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潮和消費升級呼喚本土國際品牌

2020-11-19 中國新聞網

新國潮和消費升級呼喚本土國際品牌

2020-11-12 09:39:20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2020年11月12日 09:39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參與互動

  消費升級呼喚本土國際品牌

  中國新聞周刊評論員/閆肖鋒

  發於2020.11.16總第972期《中國新聞周刊》

  近年來,消費領域掀起一股推崇中國品牌的風潮即所謂「新國潮」。其實,新國潮只是面子,新消費才是裡子。其背後是以新中產為主推動的消費升級和民族自豪感。新國潮和消費升級呼喚本土國際品牌。

  目前,內循環戰略啟動的是14億人口的消費力,背後的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勢必深刻改變中國製造的模式和格局。未來可期的是,在吃住行各領域,人們不但追求物質享受,還追求精神滿足。尤其是新中產群體的崛起和擴大,必將推動一批新的本土品牌崛起,並走出國門。

  但當前我們還需面對現實。產業升級是消費升級的先決條件,這一過程必然要經歷優勝劣汰、行業洗牌。我們看到,一方面,中國蘊含著巨大產能,除大城市周邊的製造業巨無霸外,很多「一鎮(村)一品」小村鎮甚至都做成了全球隱形冠軍。比如,江蘇泰興黃橋鎮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基地;全世界將近1/3、全國將近一半的泳衣來自遼寧葫蘆島興城市;河南許昌的假髮出口量佔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但另一方面,巨大產能卻無法對接中國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於是就出現一條巨大的鴻溝:生產企業抱怨訂單少了、錢難賺,消費者在抱怨產品和服務質量差,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習慣於接訂單的生產廠家沒有產品升級的能力和打造自有品牌的勇氣,這才是中國新國潮、新消費最大的短板:無論是品牌效應、研發能力還是銷售倉儲等渠道能力都掌握在別人手裡,中國廠商擅長的只有打價格戰和壓低加工費。

  內循環戰略以及新中產推動的新國潮、新消費,給中國企業提供了走出困境的機會。年輕一代並不盲目崇拜國際品牌。相應地,國內廠商不要辜負了這麼好的時機和市場。要抓住機會升級品牌,應從多方面著手。

  首先,中國製造要注重國內需求,然後再擴展海外需求。這與以往的接單模式有天壤之別,要求廠商潛心研究本土市場和新消費需求,也要求廠商自主研發、打自主品牌,關鍵在於要有文化自信。

  其次,中國製造要善用全球商業的力量,借力打力,走出國門,在海外實現本土化。進博會宣示著中國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可以參加進博會;同樣,中國品牌要進入海外市場也要借當地的力量,獲得當地的合作和認可。中國製造要刷新形象,走出國門。

  再次,中國製造要善用網際網路這一新基礎設施,藉助網絡推展銷售渠道,以打破舊有渠道商的壟斷。這要求給產品技術賦能,給品牌網際網路賦能,簡單講就是要催生新的物種。

  最後,最為關鍵的是,中國製造要回歸產品質量的基本面,讓國標瞄準歐標、美標,才不至於「到日本去買一隻馬桶蓋」,而它本來就是中國製造,只是設計和質量標準提高了而已。網紅產品要持久化就需回到產品基本面,要在品質和功能上多下功夫。

  當今,中國是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並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進博會提出要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未來的品牌不論是國際大牌還是新國貨,必須要深度理解中國消費者,才有資格去理解海外消費者,實現本土品牌國際化。

  《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4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國潮和本土意識: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2018年,本土原創品牌「中國李寧」走上紐約時裝周的舞臺,顛覆式的年輕化概念,一改過去跟時尚毫不沾邊的形象,用新東方美學與中國哲思理念徵服國際秀場,在國際上正式確立「國潮」的地位,並將「國潮」這個話題從國外引回國內,掀起「國潮」新浪潮。
  • 消費市場掀起「國潮」風,品牌有哪些機遇?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潮」已進入一個嶄新的 3.0 時代,中國元素成功接軌國際,設計師品牌、新產品、新品牌層出不窮,新世代、新中產熱烈追捧……中國時尚品牌逐漸擺脫了傳統不變、國際潮流跟隨者的印象,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挖掘與創造,形成了一股獨特的藝術風潮,受到年輕消費者的熱烈追捧,走向了廣闊的大眾市場,開創了別具一格的「國潮」時代。
  • 性價比品牌報到!國潮美妝如何抓住新紅利?
    雖然國潮品牌最近一年呼聲越來越高,但在雙11唱主角的依然是國際大牌,比如在天貓雙11第一波(11月1日到11月3日)的美容護膚TOP10榜單中,只有薇諾娜一個國貨品牌;在彩妝香水/美妝工具TOP10榜單中,只有完美日記和花西子兩個國貨品牌
  • 趕上新潮 重塑品牌(消費視窗·老字號 新國潮③)
    抓住消費新浪潮,加快創新步伐,才能讓「老字號」變成「新國潮」,煥發新生機    說起帆布鞋,很多人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一雙白色鞋面黃色大底、鞋面上印有紅藍色V形雙槓標誌的飛躍牌小白鞋。  飛躍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大孚橡膠廠。1953年工廠改名為「地方國營大孚橡膠工廠」。1958年,「飛躍」品牌就誕生在這裡。
  • 快時尚品牌遭遇瓶頸期,國潮如何扛起消費大旗?
    快時尚品牌們在今年的新動作和新舉措可以說相當的多,押注線上平臺、擴展品牌、增加品類、個性化服務、線上線下數位化運營。然而,這些策略能讓曾經風頭無二的快時尚品牌逃離衰退擺脫困境,找到新的破局之路嗎?
  • 品牌營銷未來的金字招牌——國潮
    對「90後」和千禧一代等新消費主力來說,「國貨」和「中國風」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年輕人對國貨的青睞和對產品背後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追求,品牌借勢國潮便少了一個有力的支撐點。年輕品牌借平臺「上位」國潮的風靡讓不少年輕時尚的潮牌走入主流視野,也讓大量大眾品牌更加潮範兒。通過天貓的平臺力量,國潮獲得了更大的展現舞臺,影響力走到國際。
  • 艾問出品新系列節目《艾問人物 · 原創新國潮》,定義國貨新潮流
    國潮本身的正能量定位使它被眾多重量級媒體看重,國潮在年輕的一代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艾問攜手各大傳統正能量媒體以及Bilibili和抖音作為年輕態度的聚集地,打造面向大眾的國潮系列節目。艾問在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國潮?這一次艾問用自己視角來重新定義以及賦予品牌原創新國潮的真正含義。
  • 毒App品牌升級更名為得物,助力時尚消費升級
    而國辦近期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也給年輕人以支持。《意見》指出,要順應商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趨勢,引導電商平臺以數據賦能生產企業,促進個性化設計和柔性化生產,培育定製消費、智能消費、信息消費、時尚消費等商業新模式。明確把「時尚消費」列入鼓勵的範圍。
  • 豫園股份獲「上海文化企業十強」,力推國潮品牌創新升級
    此次活動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主辦。上海豫園旅遊商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第三屆「上海文化企業十強」。作為復星快樂旗艦平臺,豫園股份旗下有17個中華老字號和一眾上海本土品牌,近年來順應國潮復興和消費升級的大勢,正全力推動旗下品牌升級。
  • 長草顏糰子推出主題婚禮,國潮IP品牌牽動空間消費升級
    而從整個主流群體的消費需求變化來看,70年代80年代,對購物的需求,是基於供應關係的需求,側重實用性,人們消費的主要是生活中的物質必需品,比如鍋碗、服裝;2000年前後,是基於品牌消費的需求,比如追求NIKE、adidas,追求大品牌,追求的是質量保證和品牌價值。
  • 文化賦能商業 王府井集團打造國潮消費新地標
    來源:新華網「王府井集團將打造商業文化IP,樹立消費新標地,通過數位化建設打造全新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引領國潮新風尚,為促進消費升級、繁榮市場貢獻應有的力量。」在12月15日舉行的「人民甄選·王府井聚國潮」戰略合作發布會上,首旅集團黨委常委,王府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杜寶祥表示,王府井集團將進一步加強品牌文化與消費文化的融合傳播,講好國潮故事,提升品牌國內外知名度、美譽度,既「走出去」也「引進來」,促進國潮消費升級。
  • 情趣用品也國潮,天貓讓藝術和品牌擦出火花
    消費規模不斷攀升的背後,是高速增長的消費人數和源源不斷的新用戶群體。在網際網路電商的催化作用下,那些曾經不敢大膽說出口的需求,那些被汙名化的偏見,都像潮水一般打開了情趣行業的風口,線上荷爾蒙經濟的黃金期加速迎來。值得一提的是,情趣市場的規模激增並非僅僅來源於消費者的健康生理需求,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能力的崛起,年輕人對自我身體的權力主張也表現得愈加明顯。
  • 年複合增長率超65%,氣味圖書館與索象如何引領新國潮
    而索象與氣味圖書館如何引領新國潮?但是香氛行業仍然處於「舶來品」階段,本土的文化自信尚未建立。」索象首席品牌戰略官江沅表示。「新國潮」趨勢下,越來越多國人,特別是年輕客群將消費國貨視為一種時尚,衍義為自身生活態度的表達;品牌調性反映了消費者對自身的認知、對生活的感知。,正是抓住了這一消費新趨勢,索象認為「新國潮」會是氣味圖書館拓展市場、佔領消費者心智的主要切入點,氣味圖書館應該強化「中國味」品牌價值。
  • 東方國色正當潮,天貓國潮助力國貨東阿阿膠迎來品牌煥新高光時刻
    近期,天貓國潮攜手滋補行業老字號品牌東阿阿膠,以全新創意表達實力演繹了一場以「東方國色正當潮」為主題的東方滋補美學潮流盛會。在天貓國潮的精心打造下,東阿阿膠成功塑造品牌對年輕群體的號召力,快速實現品牌煥新,為中國傳統滋補行業迭代升級點亮全新賽道。
  • 阿里巴巴升級「新國貨計劃2020」,聚焦扶持國貨品牌發展
    「新國貨計劃2020」,爭取讓每個消費者的購物車多3個中國品牌。 據官方介紹,過去一年,新國貨計劃已幫助134個國產品牌在天貓上年銷售額超過10億、52個老字號年銷售額過億,上海、北京、廣東、浙江、四川最多。同時,100多萬國貨商家通過天貓海外、Lazada、速賣通等平臺出海。 新國貨計劃2020將更深入地幫助中國品牌進行全鏈路的數位化升級。
  • 解碼新國貨崛起:新硬核、新空間和新前景
    老品牌換新、傳統品牌升級、新銳品牌崛起……國潮成為了一種最流行的文化趨勢,一種市場語言,更成為市場競爭的一條新賽道。在國潮風大背景下,傳統國貨品牌花式新品引爆國內市場,市場為它們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新國貨。國潮風到底有多火?新國貨有多受市場歡迎?新國貨在今年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就表現得尤為耀眼。
  • 得物APP聚焦年輕人消費市場——「社區+電商」捧紅國潮品牌
    近日,新社交電商平臺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在2020「首發經濟引領性本土品牌」新品集中發布會上表示,作為紮根上海的企業,得物APP將大力支持上海進一步做大做強首發經濟,加快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積極培育孵化本土新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在楊冰看來,傳統國貨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想要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則需要用新藝術手法「賦能」和「激活」。
  • 新國潮時代 為何像一汽奔騰的國貨品牌能夠崛起?
    在疫情洗禮後,今年的雙11消費熱情高漲,國潮、國貨成為新趨勢。據阿里研究院的資料顯示,從去年開始,中國人的購物車裡有八成是國貨(來源:《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這股消費意識的變化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內近十幾載的快速發展,讓中國成為東半球首屈一指的單一消費市場,自主品牌的認可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大內高手」快閃店空降上海,國民品牌三槍探索國潮新主張
    雙方表示,合作旨在通過將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古典美學與艾草纖維面料相結合,將潮流時尚和科技製造相融合,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貼身衣物消費的新理念和新選擇。著名說唱歌手壽君超以及百餘位國潮達人參與並見證此次發布活動。
  • 「國潮」風口下服裝品牌困局
    從「潮」到「國潮」   如果追本溯源,「國潮」一詞,一開始更加側重的是「潮」本身,是大約從2000年起,由中國本土設計師或者主理人創立潮流品牌,以獨特、自我的文化內核融合了時尚個性的設計,呈現出的以街頭文化為主的穿著打扮和生活方式,得到了一部分年輕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