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2021-02-23 十二生肖好運坊

中秋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佳節。說起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節,大家都會首先想到了象徵美好團圓的月餅。中秋節在我國還有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團圓節。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佳節這天全家人其樂融融的聚集在一起,賞月亮、吃月餅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那麼提起中秋節吃月餅這麼個習俗,你會不會覺得有些好奇呢?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下面就跟隨第一星座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解惑: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相傳據說,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種表現。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多麼美好的詩句。「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還可稱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解惑: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那會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舶來品而叫做餅,是楊貴妃中秋吃月餅的時候看到月亮,心血來潮地說就把它叫做月餅吧,便討好一般把月餅的冠名權歸於了楊貴妃。當然,這只是民間的演繹。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總之,中秋團圓,賞月及吃月餅之俗,由來已久,歷代而後,不斷加進新的內容,以豐富這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盛行不衰。現在的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了吧。月餅不僅僅只是一種美味的食品。同時吃月餅也是吉祥、團員的象徵。在異鄉的朋友吃月餅還代表著一種濃濃的思鄉之情。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關於中秋月餅的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人們往往會一家團聚,一起看月亮、吃月餅,那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一、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月餅有些人認為,由於月餅是圓形的,它們象徵著天空中的滿月。也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月餅和天空中的圓圓月亮響應和,反映了人們希望家人重聚的美好願望。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
  • 2020中秋節是幾月幾號?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El。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漲知識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漲知識了!中秋節很快就要到了,在中秋節吃月餅,是咱們的傳統習俗之一。但是中秋節為啥要吃月餅呢?咱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那麼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下面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漲知識了。
  • 中秋節為何一定要吃月餅?網友:我吃的不是月餅,我吃的是文化!
    每次將近中秋節,各種各樣的月餅擺滿大街小巷的大小商店,中秋節吃月餅的活動深入人心,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之所以吃月餅,是因為這是文化傳統。在古代,月餅是一個讓人無比喜愛的食物,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流傳後世千年之久。
  • 中秋節吃月餅的歷史從哪裡來?
    擅吃,那是出了名的這一點在各種傳統節日上表現得尤為出色 元旦吃元宵,清明吃糰子端午吃粽子,重陽吃螃蟹…… 沒有代表食物的節日不配擁有姓名中秋節,吃什麼? 給大家翻譯一下: 靈帝愛吃大燒餅首都人民就都粉隨愛豆,吃燒餅 那月餅的爸爸,為什麼是胡餅不是貓餅,也不是狗餅呢?
  • 中秋節吃什麼?這些「月餅」你見過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馬上就要來臨了,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很多人家團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過節了。 那麼,中秋吃什麼呢? . 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傳統消費者更偏向傳統口味的月餅,五仁、豆沙、蛋黃蓮蓉等傳統口味的月餅銷量更勝一籌。 又是一年中秋節,然而今年那些「爆款」月餅五仁很少見到了,這又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中秋節,狗狗絕不能吃的食物,月餅也在其中!
    中秋佳節來臨,寵主家裡肯定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比如月餅、水果等等。寵主肯定也想和自家狗子一起享受這些美食,但要注意,中秋美食狗狗並不是所有都能吃得,有些就絕不能吃,月餅也在其中!狗狗為什麼不能吃月餅?一到中秋,月餅是必須要吃的,畢竟是應節食物。那狗狗能吃月餅嗎?答案是不能。首先月餅的主要成分是麵粉、白糖、油脂等,熱量非常高,屬於在「三高」食物;其次月餅裡通常含有果仁、花生等。狗狗吃了月餅不僅難以消化,還會阻礙其他食物的吸收,導致積食、食滯現象,甚至有些狗狗會出現嘔吐、食慾減退等情況。
  • 中秋節小故事(月餅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民眾不堪忍受元朝殘暴的統治,便開始紛紛準備起義,抗元。準備起義抗元的反抗力量剛準備起義時,卻被朝庭的搜查而延遲。朱元璋聽了此計策拍案叫好,便立刻執行此計策,並開始向屬下下達命令,命令屬下,將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之中,然後再派人將藏有紙條的月餅派送到各地起義的義軍之中,告知起義的義軍,他們將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起義。因劉伯溫的月餅藏計,八月十五晚,各路的義軍一齊響應。
  • 中秋節月餅的典故故事——月餅起義
    中秋節源出上古時期對月亮的崇拜,是由上古時期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其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期,普及於漢朝,定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之後,其從上古流傳至今,經久而不息,可謂是歷史久遠。
  • 傳統文化——為什麼中秋全家要坐在一起吃月餅!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對於中秋節它的來歷故事備受人們的關注,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秋來歷故事吧!其裝飾華麗,滋味甜美,太宗吃後大喜,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傳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於是,就有了以後的吃月餅、慶中秋的喜慶節日。
  •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中秋節還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所以稱「八月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夕」;中秋節的月亮最是圓滿,象徵大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國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朝,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 中秋節的月餅吃不完怎麼辦?這樣吃可以避免浪費
    要滿足家裡每個人的愛好中秋節的月餅就總吃不完吃不完這可怎麼辦呢?!今年的某網紅款月餅。廣西新聞網記者 韋幸文 攝南寧市某超市內貨架上銷售的水果味月餅。「每年的月餅都是個大問題,送不出去,自己也吃不下,最後留著留著就過期扔掉了。」家住南寧市新民路某單位家屬區的黃女士表示。南寧市民主路小學的梁同學也告訴記者,往年家裡都會有很多月餅,有自己買的也有別人送的,中秋節過完後會剩很多,「媽媽覺得浪費,有時候會把月餅當作自己的早餐和宵夜。但是家裡月餅實在太多,吃不完,有些留著過期了就扔掉。」
  • 中秋節竟然不是吃月餅的?而是吃肉的!
    說起中秋,逃不掉吃月餅。但是,你可能意想不到,在古代,中秋節並不是吃月餅的!而是……想要接受住七大姑八大姨的年度終極盤問嗎?想要用知識輕鬆應對各路親戚的關心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中秋節的那些你不了解的風俗習慣、傳統活動等。
  • 賞月拜月、吃月餅…你記憶裡的中秋節什麼樣?
    忙碌的人們會儘可能在這一天團聚在一起,或者分吃一塊月餅,或者圍坐在一起賞月,其樂融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秋不只是一個假期,甚至也不只是一個節日那麼簡單。它所浸潤的,是中國人綿延許久的家庭倫理觀念和人文情懷。你記憶裡的中秋,是什麼樣的?中秋節,意味著溫暖和團聚對身處異鄉的遊子來說,中秋意味著回家和團聚。
  • 中秋節狗狗能不能吃月餅
    中秋就要到了,過中秋最正確的姿勢就是吃月餅!月餅味道鮮美、種類也非常多,很多養了狗狗的鏟屎官還會讓狗狗嘗一嘗月餅,讓狗狗也感受一下過中秋節的氣氛!月餅雖然好吃,狗狗真的能夠吃月餅嗎?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這些典故你知道嗎?
    五仁月餅為什麼會被討伐?張騫說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或許就是月餅的雛形,而到了張騫出使西域後,引進了很多食材。從此中秋吃月餅就流傳下來了。 朱元璋說相傳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 中秋節 | 吃月餅、賞明月,遇見幸福的模樣
    中秋節,我們中國人僅次於春節的最要節日。一家人整整齊齊,吃月餅、猜燈謎、賞明月……就是,幸福最美的模樣。關於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我們都不陌生。但是不妨礙,今天重溫一遍。中國人文化的根,就埋藏在這些傳統節假日的一點一滴裡。莫忘根本,才能遠行。祝福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 中秋節,日本人不吃月餅吃什麼??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啦,對於中國人來說,吃月餅賞月亮是中秋必備,不過聽說日本人這天不吃月餅吃糰子,而且他們竟然不只一個中秋節?!現在,日本已不過舊曆,但賞月的習俗由來已久。祭拜完畢之後,一家人邊吃月見糰子邊聊天賞月。不過,現代都市人已經很少有祭拜的習慣了,只是在神社或佛寺偶爾會舉行賞月會。
  • 中秋節,聊聊涼州的大月餅
    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和賞月已成了全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而月餅則被當作是象徵著大團圓的節日食品,成了中秋節走親訪友時的一種饋贈佳品。這不,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各式的月餅擺滿了各超市的櫃檯,不過,與超市裡的月餅相比,我卻更偏愛於武威本地的"涼州大月餅"。
  • 中秋節的傳說,月餅食俗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節,家家戶戶吃月餅,在我國明代開始,漸成習俗,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中秋節的來歷,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說的是朱元璋秘密組織農民起義,叫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在餅裡面,再派人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一起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推翻了元朝。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都在八月十五中秋節時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