劇很累嗎?​王晶說:累,比任何戲都要累十倍!
  • 影評丨《驢得水》悲喜一念間,喜劇內核是悲劇
    王晶曾經說,喜劇片是整個影視創作中最難的片子,相比一般的商業、藝術片,喜劇片還有多增加包袱的體現。很多喜劇片在構造、敘事等等方向上都沒問題,但是在包袱的部分翻車。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國產喜劇很少有好的,而《驢得水》是國產劇中少有的成功喜劇。
  • 吳孟達: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
    文/席不畏有人說:「喜劇演員把歡笑帶給觀眾,把悲傷獨自承受,喜劇演員的一生通常是悲劇。」就像醫生救死扶傷無數,卻無法讓自己擺脫病痛的折磨;畫家能把所見事物畫得栩栩如生,卻無法畫出一張滿意的自畫像;喜劇演員能帶給所有觀眾歡笑,卻無法笑面自己的人生。2021年2月27日,陪伴無數90後成長的憨厚大叔,吳孟達走了,享年70。
  • 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是其作品中最光輝絢爛的一筆,劇中的人物大多以死亡為結局,表現出悲沉雄渾和震撼人心的氣勢。「四大悲劇」指得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經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莎士比亞說」這樣的句子,說到莎士比亞,不得不提的是莎翁的四大喜劇與四大悲劇。
  • 由周星馳抵押房產的悲劇聯想到其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劇演員?
    我們公認的對周星馳的標籤是喜劇演員,而且是無釐頭式的喜劇的代表。那麼何為周氏喜劇?何為無釐頭式的喜劇?一直以來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界定。我們觀看周氏的喜劇,我們發現他的笑點經常是抽瘋式的,亦或是自殘式的,又或者是虐人式的。表情誇張,灰頭土臉,被人狂暴。
  • 喜劇之王周星馳:我其實是一個悲劇
    喜劇喜劇,顧名思義,情景歡喜,只為博人一笑。然而,著名的喜劇演員陳佩斯曾經說過:「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話看似有些矛盾,卻是道出了喜劇人歡笑面龐下潛藏的孤獨靈魂。你盡可以從《唐伯虎點秋香》中搞怪卻又倜儻的唐伯虎愛上他,可以從《九品芝麻官》中不著調卻代表正義的白面包青天愛上他,更可以從大話西遊裡那個喜感卻悲情的孫悟空愛上他。但是無論你是通過哪部電影愛上他,你最終一定都會迷戀上他的一部作品,《喜劇之王》。
  • 從《新喜劇之王》解讀喜劇片的喜劇外殼和悲劇內核
    《新喜劇之王》的豆瓣評分只有5.7,炒冷飯、玩舊梗、賣情懷這樣的評論聲此起彼伏,不少觀眾說星爺是被我們寵壞了,竟然如此粗製濫造地來敷衍我們。電影的優缺點我不在這裡做分析,今天只講講我認為這部電影中非常有價值的悲劇內核。這部電影裡最大的笑點是如夢對演戲的過分堅持。
  • 《半個喜劇》沒有充滿歡樂的生活,也同樣沒有儘是悲劇的人生
    他是一個孝順又聽母親話的孩子,到頭來他發現,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最後他反抗了,揭露了鄭多多的真面目這又要回到影片的名字《半個喜劇》,除了人生是半個喜劇意外,劇中的兩組人物一組是喜劇另一組是悲劇,喜劇是孫同在看盡一切後,做出正確的選擇獲得了圓滿,悲劇是鄭多多濫情後得到了懲罰,失去了未婚妻。
  • 周星馳:你以為我演的是喜劇?其實我演的是悲劇
    私以為,周星馳的喜劇,很多時候並不是單純的表現歡樂,更多的時候,它折射的是一種悲劇的人生。有人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比如上學時考試,你得了一百分,但是大家都一百分,你可能不會覺得高興,但是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得了一百分滿分,那麼你肯定會很高興。這種高興,實際上就是你在對比中所產生的的優越感。由此可以得出,我們的快樂,大多時候是建立在別人的不幸之上的,這也就是喜劇的內核——別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