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師與視效剪輯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黃爍談「剪輯之道」

2021-02-08 CG世界

點擊上方藍字CG世界 關注我們

「 感知CG · 感觸創意 · 感受藝術 · 感悟心靈 」

中國極具影響力CG領域自媒體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Hi VFX」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了解學習CG相關的知識,而剪輯的部分卻很少提及,其實剪輯的工作在影片製作的不同階段,會承擔不同的工作和責任,具體「剪輯」在影視項目中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國內又是如何認知的呢?我們今天請到一位有豐富經驗的剪輯師來和大家一起聊聊剪輯的那些事兒。

 黃爍 | 剪輯師

黃爍研究生畢業於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電影製作專業,曾經參與《長城》、《捉妖記》、《九層妖塔》、《美國隊長3》等項目,現任《封神三部曲》剪輯組組長,負責全片的剪輯工作以及團隊搭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黃爍的「剪輯之道」。

Q:能首先介紹下剪輯這個部分的工作與後期視效部分工作之間的關係嗎?

 

黃爍:流程上來說,剪輯是視效的上遊部門。理想狀態下,視效工作需要在定剪後展開工作。當然一些創建資產類的工作可以提前進行。但是大多數情況(尤其是國內製作)卻是邊剪邊改邊做視效。一般來說,剪輯組裡會有一個專門負責與視效部門進行對接的剪輯師,也就是視效剪輯師,來對鏡頭的更改,信息的更新,素材的交接,進行持續的管理和追蹤。

黃爍:輯師與視效剪輯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剪輯師的首要任務是用畫面和聲⾳講好故事,而視效剪輯則更偏重於素材管理和交接。剪輯師需要面對的是導演、製片人、視效總監,視效剪輯則需要向剪輯師或者剪輯組長匯報,並與各個視效分包公司對接。

▲圖片來源於網絡

Q:國內有專門的特效剪輯師嗎?(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黃爍:目前我只敢說我現在的團隊裡有很好的視效剪輯師,是一直合作慢慢磨出來的。其他的視效剪輯師,我暫時還沒遇見過,或者說沒有遇見過很專業的。國內的大部分項⽬的剪輯組和剪輯工作室,都處於「正向工業化緩慢靠近」的階段,分工十分不明確。再加上人員預算有限,基本上大家都是一專多能。於是視效剪輯這個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剪輯助理完成的。看一下好萊塢大型項目的剪輯組人員編制,可以發現有很多在國內不可能出現的工種,比如他們會有專門的聲效剪輯(不是聲音組的聲效剪輯,而是跟隨著剪輯組持續工作的)、音樂剪輯、第一剪輯助理、第二剪輯助理,一些超大型的項目甚至會配備兩名視效剪輯,專門負責剪輯部門與視效部門鏡頭信息的交接。精確分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Q:作為其實兩個不同的工種,剪輯師和視效剪輯師各需要具備的職業技能是否有偏重?

 

黃爍:像我剛才說的,作為一個剪輯師,首先要把故事講好,要保持對劇中角⾊的敏感,要善於通過剪輯創造戲劇衝突。除此之外,我對自⼰在技術上要求也會⽐較嚴格。我認為剪輯師對技術不懂甚至不去關心,那他下面的助理就有⼀一萬個理由不去把工作做好。而作為視效剪輯,則更考驗的是耐⼼,細⼼,以及你整理歸納和溝通的能力。

Q:從剪輯的角度來說,究竟是剪輯為視效加分,還是視效為剪輯錦上添花?

 

黃爍:客觀來講,沒有電影是靠視效來走入觀眾內心。同樣,再好的剪輯也逆轉不了一 個爛劇本。真正能讓你走進電影的,永遠是角色的內心世界。當然,視效製作將很多不可能成為可能,會讓觀眾看到各種奇觀,感知不一樣的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 視效和剪輯都是實現導演創作意圖的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Q:對於項目方的剪輯來說,他應該與製作公司的視效剪輯師如何配合才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工作對接和製作流程?黃爍:這個問題比較大,我就說說我的總體思路吧。剪輯和視效是兩套完全不同的工作系統,說著不同的語言,用著不同的計量單位。而視效剪輯的工作,其實就是為這兩個不同的系統搭起一座橋梁,並充當「翻譯」的工作。舉幾個例子,比如剪輯部門在工作時有個重要的參考就是時間碼,而視效部門基本不認時碼只認幀數,所以視效剪輯就需要把畫面對應的幀數標記出來,做好Lineup sheet傳遞給視效。

▲vfx pull就是定剪後,剪輯出表給DI部門套vfx所需的圖片序列(exr或者dpx)

比如剪輯剪戲看的是「場」,而視效則是「段落」(sequence),視效剪輯需要根據視效部⻔門的段落劃分建議把「場」合併或拆分成「段落」,並單獨管理。再比如,我們在剪戲的時候習慣把素材命名成「場-鏡-次-機位」的形式,但是這些對於視效來說沒有意義。視效需要知道的是,這段素材屬於哪個鏡頭,是前景背景還是參考。所以視效剪輯就需要在做VFX Pull的時候把我剪輯時間線上的38D-4-A(38場D鏡第四次的A機位)命名成,ABC_0050_BG_v001(ABC段落,0050號鏡頭,用於背景,第001版)黃爍:與其說對剪輯師這個工作本身想說點什麼,不如說有什麼想對國內從業者說的。剪輯部門,是整個後期的樞紐,是所有後期部門工作開展的源頭。無論是視效,聲⾳,作曲,還是調色,全都是基於剪輯內容而展開的。國內後期工作環境之所以亂,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首先出在剪輯部門。剪輯部門的負責人如果孤立地去看整個後期製作配合問題,對於技術和交接⽅方⾯面的工作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工作的部分,將自己部分的工作劃分得過於「清晰」,也會對後續跟剪輯相關聯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最近在看Tom Cross(作品有《愛樂之城》《爆裂鼓手》《登月第一人》等)的課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身為⼀一個獲得過奧斯卡獎項的剪輯師,談起工作細節來竟然也頭頭是道。包括剪輯室的搭建,工作流程,對助理的要求,事無巨細。有的剪輯師會覺得剪輯只需要管藝術創作,鑽研技術方面的事情無用。這個是典型的小作坊思維,和現在天天喊著要工業化完全背道而馳。剪輯部門對於素材和剪輯版本的管理是否成功有效,工作是否有條不紊,直接關係到整個後期製作的效率,正確性,甚至預算控制。黃爍是HI VFX交流溝通過程中為數不多的對於視效製作生產中各部門與特效配合極為看重的一個,該篇的採訪結尾的地方可以感受到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怒火。相信,未來,當後期各製作部門都可以彼此理解和有效溝通協作的時候,剩下的就只有「票房」的大火了。感恩這個行業裡還有這樣一群努力的小夥伴。好了,今天內容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還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請在評論區留言喲~

號外號外

CG世界粉絲交流群④群

已正式開放

想要入群的小夥伴們

請添加官方微信ID:Motionlight

根據提示操作即可

點擊「閱讀原文」到「CG世界Pro」轉一圈吧

相關焦點

  • 一個職業剪輯師的日常桌面
    作為一名職業剪輯師,桌面其實並不是和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端,剪輯師每一天都面臨著成百上千的鏡頭畫面,或許在我們手頭上的很多東西,一天都觸摸不了幾次,剪輯師是一個追求效率的職業,因此,所有的設備,所有的擺設,只遵循一個原則:方便。 先上兩張整體的桌面圖,請無視左右兩邊凌亂的雜物。
  • 如何成為電影剪輯師
    1、看電影 有志要成為剪輯師的童鞋需要花時間看電影、電視綜藝節目、音樂電視和短片。著重關注這些片子的節奏、速度以及剪輯師使用的各種剪輯技巧。看片子時,不斷給自己提出以下問題:每一場戲持續多久?剪輯師組接兩個鏡頭有多快?剪輯師如何使用聲音效果或視覺線索來增加一場戲的緊張感、戲劇衝突或者某種氛圍?著重關注剪輯師在電影中使用的剪輯技巧有助於提升你自己的電影剪輯技巧和風格。
  • 揭開電影幕後大師的面紗——聊聊電影剪輯師
    看到一部好電影,觀眾會稱讚演員的表演,會稱讚編劇講故事的能力,更會稱讚導演拍得不錯,卻很少或從不會稱讚剪輯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電影的剪輯也非常重要,只是少為觀眾所知②。 同樣是在該場論壇上,曾剪過《三峽好人》《推拿》等影片的臺灣金馬獎最佳剪輯獎得主孔勁蕾談到:行內有一句老話說,剪輯師是三度創作。因為劇本是第一度,拍攝是第二度,剪輯是第三度。
  • 剪輯師向攝影師提的11個建議
    在電影製作過程中,剪輯師與攝影師似乎是沒有直接接觸的分工,但是資深剪輯師Jonny Elwyn 發表的一篇文章列出了這兩項工作之間微妙聯繫
  • 視頻剪輯師
    視頻剪輯師 攝影圖像 大小: 38.4MB
  • 映美剪輯師宵夜|剪輯師必備知識——Apple ProRes編碼
    《映美剪輯師宵夜》又到了我們的映美剪輯師宵夜環節,映美君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滿滿的剪輯乾貨哦
  • |三年剪輯師的自述和感受,剪輯師就是個木匠
    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接近凌晨了已經接近凌晨了,Hello各位小夥伴,歡迎來到這次更新今天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成為職業剪輯師這三年半的收穫和經歷,包括我自己現在工作的狀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鑑和參考吧。
  • 剪輯師眼中的影視配樂
    在一個影視工作的團隊中,每一個職務的人對影視配樂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接觸影視配樂最多的莫過於導演、作曲家、混音師和剪輯師了。做為一名剪輯師,會對影視作品有著怎樣的認識呢?在剪輯的過程當中會對作品中的音樂有怎樣的感受呢?
  • 剪輯師要領-如何剪好一部影片
    由我講解的Final Cut Pro X入門與精通已經在影視工業網上線了,初學者可以研究一下這門課程,讓你用最簡短的時間了解你的工具,課程通俗易懂,是初學者和掌握一些剪輯功底學員的福音,成為職業剪輯師的第一步,就要從軟體入手。 (掃碼看課程詳情)
  • 人物|許宏宇:不懂「叛逆」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他完全是個剪片天才。」「中外很多大牌導演都是從做剪輯師開始的。」導演陳可辛為什麼對首執導筒的許宏宇如此讚許?
  • 盤點100位華語電影背後的剪輯師
    ▲剪輯師許宏宇 總而言之,不同於短片剪輯,電影長片剪輯是一項工作量特別繁重的工作 在知乎上也曾有網友發出疑問,剪輯師是否只是導演意圖的完全執行者,相當於「工具人」的角色?這大概是很多人對於電影剪輯師的誤解。 不可否認,國內有很多導演都很懂剪輯技術。跟張藝謀、寧浩都有過長期合作的杜媛,就曾坦言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剪片子。
  • 這位剪輯師放了不少料
    做為剪輯師,你不會想要導演坐在你旁邊時,你再去重新剪影片,因為這很無聊。一場戲我們看到分鏡的安排,你可以從中選擇要強調某些畫面。在第一版中選擇的一些重點,我在第二個版本就把它忽略過去。從演員表演中的取捨是可以理解的,我會把兩個版本提供給導演,如果我覺得哪裡有問題,我也會提出來。導演看過之後他如果覺得該有的分鏡都有包含在裡面,這時候他就不要再去多想了。
  • 剪輯師,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工作狀態和收入?
    老導演謝飛直言,兩個小時的電影,拍出五個小時的素材,導演、編劇不知道怎麼處理這麼多的素材,得靠剪輯後期來搶救。也正因如此,現在業內對剪輯高手有另一種稱呼叫「搶救導演」,就是如果劇本寫得不好,導演也拍得不好,後期得靠剪輯師來搶救。
  • 月薪2千和月入兩萬的剪輯師 區別在這!
    這三類軟體各自都有很多不同的款式,推薦兩套。一 (PR+AE+PS) 二 (FCP+MOTIN+PS)軟體一定要熟練。不然跟口吃沒區別。二剪片,按自己的想法剪一個視頻,剪出三種以上的不同風格,不同意涵。掌握軟體技巧和電影語言內涵之後,剪輯師的噩夢才真正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和很多行業一樣,心志的高度決定本事的程度。一個心志不高的人,即便怎麼精通軟體和電影語言,也不過是一個掛著「剪輯師」名號的剪片員。
  • 100位華語電影剪輯師|電影幕後系列
    站在客觀視角梳理素材助力影片提高5%—10%的品質   那麼,對於一部電影而言,電影剪輯師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在知乎上也曾有網友發出疑問,剪輯師是否只是導演意圖的完全執行者,相當於「工具人」的角色?這大概是很多人對於電影剪輯師的誤解。不可否認,國內有很多導演都很懂剪輯技術。跟張藝謀、寧浩都有過長期合作的杜媛,就曾坦言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剪片子。像姜文,則幾乎是每部自己的影片都會深度參與到剪輯工作之中,其他的諸如吳宇森、徐克、婁燁、曹保平、王全安、丁昇等導演,也都偶爾會在自己執導的影片擔任剪輯。事實上,一名優秀的導演必然得懂剪輯技術,畢竟藝術是相通的。
  • 100位華語電影剪輯師 | 電影幕後系列
    站在客觀視角梳理素材  助力影片提高5%—10%的品質  那麼,對於一部電影而言,電影剪輯師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在知乎上也曾有網友發出疑問,剪輯師是否只是導演意圖的完全執行者,相當於「工具人」的角色?這大概是很多人對於電影剪輯師的誤解。
  • 【映美剪輯師乾貨】第606期| 知識分享:新人剪輯師的誤區
    映美剪輯師乾貨 又到了我們的映美剪輯師乾貨環節,映美君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滿滿的剪輯乾貨哦,快來關注吧! 今日分享:知識分享 - 新人剪輯師的誤區 視頻過渡 = 轉場 ? 首先很明確的告訴大家,視頻過渡效果不能定義為轉場。
  • 乾貨| 如何成為優秀的電影剪輯師
    剪輯師要把握需要給這個情緒多久的時間。《花樣年華》中,剪輯師張叔平給張曼玉一個開口前四秒的一鏡到底,以此來表達人物的內心複雜。要有耐性,能連續坐幾個小時都不動,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好的剪輯師。   簡單地說這是一種先天的才能。就好比畫家需要繪畫的天分,歌唱家需要一副好的歌喉,是自然的天分。剪輯師的電影感就是對戲劇的感覺。在剪輯的時候,演員話講完了,後面的片段是要剪輯掉還是保留下來,保留下來又要保留的多長,這所有都是憑藉感覺去判斷。
  • 【文摘】拯救電影:電影剪輯師一直在做的事
    如果沒有剪輯師的精湛技藝對編劇和導演的「罪過」的「吞噬」,現代電影幾乎不可能存在,聰明的演員深知剪輯師既能成就也能破壞他們在銀幕上的表演。 全景(主)鏡頭通常第一個出現,後面經常跟著「兩個鏡頭」,最後是「單個鏡頭」,建立起平滑的、觀眾能夠預測的畫面順序。甚至第一次使用的特寫鏡頭和閃回鏡頭都無縫地結合到電影中。就像薩莉·曼科(《低俗小說 》剪輯師)曾評論的那樣,電影剪接是「看不見的藝術」。
  • 進階教學,攝影師和剪輯師需要避免要犯的六個思維誤區
    現在使用視頻剪輯工具很容而且易非常的通俗易懂,大多攝影愛好者和職業攝影師都可以蒙住眼睛使用。如果您出於任何原因拍攝視頻,而且您不是一位出色的剪輯師,那麼您無疑會沉迷於攝影師的六個誤區之中。它為您的剪輯師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世界-使他們可以自由舒快地切換畫面場景。通常在很多攝影師拍攝的鏡頭中僅有幾秒鐘的時間,這使視頻剪輯師難以入手編輯。一定,一定,一定要在拍攝時比您需要的時間更長的時間。