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葉葉柳」關注我哦
文:葉葉柳
看到韋慧曉的人生履歷,撒貝寧都不由自主地感嘆:這是開了掛的人生,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確實,從華為精英到學術人才,從選美佳麗到首位女實習艦長,她的人生堪比傳奇。
01
1977年,韋慧曉出生於廣西百色,是個土生土長的壯族女孩。
她是一個像風一樣的姑娘,性格開朗,有主見,不僅學習好,還很會玩。
高考時,韋慧曉填了提前批的軍校,只可惜,她不在軍校的招生範圍內。
她只好上了南京大學,2000年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華為公司,任公司高級副總裁秘書。
工作四年,她就獲得了公司「金牌白領」稱號,她出色的工作能力深受公司高層領導器重。
她的人生之路到這裡,已經在同齡人中屬於出類拔萃,當大家都在紛紛羨慕她時,她卻從華為辭職,加入了考研大軍中。
2004年,她以第一名的絕對優勢,跨專業考入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碩士研究生。
讀研期間的韋慧曉,還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
2005年,韋慧曉申請成為中國青年志願者,遠赴西藏林芝支教,她是教育部組織的研究生支教團隊中的第一位在讀研究生。
在支教時,她用最真摯的情感與當地的孩子相處,讓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體會到了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完美地完成了支教的任務,榮獲了「優秀志願者」的稱號。
後來,韋慧曉又頭腦一熱,抱著好玩的心態去參加了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以獨特的,乾淨利落的氣質殺出重圍,榮獲了中國特區賽區的十佳稱號。
她還做過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
02
在校時,韋慧曉的研究成果不少,發了很多期刊,老師都建議她博士畢業後到科研所工作,「穩定又踏實,適合女孩子。」
2009年,韋慧曉看見中國海軍發布公告,招攬社會各界人才加入海軍隊伍。
那一刻,韋慧曉發現自己高考時未能實現的夢想重新被點燃了起來,她終於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她想要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員,在甲板上歷練成長,守護祖國的大好河山。
她給部隊領導寫了200多頁的自薦信,裡面有詳細的人生經歷、自我剖析、各種領域獲得的榮譽,各種期刊發表的文章。
2012年,韋慧曉最終以博士研究生專業人才的身份入伍中國海軍,踏上了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名女軍官。
三十四歲的韋慧曉在陌生的領域從零開始,她的身邊都是一群剛成年的孩子,不管是體力,還是年齡,她與他們都相差很多。
進入艦艇部隊先要克服暈船,她吐到膽汁都出來了,吐完去工作,再吐,再工作,直到不再暈船。
不管哪門考試,她對自己的要求都是考到最好。就連遊泳測驗成績不太理想,她都會每周從船上下來找地方練遊泳。
2016年,韋慧曉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
2018年,她成為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實習艦長。
一名軍校畢業生,成長為一名海軍艦長,大約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
而韋慧曉只用了6年,從入伍那天起,她就知道自己必須比別人付出多十倍的努力,才能把沒有學過的專業知識都補回來。
她曾直言,到部隊後,最大的困難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03
韋慧曉今年44歲,未婚,在很多節目和訪談裡,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她為什麼還不結婚。
韋慧曉說:結不結婚是自己的事,不結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結,她已經將自己嫁給軍艦了,她把步入婚姻的殿堂比作通往火星的旅行,你願意去你就去,不用管我去不去,我自己在地球挺好的。
回顧韋慧曉44歲的人生,真的是精彩絕倫,她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停下來思考,找到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把自己的人生真正的過成了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眼中認為的完美人生。
就像她在《如果這是我生命中最後一天》的文章中說: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應該還是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情,因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離開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說到夢想,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披荊斬棘,策馬奔騰,一往無前地去追尋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而韋慧曉就是這樣的人,她有自己的「天花板理論」:每天都要把天花板頂高一點,讓自己不斷變強,哪怕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永不後悔。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平平凡凡,碌碌為為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並實現自己的價值,不甘於平庸,這樣的人一生註定是一個傳奇,她的人生高度和寬度都是常人難以達到的。
胡適說: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
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做夢上,白晝做夢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
你若貪圖享樂,沉迷聲色不思進取,這也是你這一生的意義;
當然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
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 END -
周一、周四推送新文章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所有文字均為葉葉柳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