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甜城,已恢復往日的活力。熟悉的街巷,又見濃鬱的煙火氣;企業車間、項目工地,又是機器轟鳴、繁忙有序。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商務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積極履行部門職責,及時調整作戰路線,在疫情防控、保供穩價、消費升級、復工復產、項目建設等多個陣地上打出「組合拳」,拿出硬招、實招,為內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奪取「雙勝利」積極貢獻商務力量。
招數一:保供穩價
「請市民放心!內江儲備了充足的生活物資保供應——」2月3日,「最內江」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這則消息,給全市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防控疫情形勢緊張,可是不用擔心「菜籃子」「米袋子」出現斷供。
春節期間,由於疫情防控原因,對物流等有所影響。但在1月30日(正月初六),記者探訪內江蔬菜批發市場、城區部分農貿市場和超市時,蔬菜、肉類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貨品充足且價格穩定,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得到有效保障。這背後,是全市商務人積極戰「疫」取得的成果。
一個現象可以折射——疫情防控期間,中農聯及各縣(市、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永輝、華聯、卓爾及各縣(市、區)商場超市的蔬菜、豬肉、牛肉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品類齊全、交易正常。
一組數據可以印證——為響應防疫保障供給,全力保障內江「菜籃子」供應,市商務局聯合市場管理方積極與商戶溝通,大年初一(1月25日)商戶開門率就達80%,大年初二(1月26日)以後商戶開門率達90%。
有效保障的背後,離不開全市商務系統的積極作為。疫情發生以來,市商務系統立即行動,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有效控制疫情在商貿領域的輸入、傳播和蔓延。針對短期可能出現的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壓力,科學研判,積極應對,確保市場供應基本充足,運行態勢穩定。
從春節假日期間到「五一」假日期間,從疫情防控關鍵期間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
招數二:消費升級
「五一」假日期間,內江之了火鍋熱鬧非凡,又恢復了往日「吃飯排隊」的火爆場景。自4月10日,內江市開始發放消費券、公職人員差旅費增加餐飲補助之後,在火鍋店就餐使用消費券的顧客成倍增長。火鍋外賣也受到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消費券」派發期間,全市共有1.1萬餘家線上線下餐飲單位參與活動,並自主配合開展打折、滿減、贈送等促銷活動,形成了拉動市場消費的有效合力。據統計,4月10日至5月5日,我市聯合阿里巴巴,通過支付寶平臺滾動發放「消費券」46.97萬張,完成抵扣408.93萬元,抵扣率81.8%,拉動消費1451.02萬元,對激發消費活力、加速餐飲業回暖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內江萬達廣場等商場也推出多種形式的促銷手段,吸引市民走出家門,來到商場消費,開啟了「買買買」模式,讓沉寂的商場恢復了火熱的人氣,市場活力加速顯現。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將消費促升級作為工作著力點之一,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牢牢把握主動權,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今年以來,我市聯合各平臺推出搶券、打折、滿贈等促銷活動13800餘戶次,舉辦「吃貨節」「安心消費節」「餐飲企業暖春行動」等活動16場次。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圍繞促消費,重點做好疫情防控、政策支持和促銷活動等工作。同時,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幫助企業紓困渡過難關,努力實現穩增長促消費,推動消費促升級,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多作貢獻。
招數三:復工營業
全市531戶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已復工營業或持續營業523戶、復工率98.49%;68戶進出口實績企業復工率100%。全市10571家餐飲單位整體復工,營業率約96%;全市3571家住宿單位整體復工,營業率約97%……這是截至5月20日,內江交出的商務工作「成績單」。
「生意越做越順心。」5月22日23時許,東興區平安路張記燒烤老闆張順碧依然忙個不停。她告訴記者,隨著服務業市場的逐步回暖,他們現在一般要忙到凌晨兩三點。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四川華玉車輛板簧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就啟動了配套生產、外貿出口、維修零售3條生產線,積極加緊生產,完成訂單。這是我市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
疫情發生以來,市商務局主動對接企業,積極協助解決企業融資、物資、用工等問題,主動送資金、送政策到企業,落實落細各項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措施,幫助企業提升復工營業能力。
具體來講,在支持和保障企業全面復工營業上,內江積極推出了政策「禮包」,圍繞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提出了16條政策措施,積極減輕疫情對企業帶來的影響。結合四川省13條、內江市16條幫扶措施,市商務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內江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服務業中小企業專項補貼資金實施細則》。制定服務業企業、商貿流通、住宿餐飲、電子商務等領域疫情防控、穩價保供、復工營業、行業復甦、特色店評選、激勵辦法等方案、辦法、指導意見、指南、通知等政策文件,指導、鼓勵服務業企業安全有序復工營業。
此外,針對外貿企業情況,我市鼓勵外經貿企業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大力開展跨境電商貿易,加大對外經貿企業參加國際性展會、購買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應對貿易摩擦的指導和支持力度。
招數四:電商賦能
最近,東興區郭北鎮九根樹村的「夏滿蜜桃」熟了。
受疫情影響,蜜桃銷路受阻。為幫助當地果農拓寬銷售渠道,村第一書記、政協委員等齊上陣「直播帶貨」,兩天賣出5000多斤蜜桃。這是內江利用「電商+直播」新業態,拓展產品銷路的一個縮影。
疫情發生以後,為穩定服務業增長,我市鼓勵發展「電商+直播」新業態,引導本地電商開展「直播+基地+產地」活動,應用短視頻、直播等電子商務營銷新模式,培育新生態電商主體,促進本地產品預訂、銷售和推廣,做大現有新生態電商主體。
「我的抖音號已經有1.8萬的粉絲量了,推送的小視頻已累計獲贊6.7萬,而我們的官方抖音號已吸粉2.4萬!」威遠縣黃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老五熱衷「刷」抖音的同時,還堅持自己「演」。據他介紹,這是繼傳統電商之後,企業為對衝疫情影響探尋的一條新路。
電商賦能,黃老五不是個例。目前,我市全搜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黃老五、魏么妹私房菜等20餘家電商企業,通過直播帶貨銷售金額約2500萬元。
同時,我市探索打造網紅打卡經濟,利用公眾號、頭條號、小視頻、直播帶貨等新型電商銷售模式,助力本地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依託美團、餓了麼等知名電商平臺和內江全搜索、威遠寶卡納、資中好口碑等本地電商企業,引導推廣「宅家訂製」「大師到家」等線上線下結合經營模式。
招數五:項目建設
今年是內江提出的「產業項目提升年」。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落地市中區白馬鎮的內江國際物流港,已成為內江市現代物流創新發展的「硬核」,並發揮著「龍頭」引領的作用。截至目前,2.5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已建成,川威集團投資3.6億元的內江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一期已投入運營:智能車源中心、二手車交易市場、機動車檢測中心,年車檢能力達5.2萬輛,已交易7200餘輛,交易額3.6億元。同時,借勢港區內「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內江保稅物流中心」,正打造南向至東協的二手車進出口基地。
2020年,內江國際物流港建設按下「快進鍵」,香港新華集團、雨潤集團、川威集團等17戶企業入駐。其中,香港新華集團將投資約51億元,建設國金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引進香港新華全球購,直銷其代理的15000個進口品牌商品;建設東協農產品交易(分撥)中心,蓉歐+東協國際物流中心,以打通連接東協和歐洲的陸路通道等。
內江國際物流港只是內江加快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川南郵政快遞物流集散中心、中農聯·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農特產品電商物流中心、蘇寧易購內江電商智慧產業園、傳化內江電子商務產業園、吾悅廣場、新華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都在加快推進中。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全市商務系統將全力以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抓項目,打好「組合拳」,打好「主動仗」,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商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