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凡爾賽文學」的梗火爆全網,大家紛紛開始搞起凡爾賽創作大賽。
昨天還是互相加油、樸實無華飽含心酸的打工人。
立馬變身成不經意間露富,潤物細無聲的展示自己的高端品質生活。
舉個例子,先來看一段自我介紹。
各位尊敬的律師好,我叫王驍,是今天參加面試的實習生。
今年剛剛從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拿到了法學碩士學位。
本科畢業於國際關係學院法律系,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和優秀論文。
期間還順便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
之後被保送到了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國際法學碩士,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海洋法英文模擬法庭邀請賽,拿到了最佳辯手。
研二的時候去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進行一學年的交換學習,最後以distinction(優秀)的成績結束了一年的交換。
研三的時候,獲得了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錄取。
個人的規劃是想成為一名代表中國的國際法律師,當國際法領域的航空母艦。
以上是我簡單的自我介紹。
對了,我還有一些小小的愛好。
我比較喜歡去海島旅遊,之前去了牙買加,去年去了萬那杜,在南太平洋和夏威夷。
這段自我介紹來自新一季《令人心動的offer》裡一位參加面試的實習生。
簡直是集凡爾賽文學大成者,每句話都打在點上。
觀眾看了想摔電腦,現場嘉賓看了想直接罷錄。
什麼令人心動的offer,改名叫令人自卑的offer會比較合適。
從第一季開始,職場真人秀的節目形式就獲得了相當大的熱度和討論。
初入職場的新人能學到很多技巧。
很多人也因為這檔節目對法律行業開始感興趣,嘉賓還透露因為這個節目導致今年法學院入學成績一路走高。
白天當打工人,晚上看別人打工,順帶蹭一波凡爾賽的熱度。
一檔節目直接把兩個熱點拿捏的死死的,搞話題還是節目組懂。
整體跟第一季差不多,選拔8位國內外高校的法學院實習生到國內頂尖律所展開一個月的實習。
通過幾個項目的考驗,爭奪最後兩個轉正的名額。
相比上一季,這一季從律所選擇到實習生選拔上,都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第二季的實習律所正是服務超過300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紅圈所——君合律師事務所。
簡單來說,這就是中國最頂級的律師事務所。
本次的節目定位也更年輕化,號稱95後職場圖鑑,重點觀察新人的職場群像。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874萬應屆畢業生面臨著最難畢業季,拿到一個面試機會都很難。
節目從面試環節開始呈現,乾貨確實很多。
第一個面試者,本碩都是985大學,基本是年年拿獎學金的水平。
實習經歷也相當豐富,法院、檢察院全部實習過。
因為父母的期望順利考上公務員,自己又想試試律師這行,陷入了無盡的矛盾和疑慮中。
這其實代表了很多剛畢業的學生的心態,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被家人朋友左右。
但作為應聘者,卻無法表現出對職位的渴望和堅定,完全踩在了面試官的雷點上。
海外回來的也不靠譜。
簡歷上寫了5門課拿了A,被問到哪幾門,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面試官想測試一下留學生的英文水平,一個直接推脫「我英文不是很好。」一個只能講出一個「actually」,之後就整個宕機卡死在當場。
每個實習生進來面試的樣子,幾乎都是應屆畢業生的人間真實。
當然也有高智商、高情商並存的例子。
除了開頭說到的王驍,還有被面試官誇讚「缺點就是沒有缺點」的李晉曄。
問到如何看待自己的顏值的問題,回答的很有邏輯。
最後一句,初期顏值能給你幫助,但是後期能走多遠要看自己的專業能力,妥妥的金句之王。
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那位27歲的大齡實習生丁輝。
本科是個末流,畢業後做了銷售,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裸辭。
女朋友想要追求更高的地位,所以他跨行業考研進入了律師這一行業。
因為這次面試,他從上一家律所裸辭,再次背水一戰。
8位最終通過面試進入到實習階段,這一季賽制有所升級,中途會實行淘汰制度,有點叢林法則的意思。
面試只是職場的敲門磚,真正的考驗還得是實戰。
第一個課題發布,要為被妻子家暴的丈夫給出的問題提供一封回信。
突如其來的時間限制幾乎讓所有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誤。
王穎飛因為發錯郵件,踩了律所保密性的大雷。
丁輝寫錯律所名字,還「畫蛇添足」的加了代教律師的團隊名,被4位律師團隊一致批評,直接被排在了最後一名。
而「凡爾賽擔當」王驍,說自己不熟悉中國法,原則性錯誤的把還沒實行的民法典拿來寫,依然拿下第三名。
或許是代教律師對於細節過於敏感,抑或是真人秀放大了錯誤面。
節目播出後引發了相當多的爭議。
「君合律師歧視丁輝」、「評判雙重標準」,很多網友義憤填膺為丁輝打抱不平。
前兩期節目看下來,還是有上一季臉譜化人設、逆風翻盤的劇本痕跡重的問題。
但這一季更多的感覺,是赤裸裸的殘酷對立。
如果說第一季的重點在於表現職場新人打怪升級的共鳴和感動的話。
第二季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有壁」和氣場不合。
即便是互幫互助,也只是毫無火花的職場社交,每個人都頂著壓力競爭。
大家心理活動都像瞿澤林說得那樣——「誰要是先出局,那該多丟人啊!」
8位實習生中一半人都有海外留學經歷。
凡爾賽男孩「王驍」可以輕巧的拿著父母的錢出國留學,順便去海島培養愛好。
每天假裝不經意的拿著斯坦福的水杯、穿著斯坦福的T恤,跟法國回來的梁律討論法語。
還有開著卡宴來當實習生的上海本地人,討論喬治城大學哪家蛋糕好吃的校友。
另一邊是要冒著經濟風險裸辭,為了往上衝只為背水一戰的丁輝。
從學歷背景到從業的國際機構,精英與草根的階級差異。
全都在節目裡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每個話題都足以引起空前的話題討論。
再看這一季的代教律師,實在沒有上一季的「引導」性。
四位律師都帶有一種不接地氣的精英感,你不能說他不對,但是卻沒什麼人情味。
甚至讓人疑惑,是否對於王驍這樣的「斯坦福招牌」,有著更高的容錯率。
即使出現了拿明年生效的法條給客戶解決問題的錯誤,照樣是可塑之才。
連一句完整的英語都講不出來,靠著小聰明就拿到第一的瞿澤林。
但對於丁輝犯錯誤的批評,倒是顯得相當嚴重。
「他實際還沒有了解這個事務所。」
「這就是用力過猛動作變形的一個典型。」
現場觀察團裡作為專業人士的徐律,看過之後反倒給了丁輝相當高的評價。
連被北大保送到的撒貝寧,都是力挺丁輝的存在。
或許自帶光芒的君合,本身就是高貴冷豔的存在。
而作為末流本科,想要改變命運努力,永遠都背水一戰的丁輝只是他們那個圈子外的異類而已。
可能節目組會給丁輝一個翻盤的劇本,但現實中大部分都是像丁輝這樣的普通人並沒有劇本可言。
逆流而上努力爭取,轉專業、考研去好的學校,只為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看完節目後變得焦慮,甚至會給剛入職場的新人帶來一種無法打破精英壁壘的無力感。
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職場節目。
當《令人心動的offer》變成了凡爾賽文學和內卷的offer,節目的初衷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