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廣度是什麼?不到45歲,她活透了好幾種人生。
她是韋慧曉,中國海軍首位女實習艦長,一個把生活變成傳奇的女性。
人們很難把軍人和「斜槓青年」這一詞聯繫在一起。
那些不滿足一輩子只做一種職業的,永遠過著多彩的生活,永遠在追夢的形象。在軍營裡或許看起來有些「不靠譜」。
但韋慧曉就是個特別靠譜的斜槓青年。今年只有39歲的她,人生經歷說出來,能讓每個人都目瞪口呆。
19歲從大山裡走出來,到南京大學學習大氣科學專業
23歲被華為錄取,擔任副總裁秘書
27歲 參加選美大賽,成為環球洲際小姐中國特區十佳
28歲毅然辭職赴西藏支教
30歲重新拾起書本,考入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34歲「高齡」參軍入伍,入伍前還運營著一個博客,也算半個「自媒體人」吧
39歲成為中國海軍首位女副艦長、首位女實習艦長
從白領精英到學術人才,從選美佳麗到威風凜凜的首位女性實習艦長。放棄百萬年薪,放棄穩定的研究工作,放棄「靠美貌吃飯」...
韋慧曉似乎在一些人眼裡,是一直在做「瘋了」的,甚至愚蠢決定的人。她把人生硬生生活成了困難模式,卻也磨出了一個別人無法複製的女性傳奇。
01
十字路口的無數「瘋狂」選擇
韋慧曉是大山裡的壯族孩子,在百色長大。從小就學習成績好,性格還很開朗。高考時中國孩子第一個人生岔路口,當時的韋慧曉二話不說把提前批的位置上填上了軍校。
不過說起進軍營這個夢校,對於韋慧曉來說迂迴又曲折。小時候,韋慧曉曾經預測了一下自己的未來,覺得自己打死都不可能成為一名軍人,因為自己沒有流血犧牲的膽量。
但是初中時候參加無線電測向訓練,漫山遍野背著裝備跑,她發現自己很擅長這樣的訓練,再加上她本來就有著很尊重規矩的性格,參軍的興趣,就這麼被點燃了。
只可惜,那屆高考,她不在軍校的招生範圍內。沒有如願的韋慧曉,在人生的選擇上畫了一個大拐彎——考上南京大學。
一開始她報考的是和博士時期同樣的地球科學專業,把老師嚇了一跳:成績這麼好,幹什麼學這麼冷門,這麼「沒前途」的專業啊?
韋慧曉說就是想學喜歡的東西,老師拗不過,才建議她改了一個和地球科學接近,稍微沒那麼小眾的「大氣科學」專業。
畢業後韋慧曉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華為公司,而且還是頗有前途的副總裁秘書職位。
當時能做高級白領,是很多年輕人求之不得的事。更何況一個大山的孩子能在深圳這樣的城市立住腳跟,更讓人羨慕。
但就在人們以為她要停下腳步時,她卻轉身又走回了大山,去西藏支教。
她在節目上說,當時一位朋友給開一百萬的年薪讓她去工作,她說:我當時對這個完全沒興趣。
她說:有人會用價值不菲的表來標榜自己,但我想要一塊不貴的表,被我戴過之後,變得身價百倍。
韋慧曉拼命在不停尋找的,就是自己的價值。
她先是辭職後考上了中山大學的博士,專業就是她曾經不被允許報考的地球科學。在學校韋慧曉的研究成果不少,發了很多期刊,老師都建議她到科研所工作,「穩定又踏實,適合女孩子。」
但她卻還惦記著高考時被迫遠離的從軍之路。30多歲的女博士,篤定無論如何要成為一名職業軍人。
她給部隊領導寫了200多頁的自薦信,裡面有詳細的人生經歷、自我剖析、各種領域獲得的榮譽,各種發布的期刊文章。最終她優秀的氣象學知識和誠意,使她以專業人才的身份,入伍中國海軍,踏上了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那年她30歲,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一個接近中年的女性,為什麼還會為了夢想拼命。
更何況這個夢想是從軍。在一些人的眼裡,她的選擇甚至是可笑的。但韋慧曉說過,她從未後悔自己做過的事情,只會為沒做過的事後悔。
她要她的人生,而不是旁觀者認為「完美」的未來。
人們說女孩子應該早早結婚,找個安穩的工作,生孩子。她偏偏選擇了一條困難等級最高的路。
這條路是註定不被理解,註定充滿泥濘的。但韋慧曉特別能吃苦,就這麼生生撞破了頭頂上無數個玻璃天花板,撞得頭破血流,但從不後悔。
大學畢業後,她自願參加了一個生存挑戰項目,到新疆接受魔鬼軍訓。拉練、野營、射擊、跳傘,恨不得把特種部隊的項目都挑戰了一遍,同行的人裡,她是為數不多的女孩。
2006年,她到西藏地勘局做地質調查志願者,西藏的路況十分複雜,無人區中數次遇到危險;行走渡河時,差點被齊胸的湍流衝走;到礦區考察,還差點跌落懸崖。
2007年,父親病重的消息傳來,韋慧曉卻因為在西藏支教勘探,無法抽身回家。沒有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
2008年,她到北京參加奧運會志願者工作,但母親也在這時病重去世。她只能請三天假回家,收拾好空蕩蕩的老房。然後忍著淚水回到北京,繼續工作。
從一個山區裡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女走到今天,她花了二十三年。
從一個不被軍校選擇的女孩,到作為優秀人才被徵召的軍人,她花了十六年。
而這次,從「半路出家」的大齡女軍官,到中國第一位實習女艦長,她只用了6年。
從前,她覺得自己沒膽量從軍,現在她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勇氣。
02
大齡入伍從零開始
韋慧曉的故事在網上出現後,一些網友總是發出酸溜溜的評論。因為她不是軍校十年苦讀出身,就說她是空降來的、託關係來的,為了找個安穩工作才來的。
且不說韋慧曉之前的人生是出了名的「不求穩」,就說說她入伍後服役的遼寧號,作為我國萬眾矚目的「明星艦隊」,任務相當繁重,要求非常嚴格。
一名軍校畢業生,成長為一名海軍艦長,大約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而留給35歲入伍的韋慧曉的,只有短短幾年。她必須加速,付出多十倍的努力,把沒有學過的都補回來。
三十多歲的她,常常和一群成年不久的「小孩」們一起上課。
第一次天文航海考試只得了62分,她也不氣餒,完全沒有年長的架子,到處找成績好的同學們請教。再加上底子好,一年時間就從吊車尾,變成了優秀學員。
不管哪門考試,她對自己的要求都是考到最好。就連遊泳測驗成績不太理想,她都會每周從船上下來找地方練遊泳。
作為一個從未出過海的人,她對遼寧艦並不比船上的其他人熟悉。韋慧曉就和十八九歲的小戰士搶著擦地板,打掃衛生,學習保養設備,趁機把船上的每個角落和工作都熟悉了一遍。
進入艦艇部隊要克服暈船,她吐到膽汁都出來了。海圖作業時,吐到臉色蠟黃,然後馬上回到桌前繼續作業,再吐,再回來,直到不再暈船…
擔任遼寧艦實習副艦長時,還是挑戰很多。掌握一搜如此巨大的航母,需要在短時間內輸入極大的信息量。每天忙完了,還要靠聽錄音,看錄像復盤去熟悉一切。
時間太少,工作太多,她笨鳥先飛,抓緊一切時間一步一步充實自己,在外人看來,6年升遷路太快了,快到好像只是上下嘴皮一碰的事。
但只有她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
她也確實成功了,現在她站在新的戰場上,帶領著新的驅逐艦,揚帆起航,乘風破浪。
03
中國自己的女性力量
2012年,英軍迎來第一位女性艦長,一年後美國的第一位女性艦長也走上了「布希號」。她們的故事作為歷史的一頁,在全世界被傳播開來。
而今天,中國也把現任鄭州艦實習艦長的韋慧曉的名字,寫在了自己的歷史裡。
當然,就像每一名優秀的女性都會遇到的那樣。在很多節目和訪談裡,大家最關心的,就是44歲的韋慧曉,為什麼還不結婚。
甚至還有人在網上用燕雀之志,揣度她的未來,說她這樣的女人「嫁不出去」。
面對看起來小家子氣的問題,韋慧曉的回答卻非常大氣:
「結不結婚是自己的事,不結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結。就像火星很好,你願意去你就去,不用管我去不去,我自己在地球挺好的。
「寒風夾雜著冰粒子中堅持鍛鍊,回到家有24小時熱水」的美好日子,不如「寒風和雨夾雪中,站在艦艇上,望著近在咫尺的海鷗盤旋」幸福。
那些屬於別人的夢想和人生,不需要她來實現。韋慧曉相信一種「天花板理論」。就是讓自己不斷變強,不斷成長,每天都要把天花板頂高一點。
當她頂高了一寸天花板,一定會有更多的女性,到達她到過的地方,一起丈量天空的高度。
就像在《開講啦》上那樣。坐在臺下的第一女排爆手張婷,對她說「女性不僅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相互敬禮,相互致敬。讓自信強大的女性,成為中國女性的名片。
也許,人在每一個人生階段想要的東西都不同,認識自己的過程是緩慢而迷茫的。無論年齡,性別,專業,一個人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都是幸福的事。
而能在現實的枷鎖下,物質條件的誘惑下,仍然作出堅定果決的選擇 ,過不後悔的人生,更是無比幸福。
也許很多人不理解韋慧曉,正是因為他們從未有過熱愛的事物和大膽的選擇。
這讓人想起韋慧曉還在寫博客時,一篇名為《如果這是我生命中最後一天》的文章。
文中寫到:「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應該還是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情,因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離開了,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不出意外的話,她很快就會再次創造歷史——成為中國海軍的首位女艦長。這就是她生命的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