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追跑的獵犬、迅速滾落的巨型鐵球、四面八方的爆破火焰、被嚇到幾乎崩潰的實驗員……
堪比好萊塢「逃生」動作大片的諸多元素糅合到一起,讓優酷獨播的中國首檔實驗類娛樂《火星研究院》在11月1日上線後便迅速成為寫字樓辦公室年輕白領茶歇時段的熱門話題。
震撼的視效之外,《火星研究院》更腦洞大開地提出諸多糅合「科學」和「幻想」元素的實驗課題。如何讓弱雞秒變大力士?如何遊泳遊得比孫楊快?如何快速哄好小孩子?如何撩妹?如何徵服世界?
《火星研究院》為看似「天方夜譚」的妄想找到科學依據,用有趣的玩法呈現給觀眾,看點十足。
早在今年《火星情報局》第三季發布的時候,銀河酷娛CEO李煒便透露,「火星」IP會繼續延展,《火星研究院》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項。時值11月,《火星研究院》如約而至,一經上線,口碑炸裂。
《火星研究院》作為火星版圖的一部分,依然保持著「火星」的娛樂方式,總能有讓人大開腦洞的新玩法,但又堅守著自己IP閉環傳承的內核,令人驚喜。
多元人物形象、新鮮化學反應
真性情與環境設定激發無限反差感
儘可能地貼近生活本真面貌、在保證戲劇性的時候,同樣兼顧紀實性,是實驗類娛樂節目區別於前幾年大熱的快節奏競技性綜藝的重要表現。而且,與一些綜藝節目「賣人設」來推動節目的管用手段不同,知識類節目必須要求真實,不然其可信度就很低。
新鮮上線的《火星研究院》派出了錢楓、楊迪、汪蘇瀧、張予曦、曹璐、熊梓淇、伍嘉成化身「食燕猿」,體驗了「弱雞,也能變成大力士」的多種方法。而為了在跑步領域突破自我,幾位實驗員更是經歷了被狗追、被鐵球趕、被炸彈炸的多重「考驗」。
如果說先前《火星情報局》中的特工們,都因為提案的原因,會適度cos角色,那麼在《火星研究院》中則呈現了基於真實的多元人物形象。楊迪在很多綜藝節目中,主要為搞笑擔當,無論是惡搞,還是自嘲,甚至連不起眼的小角色設定,楊迪都能製造出很多笑點。但是,作為實驗員,楊迪首次展現了不為人知的一面——怕狗。面對狗狗的追跑時,嚇得幾乎崩潰。」
而女神張予曦,同樣展現出了差異化審美。原本是模特出身的她,有著可人的面貌,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人設不是甜美,就是高能。這次做實驗員,張予曦非常本真,敢於暴露自己「跑不動」的運動小白一面。讓觀眾深感欣慰——原來女神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節目中的曹璐、汪蘇瀧、熊梓淇、伍嘉成,更是拋掉了偶像包袱,一個個在鏡頭面前放飛自我。但正是節目內容的設定,加上實驗員們本真狀態的展露,才有了很多「反差萌」化學效應。
科學VS娛樂,網感VS社會價值
一個都能少
《火星研究院》是火星版圖的一部分,因此,在主持人和嘉賓、節目整體理念上,與其矩陣內其他節目有核心概念的傳承。同時更可以看到它在創新領域的努力。
總導演林晟表示:「《火星情報局》發現人類塵封的好奇心,而《火星研究院》則將好奇心付諸實踐,用行動力把好玩、有趣、有用並且腦洞大開的節目帶給用戶。」
「科學」元素的融入滿足了觀眾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它的最大價值是充當新型的娛樂獵物,以滿足觀眾逐新獵奇的觀看欲望。
在傳統娛樂資源重複利用與不斷耗竭的今天,注重理性的「科學」與偏向感性的娛樂元素相結合,在呈現效果上也具有了別樣的形態與韻味。
如何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做到好玩、有趣?形式上,節目大膽採用了移動火星研究院、超真實外景拍攝,棚內+戶外的大小實驗搭配,以實現全民實驗、娛樂科普的目的。
曾有業界人士,總結了核心IP的三要素,第一,所有的內容都有一套清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第二,內容要有能承載客戶情感寄託的核心人設;第三,形成標誌性的語言和動作。《火星研究院》在節目伊始,便展現出其能夠成為核心IP的先天基因實力。其延續了火星版圖的「超能力」理念,鼓勵節目外的觀眾能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應用科學。
在核心人設方面,實驗員們首先是真實的,他們勇敢、機智,團結一致、克服艱難險阻,擁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第一期主題關於「弱雞變大力士」,那麼所有實驗員的宣傳海報便都與「大力」相關,如綠巨人、大力水手、魯智深等。海報細節、實驗員造型,這些精細的細枝末節充分展現了《火星研究院》出品方的精品意識。
在形成自己標誌性的語言和動作中,《火星研究院》主打「行動更是超能力」,節目包裝中的高能花字、具有感染力的配音、特效都是節目特色語言的一部分。
原本在電視領域深耕多年的李煒揭示了網際網路與傳統電視節目的區別,「以前我們做電視,只知道收視率,但並不知道收看我們節目的觀眾是誰。但是在網際網路,我們能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觀眾是男性還是女性,是多大年紀,他們一般在什麼時間收看,在節目的第幾分鐘有拖拽動作……」
從節目搞怪的主題和方式上,都可以看到,《火星研究院》作為一檔超級網綜,也在力求保持其「網感」。
《火星研究院》的社會價值也不容忽視,經常有很多新聞報導各種科技型騙局,其實只要有基本知識,都很容易被戳破。但多數綜藝節目,是不願意浪費時間和明星流量來普及科學知識的;此外,節目倡導「行動」,希冀的就是大家能夠動起來,去發現科學。
其實,不僅僅是科學,行動起來之後,還有更多的美好可以感知到;單一的娛樂只能販賣廉價的笑聲,但《火星研究院》卻完成了科學與娛樂的跨界,寓教於樂,妙趣橫生。對於科學知識的普及貢獻一份力量。
同時,其網感和社會價值,也在節目輕鬆又別致的理念中找到平衡點。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的強烈反響,都在證明「火星效應」的傳播學延展度。
優酷助攻、銀河酷娛拓版圖
合力攜手讓「火星」IP形成生態
早在2015年,各大視頻網站就紛紛準備搶灘網綜市場。而優酷則是率先發力,提出「超級網綜」的爆款打造概念,加大對網綜的布局。
優酷的「超級網綜」有著更為廣闊的超級能力:將「超級網綜」定義為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高品質綜藝,且不應受限於平臺,它將有三種來源:一、頭部版權打造定製番;二、開計劃打造合制綜藝;三、平臺自組局打造自製爆款。在其6+V綜藝矩陣中,V系列的《曉說2017》、《了不起的匠人》等垂直網綜均獲得點擊量和口碑雙重認可。而6類主流綜藝中,三季《火星情報局》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優酷的 「開計劃升級合制綜藝」吸納了汪涵、馬東等大量專業製作團隊和知名電視人,推出過諸如《拜拜啦肉肉》等口碑流量雙收的作品。
同時,充分發揮阿里大文娛下的生態優勢,將頭部版權定製番、「開計劃」下合制的綜藝與自製爆款一起,共同構成「自組局」網綜格局。從版權合作的選取、資金配置、合作方式、平臺運營,到「開計劃」下的自定義加強,再到自製綜藝的發力變局,將完整實現一個閉環。
銀河酷娛CEO 李煒與汪涵
在創建銀河酷娛之初,李煒對公司的定位就不僅僅是一家節目製作公司,「我們希望成為全網最好的頭部內容提供商。這個內容提供商必須要有原創IP的能力,必須要有發現、培養新人的能力,我們要能輸出娛樂方式、生活方式,這個比單純一個節目製作公司要大得多。」
雖然《火星情報局》大熱,但若僅僅有此單一產品,銀河酷娛並不能如李煒所規劃的一樣成為頭部內容提供商。《火星研究院》的推出為「火星世界版圖」擴張提供了有力保障。接下來銀河酷娛計劃推出火星網劇、大電影、火星小視頻等等,完善矩陣布局。
優秀平臺與優質內容總能互相助攻。從11月1日開始,《火星研究院》會每周三準時優酷上線,持續守候便能提神醒腦、時刻爆笑,在熟悉的事物發現蘊藏的未知驚喜,在輕鬆愉悅中收穫科學知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直接觀看《火星研究院》第一期高能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