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殷 茵
20世紀90年代,《我愛我家》開創了中國內地情景喜劇先河,自那以後,各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情景喜劇,上海也有著別具一格的海派情景喜劇,《緣來一家門》《七彩哈哈鏡》《老娘舅》《開心公寓》紛紛登上螢屏。
近年來,海派情景喜劇逐漸式微,縱有新節目上檔,也如流星般匆匆而過,難覓真正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品,成為整個行業人的「憂傷」。情景喜劇要怎麼拍,才能把觀眾逗樂,而不僅僅是一群人的自娛自樂?日前,楊立新、王汝剛、喻恩泰、閆學晶、方芳、張建亞、楊俊蕾、曹可凡、汪遠、俞亮鑫、趙屹鷗等影視劇創作者、評論家,齊聚「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冬」,梳理「情景劇、喜劇、短劇」創作規律,探尋未來出路,沙龍由編劇王麗萍主持。
●楊立新 1993年國內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新穎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風格讓這部長達120集的電視劇風靡全國,直至今日依然堪稱經典。其中,楊立新扮演的「賈志國」深入人心。
《我愛我家》之後,楊立新收到過很多劇本,但他大多婉拒了,「人物沒有特殊的性格,整個劇沒有喜劇手法。人家和我說,找幾個喜劇演員一演,不就成喜劇了?出門摔跟頭、齜牙咧嘴、扔花盆砸腦袋。這不是喜劇。」
在楊立新看來,喜劇並非搞笑,它設計起來可能比其他的劇更複雜,「演的時候同樣要保持理性,知道所謂的『包袱』從哪開始鋪,哪裡需要墊一墊。最後把底兒一揭,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王汝剛 在上海說起「滑稽王小毛」,幾乎無人不曉,當年王汝剛以一口蘇北腔上海話塑造了風趣詼諧、足智多謀的社區熱心人「王小毛」。
作為滑稽界的領軍人物,王汝剛也出演過多部情景劇,他表示電視螢屏完全不同於滑稽戲舞臺,前者對表演風格要求更細膩更合理,而不是一味誇張表演,隨著觀眾對笑料的質量和演員的表演要求越來越高,「如何真誠地合理地引人發笑,是演員以及喜劇類情景劇的當務之急。」他更直言,搞喜劇的人得有根「喜劇的「筋」,換言之,喜劇表演是需要天賦的。
●喻恩泰 《武林外傳》中窮酸秀才的出演讓喻恩泰備受肯定,談起當年這部紅遍大江南北至今仍反覆重播的電視劇,喻恩泰表示任何角色不單單是一個人物,而是讓觀眾相信你就是那個角色。當初在導演的要求下,他把《論語》和《詩經》背了個全,雖然在劇中引經據典的臺詞不多,但喻恩泰的「秀才」氣質就活了。他認為,不一定非要把喜劇作為一個特別的戲劇門類來討論,就像演員也不一定非要有正劇與喜劇之分,彼此之間是可以共通的,「演員就是演員,就像藝術就是藝術,往往悲劇裡能看到喜劇成分,喜劇中也會發現悲劇的部分。」
●閆學晶 憑藉《劉老根》系列電視劇中的精湛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閆學晶今年入駐短視頻平臺,風趣的語言、接地氣的直播風格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對此,閆學晶表示:「放下明星的人設,與時俱進,成為短視頻裡的任何角色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來源: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