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影片由格利高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奧黛麗·赫本也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歐洲某國的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飾)到訪羅馬,國務煩身,但她又厭倦繁文縟節。一天晚上,身心俱疲的她偷偷來到民間欣賞夜景,巧遇報社記者喬(格裡高利·派克飾)。二人把手同遊,相當快樂。公主更是到喬的家中作客並在那過夜。
不料喬無意中發現了公主的真實身份,他決定炮製一個獨家新聞,於是喬和朋友、攝影師歐文(埃迪·艾伯特飾)一起帶公主同遊羅馬,並且偷拍了公主的很多生活照。
然而,在接下來與公主的相處中,喬不知不覺戀上了公主。為了保護公主的形象,喬只能忍痛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照片送予了公主。
安妮公主在經歷了羅馬一日假期後,反而體驗了自己對國家的責任,毅然返回了大使館,為了本身的責任而果斷拋棄了愛情。
如果說電影史上,一位女演員通過一部影片獲得了近乎於女神的地位,無可置疑的,只有奧黛麗·赫本和她的《羅馬假日》。而當年她所掀起的髮型與衣著風潮,更是成為了這段傳奇的美麗延伸。
作為電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典範,《羅馬假日》情節簡單,片中也毫無大製作場面,卻是最歷久不衰的好萊塢愛情輕喜劇之一。片中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裡·派克的對手戲火花四射,是對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之間童話愛情的最完美詮釋,令人動容。
而古城羅馬的別樣風情,不露痕跡的輕鬆笑料,威廉·惠勒對愛情場景富於張力的掌控都成為影片持久不衰魅力的來源。
奧黛麗·赫本在1993年就已經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從此人世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間乍現的率真和天然。這個世上缺了一種元素。愛赫本的人,甚至認為這種元素就是活著的唯一依據。
俏皮的劉海,美妙的下巴,靈動的眼神,輕盈的小骨架,永遠的平底鞋,緊束的腰身,飄逸的裙擺。在北電和中戲的校園裡,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不難見到這樣的女孩,優雅地鑽進一部碩大的轎車,6缸的馬達只一轟就已經從你五十年代的眼界裡絕塵而去。
於我而言,這是一部青春的聖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那些定格在記憶中的老膠片,那些方形熒幕黑白時代最後的一汀繁華,在古都羅馬在溶入了數千年歷史的積澱後,煥發出一種新的浪漫情懷。
塵歸塵,土歸土,繁華過後,洗盡鉛華。一場懷念一生的邂逅,一幕惆悵傷感的結局,千種風情,萬般無奈,盡在不言中。刻骨銘心,相望不相見,在同一個時空,卻守著不同的經緯度,守望著同樣的羅馬。
一日,便勝過千年。
老規矩,公眾號內發送片名 羅馬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