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織女被迫嫁牛郎,怎麼就成了追求自由愛情的故事?

2021-02-07 澎湃新聞

徐春偉 | 文


從故事的起源和民間傳說來看,牛郎織女傳說不是正面恩愛故事的典範。只是在西方情人節影響下,很多人因為「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情節,便稱七夕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牛郎織女傳說如今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愛情傳說,與長期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有一定關係。


特種郵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上古起源:牛郎織女都是負面形象


囿於科學技術的極不發達,在古人心目中,天是至高無上的,星辰是具人格化的。茫茫宇宙中的星象也成為具有人格意識的神,被膜拜和信仰。織女星一直被人格化為「白富美」的形象。《史記·天官書》:「 織女,天女孫也。」《後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的三星稱為河鼓星。河鼓三星排成一條直線,中間一顆異常明亮,整個形象仿佛牛郎擔著一兒一女,因此民間也稱為扁擔星,更似牽牛。因而後來多被等同於牽牛,如《爾雅·釋天》道: 「北極謂之北辰,何鼓謂之牽牛。」


星象圖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有關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詩經.小雅.大東》裡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中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詩中的「織女」「牽牛」形象頗為負面:織女不織布、牽牛不駕車,強調牽牛與織女的徒有虛名,從而諷剌西周貴族不勞而獲的行徑。


牛女傳說在漢代與七夕關係的進一步明確,與漢武帝的提倡有著必然的聯繫。漢武帝時期,為訓練水軍,在長安鬥門一帶,開鑿昆明池。池兩岸分別塑牛郎像、織女像,昆明池用以象徵天河。班固《西都賦》「昆明池有二石人,牽牛織女像。」東漢時期,兩星進一步人格化,並且有了織女婚姻不幸的情節。漢朝《古詩十九首》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到了南朝梁武帝之時,殷芸《小說》裡寫下了牛郎織女傳說的第一個完整版本,「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故事交代了兩人的婚姻悲劇,一年一度相會也成了堅貞愛情的典範。


然而從出土的湖北《雲夢秦簡》文字數據來看,神話傳說中牛郎與天帝之女織女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其最初原型是牛郎多次拋棄織女的婚姻悲劇。「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他們夫妻分離不是外力幹涉,而是男方變心所致。人們抬頭看星空,兩顆明亮的星辰分別在天河的兩側閃爍,就想像這兩顆星宿可能是一對夫妻,丈夫拋棄了妻子,妻子在天河的一邊深情脈脈地看著對面的「負心人」。天上牽牛星和織女星的分離為何會成為人間男女婚姻悲劇的象徵呢?翻看《詩經》,就會發現有些反映男權社會中由於男子變心拋棄妻子的社會悲劇,如《鄴風·谷風》「將安將樂,女轉棄予」,「將安將樂,棄予如遺」;《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民間傳說: 織女嫁牛郎多為無奈之舉


兩漢確立了「牛郎織女」神話雛形,並經由魏晉文人的渲染,牛郎織女神話廣泛流傳於民間,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人心。魏晉南北朝以來,門第制度更加嚴苛,牛郎織女的故事也融入了這些元素。 


相當部分版本中的牛郎和織女的結合併非大部分人如今所知的真心相愛,牛郎之所以能跨越門第,娶到「白富美」織女,是在老牛的指引下竊取仙衣所致,織女婚後大多是想方設法拿回仙衣逃離人間。陳泳超主編的《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文學卷》裡有18篇便是如此。


建國前牛郎織女傳說的各類版本

《中國牛郎織女傳說》


這些故事在描述織女嫁給牛郎時,往往使用了「只好」「逼」之類的詞彙,如石家莊地區流傳的《傻牛郎和織女》中表達得最為清楚,「傻牛郎氣急了,說織女不疼骨肉,絕情絕義。織女更是大罵傻牛郎:『你不是東西!誰叫你搶走俺的衣服,逼俺成親!你害了俺,也害了一對兒女,這都是你的罪過!』」可見織女與牛郎的結合是出於無奈,是在織女被偷了仙衣無法回天,加之又被牛郎看到了身體的情況下,不得不留在人間嫁給牛郎。他們本來就缺乏兩廂情願的感情基礎,這為織女後來逃回天上、兩人婚姻破裂埋下了隱患。


特種郵票《牛郎織女——盜衣結緣》


很多故事裡還有一個情節值得關注,即牛郎「藏衣防妻」的情節。這恰恰證明了,織女對牛郎無愛情可言,她和牛郎結婚生子是迫於無奈——仙衣被藏。《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文學卷》有20篇包含 「藏衣防妻」的情節。牛郎對織女的態度還甚於防盜,他是出於主動,或是聽從老牛的指使,把織女的仙衣藏在隱秘的地方以防止她逃跑。牛郎「藏衣防妻」在先,成為織女拋夫棄子逃回天上的一個重要前提。如吉林盤石的《鵲橋相會》中「牛郎背著織女,把她穿的長袖衫埋在門旁的石頭底下」。這種防備甚至持續到婚後的每日生活之中。石家莊的 《牛郎與織女》裡,牛郎「黑天白日地守著織女,總怕她跑回天上」。


眾多版本中的藏衣防妻情節


從現有文獻來看,最早有關拔簪劃成河的文獻記載,也是織女所劃。宋代龔明之《中吳記聞》:「崑山縣東,地名黃姑。父老相傳,嘗有織女,牽牛星降於此地。織女以金篦劃河水,河水湧溢,牽牛因不得渡。」


特種郵票《牛郎織女——擔子追妻》

現今版本: 追求自由愛情是改造後的主題


牛郎織女故事形象轉變,實際上是民族情感對神話傳說不斷進行改造的結果,不斷的地加入時代的元素。從古到今,一直如此。我們目前熟悉的版本,更多是建國後《天河配》這類戲曲被改造的後果,確立了勞動、愛情、反封建的主題思想。牛郎成了勞動人民形象的代表,織女成為了追求自由愛情的代表,而王母成了封建家長的代表。


牛郎織女傳說如今成為我們所熟知的愛情傳說,與其長期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有一定關係。《牛郎織女》最早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是在1955年,由時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聖陶先生根據民間傳說親自改編而成的。改編後的牛郎織女傳說從結構上依然保留原有的天鵝處女、仙女凡夫、兩兄弟型故事形式,但在思想上則作了很大改動。最重要的改變在於把牛郎和織女兩人的負面形象給消除了,更多突出了舊禮教、舊制度對青年男女的迫害。故事隱含了封建家長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有情人的迫害,封建等級制(仙凡有別)和宗法制度(長幼有序)對牛郎的迫害。


這些保留和改編都體現在了內容上。保留的情節,有兄嫂對牛郎的迫害,「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飯,穿破衣裳,夜裡在牛棚裡睡。」還衣情節則是改變故事性質的重要一環,牛郎不但沒有把衣服藏起不還;當牛郎聽到織女問衣裳哪去了時,還主動把紗衣還給他,「牛郎聽到這兒,從樹林裡走出來,雙手託著紗衣,說:『姑娘,別著急,你的衣裳在這兒』」……牛郎聽完織女的話,就說:『姑娘,既然天上沒甚麼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幹活,我也能幹活,咱們兩個結了婚,一塊兒在人間過一輩子吧。』織女想了想,說:『你說得很對,咱們結婚,一塊兒過日子吧。』」此種情形下,織女是主動留下來,屬於兩人有感情基礎。至於此版本的王母,則完全是一個惡毒老太太的形象,「她親自到牛郎家裡,可巧牛郎在地裡幹活,她就一把抓住織女往外走。織女的男孩見那老太婆怒氣衝衝地拉著媽媽走,就跑過來拉住媽媽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倒在地上。」


連環畫裡牛郎、織女、王母的形象


建國前民眾大多通過口傳方式了解、傳承牛郎織女傳說,因此版本主旨不一。當今民眾大多通過書面文本了解牛郎織女傳說,大多是以語文課本中葉聖陶改編的牛郎織女傳說為底本,這是影響建國後民眾對牛郎織女傳說認知的重要因素。葉聖陶的改編本能夠被大眾接受,符合建國後廢除舊禮教,追求平等,特別是追求自由愛情的社會需求,也滿足了民眾長期以來內心潛藏的仙女凡夫夢。


時至今日,移風易俗,像七夕「乞巧」這類和古代女紅有著密切關係的習俗失去了原有土壤;而經美化後的牛郎織女相會的神話故事還在廣為流傳。這些使現代人產生了錯誤的判斷——七夕是古代的情人節。 如今的七夕節,商家藉機搞促銷,媒體也不惜版面爭相報導;另一方面,婚介機構趁機搞聯誼,就連地方婦團組織也加入了聯誼做媒的隊伍,唯恐人後。之所以出現此種情形,都源於不知七夕原本風俗以及牛郎織女故事原貌而造成的。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在西方情人節影響下,當代商業所導致的一系列現象。君不見,就連西方的平安夜、耶誕節也被中國商人包裝成了男女相會的日子麼。

參考文獻:


周玉嫻:《元明清時期牛郎織女文學的傳承與嬗變》,《首都師範大學》,2009年3月


李超:《織女形象另探——關於牛郎織女故事中的織女負面形象》,《民間文化論壇》,2012年8月


漆凌云:《性別衝突與話語權力——論建國前後牛郎織女傳說的嬗變》,《民俗研究》2014年第5期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


牢裡的樸槿惠,居然笑了

中國外交部@印度:仁至義盡!


相關焦點

  • 演變:織女從愛情故事的女主角變成出軌仙女的背後的內涵
    到這裡,都是一個父親關愛孩子的溫情故事。誰知道織女嫁給牛郎以後,活不幹了,整天和牛郎卿卿我我。天帝就發怒了,判他們分開,一年才許見一次面。 這個故事的原型裡,是父母之命,和愛情是無關的。 之後這個故事繼續演變,牛郎成了人間的一員,而織女下凡也變成了偷偷的,這就讓愛情成為了可能。 問題是,他們的相識還是老牛出的主意,而牛郎抱走織女的衣服,很難說和愛情有關,想有個媳婦的心思倒是多些。
  • 牛郎明明拋棄過織女,怎麼他倆還能這麼恩愛?
    漢魏時期產生了一大批關於牛女愛情的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雖然沒有明確地記錄傳說的內容,但從其表述上我們可以判斷出傳說在當時發展的面貌。這些作品中最有名的,莫過《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一首了: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你們知道是誰嘛?
    一段愛情故事都會讓後人刻骨銘心,然後傳成某種象徵的意義。在古代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那種美好,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總是讓我們回味無窮。以至於出現在現在的教科書裡面。相傳有這麼一個愛情故事,牛郎和織女,他們兩個情投意合,青梅竹馬,無奈的是在天庭是不允許戀愛的,王母娘娘心疼自己的孫女,便把牛郎貶下界,讓牛郎在人間生活,以便了斷織女的心,而織女在天庭做著衣服,稱之為《天衣》,也叫做天意,織女不懂王母的心思,一心想著牛郎,整日愁眉苦臉的,天天盼著牛郎,希望王母大發慈悲,讓牛郎早日回到天庭,有一天織女的好姐妹們想去人間玩耍,王母心情正好,於是就同意了她們,
  • 牛郎與織女,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
    小時候,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爸爸媽媽總要帶我去江邊看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我當時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只是看到其中有一顆星星一跳一跳的,然而怎麼也蹦不過那條
  • 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你能分清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七夕「乞巧」的習俗已經逐漸消失了,但它卻更多了愛情的味道。清丁觀鵬《乞巧圖》之「月下穿針」如今,「七夕」被譽為中國的「情人節」, 而一說到古代的愛情故事,大家往往都會想到牛郎與織女,或者董永與七仙女,有的人對這兩個故事往往分不清楚,那麼「七夕」究竟與這兩對情人中的誰有關係呢?漢代以前,牛郎織女只是天上的兩個星座,並無關係。
  • 蕭紅:死在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路上
    性格決定命運,或者正是蕭紅不夠徹底的追求和太依附愛情,才使她的一生所承受了太多不幸。由於家庭斷絕經濟來源,半年之後,她被迫返回老家,遭到軟禁;不久,又逃了出來,流浪在哈爾濱街頭。最後,在終於熬不下去時,她只好找到未婚夫王恩甲,開始有條件的同居。一個尋找自由和幸福的女人卻終於在現實面前妥協,這想來也是蕭紅的悲哀,因為最好的愛必然是一種平等的狀態,互不依賴,各自生活,,由此也可以預見蕭紅此後的生活必然是有苦難言。
  • 《婚姻故事》:愛情不代表天長地久,追求自我價值才是最好的自由
    查理的掌控欲讓她難以呼吸,從未信守承諾也成了婚姻的絆腳石。來自洛杉磯的電視劇邀約成了導火索:妮可決定帶著孩子離開這個城市,告別舞臺劇,也告別查理。事情發展到這裡,似乎一切都很平靜。本來打算和平離婚的妮可,被推薦了一位知名律師——諾拉,從這裡整個故事的高潮才剛剛開始。有了律師,自然就有文件,還有最重要的:孩子的撫養權。似乎兩個人的陰暗面和忿恨被討價還價激發出來,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 牛郎和織女,到底怎麼就搞到一起了?
    這段文字沒有詳細地記錄織女和牛郎的故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它推測,在當時的傳說中,似乎是牛郎不懂得珍惜,拋棄了織女。這段文字還談及了兩人(或神)結婚的時間,不過沒有分手後聚會的情節。其實,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織女」作為天上最重要的亮星之一,地位本來是很高的。《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第五》記載:「織女,天女孫也。」「女孫」就是孫女或者外孫女。
  • 中國古代傳奇故事中那些濃濃的直男癌氣息
    織女無奈,想著自己也不能裸體在空中飛呀,織女何等尊貴的身份當然丟不起那人,於是被迫跟了牛郎,被迫生了兩個孩子。    愛情是什麼?不該是互相欣賞和吸引麼?怎麼可以這般脅迫?你牛郎要是真愛織女,就應該尊重她的隱私、意願和人格,拿出自己的魅力去徵服她。
  • 靈魂擺渡之織女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神話都是經過演繹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到底能黑暗到什麼地步,他們供養的神靈經過漫長的歷史變更,一代一代的更換,最後變成了普通的凡人,當普通的女孩子不能再給他們帶來消災解難的神力時,他們開始用極度惡劣地方式在她身上獲得好處,以此抵消他們心頭的憤怒。
  • 愛情故事 |牛郎織女
    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牽牛(影視圖片)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
  • 非人哉:牛郎織女愛情告急,七夕相會出事故,織女情緒失控狂織布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九月到了小玉家,一起看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直播視頻,沒錯,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經過時代的發展,牛郎織女的相會也從書本走上了電視直播,而直播也即將開始了,只見視頻中有由喜鵲鋪成的橋,也就是傳說中的鵲橋,而鵲橋上站著一個西裝革履的帥哥,手上還拿著一朵玫瑰花,這個帥哥就是傳說中的牛郎
  • 你有沒有想過,織女其實只是一個被強暴的受害人?
    村民將迷宮封鎖起來,假稱迷宮中封存著「織女不願別人打擾她休息的詛咒」,一如幾百年前強姦了織女的牛郎一樣,將自己的禽獸行為美化成「偷看織女洗澡後與織女一見鍾情」,將阻止織女回歸天庭的行為美化成對抗「王母娘娘棒打鴛鴦」。
  • 七夕織女星 | 銀河系愛情故事
    ;在古代中國,織女星的故事則是堅貞愛情的讚歌。 天琴的故事在古希臘神話中,天琴座的由來是最悽美的愛情故事之一,是一位傑出樂手愛情的見證。傳說俄耳甫斯是太陽神兼音樂之神阿波羅和司掌文藝的繆斯女神卡利俄珀之子。他具有絕頂的音樂才能,他的樂器也來歷不凡,是信使神墨丘利用一隻神龜的背殼親手所制。
  • 牛郎織女新傳2:織女的嬗變
    怎麼能怪我們女人呢!」織女心裡感嘆道。和牛郎「被離婚」一千年了,織女起初是吟詩作畫,以解相思之苦;之後進入電子時代,天天泡電視劇打發時間;後來興起了智慧型手機,什麼Q啊,什麼微啊,織女一個都不落下,統統玩得比人間的90後們還溜!最近,織女還在天宮頭條上開設了自己的帳號,還玩起了天音直播帶貨,賣些自己和其他仙女手工製作的織錦,非常暢銷,月入十萬天宮幣不是夢!
  • 這些流傳千古的經典民間愛情故事,你知道幾個
    愛情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個永恆的話題。流傳在民間的愛情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滿滿感動的同時,也增添了幾分我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希冀。下面,小編就帶著各位看官重溫一下這些經典的動人故事。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渡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
  • 這就是牛郎織女故事的原生地「中國愛情山」織女念牛郎的相思之苦
    愛情廣場西臨的鴛鴦池,牛郎織女初次相識的地方,盜衣結緣故事就發生在此。沿路而上,進入蝶仙谷,感受七彩蝴蝶繞身而飛的仙境,河水經過峽谷間的樹林飛流而出。進入情人谷,九瀑十八潭,碧水連天。情人谷上有綠樹遮蔭,下有清泉流水,乃情人幽會絕佳之地。出情人谷,滴水崖,賜福宮,仙人峰,到牛郎莊,體驗牛郎織女當年男耕女織的甜蜜生活。旁邊為織女廟,進廟祭拜,祈禱自己的愛情幸福、圓滿。
  • 中國四大愛情故事,細思恐極
    一代代中國人把對愛情的美好想像和悲情記憶,都寄托在這四大愛情故事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經過幾百上千年的傳播,這些故事被無數次改寫,是否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經過長期的、模式化的解讀,這些故事的本意,是否也遭到了扭曲?如果你不人云亦云的話,認真想想從小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一定能夠發現很多細思恐極的細節,潛藏在故事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